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的字句只是為目的服務,但真正引發感受的,是潛意識中的態度。
當我們表達一件事情時,我們講述的不只是事實訊息及邏輯,它還可能伴隨著我們的生活經歷、自我認同、社會期望、情感需要甚至價值追求。這也是我常說的,為什麼沒說出口的才是真心話。我這麼說並不代表說出來的就不是真心話,而是我們常會在表述問題的層面上打轉,但真切挑中彼此感受的並非說出來的文字,而是這些語句背後所傳遞的情緒及感受,甚至是價值觀與認同度。如果你對於感受及情緒敏感,就更能嗅到語句背後的真實意涵。
舉例來說,反向問句就是一個沒有打算想要聽到對方回答的問句,看似是個問句,但實則是個超級肯定句。而這句肯定句的背後傳達的是「我說的才是對的」,以拒絕溝通及聆聽的態度去挑戰對方,並夾帶著自身投射的敵意與攻擊去獲取掌控。
比如:「我一輩子為這個家奉獻付出任勞任怨,我做得還不夠多嗎?我逼你什麼了?」,這個反向問句表達的是我是受害者「你不感謝我還指責,這真是天大的委屈及羞辱,你沒有資格。」
或者是:「這難道不是基本常識嗎?」,背後要傳遞的是「你好誇張的沒知識沒常識,我真受不了你。」要判別反向問句的意圖很簡單,只要看問話的人是否期待獲得答案,便可知曉。
當然除了反向問句之外,也有很多時候與人的溝通中,看似在表述問題上打轉,但實則較真的是底層感受的情況。這就是人很複雜的地方,我們以為我們在討論一件事,但其實介意的是事件背後所傳遞的感受。那麼感受是如何影響自己的,就取決於對此的回應了。
Don’t get upset with people or situations, both are powerless without your reaction.
illustrator: lost7
#雜念與雜唸
#如果你有興趣探索事情背後的感受
#是如何影響著自己的
#歡迎預約深度心靈對談
歡迎預約深度心靈對談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他人眼裡的那根稻草,可能是你肩上千斤重的痛苦。
人都渴望被了解,尤其是你愈在乎的人。但真的要了解一個人,除非是諮訪關係(註)或是他有深度且強大的同理能力,不然要完全理解一個人,看到的不外乎是這一方有「能力」看到的,及那一方「願意」呈現的,並不見得是完整樣貌。而最糟的情況是,我總以為我很了解你,所以我來替你下結論「你就是…的一個人,所以你才會…」。
這些年的身心靈探索下來,我最大的領悟是,了解自己就夠難了,更何況是了解他人。所以僅聽一方的故事,是很難去輕易替他人作任何評論的,而在聽故事之中抽離自我去體會同理對方的感受,是一份對對方的尊重及體貼。
事實為何並不重要,有沒有道理、是非對錯也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對方想訴說的背後在表達什麼樣的痛苦,以及我有沒有能力或願不願意聽懂他的需求是什麼。
美國心理諮商師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列出以下幾點為換諮商師的標準,她認為這些評論帶有輕視意味,並沒有把個人的感受及經歷當一回事,只會徒增困惑及挫折感,及沒有被聆聽的感受。如果在聽過你的故事後,他說出:
1)一切都過去了,你得學會放下。
2)我們現在處理此時此地的問題就好。
3)別對他(她)那麼嚴厲,他(她)也有自己的問題要處理。
4)你不該這樣一天到晚自憐自艾。
5)你得原諒並遺忘,想辦法繼續過自己的生活。
我們也能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從朋友那聽到這些話是什麼感受?或者我們說出這些話的當下,是想要安撫對方,還是內在對對方已做出某種評論而不自知?
我們常聽到人們說,說話是一種藝術,的確是,好好說話很難。但好好聽話更難,聆聽也會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呢!
(註)諮訪關係為一種在設置之下「有條件」的關係(如:收費、時間、保密),是一種合作及工作關係(如:角色及身份關係)並不是朋友或人際關係(如:人與人的關係)。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困擾著你
#歡迎預約深度心靈對談
#相關議題也會在靈魂之旅上學習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
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歡迎預約深度心靈對談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我所有的服務項目中,我個人很喜歡的是「深度心靈對談」(類似短期諮詢)。這是一項能與個案的內在情感連結在很深層次上發展的工作,是一份很細膩崇敬的工作。它的成效不在於我,而在於個案本身的發現、體會、經歷、了悟及接納,而我只是從旁引導及見證一個人的力量是如何重新生長出來而已。
這個過程本就具有心靈療癒及撫慰性,我很常見證這樣的奇蹟。小從一個沒自信容易自我批判的人,演變成有力量自我支持並且相信自己的人;大至一個解離憂鬱狀態,轉化為自我探索及自我滋養的平靜狀態。這更讓我明白,一個人的改變,得從自己內在開始變化。
在與個案深入內在工作,一次次地向內在聖殿探索後,最終會發現聖殿裡的寶物,是那麼的獨一無二閃耀無比。與地窖中被困的野獸摶鬥幾次後,才能看出野獸的來歷,及它是如何被困囚,也才能卸下憤怒的盔甲,進入不害怕之門,把它從地窖中釋放。野獸經過淬煉而成為心靈上的力量動物,陪著我們一同邁向成長蛻變之路。聖殿中的寶物,則讓我們在下次經歷暗黑之城時,能夠有力量帶著自己勇敢地向前行。
走過荊棘之路,渡過幽冥之河,越過魑魅魍魎,最終在黑暗之中,看見光的存在。那是一份希望,一份力量,一份對自己的不離不棄。
人的內在很複雜,除了我們很常接觸的思維、想法、念頭、感覺之外,還包括我們較不熟悉的感受、情緒及潛意識。而我們一般會認為自己的行動或行為是受思維、想法、念頭、感覺所驅使,卻不知道其實大多時候是受感受、情緒及潛意識所驅動。換句話說,一件事的發生,跟我們的所思所想有間接關係,但真正的直接關係和我們的心理動力有關。
但這並不容易被覺察或理解,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很常在一個意外發生時,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生氣,不論是對外指責他人,或對內評價自己,那股怒氣是為了什麼呢?這是一個能探究心理動力的切入點,如果我們只是看似就事論事的說,因為他如何如何所以我怎樣怎樣,所以我生氣,那麼就只停留在事件表面,無法處理真正核心原因。我的經驗是,通常一個事件的核心,得與個案經歷3-5次的對談後,才能進入真正的核心點,找出那個個案很困擾卻又一直抓不到的重點。
比如上述的核心很有可能最後發現,是自我的低價值感在作崇。一路成長的過程不斷地被羞辱貶低,以至於內化的信念是:「我就是什麼都做不好」。然而個案並沒有覺知到這個內在信念,反倒是想要證明自己是完美的、不會出錯的、能與他人競爭的、優秀的。而在屢屢出錯卻又無法原諒自己的情況下,深受其擾。明明對自己這麼嚴格,卻怎麼還可以犯下這樣的錯誤。於是無限迴圈把自己困在自責裡,一邊自責鞭打自己,一邊感到挫敗無力,然後又不讓自己走出迴圈藉此證明那個深埋在地窖裡的信念:「我就是什麼都做不好」。這該多令人氣餒、多挫折無力啊!
人很有趣,內在的深及廣是無邊無界的,也許是這樣人總把時間花在外境的追尋上。比較起來目標、成就、財富、地位是可觸及的具體事件,而內在那看不見摸不著卻影嚮著全局的感受、情緒、信念及潛意識,則因為未知及不可觸及而被人忽略。但終究潛意識裡的東西,是會以任何方式浮上意識的。
如果你也有任何困擾總是找不出原因,也許可以探查一下較深層的內在,從你的感受及情緒去切入,就能抽絲剝繭去找到源頭。當然如果你需要一個陪伴引領者,歡迎預約深度心靈對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