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今日新增與校正回歸確診493例,單日死亡21人;萬華風險下降,但其他縣市卻微幅增加,公衛教授呼籲別去市場群聚;雙北醫療量能緊迫,醫師工會曝院內確診爆量狀況,喊別「置之不理」】
台灣今(29)天新增320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校正回歸166例(新增與回歸數共493例),7例境外移入,死亡人數再度破新高。今天公布21人死亡,其中19人有慢性病史,18人年紀超過60歲,年齡最輕僅30多歲,是一名無慢性病史的男性,為全台目前最年輕死亡案例。
以校正回歸後每天確診人數的7天移動平均值顯示,目前台灣確診案例仍在高峰,衛福部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目前確診案例持平,萬華相關活動史的確診者雖減少,但其他縣市則增加,疫調後發現足跡曾到過傳統市場、黃昏市場,呼籲大家口罩要戴好,不要到太壅擠的地方,降低家庭聚會人數,維持手部清潔衛生。
另台北市與新北市將在明天一起進行第四級警戒的推演,包括新北市8個高風險的熱區進行防疫的升級。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台北市今天確診案例有趨緩一些,不過雙北有些區域案例仍快要破百,雙北做封城演習是好事,去年他們也做過,現在只是提前部署,記取教訓,不代表就是要封城,演習對雙北公衛措施嚴謹度有提升效果。
■新增486例本土確診者,專家呼籲別到傳統市場
陳時中在記者會中宣布,今天新增320例本土個案,有169例男性、15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到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7日至5月28日。校正回歸個案有166例,其中90例男性、7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6日至5月27日。
總計今天公布的本土個案共486例,仍以新北市224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68例,台中市33例,桃園市19例,基隆市14例,台東縣、宜蘭縣各5例,花蓮縣、嘉義縣各4例,苗栗縣3例,新竹縣及彰化縣各2例,雲林縣、高雄市及新竹市各1例。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36例,茶藝館相關2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58例,關聯不明49例,疫調中24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陳時中進一步表示,目前確診案例持平,萬華相關活動史的確診者在減少,但其他縣市則增加,疫調後發現新出現的確診者曾到過傳統市場、黃昏市場,呼籲大家不要到太壅擠的地方,降低家庭聚會人數,維持手部清潔衛生。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分析,如果目前三級警戒措施民眾可以落實到9成,6月14日疫情還是很有機會趨緩,但要守住其他易被攻破的地方,例如市場群聚要減少,減少喪禮、宗教聚會,嚴防長照機構、遊民爆發感染,其他國家過去一年曾發生的經驗,台灣要記取。
■21例死亡再創新高,指揮中心擬公布新指引,醫院優先收治年長者
根據指揮中心資料,今天21起死亡案例中19人有慢性病史,18人年紀超過60歲,更有6人是死後才確診。由於近期死亡案例屢創新高,集中在60歲以上長者,許多醫生都紛紛指出不能再以症狀作為送醫或居家隔離的標準。疾管署副署長、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證實,上週四(27日)的專家會議的確有討論送醫標準,以60歲以上或有慢性病者作為住院、送往集中檢疫所標準,觀察血氧濃度和呼吸次數、相關病症,例如胸悶、呼吸急促、意識改變都是警示徵象。60歲以下、無慢性病者則居家隔離,正在做最後確認,近期很快會公布。
羅一鈞補充,指揮中心也購置了1萬5,000台血氧機,提供給地方衛生局,尤其雙北,透過採檢站、衛生局等提供給居家隔離者,偵測血氧濃度,定期回報,希望多一道防護。不過如果居家隔離者相對年輕、沒有慢性病,呼籲大家不要搶購血氧機,否則可能會影響到真正需要的人。
■啟動全台23家傳染病防治醫療網
由於雙北醫療量能滿載,指揮中心昨天啟動全台22縣市、共23家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應變醫院,要求儘速清空病房,支援收治確診者。羅一鈞表示,22縣市都有一家傳染病應變醫院,必要時會執行全院或部分清空,台北市原先只有聯合醫院和平院區,這次多指定一家三總松山分院。目前雙北3家應變醫院已全院清空,專責收確診病人,和平院區有110床,已收治83人;三總松山分院93床,已收治36人;新北市立聯合醫院117床,收治75人。
羅一鈞說,總計全台應變醫院有1,092床,目前已收治520人,桃園的應變醫院部立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已完成全院清空,部立台東醫院也完成清空,其他醫院則是分階段清空,必要時增加清空床數達到全院清空。
加護病房部分,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全國有557張專責加護病床,專門收治重症病患,目前有429張空床,但雙北比較吃緊,截至上午剩97張空床,正在努力擴大加護病床量。全國負壓隔離病房則有919張床,截至上午空床391張,雙北剩43張空床,會留給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的重症。
■雙北醫療量能緊繃,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喊「別置之不理」
柯文哲指出,現在台北市的醫療量能從昨晚開始才足以應付疫情的狀況,但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今傍晚卻發出聲明稿,指出台北市聯醫仁愛院區確診爆量,今(29日)仁愛院區已收治總共65床病患,24床需要使用呼吸器,其中有13床使用呼吸器的個案因加護病房量能已滿,只能在普通病房繼續治療。除了病房能量不足,醫護人力也窘迫,從5名護理師增加到62名護理師負責輪值專責病房,其中卻只有8名護理師具呼吸器照顧的經驗。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還是要先由台北市地方衛生局先調度其他醫院專責病房或醫學中心來提供床位,如果要跨區的話,可以透過區域的指揮官協助。台北市緊急醫療網有各醫院床位資訊,重症在這部分床位本來就比較擠,如果真的沒床位,可以跟衛福部醫事司反應,由中央來協調。
針對聯醫仁愛院區反應北部各醫學中心都有相對應的中南部醫學中心可以備援,聯醫這種區域醫院卻沒有備援,莊人祥回應,目前區域醫院的確不像醫學中心有列出對應的備援醫院,不過可以透過上述那些方式,由地方和中央來協調病床。
台北市政府在發稿前尚未回應此事,柯文哲則在記者會中表示,台北市目前總共有19間防疫專責醫院,總共有1,292張各類病床,預估在31日可以上升到1,333床。其中負壓隔離病床有167床、普通隔離病床有165床、專責病床有960床。柯文哲說,因為在這個禮拜裡,台北市的醫院將960床的普通病房改成專責病房,再加上部分醫院每天都有再加開病床,讓台北市的醫療量能得以緩解。例如昨天全台北的空病床只剩下16張床,但今天北榮再加開了140張床,才讓台北市目前的空床增為156張。
新北市長侯友宜則指出,新北市目前1,043間專責病房已經清空出953房,預計在下週可以擴充到1,330張病床,並且會再繼續增開117間加護病房。
■台大、中研院皆表達願支援PCR篩檢,指揮中心:評估中
台大校長管中閔昨(28)晚在臉書發文表示,台大樂於提供校內的PCR設備和P2實驗室投入防疫。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證實,昨晚疾管署昆陽實驗室已經跟台大獸醫學院接洽,確認是否可以符合疾管署規定,「符合的話可以分擔部分檢體檢驗。」
他解釋,要做高危病毒的篩檢,檢體處理有生物安全顧慮,要在P2等級實驗室進行,台大獸醫學院有做過動物方面的檢體操作,實驗室在P2安全等級以上,不過台大可以提供多少量能,還需要昆陽實驗室來評估。
媒體詢問指揮中心未來是否會徵召更多學術單位實驗室支援,例如中研院、國衛院等等,指揮中心沒有正面回答。張上淳表示,中研院也有跟疾管署聯絡,目前都還在聯絡跟評估中。不過他解釋,現在大家以為檢驗有點塞車,問了台北區各實驗室發現,檢驗本身不是大問題,「並沒有量能不足問題」,是在上傳系統有點塞車。
羅一鈞表示,目前指定檢驗機構有145家,檢驗量能全開時一天超過5萬1,744件,前一星期不管是感控或醫檢師,最困擾的都是系統問題,常常在篩檢站已經採檢完,也送到實驗室檢驗,更通知受檢者了,但因系統上傳困難或資料無法核對,沒辦法完成通報和上傳。簡化流程和系統速度加快後,昨天通報和排除數差距有5萬多,今天縮小剩4萬多,會努力讓差距縮小。
■8月底預計擴增1,000家診所打疫苗
首批15萬劑AZ疫苗本週開打,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已施打數約4萬2,920劑。陳時中表示,下週二會把第二批疫苗分發下去,希望第一線人員要儘速接種。為了因應接下來到貨的疫苗,陳時中今天也宣布增加基層診所接種點,6月預計有500家,8月預計增加至1,000家,之後也會透過外展服務,主動讓更多人快速接種疫苗。
近日有企業、地方政府、宗教團體表達希望採購疫苗,疾管署署長、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最近很多人熱心介紹,仲介聯繫,但我們回過頭來問原廠,原廠回覆他們接觸的對象都是各國家,而且買疫苗要確保運送品質、冷藏條件,原廠告訴我們,他們基本上不會賣給中介廠商。」陳時中也表示,感謝這些團體,他們可以提出申請,但要由政府來簽約。
針對中央計畫發出6千億的紓困金,台北市長柯文哲呼籲中央,不如撥出其中1成的金額到國際市場上購買疫苗,盡快擴充台灣疫苗接種率。
柯文哲說,中央發下來的2萬2,000劑AZ疫苗,昨天已經接種5,164人,台北市也再向中央申請6萬劑的疫苗,讓第一線的警消醫護人員可以接種。柯文哲說中央已經承諾,下週二將再撥發一次疫苗。柯文哲建議中央,下次疫苗的分配方式不要以全國縣市人口比例作為基準,應該以感染程度高低比例來分配,讓高感染縣市的第一線人員可以先打。
■雙北確診數字上升速度趨緩,明天進行升四級警戒兵棋推演
柯文哲在記者會上指出,接下來的死亡人數出現的高峰會比染疫人數的高峰期來得慢。台北市5月28日各快篩站總共有705人今行快篩,陽性率有4.4%。柯文哲說,台北市萬華區的疫情有被控制住,但其他的行政區仍有潛在的感染源。
侯友宜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北市確診人數已經超過3,000人,共有8個高風險熱區,這幾天確診人數上升的速度降緩,但永和區的上升趨勢需要注意。他指出,新北市在明天跟台北市一起進行第四級警戒的兵棋推演。侯友宜表示,這8個高風險熱區會進行防疫的升級實戰演練。
(文/林慧貞、楊智強;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何柏均;攝影/許𦱀倩、鄭宇辰、蘇威銘、黃品維)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傳統市場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 #聯合醫院 #台大 #PCR #疫苗 #AZ疫苗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林 上 閔 中研院 在 台灣好食材 Food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咖啡產業跟九二一、22k政策有關?原產於美洲的鳳梨,是如何成為台灣點心代表?野生的老虎跟紅毛猩猩都懂得吃榴槤當月子餐?
「台灣有許多熱帶雨林植物所堆疊而成的精彩歷史,是構築福爾摩沙今日豐富且多元文化的養分。」──作者王瑞閔(胖胖樹)
歡慶贈書活動👉 https://bit.ly/3nzh9jj
林 上 閔 中研院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高雄】最好的時刻,正要開始。
《高閔琳參選民進黨市黨部主委聲明》
(文長慎入)
(楔子)
1982年生。天然獨。一瞬的時光。
從校園民主到走上街頭,公共參與、社會運動。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政治」成了我的日常生活。一路走來其實並沒有特意規劃,倒也順從與生俱來的使命感,自然而然走上政治工作的道路,從幕後走向幕前,從幕僚走向參選。
1990年三月,野百合學運我沒來得及長大參與,卻深受啟發。2005年三月,我在自由廣場靜坐抗議中共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不放棄武力犯台。從台大學生代表大會議長卸任不久的我,當時也並不能預知後來的幾個月,我會決定參選第十九屆台大學生會長。2006年三月,當選台大學生會長的我,敲響傅鐘,表達「青年理想之實踐,即為公共參與及社會關懷」的主張,訴求青年人燃起「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而後歷經2009年野草莓運動、2012年反媒體壟斷⋯⋯一直來到2013年的三月,太陽花運動,可謂無役不予。
由衷感謝民主進步黨所有先進前輩與黨內同志的提攜陪伴與高雄市民的託付與支持,我在2013年回到父親的故鄉高雄耕耘,而後決意參選,並於2014年順利獲得黨內提名,並順利當選為高雄市最年輕議員。從1998年,16歲的我當選衛理女中班聯會主席,至2014年32歲的我第一次當選高雄市議員;我人生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參與公共事務、在「參」政治。
2014年當選議員後,我認真服務、辛勤耕耘,努力為台灣人民做工,並多次榮獲高雄市十大優質議員。2018年,我立場堅定、認真輔選,更「不畏韓流」,但也幸運連任。
然而,我深知民進黨在高雄的挫折,正是人民給民進黨的教訓和警惕;而這樣的挫折,也帶給民進黨內部深刻反省與檢討改進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努力從失敗的低谷爬起,翻轉。
2019年,蔡英文總統堅定拒絕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年中,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民進黨執政的中央也做了許多政策上的調整,而在地方,我除了善盡職責,做好身為議員的問政監督,也勤走地方服務鄉親市民;同時也接任蔡英文總統高雄競選總部活動部主任。
2020年,蔡英文總統順利連任,高雄八席立委全壘打,蔡總統與民進黨竟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面,贏回多數台灣人民的信任與託付,並再次成為國會多數(深深感謝所有台灣人民,諸多專程從海外、從北中南東台灣和離島回鄉投票的台灣人民與年輕世代)。
乍看之下民進黨似乎走出2018年的陰霾,但細究選票結構,卻發現蔡總統與民進黨之選票竟有著300萬極大的差距;我們也觀察發現,年輕世代對蔡總統的支持並無法完全轉化成為對民進黨的支持;年輕的選票不再選擇民進黨,而是流向了充滿競爭力與政治動能的新興政黨。
如我,任何一位關切台灣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本土派政黨、民進黨逐漸熟齡與永續發展課題的基層黨員,必然也深刻感受到民進黨之於「進步價值」的追求、民進黨之於台獨黨綱「台灣主體性」與「國家正常化」的務實推進、民進黨之於政策路線與地方經營的改革與調整⋯⋯不應僅在2020年的選戰從黨內的立委提名(高嘉瑜、吳怡農、賴品妤、謝珮芬、李問、蔡沐霖等)與黨中央選務及黨務工作(林飛帆、林鶴明、薛呈懿、吳濬彥、魏筠)看見亮點、看見年輕世代的承擔與接棒;而是也必須從各地方基層黨部,透過黨內前輩的薪火相傳與世代交替,讓民進黨再一次地蛻變、茁壯。
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良久,我再次看見了自己的使命。
2020年三月。
我決定投入民主進步黨第六屆高雄市黨部主委選舉。
民進黨不能再讓年輕人失望,更不能讓台灣人民再次失望。
以下是我參選市黨部主委的五點政見主張:
一、#號召青年入黨培育人才,#推動民進黨年輕化。
作為曾經享受到黨內無數先進前輩提攜栽培的「最年輕議員」,我認為面對新興優質政黨崛起的景況下,黨部主委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除了穩固黨內原有的支持基礎,最重要的是,必須在國家前途與台灣主體性、攸關高雄城市發展的願景與公共政策,必須在包括人權、社會福利、性別平權、教育文化、環保生態等不同面向上,透過對「進步價值」的追求與論述主張之實踐來爭取年輕世代對民進黨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民進黨更必須積極創造青年參與黨務的各種機會,為黨培育比我還要更年輕的世代、更優秀的青年人才投入到公共及政治領域。
二、#不介入不主導罷韓市民運動。
延續過去我從事學生時代以來參與社會運動的認知,我主張政黨的角色,應該站在這場高雄市民的民主運動的背後。
重申日前我針對「罷韓運動與政黨角色」撰文表達的主張(https://reurl.cc/D9ZElm),我堅決反對任何政黨主導罷免、也反對罷免和補選掛勾。
再次強調,罷免是高雄市民重新選擇的機會,是要終結不適任者、汰換成更好的人選,是民主除錯的機制。罷免不該變成政黨對決;而民進黨應該站在身後保護高雄市民的民主機制與罷免運動,而非主導罷免,更不該急著出來收割罷免、搶市民的功勞。
三、#高雄勝選,#力拚重返執政、#議會過半。
罷免是罷免,補選是補選。我認為,黨意不應凌駕於民意;而民進黨的政黨角色和出場時機,應該是在「罷免成功以後」的「市長補選」。我認為,民進黨為高雄市民推出一個最好的市長人選,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黨。
未來,我要努力厚植民進黨動能,傾聽民意、凝聚共識;對外擴大支持基礎、爭取市民認同,對內凝聚團結邁向勝選目標——積極輔選2022市長人選,力拚議會過半、深耕基層鄰里,深化民主與「台派」本土意識。
四、#反對媒體壟斷、#反對紅色媒體(從「野草莓」到「踩紅媒」🍓)
1995年,我支持民間訴求「黨政軍退出媒體」,
2020年,我主張「媒體退出黨政軍」。
2012年,學生時代的我參與「反媒體壟斷運動」,也在擔任立法院國會助理期間參與過公廣集團及董監事違法延任案,一直高度關注媒體改革議題。
尤在2018年地方選舉的假消息與資訊戰當中,我更加清楚地看見紅色媒體與網路如何相互加成、影響了台灣中央及地方選舉,以及國內政治經濟以致社會文化各個層面。
我在2019年發起「踩紅媒」行動,也號召跨黨派跨縣市的新世代議員與青年學子一同響應,重視紅色滲透與媒體改革課題。
我反對媒體壟斷,也反對紅色媒體;媒體退出黨政軍。
五、#黨務改革願景,#凝聚新時代的高雄共識。
民主進步黨是一個追求民主自由、勇於對抗威權政體的第一個本土政黨,從街頭倡議、社會運動,也從草根逐漸茁壯成樹。
一直以來,民進黨最為外人稱道的特色,就是黨內面對不同議題或政策主張總是眾聲喧嘩、刀光劍影吵吵鬧鬧,但關鍵時刻總會凝聚團結的一個政黨。無論是對於台獨黨綱與對中國政策甚至派系解散等,這些年來在民進黨內部都經歷過多次的路線辯論與正式會議。
本次黨部改選恰逢中國武漢肺炎肆虐的防疫期間。而我,作為本黨的年輕世代,作為一個女性,作為一個在台北都會地區成長,而在原高雄縣非都會地區基層耕耘服務的政治工作者;我相信我能為民進黨帶來許多新的觀點、刺激與創新。我也相信這次黨部改選,將會是一場沒有煙硝味而暢談價值理念、論辯路線的選戰。
不可諱言的是,目前我只能掌握自己手中的那一張黨員票。
所以,從宣佈參選的即刻開始,我會更加努力爭取黨內先進前輩、黨內同志與基層黨員的支持。
我會努力透過這次選戰,傳達年輕世代對本黨與地方黨部黨務改革的願景與理想,努力追尋並凝聚屬於民主進步黨「新時代的高雄共識」。
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政治學者、前中研院研究員吳乃德新書《台灣最好的時刻》,談的是1977年至1987年台灣民主誕生的故事;而民主化的進程當中至關重要的,便是發生在高雄的美麗島與橋頭事件。
而在2020年當下,中國爆發武漢肺炎(COVID-19)以來,台灣基於地理位置與兩岸經貿交流往來頻繁的關係首當其衝;然而,台灣作為全世界最了解中國的民主國家、對抗過SARS也從SARS學習經驗的先進國家,卻在這次透過防疫與公共衛生政策、先進的醫療專業與研發科技,成為全是世界先進國家不容忽視的耀眼存在。
長期備受中共打壓欺凌的台灣,開始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與正視,美國、菲律賓、歐盟等多國國會議員或行政首長均致函發言力挺台灣加入WHO。而美國的《台灣旅行法》和《國防授權法案》以及川普總統最新簽署的《台北法案》後,台灣也在蔡英文總統的領導下,逐漸站穩穩亞洲民主國家第一島鏈最重要的防疫與戰略位置。「國家正常化」並走出國際社會的道路亦日見清晰。
我認為,「台灣最好的時刻」,現在才正要開始。
身而為人,就是要為真理、為理想、為價值理念而不停戰鬥。
民主道路上的先進前輩和青年朋友,
請和我站在一起,努力打拚,為台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