【當恐懼超越我們,我們所有人確實會變得更愚蠢一些】#精選書摘
我們大腦的杏仁核控制恐懼,它是經過一百萬年天擇考驗所留下的東西,與人類原始的生存本能息息相關,但它卻也會讓我們變的愚蠢。
據研究估計,受到威脅時,一個人的智商會下降十五分。當我們試圖理性的告訴自己沒有理由害怕,為什麼卻仍無法消除恐懼呢?
#內在獲勝 #大腦 #杏仁核 #恐懼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
「杏仁核恐懼」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杏仁核恐懼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杏仁核恐懼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杏仁核恐懼 在 郭葉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杏仁核恐懼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杏仁核恐懼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杏仁核恐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杏仁核恐懼 在 [討論] 啥米攏嘸驚原來腦中缺少杏仁核- 看板Cognitive 的評價
- 關於杏仁核恐懼 在 53. 恐懼心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杏仁核恐懼 在 哇賽心理學- 在google輸入「恐懼中樞」搜尋的話 的評價
杏仁核恐懼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動物天生懼怕長相恐怖的生物,但人為什麼會怕看不見的鬼?】
動物的天性會害怕長相可怕的生物,演化的結果告訴我們,這些生物通常具有危險性或是有毒。所以害怕蟑螂的人不少,也有些人會怕狗、怕蛇,怕蜘蛛,這些會引起恐懼的原因都很具體。
那麼,為什麼有人會怕鬼呢?
#心理學 #杏仁核 #恐懼 科學月刊 Science Monthly
杏仁核恐懼 在 郭葉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看待衝動並與之相處?」
上大學部學生的婚姻研究時談到愛情,學生提問說,因為「不愛了」而分手時有所聞,要怎麼做才不會被「不愛了」,或是自己「不愛」對方了。畢竟沒有人想被分手,也沒有人想當壞人拋棄對方。
在我的經驗中,愛上一個人是一個複雜的心理現象。
在西方文化中,當你看到一個人,朝思暮想的想和他在一起,那不叫做「愛上他」,而是「迷戀」(crush on)。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看到他會這麼有感覺,而那個感覺超級強烈,推著你非得去採取行動不可,否則就心神不寧,茶不思,飯不想。在神經心理學上,有股力量催促著自己去行動否則就無法安定下來比較像是多巴胺的效果。
多巴胺經常扮演著預期的角色,讓你充滿想像,預期和他在一起會很幸福。
有時候你「愛」上一個人,很想要一個人是因為他符合社會的期待,譬如有錢,長得好看; 身材好,
有時候你「愛」上一個人,是因為他能夠滿足你內心深層的需求,或是能夠彌補你的缺憾。
有時候你「愛」上一個人,是因為他讓你覺得好熟悉,特別覺得像是回到家的感覺。
然而當你真的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你不見得會快樂。譬如他有錢、長得好看、身材好,可是兩個人講話不投機; 譬如他滿足你被照顧的需求,可是太控制太囉唆; 譬如你覺得好熟悉,特別覺得像是回到家的感覺,但後來你發現跟他相處時所發生的困難和你和父母相處時所發生的衝突是一模一樣的。
喜歡就不一樣了。喜歡比較是因為和對方的價值觀類似,喜歡兩個人在一起的感覺,同意他的想法和行為,分享共同的夢想,這種感覺比較是現在式,享受當下的舒適,不像多巴胺是因為預期著會發生點什麼,是一種未來式。
學生聽了我的解釋之後,絕望的問我,難道我們都不能相信愛情了嗎?一切都是多巴胺的迷惑嗎?我們都應該像古時候那樣的門當戶對嗎?畢竟門當戶對才能夠有比較大的機會同意彼此的想法和行為,分享共同的夢想。
我還是挺浪漫主義的,我不反對多巴胺的效果。我的生命經歷因為多巴胺而有了許多的擴展。
和我的第一任男友聊天時,我們回顧為什麼會分手,發現兩個人都用很原始的方法吵架,甚至有點像幼兒那樣的雞同鴨講,完全沒有在聽對方說。雖然兩個人的關係已經破碎到補不起來而分手,但是我們都學到了:要聽對方說話,不能只有我我我我我。
和我的某任男友聊天時,我們回顧為什麼會分手,發現因為交往才發現自己有著以前沒有發現的需求,而這個需求和他的人生規劃背道而馳。
和我的某任男友聊天時,我們回顧為什麼會分手,發現因為交往才發現他好像我爸,連讓我惱怒的地方都特別像- 當我惱怒他的時候,其實我是在惱怒我爸。我因此學會在兩人關係當中得活在當下解決彼此的衝突,而不是時時回到「你實在很像我爸」的過去中。
和我的前夫聊天時,我們回顧為什麼會離婚,發現我有深層的生存恐懼和男主外女主內根深蒂固的固著思想。當我前夫在財務上做了動搖家庭經濟的行動時,觸發我的杏仁核恐懼反應,我一點都沒辦法理性思考的就逃跑了。事過境遷,經過多年,透過各種探索,我發現我的生存恐懼並非理性的,比較像是「那裡有鬼」的一種預期恐懼; 我也看清楚「應該如何如何」是兩人關係的殺手,學會不一定要男主外女主內,女主外男主內也是可以的,兩個人覺得舒適自在才是王道。
多巴胺把我們帶向挑戰與未知,這不見得是壞事。因為愛情,我們擴展了生命的很多可能性。雖然多巴胺把你帶到了充滿衝突的個人世界、兩人世界,甚至擴展到兩個家庭的戰爭,但只要你願意做這個功課,你就變成更好的人了- 你可能變得更會同理他人了,你可能更了解自己了,你可能更能夠活在當下了。
然而這並不是說多巴胺叫你去跳海你就去跳海,你還是得評估跳下去會不會淹死。譬如你好想照顧拯救那個憂鬱不快樂的他,但是你自己都常常陷入憂鬱不快樂,那就像自己都快要溺死的人跳下去救另外一個快溺死的人,只是兩個人一起死而已。清清楚楚的知道行不通,你決定不去跳海,但是你得面對多巴胺催促著你去做點什麼的衝動。
以前我不太知道拿這個衝動怎麼辦,後來學了正念,體會琢磨出一個方法,就是把這股衝動或失落當作是重感冒,啥事都不幹的等他過去就好了。這麼做的效果還真是挺好的。有一天起床,你就發現自己的感冒好了。拍拍胸脯說:啊,好在我沒有跳海。
跟學生說完了我對愛情的體會,我覺得我似乎也在訴說著人生。
不想冒險,只想安然自在,那很好。
被多巴胺擾動,衝動想做點什麼,像是渴望生小孩、渴望辭職去追求夢想也不是什麼壞事,只要評估承受得起可能的結果,都是擴展生命成長的契機。
在面對兒子女兒的各種渴望,我也是如此看待。我只提出探問引發他們思考與評估後續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即使最後他們失敗受傷了,我都深深感恩這場冒險所帶給他們成長的資糧。
杏仁核恐懼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rmkFI1ik0&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曼德拉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utzRIE_uE&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index=17&t=5s
我的100K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破解Kate yup事件是假的! 不是綁架! 不要被騙! (Facebook上的證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JVt56ORWo&t=2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網上最可怕的一個字 (Ft. HenHen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edkSHc7Os&t=145s
明天6月21號才是世界末日?| 2020 瑪雅曆法預言&恐懼傳染的生理學
古代文明裡面人祭儀式: 即是把人殺死然後來祭祉神靈是合法文化傳統.大多數用來進行人祭的會是戰俘或小朋友.
前哥倫布時期文明‘瑪雅人’ 相信小孩的血是送給神最寶貴的禮物.
雖然這種行為在我們現代人眼中是殘暴, 但相比同期的 ‘阿茲台克人’ 瑪雅相對心靈上發達, 更對人的意識有一定的理解. 預算到4000年後的2012年12月21號會是世界一個終結. 但近期甚至Forbes也指出, 當時2012年的計法是計錯的. 真正世界末日應該是2020年6月21日這一段時間.
大家好又是我暗網仔,今天是不是就是大家需跟家人朋友道別的一天呢?
你心目中的世界末日會是怎樣: 洪水, 冰河, 還是核戰? 古文明眼中的末日應該很不同.
對比今天用的格里曆, 瑪雅計算日期用這個長-中美洲舊曆, 寫法上長很多.
1969年7月20號(July 20 1969) 如果在瑪雅古代會寫成: 12.17.15.17.0
左邊的12代表跟日曆開始啟用的年份3114 BC. 隔了12個baktun, 即是瑪雅語言的12個週期. 而每一個週期總共長達144,000日.
舊曆完結的: 13.0.0.0.0就是大家當時所認為的2012年12月21日.
最近就有位年輕科學家Paolo Tagaloguin在social media發了一個post解釋當時大家用現今的格里曆去計算“2012年” 是錯的. 因為那個是我們現代人的2012年.
如果我們跟據由Julius Caesar創立的儒略曆去計, 是相差了8年那麼多. 所以用舊歷去看的話今年我們的2020年6月21號才是瑪雅所預言的 “2012年” 13.0.0.0.0終結之年.
維基百科- “a number of human sacrifice methods were employed: most common decapitation and heart extraction. Additional included shooting the victim with arrows, hurling sacrifices into a deep sinkhole, entombing alive, tying the sacrifice into a ball and then used for a ballgame, and disembowlment.
其實瑪雅人從來都沒有描述過日曆的終結會是怎麼樣子. 沒有傳遞過什麼太陽爆炸?彗星撞地球? 我們是如何聯想到 “世界末日” ? 事實上瑪雅從來沒有說明.
“2012世界末日’ 可以說是1995年現代人互聯網的發明. 更是人類心理恐懼的一種傳染.
1995年這位Nancy Lieder 自稱被來自Zeta Reticuli星系的外星人抓走過, 就開始在網上宣揚我們太陽系的角落位有一個比地球大5倍的Nibiru或 ‘X星球’ 將於2003年近地球導致地球極移而會引致大量死傷.
2003年當然沒有發生到, Nibiru就被安排到跟2012年瑪雅日曆連埋一起, 等如就是2012世界末日. “Doomsday’ 名義下出了多部電視, 電影能賺錢的作品.
“If the maya could predict the end of the world 1000 years in advance, why couldn’t they see the pending collapse of their own civilization?”
其實瑪雅長-中美洲舊曆13.0.0.0.0的結束後只是瑪雅人ching為 ‘捷豹時代’ 或 ‘the fourth sun’ 的一個結束. 一個新歷亦會重新開始.
在當時瑪雅長老的miu suet中, 世界會進行一個思想和心靈上的進化, 我們網上可以找到mayanism的資料跟new age(人類靈和意識進化) 這個思維極為相似.
其實幾天前年輕科學家Paolo Tagaloguin已經刪除之前Social media那個post説自己計儒略曆和我們格里曆的差別不是8年那麼多, 而只是差11天. 總結就是2012尾瑪雅的13.0.0.0.0日曆結束已經發生了.
但網上各大討論繼續針對世界末日. 某程度可以說因為 “末日” 跟今年的氣氛很合適.
通常到這個位我也會blame互聯網或討論區或social media造成這個現象. 但其實傳染恐懼的生理學是人身體上yu sun keuy louy的東西.
你知道動物世界入面當蜜蜂或螞蟻受到一些攻擊時他們身體會發出一些信息素警告身邊的同類有危險. 之後 (scientist did an experiment with humans where they took 2 people’s sweat. One was someone running on a treadmill, the other was someone’s sweat from the 1st time they went skydiving. Then had someone sniff both the sweat. The treadmill one: nothing. But smelling the skydiving the fear and anxiety, it triggered that persons 的杏仁果. 這樣東西是直接影響人的EQ的.
Why does that affect us so much? Because inherently humans want to follow and belong to the groups So no matter what, end of the world or even human sacrifice, the masses feelings even in terms of 生理influences everyone in that area.
明天就是世界未日? | 暗網仔
明天2020年6月21就是世界未日?
明天6月21是世界未日
[新預言] 明天就是世界未日 | 暗網仔
24小時後是世界未日 | 瑪雅預言
杏仁核恐懼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疫情焦慮 #緩解心慌 近來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嘉玲」來了嗎? 從口罩之亂、衛生紙之亂,到解封之亂,為了防疫及保護最愛的家人,大家每天盯著新聞報導,不免感到擔心、焦慮,甚至心慌!但疫情當前,緩解焦慮,讓情緒穩定是重要的一環,當我們在焦慮中掙扎時該怎麼辦?今天就讓宜婷和雅惠一起帶大家解鎖焦慮!🔜🔜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緩解焦慮的四大招?
🔸什麼樣的焦慮需要關注及處理!
🔸焦慮出現時,該怎麼做?
🔸焦慮在我們的大腦及身體產生什麼影響!
#影片大綱
🔸什麼是焦慮
▫個人對於外界壓力反應的主觀感受,會伴隨擔憂及害怕
▫適當的焦慮:激發行動力
▫過度的焦慮:可能會出現身體症狀,進而影響日常生活
🔸焦慮的腦科學
▫和先天(基因、體質、個性)及後天(環境、生長背景)有關係
▫腦科學中,目前研究和前額葉皮質、海馬迴及杏仁核有密切關係。
▫杏仁核:負責情緒部分,如害怕、緊張、焦慮、恐懼
▫海馬迴:提供記憶情境
▫前額葉皮質:控制中心,抑制情緒及衝動
▫當海馬迴及前額葉皮質調節能力變差,杏仁核接受刺激的閾值降低,會對外部環境威脅的敏感性增加,導致情緒調節異常。
▫時間一久,身體壓力荷爾蒙Cortisol會不正常分泌,進而影響免疫功能、血糖血壓調節能力下降、睡眠障礙等
🔸當出現焦慮時,需要處理嗎:適當的焦慮是健康的,但焦慮若出現身體症狀,如胸口緊悶、腹瀉、緊繃疼痛等,或影響到人際關係、工作及生活。
🔸緩解焦慮的四大招
▫維持規律作息:尤其睡眠及飲食
▫學習新的因應方式:選擇適當正確的新聞來源,及用具體及理性的方法面對處境,重新獲得控制感。
▫規律有氧運動:讓大腦有更多資源,使情緒穩定。
▫練習放鬆技巧:如冥想或呼吸練習,以減少焦慮時間。
🔸焦慮是身體重要的保護機轉,我們都要覺察焦慮,不讓過度的焦慮干擾我們的生活及健康,一起從容不迫地面對焦慮吧!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疫情焦慮症 #睡眠 #杏仁核 #緊繃 #疼痛 #負面情緒 #正能量 #集體焦慮 #團結抗疫 #台灣加油 #情緒管理 #訊息轟炸 #呼吸運動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杏仁核恐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低著頭走在路上,突然猛一抬頭,被迎面而來的汽車,或者是摩托車嚇了一大跳。當下你會覺得你意識到危險,可能差一點被撞上。
可是當你仔細想一想,除了危險以外,你會不會突然也有一種感覺,彷彿是一張兇狠的臉,朝你撲過來。
當你仔細回想,或者是在路上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很多車子,從正面看過去,不管是汽車還是摩托車,它的造型都像是一張臉,瞪著你這樣的感覺。
如果是汽車的話,兩個車頭燈是不是就像一雙眼睛?而且呢有些車款,它還會把這一雙眼睛的眼尾,稍微往上提、往上吊,故意呈現出一張有一點恐怖、有一點兇惡的臉。
那當然對於一些追求速度,或者是跑車迷來說,這樣的造型是很吸引他們。可是如果回到,我們對於「表情」的理解、辨識,還有我們大腦的反應的話,的確!它也呈現出「他是兇悍的、別來惹我、我的速度很快…等等」這樣的意象。
這樣的意象,或許你可以解釋成,車商利用人類的本能,去設計出車子和摩托車的造型,這樣的車頭燈;可以讓行人或者是孩子們,下意識的避開車子,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我們對表情的理解跟反應,其實是我們大腦當中,一個很特別的區域,叫「杏仁核」的作用。尤其是「恐懼」跟「害怕」的情緒,會讓我們直接的聯想到生死。
當出現這樣的反應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出現出一些立即的,讓我們想要逃離,這樣的「連鎖反應」。
所以,對於功能正常的人來說,如果你走在路上,突然被迎面而來的車子嚇一跳,千萬不要再覺得是自己膽小了,這個代表著你的大腦是正常的,而且功能是良好的。
但是對於一些「杏仁核損傷」的人,不管是因為先天,還是後天的因素;他們在解讀不管是任何情緒,笑、哭、恐懼,或者是威脅的表情,他們就沒有辦法解讀。
有一種疾病叫「威廉氏症候群」,它是一個遺傳疾病。它的病症就是,在他大腦當中的杏仁核,它的活動力太低了,而導致它沒有辦法解讀別人的表情。
這樣的患者,他的智商會稍微偏低,但是他們的特徵,就是大多在音樂上面會有天才般的能力。比如說,有些人只要聽過一段音樂,就馬上可以精準的唱出來,或者是直接用鋼琴演奏。
另外呢,他們非常善於社交,他們對於別人的感受,跟一般人比較起來,他們的感受力會更強。他們會把別人的痛苦,當成是自己的痛苦;甚至於,自己所感受到的痛苦,比當事人還要多。
可是雖然他們有很強大的社交,跟音樂能力;但是呢,他們處理「恐懼」的杏仁核,活動力卻很低。
所以,後續的研究告訴我們,他們之所以能夠跟初次見面的人,很快的打成一片。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去辨識出別人的恐懼,或者是別人下意識的排拒反應。
自然而然他就不會覺得,對方對於自己的靠近,有什麼樣的防衛或者是排斥。所以,他們會一股腦的覺得你喜歡他,於是他就很樂意的跟你更靠近。
可是相對而言,他們可能沒有能力去判斷,到底哪些人是有一點危險,或者是應該要逃離,哪些會被威脅的狀態?
如果用一個你更容易懂得總結,就是這種人,這種「威廉氏症候群」的患者,他們其實是活出了一個,叫做「無懼」的狀態。
那有一句成語叫做「勇者無懼」。那你想想看喔,這樣的勇者無懼,到底是在真正定義上的勇敢,還是在於他其實感受不到恐懼?又或者是,如果你真得感受不到恐懼,這在你的人生裡,真的會比較好嗎?
其實很多人,會有一個錯誤的信念,就是會覺得「恐懼」它絆住了我;所以,如果我能夠拿掉恐懼,我就會活得更好,但事實上不是如此。
我們生命當中的任何一種情緒,它之所以會存在,一定有它的價值。就好像是「恐懼」之於我們的生命,是讓我們能夠意識到危險,並且能夠做適當的「自我保護」。
否則你想像一下哦,你的遠祖,那些活在蠻荒世界的人。他如果對於「恐懼的訊號」或者是「威脅的訊號」,一點反應都沒有。那請問你的基因、你的DNA還能夠留下來,還能夠讓你現在可以聽到我的「一天聽一點」嗎?
所以,當我們面臨生命的挑戰,而感覺到恐懼的時候,這時候你要做的,並不是要想辦法拿掉自己的恐懼;而是要學會如何跟恐懼共處,並且透過恐懼讓你能夠冷靜的分析、判斷眼前的狀況,去做出最適當的反應。
無論你是要迎擊,還是要逃跑,沒有哪一個答案是一定正確的,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先判斷清楚眼前的狀態。然而任何的情緒,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它都是一個「警報器」。
它讓我們去注意那些,我們需要注意、也值得注意的事情。所以聽到這裡,如果你的新年新希望,是希望自己活出「無懼的人生」,那是不是該調整一下?
或許你可以試著告訴自己:「就算是面臨恐懼,我一樣可以適當的呈現我自己,完成我想做的事情。」或許這樣子,你可以活得更平衡、更容易完成自己的目標。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關於情緒跟表情的辨識,並且在辨識之後,怎麼樣做出適當的回應。我有一門課,叫『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帶給你很大的前進與幫助。
那麼另外,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很多人都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透過效率的提升跟避免拖延;然而很多人在這方面,卻是越努力越挫折。
『時間駕訓班』這一門課,會回到你大腦運作的本質,教會你怎麼樣去透過你的大腦運作,去幫助自己調整出最適當、最有效率的模式。
那這一門是線上課程,所以呢我也很希望,你透過這無遠弗屆的學習途徑,來幫助自己完成夢想。無論你要選擇進教室,還是線上課程,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相會,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杏仁核恐懼 在 53. 恐懼心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杏仁一樣的圓球,叫做杏仁體。 杏仁核 、海馬迴、乳突狀體跟扣帶迴,統稱為「邊緣系統」,主要是扮演人體裡面的情緒中樞。 53. 恐懼 心理. 26K views · 11 ... ... <看更多>
杏仁核恐懼 在 哇賽心理學- 在google輸入「恐懼中樞」搜尋的話 的推薦與評價
在google輸入「恐懼中樞」搜尋的話,得到的答案肯定是杏仁核(Amygdala)這個腦區,而關於杏仁核的研究,就一定會提到LeDoux教授,也因此很多書籍都會將「恐懼中樞=杏仁 ... ... <看更多>
杏仁核恐懼 在 [討論] 啥米攏嘸驚原來腦中缺少杏仁核- 看板Cognitive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17/115/2j5r0.html
標題:啥米攏嘸驚 原來腦中缺少杏仁核
【台灣醒報記者蔡沛琪綜合報導】啥米攏嘸驚?科學家發現,美國一名婦女因為腦中杏仁
核受損,讓她從此無所畏懼,不但不怕蛇和蜘蛛,也不怕架在脖子上的刀,更不用提恐怖
電影。科學家希望藉由她的案例,能為治療壓力後創傷症候群帶來解答。
1930年代,科學家發現移除猴子腦中的某一部份後,牠們變得不怕蛇,後來發現是少了杏
仁核在作祟。現在類似反應,也出現在人類身上。
這項研究發表於《現代生物》期刊,作者賈斯汀‧費因斯坦(Justin Feinstein)表示,恐
懼的根源是生存,杏仁核幫人們避免危險,避開讓人置身危險的事物。這名婦女因為罹患
罕見的皮膚粘膜類脂沉積症(Urbach-Wiethe disease),杏仁核受損,所以失去偵測避
開危險的能力,反而表現出過度好奇心。
她對恐懼的反應與眾不同,她表示雖然明知某物危險,但常會被好奇心征服,所以不害怕
。她表示痛恨蛇和蜘蛛,但實驗安排她到寵物店時,她卻抓起一條蛇把玩起來,還仔細觀
察蛇,「透露出著迷和好奇。」
她兒子回憶,幾乎從沒看過媽媽害怕。她曾被歹徒拿刀架在脖子上,她看著歹徒冷靜地說
,如果你要殺我,得先過我守護神的天使這一關,結果歹徒竟放她走。研究人員帶她到有
人扮鬼的鬼屋,給她看恐怖影片,結果通通無效。
科學家相信她之前曾感到害怕,因為她形容童年時曾怕黑,被狗嚇過,她曾遭遇毆打、家
暴、搶劫、用槍威脅。
費因斯坦表示,希望藉由研究她的案例,能幫助自阿富汗、伊拉克戰地歸來的美軍,或這
類飽受壓力後創傷症候群的患者,恢復對生命的好奇與信心。
----------------------------------------------------
首先是看到標題,我是嚇了一跳…
杏仁核不見,跟杏仁核受損是差很大的
除了語義上的不同外,杏仁核整個不見恐怕不只影響恐懼感消失而已
而且我沒聽過壓力後創傷症候群—你的意思是說經過壓力後就會創傷的疾患嗎?
這是什麼東西? 我只知道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好吧,就算她指的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好了
杏仁核跟恐懼學習有關,也已經不是什麼新消息了
我很好奇這篇論文是何時發表,以及它的大意真的只是想表達這樣的內容嗎?
另外用"帶來解答"這種說法,沒有一個科學家敢說他的研究能夠帶來這種希望
能讓我們一窺它運作的機制在現今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發現了
離"帶來解答"還十萬八千里
另外,皮膚粘膜類脂沉積症患者有各式各樣的症狀,因人而異
不是必然會造成杏仁核受損的結果,這個案只是碰巧有這樣的症狀
詳情請查wikipedia英文版
還有"失去偵測避開危險的能力",這句話讓人匪夷所思
我嚴重懷疑她是用翻譯軟體翻譯後擷取大意
到底是失去什麼能力,是失去偵測危險的能力,還是失去避開危險的能力呢?
不好意思,就算怎樣斷句都不對,嚴格來說是失去對危險產生恐懼的能力
該個案就她文中所寫,她認知上仍然明白該物很危險,只是她完全不感到恐懼而已
而事實上確實杏仁核受損,會造成這樣的反應
也因此,不能說被好奇心征服,所以不害怕
而是應該說她杏仁核受損而不懂得恐懼為何物
一整個因果關係搞得亂七八糟的,到底想表達什麼
最後還硬要寫"恢復對生命的好奇與信心",作為結尾
到底是哪門子的Happy ending?
這篇文章讓你感覺?
-------------------------------------------------
要報導科普新聞配個科學家很困難嗎?
難怪國外來的訪客都直搖頭,台灣的新聞水準真的有待加強
乾脆來開個SuckNEWS版算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5.63.80
※ 編輯: Wengboyu 來自: 203.65.63.80 (12/17 17: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