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姐妹會的活動是一起進修上課,主題是「打造孩子的人際力」,講者帶我們身為父母該如何帶孩子「認識與建立正向自我概念」、「合宜表達情緒、處理情緒而後的行為」以及「有效的社交技巧」。
每次進修都受益良多,想要好好與大家分享,只是明天起翰翰有長達10天的假期,我們雖然遵守不離滬政策,但會在上海內到處玩玩,所以可能要到10/12後再與大家分享我的筆記了,最近只有旅遊照片可以看😂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不需要因為創作而感到痛苦,光是對不公不義的事情太過敏銳,跟身為女人,就讓我的生活痛苦。」 ——Karen Finley,《怒女》 黃亦晨擅長以自身情感為出發點,並透過黑白暗房來抒發她的生命故事。在2016年所出版的《如露亦如電》攝影集,透過高反差的黑白,顯影出她青春時的糾結、感情、與心情。在出...
正向自我概念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孤獨焦慮:朋友很多卻依舊寂寞?你是否在被動等待他人的愛?
網路交友、社群媒體如此發達的現代,似乎認識人,與人產生關聯變得輕而易舉,但詭異的卻是孤獨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即使社群媒體上有眾多好友,依舊感到自己的孤立。
《愛無能世代》作者米夏埃爾在書中曾談到人群裡的寂寞,他被一個社交活躍的朋友邀請到派對上,大家看似熱絡的交談,但其實除了主人之外,他一個人也不認識,主人要與會者開始介紹自己,大家略為尷尬地說起自己的職業,最後是主人自己開始介紹起他認識的每個人。在這場活動中,他感覺十足的寂寞,而這股寂寞卻是,他不認為有任何人想要真正認識與瞭解彼此,他們渴望的,似乎只是我在這群體裡,我是個還不錯的存在,在歡笑聲驅除心中的孤獨感。
也許現代人的孤獨感,正隱藏在許多派對的歡笑裡、美食與美圖的按讚數後,多數人在乎的,已經不是我關懷我身旁的人,而是透過社群的連結,想要知道這個人混得好不好,以確保自己混得還不錯,或更甚的是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混得好,以此獲取更多眼球與稱讚。
那份與人的連結,有時候成為一種需要證明自己夠好的存在,而連結也因此失去真正重要的意義而變得單薄。
現代人孤獨,但並不孤立。孤獨是一種主觀感受,覺得自己沒人理解與關心,但孤立是一種客觀事實,是被物理上的隔開不得接觸的狀態。而當人的連結與接觸變得容易,友誼卻也變得表層與速食,每個人企圖在快步調的環境中生存,好友與關注變成一個個扁平的數字。
消除孤獨感在於與人產生有意義的連結。
因此破除孤獨,有一個重要的內在歷程,是能夠敞開自己,讓他人感受與看見你真實的狀態,因此對於自卑的人,就容易陷入孤獨的困擾中,因為跟人連結會恐懼被拒絕、被嘲笑,而敞開自己又會感到焦慮與羞愧,因此總在連結與失聯之間、敞開與封閉之間痛苦的擺盪。
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神經科學家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談到,當人遇到危機、困頓時,會陷入孤獨與無助的狀態裡,而此時人們會有「再交往動機(reaffiliation motive,RAM)」與他人建立聯繫,因為孤獨帶來的痛苦會令人想要修復社會關係,也是一種尋求生存機的機制,但有些人RAM機制會失靈。當一個人RAM失靈時,會錯誤的解讀自己與環境,對外在有敵意的反應,這也許是一種自我保護不受傷害的方式,卻也造成長期孤獨的狀態。
因此不受孤獨困擾的人,通常對自己也有正向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也可以去愛。因此他們往往能「主動」給予關注,注意到他人的不一樣,與人互動有很多「不重要」的small talk,當然,他們也能「主動」尋求協助,這種適時call for help的行為,也能創造周圍的人產生價值感/有用感的一種方式,因此你不需要總是一個人想破頭的解決問題。
越是孤獨的人,在人際互動中越是「被動」,他們不確定自己給的關心是不是有人想要,更害怕尋求幫忙會被拒絕,因此他們會在行為上表現得可憐,「等待」他人看見自己,期望他人連結自己,如此他們不用品嚐被拒絕的羞愧感,卻也容易在無助中陷入自怨自艾,覺得自己不像其他人擁有很多資源。
說到這裡,你可有發自內心關懷身邊的人,還是希望藉由關懷來換取肯定或陪伴?
當你越是孤獨,你可以越回到自己內在詢問,你花多少的時間關注你內心的痛苦了?你關注的時間已經讓你消耗去愛與付出的能力,成為在人際中飢渴且乾旱的狀態,久而久之,你就容易成為真正的孤島。
也許現在正是時候,去用心關懷身旁的人了。
也許你想測測你的孤獨指數: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創用的孤獨量表 (UCLA Loneliness Scale):內容、計分
UCLA 孤獨量表(第3版),共有十題,讓受試者針對每個個別題目在“1從來沒有” 、“2很少” 、“3有時” 、或“4常常” 共四個答案中選一個。以下是這十題的譯文和原文:
你多常常會因為需要單獨做很多事情而感到不快樂?How often do you feel unhappy doing so many things alone?
你多常常會覺得沒有說話的對象?How often do you feel you have nobody to talk to?
你多常常會覺得目前處境如此孤獨而難以忍受?How often do you feel you cannot tolerate being so alone?
你多常常會覺得沒有人真正理解你?How often do you feel as if nobody really understands you?
多你多常常發現自己在等待別人打電話或寫信來?How often do you find yourself waiting for people to call or write?
你多常常會覺得自己是完全地孤單?How often do you feel completely alone?
你多常常會覺得你無法與你周圍的人接觸和溝通?How often do you feel you are unable to reach out and communicate with those around you?
你多常常會覺得渴望能有伴侶?How often do you feel starved for company?
你多常常會覺得你很難交到朋友?How often do you feel it is difficult for you to make friends?
你多常常會覺得你被他人排擠或拒於門外?How often do you feel shut out and excluded by others?
總分在 15 和 20 之間,被認為是一般人正常的孤獨經驗。總分在 30 以上,則表明一個人正在經歷嚴重的孤獨感。
正向自我概念 在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 #心禾診所 分享研究員結合媽媽與心理師角色的心得文!
【心理師的親子烹飪】
上次有朋友問我,帶孩子烹飪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今天想把過去帶著孩子烹飪的心得整理一下^_^:
1-2歲的孩子:由於正在發展粗動作的孩子們,要進行烹飪實在有點困難,正巧我們家老大似乎對於媽媽在廚房的活動很有興趣,這時我會帶著孩子一起做些簡單的動作:例如 #攪拌 #洗菜(兼玩水)等活動。在這個階段有些孩子會遇到厭食的情形,這也會是一個增加他們對食物興趣的方式。
2-3歲的孩子:這時的孩子在語言溝通上更為成熟,在傳達動作指令上也較能夠完成,這時的孩子也很喜歡玩黏土,因此我在孩子2歲多時會開始帶他們做餅乾,有次也作草莓大福,孩子可以練習將餅乾捏成形,或是練習把食物滾圓。#成不成形不要緊,重點是孩子在過程中覺得有趣,也因此增加親子互動。
3-4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細動作發展日益成熟,對於 #尋求自主 也有更多的需求。這時我會帶著孩子 #擀麵團 或是做 #飯糰,對大人而言很簡單的擀麵團的動作,對孩子不一定那麼容易,有時做麵包吐司多出的麵團就變成孩子的 #天然黏土。因此可以做出蔥油餅,甚至我會和孩子一起做出蛋黃酥,孩子可以辦到把油酥和油皮合而為一再擀平,成品出爐後,孩子不僅享受到美味,也覺得很有成就感喔!
4-5歲的孩子:這時的孩子會更有主見與創造力,透過事情的完成能夠獲得 #正向自我概念,我會和孩子一起討論早餐要吃什麼,再來決定食譜一起完成。對於烹煮食物需要經過什麼樣的程序也會更有概念。
以上是心理師過去的一些教養心得,不諱言有時候真是一團混亂啊!但要留意的是,不同孩子的興趣以及發展狀態都不一樣,父母可以做一些彈性的調整,才能讓親子烹飪的過程開心又充滿想像力喔!
(圖為孩子滾圓,我再來炸的地瓜球,是孩子們相當喜歡的食物^_^)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客座專欄 #心禾診所
本文為投稿,轉載自《媽寶研究室》(https://goo.gl/vJSgT1)。心禾診所臉書專頁定期刊載心理保健專業文章,也歡迎您的分享(詳見:https://goo.gl/kfn2su)。我們也邀您按讚追蹤心禾診所的臉書或IG專頁,以持續獲知相關訊息。
正向自我概念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不需要因為創作而感到痛苦,光是對不公不義的事情太過敏銳,跟身為女人,就讓我的生活痛苦。」
——Karen Finley,《怒女》
黃亦晨擅長以自身情感為出發點,並透過黑白暗房來抒發她的生命故事。在2016年所出版的《如露亦如電》攝影集,透過高反差的黑白,顯影出她青春時的糾結、感情、與心情。在出版攝影集後,她像是將過往的記憶陳封在照片中,並前往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除了關注自身的狀態,黃亦晨亦關注著社會案件。2019年,她無意間看到了一則情殺案件,這個案件讓她意識到,即便在親密的關係中,也可能藏匿著暴力。因此在蒐集新聞、拍攝案發地點後,黃亦晨藉由破壞底片,並結合被害者們最後身影的監視影像,讓那些曾經發生過的暴力,透過《最後身影之後》這套作品,浮現了出來。
《最後身影之後》日前在也趣藝廊展覽。黃亦晨的概念是,讓觀眾在一樓感受她當時被震懾到的情殺案件,隨後在二樓穿梭於各個命案現場,最後再到三樓,聆聽她的合作夥伴,小蜆和大栩,談論著親密關係的暴力事件與倖存者的心境。透過展覽,觀者能感受到那些潛藏在黑暗中的暴力,並最後在小蜆與大栩的生命故事中,找到一個可以暫停與抒發的空間。
黃亦晨的創作歷程,從自我的情感,跨足到親密關係中所隱藏的暴力。經由自身的感知與收集資料,抽象的情感逐漸構成具象的影像。她也從這過程中,體悟到自己要先在一個好的狀態下,才能帶給周遭的人正向的影響力。
小檔案:
黃亦晨,台北人。2011年、2018年先後畢業於舊金山藝術大學(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攝影所。展覽跨足英國、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及台灣,並在2018年參展於高雄攝影節「自拍狂潮」。
2016年出版第一本攝影集《如露亦如電》,她認為如果能透過攝影來溝通,如果照片可以被人感受到精神渴望被表達的本質層次,那麼,攝影正就應該是這樣。
正向自我概念 在 MAD Te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BBIN #2021 #形象影片 #MoveBeyondDriveChange
在嶄新的2021年,BBIN延續品牌積極躍進的精神及魄力,在充滿變動的時期把握「穩中求變,激發自我」的核心理念,秉持扎實的專業技術及品牌理念繼續推進。BBIN將”Move Beyond, Drive Change”的主軸概念注入2021年的形象影片,演繹隨處充滿能量及生機的意境,在艱困的時刻與所有的合作夥伴們共同勉勵。在這支最新推出的形象影片中,BBIN展現在多變的大環境中,始終永不停歇的步伐,持續累積能量沉潛內化,在未來環境明朗之時蓄勢待發,憑藉過往的實力及能量激發出嶄新的想法,開創一番新局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除了在年度理念及美學設計上緊貼2021年開創新局面之意,BBIN為力求多元呈現品牌理念,特將視頻製作VR版本,透過日漸普及的現代科技裝置體驗360度身歷其境的感受,期待為產業帶來創新。
身為亞洲系統供應商領導品牌,BBIN期待透過2021年品牌視頻,傳遞正向能量到世界每一個角落,並持續投入電競領域,長期支持潛力無窮的電競隊伍MAD Team。繼2020年AIC傳說對決國際賽勇奪世界冠軍後,相信MAD Team在2021年新的賽季中的表現將更加輝煌耀眼。BBIN在新的年度中與MAD Team一起站穩腳步,攜手勇往直前,持續超越自我,再創高峰。
了解更多BBIN,請上 https://www.bb-in.com
觀看 BBIN 2021年度形象影片VR版 https://reurl.cc/AgdEyZ
-
▼更多精彩影片播放清單▼
MAD | 噗攏共Mic check
http://t.cn/Eo6QjjZ
MAD | 2020精彩重現
https://reurl.cc/MvZLp4
MAD | 賽事全紀錄
https://bit.ly/2FxCwAP
MAD | 賽事一把抓
https://bit.ly/3iSfgM3
MAD | MAD | 傳說對決攻略 觀念分享
https://reurl.cc/20bV6v
MAD | 傳說對決公會招募活動
https://bit.ly/315ouih
MAD | K一ㄤ樂隊
http://t.cn/Eo68xlp
MAD | 合作夥伴
https://reurl.cc/n0RAYv
MAD | 瘋挑鬥節目
https://reurl.cc/L30L83
▼MAD Team 社群▼
官方網站: http://www.madteam.com.tw/
Facebook: https://goo.gl/amhHpZ
instagram: https://goo.gl/5tbwM9
Flickr: https://goo.gl/bXkEcH
Twitch: https://goo.gl/ykQBRg
▼MAD Team 商城▼
shopee: https://goo.gl/zS6fN4
▼MAD 傳說對決▼
RN:https://bit.ly/3h3HuTV
Neil : http://bit.ly/2Ru6TfF
Yuzon : http://bit.ly/2GS1vPm
03.22 : http://bit.ly/2Z8e7L4
KUKU : http://bit.ly/2NoH5hU
Fanta : http://bit.ly/35SYB4m
Xiaobai:https://bit.ly/3jh9948
▼MAD 合作夥伴▼
BV:http://bit.ly/2nb9gXP
一隻手: http://bit.ly/3ja8a6J
洛查:https://pse.is/vrzj2
阿仙:https://reurl.cc/0OEamK
小心易滑:https://bit.ly/3jxV9DI
高冷(MAD_Hc):https://reurl.cc/0OQrol
小七恩(MAD_Xiao7):https://reurl.cc/j5VYxq
姿姿(MAD Zizi):https://reurl.cc/Md9QgX
踢妹可(MAD_Tmac):https://reurl.cc/9XxKzj
瑞奇:https://bit.ly/3eIiDo9
凡人:https://reurl.cc/14qVDW
正向自我概念 在 HANS陳思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O BAD AT BEING ALONE” by Hans Chen, now available everywhere: https://www.soundscape.net/a/18382
►Follow Hans Che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ioHansC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oHansC
那,彷彿來自平行世界的另一個理性思緒...
#從不落單卻總是孤單
文明社會隨處可見的現象之一,生活生存以為找尋生命的真諦,才發現,在歡樂過後清晰的;在悲傷底下赤裸的,說不上來,是離群索居或朝歌暮宴都可能感受到的,孤獨感。
「致那個感性孤獨的你,其實,理性正向的我一直都在」
#SoBadAtBeingAlone 歌曲原創概念在描述現代文明社會的後遺症,現代人忙著製造別人眼皮底下的自己,卻忽略了自我心靈的真正需要,歌詞利用第三人與第一人視角交替闡述一個人糾結的不同面向,MV則運用了平行時空的概念呼應著那理性與感性的思緒,抽象的畫面美學也帶點真實,最終,理性拉了感性一把,搭配曲末宛如末日救贖般戲劇化的聲樂與合音,吶喊告誡著強壯自己的心,然後迎接...
#Hans陳思翰 不僅全才唱作2020全新 Electropop 單曲 So Bad At Being Alone,拍攝Music Video更一展視覺長才,與新銳影像團隊合作,共同擔綱導演也親自執機攝影,將歌曲的創作理念延伸更完美的視覺呈現。
So Bad At Being Alone
曲 / 詞 / 編:Hans陳思翰
I wish there was a way to love this world like I used to
If I could see what’s coming I would’ve warned you but I guess not
It’s easy to fall in love cuz we just need somebody
什麼時候開始發現世界
沒有想像中的那種歡樂
也沒有那麼悲傷
罵的 大笑的 唉的
時間像沒營養的垃圾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You probably think I’ve got a new life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You probably think I’ve got new love
現代人的文明病
症狀都大同小異
也沒看誰拿藥醫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You probably think I’ve got a new life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You probably think I’ve got new love
現代人的文明病
忙著裝忙到處去
從不落單卻孤單了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呃..
還是不停附和 那些我根本不喜歡的
(I wish there was a way to love this world like... )
也一直再冷落著 那些真正在乎我的人
(I wish there was a way to love this world like... )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You probably think I’ve got a new life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You probably think I’ve got new love
現代人的文明病
症狀都大同小異
也沒看誰拿藥醫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You probably think I’ve got a new life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You probably think I’ve got new love
現代人的文明病
忙著裝忙到處去
從不落單卻孤單了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不要一個人孤單到天亮
日復一日徹夜狂歡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You probably think I’ve got a new life
I’m so bad at being alone
You probably think I’ve got new love
現代人的文明病
忙著裝忙到處去
從不落單卻孤單了
(Somebody save me from dark)
(So sick of being alone)
----------------------------------------------
COMPOSER: HANS CHEN
LYRICST: HANS CHEN
ARRANGEMENT BY: HANS CHEN
PRODUCER: HANS CHEN
RECORDED BY: HANS CHEN
MIXED BY: HANS CHEN
OP: io MUSIC LLC
SP: WARNER CHAPPELL MUSIC
ARTIST MANAGER: ELLeN HSIEH
-------------------------
DIRECTOR: HANS CHEN / BAI DUN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BAI DUN / HANS CHEN
CAST: ELICA / XIAOBAO / HANS CHEN
EDITOR: BAI DUN
COLORIST: BAI DUN
SOUND DESIGN: HANS CHEN
TALENT MAKEUP ARTIST: A-JU
TALENT HAIRSTYLIST: SPLENDY LIAO (ZOOM HAIRSTYLING)
SPECIAL THANKS: ROY / BRENDON / AND EVERYONE THAT ASSISTED
PROJECT SUPERVISOR: ELLeN HSIEH
©2020 io MUSIC LLC
----------------------------------------------
MORE HANS陳思翰
I G ▶http://instagram.com/ioHansC
YT ▶http://youtube.com/ioHansC
FB ▶http://facebook.com/ioHansC
正向自我概念 在 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 號外由淑華老師帶領的"NLP自我蛻變 的推薦與評價
因此,【2021NLP自助助人系列應用課程:自我蛻變~ 重塑自我概念】,防疫與學習的考量下,也將以ZOOM線上課程方式進行! 在本期課程中您將學習到:發現正向自我概念的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