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或指導個案時我們常常告訴個案『挺直你的背』或是『不要彎腰』是否想過這樣的建議真的正確嗎?
在2021年一篇研究關於
“無疼痛的個案舉重過程中彎曲腰椎的姿勢比腰椎前凸(身體較直)的姿勢可以產生最大的力量及效率”
📋方法:13位男性13位女性無下背痛經驗共26位參與者,用膝蓋彎曲45度下用三個動作來測量最大抬起的效率
在最大的主動等長阻力作用下, 測量肌電圖(EMG)三個肌肉活化的的狀態
1.上直脊肌
2.下直脊肌和多裂肌
3.腹內斜肌
✍️ 結果:
在肌電圖(EMG)反應的部分,所有伸肌對腰部姿勢的變化都表現相似,從伸直到中間腰椎姿勢平均下降10.9%,而從中位到屈曲姿勢平均下降26.8%。腹內斜肌活動顯著低於椎旁肌肉活動,並且在姿勢之間無顯著差異。表示三種姿勢都是如此。
分析結果表明腰部姿勢對神經肌肉效率(NME)有顯著影響,當從伸直(平均= 1.26)到中間位置(平均= 1.65)姿勢移動時,平均NME增加約25%。從中度屈曲到完全屈曲時,發現增加了大約三倍(平均值= 3.73)
🔍臨床觀察
🔴 研究發現,腰椎彎曲舉重姿勢可以增加人體產生軀幹伸肌力矩的能力,並改善神經肌肉效率(NME)。 相反,脊柱前凸/筆直的腰椎姿勢導致伸肌力矩最低,NME最差。
🔴 此研究結果可能對提供給從事搬重物工作的人產生影響。這項研究證實了最近流行的新想法和證據支持,在舉起重物時,保持腰部姿勢類似於直立搬重物的動作可能不太建議。
🔴 在提舉重物時,保持腰椎前凸(伸直背部)的指令會導致神經肌肉效率顯著下降。 再加上缺乏證據確認彎曲背部與腰背疼痛和受傷有關,因此有關“腰背挺直”的建議應受到進一步質疑,可以進行更多的研究以檢查採用不同腰部舉重姿勢傷害風險之前,應謹慎使用此建議。
🔴 根據目前的理解狀態,允許個人自由選擇姿勢是最好的。
選擇他們覺得最舒適,建立各種抬起方法的『安全』『正常』和『可接受的範圍』這將反映在無數的人類研究中,能在解剖、生理和心理領域中可以看到正常變化範圍。
關鍵重點:
✔ 更彎曲舉重姿勢中,下背部伸肌力矩(強度)似乎更大,這可能是豎脊肌群在最佳長度的張力關係所驅動)。
✔ 腰椎彎曲抬起的姿勢會導致椎旁肌肉的活化減少,這可能表明特定姿勢的肌肉徵招較少,或者由於效率提高而降低了對肌肉組織的需求。
✔ 採用腰椎前凸(直背)會導致神經肌肉效率較差,可能不是舉起重物的最有效方法。
🧠個人想法:常常在個案舉重時,都會給予『縮腹』、『夾臀』、『背部要伸直』等指導語,在讀完此研究後帶給我的幫助應該是引導個案姿勢接近符合身體最佳化策略,並且在不同重量給個案不同建議,讓個案選擇,不給予過多限制,在動作及姿勢上產生更多的自由度,如此一來有效率、安全、預防效益就可以最大化,不過,這個研究是以非疼痛的個案為主,當然如果你有下背痛或是椎間盤突出的問題,需要先諮詢相關專業人士,經由專業人士評估後,了解問題所在,這樣才能讓動作表現最佳化。
文獻出處:
Mawston G, Holder L, O’Sullivan P & Boocock M (2021)
圖片引用:
physio network
#物理治療
#歡迎線上專業諮詢
#巫佳倫治療師共同協助
「椎間盤突出文獻」的推薦目錄:
椎間盤突出文獻 在 張嘉哲 骨科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長姿勢系列-骨盆前傾】
骨盆前傾這詞已有點被妖魔化
好像什麼腰痛都是骨盆前傾
乾阿捏❓
今天先來講講三個骨盆前傾的問題
1️⃣骨盆前傾是什麼❓
2️⃣為何腰痛與骨盆前傾有關係❓
3️⃣我久坐、蹲舉、硬舉會腰痛,我是骨盆前傾嗎❓
1️⃣骨盆前傾是什麼❓
骨盆前傾其實只是代表一個動作
在文獻上有著些許不同的定義
✔️後上髂骨脊-前上髂骨脊連線:往下倒就是前傾;有研究寫站姿75-85%人前傾
✔️前上髂骨脊-恥骨聯合連線:往前倒就是前傾
如果上述文字看不懂...請看圖
因解剖構造的關係
骨盆前傾這動作
在上下的身體不改變動作的情況下
臨近的兩個關節
會出現1️⃣髖屈 2️⃣腰椎背伸
🔑重申:骨盆前傾只是個動作!!🔑
重點在於它會連動髖關節、腰椎的動作
所以重點在於✔️髖關節 ✔️腰椎的角度及動作分析
2️⃣為何腰痛與骨盆前傾有關係?
過度、且固定不動的骨盆前傾是個會造成腰痛的原因
骨盆往上連結腰椎
在上半身直立的情形下
骨盆前傾的動作會帶動腰椎的背伸
因此✖️過度、✖️固定不動的骨盆前傾
將伴隨著✖️過伸、✖️固定不動的腰椎
久了就會產生腰痛
3️⃣我久坐、蹲舉、硬舉會腰痛,我是骨盆前傾嗎?
為何會提這問題...因為我門診遇到好幾個自己google然後說自己骨盆前傾的病患
答案:介於是與不是之間,但87%不是,這些動作反而是骨盆後傾造成疼痛的機率高
如同第一個問題寫的
骨盆前傾產生的動作:髖屈+腰椎背伸(hip flexion + lumbar extension)
久坐,除非你可以坐到超級無敵正(比第一頁的韓國瑜伽老師還正)
但多數人是擺爛彎腰,這是骨盆後傾
請參考先前選椅子的文章
【久坐腰痠痛要怎辦?】選擇桌椅五大撇步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44404597043310&id=107381010745670
【久坐腰痠痛該怎辦】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43138383836598&id=107381010745670
蹲舉,多數人腰爆掉是蹲到比較低的時候爆掉的
也就是之前很多人愛討論的屁股眨眼
屁股眨眼這動作就是一個骨盆後傾的動作
硬舉,最多人爆掉的就是地板起槓或放下槓時彎腰
腰椎彎曲是個骨盆後傾的動作
請參考個人代表作【我有椎間盤突出能硬舉嗎】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97906901.A.4F3.html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88248022658968&id=107381010745670
以筆者在健身房的觀察
男生愛拚全蹲、硬舉敲地板的大概87%骨盆後傾機率高
女生愛拍網美大屁股的比較會出現骨盆前傾
結論:
✏️骨盆前傾=髖屈+背伸(會根據上下半身動作有些許變化)
✖️過度、✖️固定不動的腰椎背伸,才是造成腰痛的原因
🔍不是什麼腰痛都是骨盆前傾,要評估過動作才知道
下一集骨盆前傾
將再來討論三個問題
1️⃣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骨盆前傾?
2️⃣我的腰痛是骨盆前傾造成的嗎?
3️⃣有骨盆前傾要怎辦?
延伸閱讀:骨盆前傾=腰椎背伸,其他腰椎背伸疼痛相關文章
【你的下背痛不是我的下背痛】淺談疼痛的方向性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99992761484494&id=107381010745670
【年輕運動員的腰痛-椎弓解離】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25592522257851&id=107381010745670
【粗談椎弓解離運動】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30522728431497&id=107381010745670
#KineticControl
#韓國瑜伽老師
#骨盆前傾 #腰痛 #下背痛
#解離運動聽過沒有 #極致的動作控制
#疼痛治療 #運動治療
#傷後復健要與生活運動連結
#疼痛有方向聽過沒有
椎間盤突出文獻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ontrolholic控制狂的碎碎念:D】
記得Mark曾說過一句話:「教給病人一百種運動,然後十指交扣祈禱,希望他們可以從中好起來。這不叫做運動治療,這叫碰運氣。」
那該怎麼辦呢?
的確自古以來,介入方式的療效,是「try & error」試出來的,像大家都很熟的神農。不過現代醫學,為了降低偏誤且同時提升療效,實證醫學的診療模式應運而生。David Sackett醫師於1997年發表了Evidence-Based Medicine一文,文中提到應將好的文獻證據、醫療人員的臨床經驗、以及患者的期望三者相結合:
1. 好的文獻證據:藉由可驗證的臨床研究實驗以及統計方法,能夠補足個人傾向或是既成印的偏差。
2. 醫療人員的臨床經驗:藉由臨床邏輯推理,與累積的直覺,能夠補足當某些臨床問題,尚未有足量研究提供佐證的狀況。
3. 患者的期望:例如一樣是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後,年輕且活動需求高的患者 V.S. 年長活動需求不高的患者,對自己的期望,以及想要的恢復程度是不同的。
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恢復個六成,能從家裡走到便利商店來回即可;但有些人想要旅遊、爬山。因此術後要轉介到什麼程度,也會有不同的需求。每個人對自己負責的決心,也有很大一部分影響。
所以什麼叫做不碰運氣的運動治療呢?
按照實證醫學的架構,文獻佐證自不必說,而若患者也很有動力,接下來,醫療人員的「臨床邏輯推理」,就是關鍵之一。
盡可能收集患者的病歷資訊、有技巧的問診與檢查、將患者的症狀或蛛絲馬跡與我們懷疑的真正原因進行假設與驗證,最後查明真兇——就像偵探在做的事情——這就是臨床邏輯推理。當找到造成疼痛問題的真兇,就等於得到「診斷」。
只是,如果要處理的是跟「動作」相關的問題,在一般解剖結構診斷之外,更會需要動作系統診斷。
動作系統診斷的概念,出自Kinesiopathological model,中文可以理解為「動作病理模型」。 Ludewig等人在2013年發表的文章中,曾比較Making a movement system diagnosis vs a patho-anatomical diagnosis:找出動作系統的診斷,和找出解剖病理結構診斷有何不同?
兩者本質上的差異,就是「標的不同」。簡而言之,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那就需要「不同類型」的標籤方式。一類是找出「什麼動作」造成疼痛,一類是找出「哪個身體結構/組織」在喊痛。
例如,同樣AB兩位解剖結構診斷為「腰椎椎間盤突出」的病人,A在彎腰的時候會引發症狀,但B則是在後仰的時候才會引發症狀。可能這兩位患者受到破壞的結構:椎間盤,需要的治療一樣都是手術,但是這兩個人所需要的「運動治療動作」,一定會是不一樣的。
邏輯是這樣:對於運動治療來說,因為主體是動作,所以必須得找出「動作診斷」。有了「動作診斷」,再依據「動作診斷」設計出個人化動作來進行治療,如此可算得上盡人事,聽天命的解答了。
因此 Movement is medicine 這句話我超級同意。但是否所有Movement都可以算得上medicine?
有些運動設計邏輯,屬於給予「維他命」,整體的增加身體適能。而運動設計邏輯,若是包含經由一連串的臨床邏輯推理獲得的結論,其「針對性」非常明顯,那才能歸類是「藥物」等級的運動。
「有用到」「有練到」 跟「針對性」是不一樣的。這沒有好壞之差,看要處理的問題不同,就用適合的方式。
「動作系統診斷」的內容,包含標示出:出問題的身體部位、出問題的動作方向、在哪種閾值/負荷量出問題、互為協同肌中的一群肌肉組合中,誰代償了誰?互為拮抗肌中的一群肌肉組合中,誰抑制了誰?沒有拮抗肌的那類肌肉中,誰失去了前饋收縮的正常神經生理角色?埋藏在動作系統中造成失控代償的結構(可能是跟關節相關的、可能跟肌筋膜相關的、可能跟神經滑動相關的...)有哪些?
當把這些來龍去脈搞清楚,找到「動作診斷」,並且依據這些診斷設計出來的運動,對我來說才稱得上是movement medicine。這也是身為一個物理治療師,希望能無愧於教我的前輩,一直努力在堅持的事。
#KineticControl #movementismedicine #movementcontrol #Mark是KC的其中一位創辦人
椎間盤突出文獻 在 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腰椎側彎,椎管狹窄,不做手術可以嗎? 的推薦與評價
腰椎手術#坐骨神經痛#腰痛# 椎間盤突出 #腰椎滑脫#腰椎側彎#椎管狹窄#腰椎融合 ... 根據 文獻 统計,10个病人做腰椎手術就有5个病人不滿意,如慢性腰痛, ... ... <看更多>
椎間盤突出文獻 在 王文妤物理治療師• Amber physiotherapis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以前在養成教育的時候很習慣的講椎間盤突出HIVD,今天Amber遇到一個外國人客戶, ... 因此,LD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才會是較為常見寫在國外文獻裡的簡寫~. ... <看更多>
椎間盤突出文獻 在 椎間盤突出護理經驗、馬偕醫院圖書館、頸椎損傷文獻在PTT ... 的推薦與評價
[討論] 被認為有椎間盤突出,而不能保險,但事實上沒有 · [分享] 癒健線上健康主題課程 · Re: [問題] 新竹、竹北改善痠痛的教練推薦 · [問題] 長庚脊椎外科 · [問題] 左腳底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