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就福慧莊嚴 法鼓山為在家居士授菩薩戒
因疫情延期1年後,法鼓山園區大殿於7日上午8點半舉辦「第25屆在家菩薩戒」第一梯次正授儀式,在〈搭衣偈〉的莊嚴梵唄聲中,現場287位求戒者恭敬地搭起菩薩衣,滿懷欣喜迎接「菩薩道」的新生旅程,這場得之不易的殊勝法緣,讓不少受戒民眾感動落淚,以虔誠禮敬三寶表達無盡感恩。
全體在家居士透過佛前懺悔禮拜,發願斷惡增善、淨化身心,接著禮請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首座和尚惠敏法師、副住持果醒法師擔任菩薩法師依次授戒,勸請受戒者上求佛道以自覺、下化眾生以覺他,成就智慧與福德雙修雙成的菩薩道。
「諸位菩薩不要怕犯戒,犯了戒要慚愧、懺悔,因為菩薩衣就是禮懺衣。」方丈和尚以「嬰兒行菩薩」勉勵信眾,不要怕跌倒,要練習站起來,漸漸成為真正的菩薩;並且提醒在行菩薩道中,可以先從簡單容易做起,逐漸累積福慧資糧,每天不忘初發心、菩提心,以佛法來莊嚴自己的身心,用清淨身口意三業來莊嚴淨土、莊嚴眾生,成就無量的福慧莊嚴。
惠敏法師開示時則舉例,佛陀在菩提樹下降魔成道時,歷練各種感官、名利誘惑與死亡威脅,他透過「降魔印」以右手接觸大地來證明覺悟的決心。首座和尚並從回溯「大地證明決心」的意義,勉勵信眾堅定受戒、守戒,雖然回歸職場生活,但走到任何地方都有大地,受戒的戒體、成佛的種子,都要經常運用正念、正知來照護。
果醒法師以「能所雙亡」為大眾說明,有主體的我、客體的對象就進入流轉生死,每個戒都有對應的能所關係,從對外境合意與不合意中,就會產生殺盜淫妄。最後副住持法師也以自身勤修「不說四眾過」與「不自讚毀他」來鼓勵新戒菩薩,學習多講他人的優點與好處,不貶低別人突顯自己,透過持戒讓自己少煩少惱。
歷經4天3夜的戒期,對懷孕5個月的關辰玉來說,喜獲「嬰兒菩薩」這個新身份,具有雙重意義。她說除了帶著寶寶來受戒、聆聽開示,能得到菩薩的庇佑祝福,自己也像嬰兒菩薩一樣,學習菩薩的言行和生活規範,期望把每個人都當成菩薩,減少自己的煩惱,給周圍的人帶來喜樂。
懷抱堅定的願心,陳婉婷、陳琪婷姐妹共同報名受戒,在菩提道上相互陪伴。陳婉婷說,受菩薩戒能使自己成為一顆佛種,有機會成為未來佛度眾生,並提昇精神與生活品質,她期許「有我的地方就有佛法」,帶給周遭人正面影響。陳琪婷分享,很幸運能擔任服務班首,在代表迎請與禮拜過程中,幾度感動到落淚,希望透過持戒能讓未來變得更好。
法鼓山表示,菩薩戒第二梯次即將於3/14在園區舉行,而該儀軌是創辦人 聖嚴法師歷時三十寒暑所制定,期盼受戒居士將菩薩戒具體實踐於日常生活中,自利利人、安人安己,並將這份平安自在的祝福心念傳播至全世界。
#法鼓山第25屆在家菩薩戒
#嬰兒行菩薩
#新戒菩薩
#不忘初發心菩提心
#將菩薩戒具體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梵唄的意義 在 方文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多日沒有發文了...
今天是摯愛大弟的頭七,在宏願大千世界圓滿完成🙏
感謝本藏師父以及師兄師姐們帶領我的家人一起為大弟祝福❤️
大弟在12月23號早上,也是阿彌陀佛生日🙏🙏🙏於睡夢中安詳的離開.....
除了自己好痛..!更不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疼....
家人,是生命最寶貴的東西。
我很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那是一種幸福、快樂的單純。
面對至愛的親人,我們都渴望和他永遠在一起,渴望與他同甘共苦。
在忙碌的人生中,我們往往會忘記或者刻意回避這一點:符合自然法則的軀體是終有一死的,死亡,自古以來是一個沈重的話題,無常隨時會到來,並不是我們人力所能左右的,但愛卻是。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經歷的親人離世,我們總要去面對
這種經歷,可以讓我們對生命有新的領悟。
一個生命的離去,對於這個宇宙來說,簡直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於我的至親來說,卻顯得比天還大。由此我想到,在這個無常的人世間,人必得要有信仰。有信仰,你才可以正確面對無常,不會自暴自棄,被無常所擊倒;有信仰,你才會對周圍的人和物心存善念,發自內心地珍惜他們,祝福他們。
感謝釋本藏在第一時間趕往醫院現場,更感念宏願大千世界的師兄、師姐們,輪班為弟弟助念,所謂大恩不言謝,又豈是一個謝字所能道!!
信仰如星光照路,如巨宅安穩;信仰如大船引渡,如善友相伴。
儘管已經做好心理建設去面對無常到來的那一天,但當無常真的降臨的時候,一樣會感到震懾,甚至無法承受這樣的傷痛....
一般人永遠不可能「準備好」去接受身邊的人「在上一秒還呼吸著,下一秒就斷氣了」這個事實!!
因認識佛法轉化心念,讓我們在失去至親的時刻,可以不慌不亂的在梵唄佛號中莊嚴圓滿。
地藏經雲:
眾生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不論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這段期間除了誦經、念佛、茹素49天外,全家人一條心,盡心為弟弟累積功德,所做的一切不僅迴向弟弟,更祈願迴向法界一切有情均能離苦得樂。
民間部分習俗,經由本藏師父的開導下,扭轉大家錯誤的觀念,教育家屬「人的往生了不是喪事,而是莊嚴的佛事」。
在臨終助念的過程中,本藏師父也替弟弟皈依開示,更鼓勵家屬向弟弟說說話,整個過程讓人十分感動,感謝本藏師父給予種種的協助,乃至以莊嚴的佛號引導弟弟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我們並無法逃避死亡,逃避只會使自己遠離生命的真相,故當真實面對、用心思考死亡這件事,死亡也就不如想像中的可怕。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知道無法阻擋死亡的來臨,更應該學習在活著的時候,盡責盡份,奉獻自己,服務別人,好好欣賞生命,珍惜生命,培養對生命的欣賞與尊重的態度,為生命找到意義跟價值。
阿彌陀佛🙏🙏🙏
為何需要對臨終者或亡者開示?
人死亡時,鼻息雖斷,但神識通常還執著身體,一般在死亡後八到十二個小時之後, 才會逐漸離開身體。
在神識未離去之前,正是最痛苦的時刻,只是有口難言;雖然痛苦不堪, 但對亡者卻是最重要的時刻,因為當時的狀況將會影響亡者未來的去處,所以, 佛教很重視臨終時的佛法開示,是希望藉由佛法的開示, 幫助亡者或臨終者體會緣起法的宇宙人生真理-苦、 空、無常、無我,能夠萬緣放下, 離苦得樂,充滿希望與光明,提起正念,往生淨土。
根據《觀無量壽佛經》所說,阿彌陀佛在最初發願時,曾開殊勝方便:雖十惡五逆之人, 於臨命終時,若遇善知識說法安慰、教令念佛,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南無阿彌陀佛」, 即得往生淨土。這就是開示的目的和意義。
本藏師父開示:人在臨命終時是最徬徨無助的; 如果他尚未信仰三寶,也沒有信仰其他宗教,在臨命終時,不知道一口氣不來之後會到哪兒去? 要何去何從?對世間的事,牽牽掛掛、放不下、捨不得、離不開;對於未來的前程,茫茫然不知何往, 因而恐懼、憂愁、害怕,在這種情況下斷了氣,因為貪戀、恐懼、瞋怨、不平, 會讓他們再生到人間的機會都很少!因此,不論臨終的人神智清楚與否,開示佛法是太重要、太有用了。
尤其在臨終時為亡者授三皈依,為他唸三皈依詞,亡者會想:「自己已經成為三寶弟子, 一定會有佛菩薩來救我、助我、接引我,應該放下這個環境,求生西方去了。」如果這個念頭一生起, 根據《無量壽經》所說,他至少能夠往生西方下品下生的蓮花。
這對亡者來講,是一項大救濟,比什麼幫忙都有用。
開示是指出家法師說法,但有時由於因緣不同,也可能由助念團的悅眾菩薩、居士為臨命終或亡者說法。
然而不論他們的神智是否清楚,都要做簡短的佛法開示,即使已經斷氣,在生理上屬於死亡, 但神識卻可能認為自己還活著,也要為其說法安慰。
因為佛教認為亡靈的感應力非常好, 相當於生前的七倍,所以,家屬的心念對亡者的影響很大。
#願此分享讓更多的人知道臨終開示的重要!
梵唄的意義 在 佛光山梵唄《梁皇寶懺》卷九一百八---寶供養(象徵意義:法寶)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梁皇寶懺》又名《慈悲道場懺法》,內容共有十卷。每卷開頭皆以梵音唱誦一段供養贊,象徵與會者為祈請佛菩薩降壇加持演法,而獻上歡喜至誠之意。 ... <看更多>
梵唄的意義 在 世界真佛報總社- 複習時間 釋蓮衛上師講授:《梵唄》 大家有 ... 的推薦與評價
絕對不是因為想要大聲唱歌 梵唄所需要做的,不只歌唱和敲奏法器,它的深意, ... 梵唄是密教金剛歌的供養... ... 學員們講解「梵唄的意義、梵唄時應具備的特質」。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