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是大都會的台灣日,也是我重拾麥克風站在新聞現場的日子,我沒有辭掉正職工作,而是接下了兼職紐約特派的工作,有新聞大事的時候就會出現,能夠以這樣的形式,達到作為國際新聞記者的職涯巔峰,我心懷感激。
在台灣當記者的時候,如果人家問我工作壓力大不大,我總是稱讚我前公司制度完善,不太會有不合理的加班,壓力嘛,哪個工作沒有呢?但這次重新拿起麥克風,活動的前一晚一向熟睡的我竟然醒了好幾次,早上起來第一個念頭是趕快到現場看看哪些畫面精彩(是的現在我沒有攝影,要自己拍攝😅)我才回憶起,新聞工作緊湊,那搞到許多前輩內分泌失調的壓力絕對是無形的。
在當天,我遇到了好多台灣的媒體前輩,我竟然能跟入行以來一直崇拜的特派哥站在一起,也有很多在美國的中文媒體,現場有超過2350個台灣僑胞,看到好多國旗,我還能站在棒球場上拍駐美代表蕭美琴開球的畫面,但我一點興奮之意都沒有,比數到底是多少我也不關心,腦中都是記者會要問什麼、畫面要怎麼處理、今天時間怎麼安排、幾點能交帶子,好不容易把新聞做完,到了晚上才有心情好好跟圖哥講話,否則我整天都很暴躁。
沒想到隔天IG收到留言「台灣媒體都沒有關注大都會台灣日」,那我在現場看到的台灣媒體難道是七月特產嗎?我常常說電視新聞不是報紙,一翻開就知道什麼有什麼沒有,你不能自己轉台就說人家沒報,而且我一google,明明有啊。
應該是從小學學到的選題技巧,如果任何選項裡面有「都」那你就要對那個選項高度懷疑,因為大概世界上很難有「都」是怎樣怎樣的事情,例如美國人不是都愛吃漢堡,韓國人也不是都吃辣,媒體也不是「都」沒有報。
做新聞工作一向就是對得起自己就好,再多外來的稱讚也只是錦上添花,但無論過了多少年,對於這樣的指控我還是覺得對於在第一線努力的人很不公平。
#當然你可以說台灣很少國際新聞
#這我不會有意見
#阿收視率就真的很低謝謝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60的網紅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栗子治療師和恬兒治療師要介紹的 居家好玩小遊戲 遊戲玩法從小年齡到大年齡都有喔! 適合2到6歲,甚至6歲以上也可以玩 家裡人人必備的 #毛巾,如何好好拿來利用, 變化出多種不同的遊戲,訓練不同的能力, 讓治療師教你不花錢 ✨在家也能玩得好、玩的有訣竅✨ 今天總共會介紹種變化的玩法🔽 ❤毛巾特快...
棒球 控 球 技巧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棒球 控 球 技巧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西方國家將正念稱之為心靈重訓,當我們不斷練習,心靈的肌肉就能越來越茁壯,面對壓力也就能頂得住。」
史考特前幾天po的運動員心理素質研究,被強者我朋友基隆長庚精神科陳建鴻醫師看到。陳醫師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時間點,讓大眾認識心理介入對運動員的助益。因此請我代為轉貼他的文章。
真可謂拋磚引玉!以下是陳醫師的文字:
【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心流】
許多運動員在尖峰時刻,都會描述他們進到了一個領域(The zone),那是一個很美好的狀態,完全沈浸在當下的活動,專心致志不被外界干擾,但又不需太過費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甜美的成果自然而然到來。1975年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發現這樣的狀態在很多情境都曾被描述過,例如開刀中的外科醫師、表演中的音樂家等等,於是提出了心流(flow)理論描述這樣的狀態,並切分成九個面向,前三項(挑戰與技巧的平衡、設定目標、明確的回饋)描述如何促進心流經驗的出現,後六項(專注於任務中、控制感、忘卻自我、行動與意識結合、時間感扭曲、自成目標經驗)則是描述心流當下的狀態。
【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2021年的文獻回顧中(1),收錄了29篇文章,統整出共七種目前研究上可能促進心流狀態的心理介入方式,分別是正念介入(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意象訓練(Imagery-based intervention)、催眠介入(Hypnosis-based intervention)、多重心理介入(Multicomponen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音樂介入(Music-based intervention)、運動遊戲介入(Exergaming-based intervention)、以及瑜伽介入(Yoga-based intervention)。其中以正念介入的隨機分派研究文獻最多,也收錄了一篇台灣本土研究,由基隆長庚精神科陳建鴻醫師將正念訓練應用於於棒球員以及舉重選手上,可以看到介入前後選手心流狀態自我評估量表都有顯著上升。
【正念是什麼?】
正念是覺察並專注關照當下的身體感受,帶著接納與非評價的心,讓身心留在此時此刻,而正念練習則包括呼吸覺察、靜坐、行走、瑜伽、甚至是生活中的大大小小,只要將注意力帶回當下就是一種正念練習。西方國家將正念稱之為心靈重訓,當我們不斷練習,心靈的肌肉就能越來越茁壯,面對壓力也就能頂得住,甚至在iPhone以及apple watch內建健康app中都有可以記錄每天正念練習的程式。
【正念在運動員上的運用】
湖人隊前總教練,禪師傑克森,是運動場上著名將正念帶入運動訓練的教練,Kobe也曾多次在訪談中提到他有固定靜坐的習慣,而這可以幫助他做好賽前的心理準備,有助於進到最佳狀態。正念運動性能增進法(Mindfulness Spor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MSPE)的創始人考夫曼博士(Dr. Kaufman)則發現,正念介入後的正念狀態改變量會與長跑選手個人最佳成績有顯著相關(2)。
【有沒有簡單的練習可以做?】
就像重訓一樣,初學者還是要有受訓完整的正念教師來帶領,之後自己練習才不會走偏或受傷喔!但有一些簡單的練習大家可以試著做看看:
STOP: Stop, Take breath, Observe, Process
停吸感動:暫停一下、深吸幾口氣、覺察一下身體感受、然後再繼續行動
看來很簡單,但在壓力山大的賽事上要能做到這個步驟,不被胡思亂想的腦袋綁架其實很不容易唷!大家可以自己嘗試練習看看!
(1) Goddard, S. G., Stevens, C. J., Jackman, P. C., & Swann, C. (2021). A systematic review of flow interventions in sport and exercis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1-36.
(2) Thompson, R. W., Kaufman, K. A., De Petrillo, L. A., Glass, C. R., & Arnkoff, D. B. (2011). One year follow-up of mindful sport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MSPE) with archers, golfers, and runners. Journal of Clinical Sport Psychology, 5(2), 99-116.
棒球 控 球 技巧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天栗子治療師和恬兒治療師要介紹的
居家好玩小遊戲
遊戲玩法從小年齡到大年齡都有喔!
適合2到6歲,甚至6歲以上也可以玩
家裡人人必備的 #毛巾,如何好好拿來利用,
變化出多種不同的遊戲,訓練不同的能力,
讓治療師教你不花錢
✨在家也能玩得好、玩的有訣竅✨
今天總共會介紹種變化的玩法🔽
❤毛巾特快車(適合:2歲以上):
在拉毛巾以及坐在毛巾上移動的過程中,孩子為了不要跌倒,會試著撐住,所以就會練習到 #軀幹控制能力,讓孩子之後學習走路、跑步、跳躍都更穩。
❤拔河(適合:3歲以上):
會練到大量的的 #掌內肌肌力和 #上肢肌肉力量,幫助未來 #握筆姿勢 更正確。
❤毛巾棒球員(適合:3歲以上):
練習進階版的 #手眼協調,並且可以訓練更多 #動作計畫能力,必須預想毛巾掉落的方向與位置,並準確地接住他。
❤大腳丫娃娃機(適合:4歲以上):
可以增加足底肌肉力量,並 #促進足弓發展,減少孩子低足弓的機會。
❤摺衣服見習生(適合:4歲以上):
學會摺衣服前,先學會摺毛巾吧!過程中教導孩子對齊的技巧,對於平常在摺紙其實也有幫助喔。
❤毛巾拼圖(適合:4歲以上):
會非常挑戰到 #空間概念,孩子需要在腦中先想過該如何配置,或者在過程中不斷嘗試錯誤去調整,才能完成任務喔!能力更好的孩子,我們還可以使用計時器⏱,製造緊張氣氛,讓他們大腦必須#加速運轉。
快跟著影片,拿起家裡的毛巾和孩子一起同樂吧!
#毛巾 #發展 #潛能 #家中好物 #親子遊戲
---
📌加入恬兒Telegram頻道,不漏接最新影片、文章!
https://t.me/twkidpr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K5e7SfLjUI/hqdefault.jpg)
棒球 控 球 技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年過四十,會有愈來愈多的機會跟「年輕人」聊天,我要常常要提醒我自己,不要不知不覺的就進入「說教的模式」。
像是動不動就說「啊這樣比較好啊!」、「啊工作不就是這樣嗎?」、或者是更有時代感的,像是「吃得苦中苦~」這種說起來很對,但聽的人心裡會很幹的話。
這樣的表達其實沒有票房就算了,還會惹來別人的白眼,好一點的喔,就是他會直接放空給你看。
其實有一點自覺的人,心裡也會擔心,自己這樣子一直說、一直說,這樣是不是不太好?雖然多數有這樣自覺的人,還是會忍不住一直說就是了!
少數那些控制得了自己的,開始會問年輕人一些問題,那不問還好;殊不知一開口又問像是「有沒有男朋友啊?」、「工作怎麼樣啊?」,這種讓人翻白眼、翻到天邊的問題啊!
有些人呢,會為了這件事情上課學習,特別是我遇上進我教室的朋友,但往往他們在一剛開始,就會以為所謂的「會聊天」,就是呢一定要很能夠「創造話題」。
所謂的「冷場」是萬惡的根源,於是呢,他用盡心力創造了很多話題,不創造還好,一創造又加重了對方的眼部疾患~「習慣性白眼症候群」!
因為你創造的,不是對方在乎的啊!這個時候,還不如冷場了,至少年輕人會覺得你是個有禮貌、而且又安靜阿北或者是阿姐。
其實喔,人都是自我關注的,這是一個簡單到不行的共同性。
所以呢,如果能夠讓人在跟你互動的時候,彷彿是更關注「他自己」,從對方有興趣的事情,給予回應,這才是王道啊!
但是到底要怎麼做呢,才能讓對方打開「自己」的話匣子呢?你可以試試看三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叫做多多使用「情緒標籤」的方式來回應對方。
像我這樣的中年人喔,往往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很容易自動導航到「評論模式」,開始給一推「意見」!
拜託!這整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到底是干卿底事呢?
就像有人說過,「干我屁事」可以解決人生50%的問題;而另外50%的問題,有沒有解決方案呢?有啊,那就是「干你屁事」嘛!
就算你覺得他跟你說的跟你有關,這可能也只是「你覺得」;在他沒有「覺得」跟你有關之前,是沒有人在乎、更沒有人期待你的「人生經驗」的,ok?
然而使用「情緒標籤」的好處,就是不會給人一種當裁判,來評斷的感覺;而且呢,會引導你眼前的人說出更多的資訊。
像是呢,如果有年輕人跟你說:「昨天去夜衝,一個晚上沒睡覺、早上還到陽明山去看日出~」
這個時候,請你喔克制自己去跟他說「太晚睡會傷身體,等你到了我這個年紀就知道了」;或者是更讓人反彈的「時間要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否則老大徒傷悲」這樣的話。
拜託!你的年紀跟你的傷悲,真的不是他的重點。這時候如果你說:「哇~聽起來好有趣」、「蠻熱血的」、「很開心吼!」
甚至於你實在不知道怎麼樣用情緒標籤,你可以用一個萬用句型。比如說:「夜衝之後去看日出,啊這是什麼感覺?」
這些話都會讓人覺得,你不是那種討人厭的中年人啊!
可能因為這樣的回應,他會說更多的內容跟細節,還勾起你當年的回憶,來個跨越世代的什麼?「熱血事件簿」!
其實啊,當情緒有了共鳴,你是不是反而會有更多的機會,從你現在的「傷悲」讓他想一想,或許可以怎麼樣安排自己的人生呢?
我相信你的建議是非常很好的,但總要能夠讓人「聽得進去」才行得通啊,不是嗎?
第二個方法,請你聚焦在「對方、對方、對方!」
有時候喔,對話的起頭可能是你自己,但是如果你沒有適時的,把鏡頭偶爾移到對方身上,對方真的會覺得他自己在面對的,是一個賣瓜的老王啊!會愈來愈無聊。
其實開心的交流,就像是棒球的傳、接球,你總要把對方的球接住之後、再回傳給他,這樣才會好玩,不是嗎?
只是很多人喔,要不是他不接對方的球,任由球掉在一旁,他還很荒謬的拿起自己想拿的球,還丟給對方;甚至於,丟到對方根本接不到的地方去。
然後還倚老賣老的說:「你怎麼接不到呢?你怎麼聽不懂呢?唉~真的是太年輕了!」
如果你真心不想要跟年輕人產生連結,那你就這樣繼續下去,沒有關係的!
但是要怎麼樣聚焦在對方的身上呢?你可以試試看這樣的說法:「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或者是「你聽到這裡覺得怎麼樣?」。
再不然就是「你有類似的經驗嗎?那個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像這樣的說法,都是適時的把焦點轉移一下,讓鏡頭可以轉向對方。
而第三個方法、就是找出讓對方覺得開心的話題。
其實啊,在你用心落實前面兩個方法的過程當中,你就會慢慢的感受到,他在說什麼的時候,他會特別的開心?他眼中喔,會閃爍著神采?他會愈講愈多、欲罷不能?
你有意識的聚焦在這些話題裡面,如果對方說的,真的是離自己的經驗跟認知太遠;那這個時候,你只要善用情緒的標籤,讓對方感受到你在乎他的感受。
或者是適時的去聚焦在對方的身上,你就會發現跟年輕人互動,其實很簡單。因為花力氣在一直說話的人,不是你誒,是對方誒!
然且,對方又會覺得你在這個過程裡面,覺得你「超好聊」的。
有點年紀的優點之一,就是比較會觀察人,我相信你一定看得出來,除非你從一剛開始就沒在看、或者是不想看。
如果是這樣,我看你還是多跟自己在一起就好了,不要害更多年輕人罹患「習慣性翻白眼症候群」!
說到這裡,其實歲月的歷練,本來就會給我們無可取代的經驗;只是當這份經驗,滲入了我們評斷的味道,它就會失去老滷汁的風韻,而成為了一鍋臭不可聞的餿水。
每一代人啊,都有他的挑戰跟他的機會,我們實在沒有什麼資格,對其他人指手畫腳;更不能用關愛跟擔心來包裝,事實上是進行很粗暴的控制。
每一句「為你好」這三個字的背後,其實都是撕裂了關係,也沒有辦法幫助他人,活出自己想要的美好。
你要讓自己的愛與關懷,成為別人收得下的禮物,這才是顯現出歲月帶給你的價值,不是嗎?而我會把這樣的價值,稱之為「智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怎麼跟人互動的部分。
這也是啟點文化,在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在實體課程裡面所耕耘的領域。所以呢,相關的課程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
我很期待你的加入,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B0IMy1dSPM/hqdefault.jpg)
棒球 控 球 技巧 在 台南Jos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加入我的頻道會員
https://reurl.cc/jnWGm
每個月75元小額贊助來幫助台南Josh頻道變得更好
合作或工商邀約請寄到以下信箱
kenpmges45@gmail.com
#夜光棒球
#MLB
#南英商工
台南Josh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joshjawawa/
STRIKE智慧棒球 蝦皮購買連結
https://goo.gl/nTq8px
STRIKE 智慧棒球產品介紹這邊去
https://shop.jingletek.com
STRIKE 智慧棒球粉絲頁,產品有任何問題這邊去
https://www.facebook.com/jinglestrike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XnnDlkuYw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