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的理想國
《成為一棵樹》像是一首以微量科普知識為底蘊,譜寫而成的輕快抒情曲,作者從樹木茁壯與樹林共生的智慧中汲取靈光,以樹喻人,唱出她對生命的讚頌,以及對人類社會欣欣共榮的期盼。
實際展讀《成為一棵樹》之前,當我得知繪者是費里希妲.薩拉,便已預期光是看圖就能獲得莫大滿足。非學院出身的費里希妲,常用令人感到平靜安穩的大地色,此書因為主題是樹木、森林,尤其如此;加上她筆下的線條自由而優雅,若再以音樂比喻,很像嗓音圓潤婉轉的爵士女聲,十分迷人。即使從未看過她作品的讀者,在這本《成為一棵樹》的封面上應該也能感受得到些許。
幾年前,我曾讀過德國前林務員、森林看守人彼得.渥雷本所寫的《樹的祕密生命》,留下深刻的印象;與樹為伍多年的他,有如民族學家長年在「樹族」的部落裡駐點觀察,通曉樹的語言、洞悉樹的行為模式,將他的所見所聞都轉譯給人們。讀《成為一棵樹》的時候,我不禁想起《樹的祕密生命》,果然,作者瑪莉亞.姜弗勒里在此書最後也提及《成為一棵樹》受到《樹的祕密生命》啟發,尤其是森林中的樹會像家人一樣互相照顧,不僅扶老攜幼,還能敦親睦鄰,分享資源、互相通報外在威脅的訊息,原本就喜歡樹的她,深受感動,對樹更加敬愛。
在這本書中,作者對讀者發出「成為一棵樹」的邀請,先是將樹與人的形體、構造相比擬,例如前兩頁的文字這麼寫:「成為一棵樹吧!抬頭挺胸,朝太陽伸展你的樹枝。捲起你的樹根,在土壤中盤繞,讓你站得穩。」之後再漸漸將比擬的範圍擴及人類社會整體的行為和意念,例如:「看看你的四周,你並不孤單。你是眾多樹木中的一棵樹。」以及:「只要團結在一起,一整片樹林都會強壯起來。」
僅僅是看這幾段文字,也會覺得精神為之一振吧!如風吹過樹林,你不僅聽見了枝葉舞動摩擦的聲音,也接收到樹木捎來的訊息。
怎麼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先學習成為一棵樹吧!
作者在書末寫道「如果我們待人處事都像森林中的樹,懂得保護彼此,不分族群、共享資源,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我無法同意更多,這世界果然是樹越多越好,無論是字面意義上的樹,或是隱喻上的都一樣,若人都能像樹,那就「樹界」大同了。
#聯經出版
#海狗房東翻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十六集:生活在錢江源 攝製組來到浙江省的“西大門”開化縣.尋訪根雕大師徐谷青,聽其傳奇人生經歷;踏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古田山,深入山中收集紅外線相機影像資料.到錢塘江源頭的村落看家家戶戶養清水魚,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 徐穀青,號醉根,他有一顆淡泊於世的禪心,醉心於根。他還有數十年專...
樹的語言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蘭陽講堂傾聽老樹心聲 守護大地平安自在
人生病了,找醫生治療;如果,樹生病了呢?法鼓山蘭陽分院邀請日本國家認證的樹醫生、現任職中興大學園藝系副教授劉東啟,於3/20分享「如何傾聽老樹的語言」,期望民眾能對樹木多一些了解,進而守護我們生活的環境。
這場演講讓聽眾學習樹木語言、理解樹木的需求之外,更深一層其實是在學習以「尊重」的態度,來對待每一棵樹、每一個人,乃至每一個眾生。從尊重出發,才能真正瞭解人與樹、人與環境之間,找到彼此共好的對待方式。
「您今天用了多少樹呢?」一開場,劉教授問大家。我們腳下踩的地板、手上拿的筆記本、平日吃的水果…都來自「樹」。樹,是地球上最偉大的供養者。
劉東啟表示,地球的生命來自於太陽的能量,而樹正是能量的轉換者。森林能有效減緩全球暖化速度、涵養水源、保護土壤,提供人類及許多生物生存所需,因此正確理解樹木可說是人類文明很重要的一件事。
劉東啟表示,植物與動物的構造不同,不可以用對待動物的思維來理解樹木,應該要拋開錯誤的認知,用心傾聽它的聲音,才能真正的保護它,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
林小姐聽完演講說,經過老師的解釋,才明白如何透過與樹對話幫助生活周遭的樹木群,保護樹木不是少數人的工作,政府、民眾都有責任。人們每天匆忙趕路,卻很少抬頭看看身邊正在開花的樹,聽了老師分享後,也才真的抬頭欣賞。
聽眾王老師表示,原來我們一直都用人的角度來照顧樹,因為不懂它真正的需求,採取的是自私的、自以為是為它好的做法,結果反而造成傷害。這也讓她反思到自己和學生之間的點滴,覺得自己要再多些覺察,去瞭解學生真正需要什麼,再採取行動,讓彼此都好。
法鼓山蘭陽分院「平安自在 任意門」第二場講座將於4/17邀請心理學家鄭石岩,以「我好你也好,建立群我心關係」為講題,傳授如何穿透人我的藩籬,安己安人,達成和諧的群我關係。講座免費參加,請上蘭陽分院官網: http://ly.ddm.org.tw 報名,或電(03)961-0296洽詢。
#法鼓山蘭陽分院
樹的語言 在 Yuchen 羽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yuchen 剛剛上架了 風是樹的語言 手刺繡耳環 #Pinkoi
樹的語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十六集:生活在錢江源
攝製組來到浙江省的“西大門”開化縣.尋訪根雕大師徐谷青,聽其傳奇人生經歷;踏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古田山,深入山中收集紅外線相機影像資料.到錢塘江源頭的村落看家家戶戶養清水魚,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
徐穀青,號醉根,他有一顆淡泊於世的禪心,醉心於根。他還有數十年專注於一件事情的癡迷情懷,曾歷時15年,締造出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套根藝五百羅漢造像,恢宏大氣又不失禪意。在根藝界,他有許多光環: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民間工藝美術家、開化根雕傳承人……但他沒有飄飄然,因為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擁有自己獨特的根雕王國。沉醉是不需要理由的,隨心而至。在藝術王國裡,他專注與古老的樹根進行「靈魂對話」,堅信自己能聽懂樹的語言。1966年,徐穀青在浙江開化梅嶺出生,這是一個被稱為懸崖上的村莊,隱於白雲深處。綿延的山谷、青色的山峰、純凈的鄉村,天然的地貌環境讓這個村莊變得奇秀無比。徐家祖上就以木工活維持生計,且善於雕花,擺弄古根。徐穀青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愛上了雕刻。尋根,貫穿了徐穀青半生。從十幾歲開始,他就在梅嶺的一個個山頭之間穿梭。楮木、杜鵑、烏飯果、黃荊條……之後,他出走梅嶺,去更大的世界去尋根。徐穀青取材有道,各種砍伐後被遺棄的樹根,或去找尋森林裡自然死亡的大樹。這些在別人眼裡只配當柴燒的朽木、樹樁,都是他無比渴求的寶貝。之後,他將沉浸在根藝的世界裡,將內心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活的感悟,以根代言,大千世界、萬物生靈都在他的雕刻下紛紛湧現。種樹,是徐穀青除了醉根外最常做的事。每個根雕都需要挖掉一棵樹根,於是,他挖一棵便種一棵。根雕藝術品最大的特點是它來於自然。百年古根,生長在峽穀,懸崖峭壁,經長期風雨的侵蝕、蟲蝕、天災的破壞後,形成各種形態。這些形態,是大自然的饋贈,他種樹,是對大自然施以回報。醉,是徐穀青的武器。半斤白酒下肚,半醉半醒之間,斟酌再三,寥寥數刀,老根的神韻和生命躍然而出。根,是徐穀青的全部。至今單身的他覺得:人生就像是水的旅行,源出山林,歸於天真。最初,梅林深山的老樹根讓他走入社會;如今,平常心又讓他回歸自然,回到最初生他養他的那片山林。於是,他收集全國各地千年龍眼木等根樁創作,精心雕琢15年,巨型根雕五百羅漢在開化縣根藝美術博覽園問世。佛經雲:相由心生。醉根作品之相,皆由徐穀青心識所現。五百羅漢,各有其態。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孤座獨立,或慈眉善目,或閉目凝神,或妙相莊嚴,或悲憫眾生……徐穀青對根雕藝術的悟,無疑也是對人生意義的悟。一段即將腐朽於深山老林的根樁,被他發現,於是,便產生了一個新的生命,新的靈魂,那便是根雕的生命和靈魂。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到根雕藝術當中,才會有這樣通達無礙的領悟。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佛,萬物皆佛。
樹的語言 在 翰林國語六下L6<樹的語言> 課文預習體驗活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翰林國語六下L6< 樹的語言 > 課文預習體驗活動~ 一同矇眼走過草地,勇敢撫觸和感受樹的姿態和語言.;慢慢睜眼尋找陽光篩落下手舞足蹈的光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