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開學延期,你們有什麼念頭與感受呢?】
過去的我,總是期待一年當中
可以出門旅遊的日子
我總是告訴自己
「加油! 再撐一下,下個月就可以出去玩了!」
以期待的心為動力
努力地撐過每日的疲憊與壓力
直到去年開始學習正念
我發現,我不再有這般過多的期待
應該是說,還是會想去旅遊
但沒去,也沒關係
想到年初疫情還沒爆發時
本來打算暑假一家人去台東旅遊
但宏爸的工作很難請假
加上公司人手不足,最多只能請三天
想想三天帶孩子這樣來回實在太累了
所以就跟宏爸說: 之後有機會再去吧!
以往可能會感到失落
但當時的心情反而很平靜
因為我心裡想的是
「出去玩很好,在家也很好」
#現在的心情也是如此
關鍵在於 #壓力的調適
過去在面對巨大的壓力往往會讓我想逃避
但逃不了的時候,就只能忍耐和壓抑
像是小孩生病,整日哭個不停
手足吵個不停,還有各種教養問題
沒時間寫文章,工作做不完
影片剪不完、家事做不完
家中食衣住行各樣的開銷
對未來的規劃與人際之間的相處等等
生活中充滿壓力與挫折
現實又無法逃離與擺脫
於是只能在精神上找到寄託
才會有所謂的 #精神糧食
可能吃些慰藉食物、喝慰藉飲料
旅遊(現在不能)、熬夜追劇、血拚
#防疫的這三週我默默成為金蝦會員
#你們的精神糧食是什麼?
目的是找回掌控感,放鬆與療癒身心
但坦白說,這些都是短暫的
因為本質還是在「逃」
逃離現實壓力帶來的各樣負面情緒
如同賣火柴的小女孩
透過火光中的幻影達成自我療癒
當火柴燃燒殆盡,美好的感覺消失
就得接著點下一支,然後下下支,下下下支
#過度依賴火柴會讓我們忽略身心所發出的訊息
也請不要誤會,我不是說這樣做有什麼不好
如果你已經壓力爆棚
做些能幫助自己減緩壓力的事很好
(總比不斷壓抑,大腦迴路失調要來的好)
只不過要知道這不是唯一減輕壓力的方式
當我們能有其他方式來面對自身的壓力
我們就可以從點火柴的循環中跳脫出來
而這其他方式
就是將正念帶入生活中的每一個當下
正念的與孩子相處
正念的閱讀與工作
正念的吃飯與做事
正念的讀經與禱告
很多人以為正念是正向思考
其實不是的
正念是當下保持對自己的覺察
讓你能好好跟自己在一起
最近在聽陳德中老師分享
疫情下的減壓練習引導音檔
很喜歡當中的一段話
「就在這裡,讓心回到這裡
感覺身體,感覺呼吸
呼吸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不論何時,呼吸一直都在
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到來
當下,此刻是我們的唯一」
無論延課延到何時
當我們能好好的與自己也與當下同在
不去想疫情何時才能結束
而是專注在每個此時此刻
就算在家,也能活得精采
✏️本日金句:
「當我們的眼中只看著那片憧憬的海
就無法感受水帶給我們美好的體驗」
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有花火
就像今日喝牛奶喝到滿臉都是的小孩
讓我們母女三人笑成一團
#極力推薦靈魂急轉彎
#端午連假就待在家裡看電影吧
每日為孩子禱告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夜.一個故事一些語錄.給所有人的詩與音樂的祝福》
* 《所有重要的,我們都帶不走》—陳茻
我的父母確診。我其實很猶豫,有些事不知道該不該說,有些事不好說。而如今母親願意開始分享她這段日子的體悟,我想也就趁這次機會,好好記錄這些艱難的日子。
親戚確診的消息傳來,家族裡人心惶惶。我打電話回家,母親告訴我:喉嚨有點癢癢的。那時資訊亂,自主通報沒有用,父母兩人開始乾咳之後自行前往醫院,但因為沒有發燒被請了回來。而後疫情大爆發,每日確診的數字撲天蓋地而來。
再一次打電話回家,兩人已燒到三十八度。第二次前往醫院,便直接被隔離了。
父母被隔離的前一天晚上,我心亂如麻的打電話回家,要他們先收拾行李。收行李,我自己也該收的,彼時並不知道誰會突然出現症狀,也不知道隔離後會住在哪裡。但我沒辦法冷靜下來,衣物散落,也不知該收拾什麼。
我那時只是在想,所有重要的,我都帶不走。
第一次覺得報平安是如此重要又荒謬的事。
隔日,父親的燒看起來控制住了,母親卻突然高燒。我問他們有沒有拿到藥,他們說沒有。只有早晚量體溫,如此而已。再隔日,母親燒到三十九度。
我向朋友求救,朋友替我送去退燒藥。母親在電話裡要我們不要擔心,說她沒事,身體還可以。
她還告訴我們,旅館裡衣服用手洗,但晾不乾。父親想到妙策,用電視螢幕的熱度慢慢將衣物烤乾。旅館裡無事可做,他們可以用吹風機吹上一整天。
我故作輕鬆問他們伙食如何,媽說都是炸物。我知道媽不愛吃炸物,但也只能隨口要她將就。她強作精神,告訴我:「不是不想吃炸的,是炸得硬了,我咬不動。」「媽媽沒事的,別擔心。」
第四日,母親燒到近四十度,呼吸困難,昏昏欲睡。晚上父親來電,母親必須緊急被送往醫院。
雖然緊急,但母親真正抵達可以收她的醫院時已是深夜。我想,這是當時瀕臨崩潰的醫療體系的極限了。母親的聲音隔著氧氣罩傳來,聽著格外虛弱。我陷入了兩難,想聽見她說話,又不願意她多說話。我開始瞪著手機螢幕,滑著指揮中心的數據資料。
重症、危重症、死亡。我點開死亡人數的資料,八十歲、七十歲、六十歲。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感覺不太到力氣。掙扎著爬起身,跪在床上禱告。彼時我並無任何更可以依靠的力量,知識、人脈,還有我那被困在隔離房內蠢笨的肉身,還有理性,都沒有用。
我想起過去媽曾跟我說,懷我的時候,父親員工旅遊去了歐洲。
「啊⋯⋯好想去歐洲啊。但那時候你就在肚子裡了,我就沒得去了。」
母親半開玩笑的說。她說她這輩子還沒去過歐洲,聽說那裡很美。以後我們要帶她去,我忘了是她說的,還是我說的。
醫院是另一個戰場,母親在電話裡氣若游絲,我沒辦法再騙自己:那是因為隔著氧氣罩收音不良。
晚上我打電話去,苦笑說我如今也是晨昏定省。但那時我心裡想的是我怎麼這麼不孝,沒病沒痛的時候,連打個電話回家也懶。問母親說有沒有吃好睡好。她說吃不下,沒力氣。
從旅館到醫院過了整整一天,沒辦法吃什麼。晚上,餐點送來時涼了,她想著不能再餓肚子,就硬著頭皮吃下去。不知是身體太虛弱,還是長年不習慣冷食的緣故。我後一通打去的時候,母親喘著說她剛剛把晚餐都吐了出來。病床到廁所的距離突然很遠,母親說一動就喘,一動就咳。
我問她怎麼不請人幫忙,她說醫護進來很麻煩,要消毒要換衣服。「他們太辛苦了,不要麻煩人家。」
房裡有飛蟲,晚上會撞燈,母親說她沒辦法好好睡覺。我問可不可以送熱食進去,她說不必了。餐點配送有時間管制,進來也都冷了。直到後來我才知道,配送時間也許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某天母親在訊息裡說,中午終於吃到妹妹送來的蘋果,聞到蘋果的香氣,真是讓人開心。我弟跟我說,那是假的。母親早已沒有嗅覺和味覺。每餐都是配著蒜頭硬吃,才能勉強吞嚥。
在醫院的治療下,也不知過了多久。某天母親的聲音突然精神許多。這中間我嘗試聯絡了醫生,請他無論如何依照他的專業去做,不要顧慮任何事,包含錢和藥物的副作用。
我跟母親說,醫生很專業。她說醫生專業又年輕有為,也很辛苦。
然後她開始說著這段時間的故事,說病房很好,還有陽光。她會試著走到窗邊曬太陽,說那是日光浴。有抽風扇,那裡很通風,很涼。
她想著想著,告訴我這病房條件這麼好,她要趕快好起來,才能趕快留給更需要的人。
她說今天有個年輕的護理師,急急忙忙衝過來的時候撞到了東西。她說:「你撞到了,還好嗎?」對方說:「我今天已經撞到四次了!」「他們真的很辛苦,真的。」
後來我才知道,短短一週的時間,母親成了醫院裡的模範病友。護理師過來告訴她,她是全院裡面的第一名。母親說她也只是都自己消毒,自己整理房間。她總是那句:「他們很辛苦,我能做就多做一點。」她告訴我,這裡幾乎都是年輕人。她覺得這些孩子熱血又敬業,而每日她最期待的,就是聽到這些醫護告訴她「吃飽了」。
不知道是不是媽媽當久了,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我突然覺得母親像是在關心自己的孩子,又想起她病患的身份,覺得有點好笑。直到昨日,母親說她身體都好了,在等通知。
她說這段時間她想了很多,畢竟突然上了一堂生命教育,鬼門關前走一遭,一切都不一樣了。
「今後我的人生我自己彩繪。我要為自己而活。」她這樣告訴我。
我說好。也是,母親一輩子都在替人著想,我總希望她多愛自己一點。她說她想起阿公,我說我也想。阿公有保佑,我們都要好好的。
而後,她說希望我能做點什麼,去好好感謝這些醫護人員。我說我也只能寫文章,她說那你就寫,用你的方式。
但對於這些醫護,我心裡的感謝與母親一樣,千言萬語也說不盡。有時候我想,善良畢竟是一種選擇。在千難萬難的時候,母親終還是記掛著身邊的人,記掛著別人家的孩子。
我沒有能力再多做什麼,寫這樣的文章,希望跟我一樣無助的人也能將這份感謝傳出去。此時此刻,我並沒有多餘的力氣去爭執或批判,但我想感謝終會讓我們在困境裡站起來,重新強大。
謹以此文,向台灣的醫護人員致上最深的謝意與敬意,謝謝,真的謝謝你們。
陳茻/記錄確診治療日子,為台灣醫護人員致上最深謝意與敬意
https://udn.com/umedia/story/12828/5508499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
落葉紛飛。—-里爾克《秋日》
* 如今,我已不再如醉如痴,也不再想將遠方的美麗及自己的快樂和所愛的人分享。
我的心已不再是春天;我的心,已是夏天。
異鄉對我的呼喚不同於以往,它在心中迴蕩的聲音,也較以往沈靜。我不再雀躍地將帽子拋向空中,也不再歡唱。
但我微笑。
我不是以唇微笑,而是用心靈、用眼睛、用每寸肌膚微笑。
現在,面對著香氣襲人的土地,我比當年首次邂逅時更優雅、更內斂、更深刻、更洗練,也更心存感激。
如今的我,比以前更融入這南國的一切;而它也為我娓娓訴說更豐富、更詳盡的故事。
我的思念,不會再為朦朧的遠方增添夢幻的色彩。我的眼光滿足於所見的事物;因為我學會了看,從此世界變美了。—-赫塞
* 永遠說實話,這樣的話你就不用記你曾經說過些什麼。——馬克·吐溫
* 所有的舊物珍貴的不是它本身,而是附在它上面那回憶的魂魄。——辛夷塢《山月不知心底事》
* 我要好好的活著,用心的活著,等到有一天,上天把他欠我的,全都還給我!——卡夫卡《變形記》
* 當你打算放棄夢想時,告訴自己再多撐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再多撐一年吧!⋯⋯你會發現,拒絕退場的結果,令人驚訝。——尼克·胡哲《人生不設限》
——今夜給予的祝福:鋼琴家劉孟捷為染病及在醫院內所有的醫護人員彈奏蕭邦《搖籃曲》。
法國作家大仲馬在一部戲劇作品中提到蕭邦的搖籃曲,有一段生動文字
「靜穆的音樂漸漸瀰漫於大氣之中。把我們籠罩在同一種感覺中,這種感覺好似洗過土耳其浴後,一切意識都被驅散,身體進入了一種平靜狀態。這時和諧地佔據了身體,除了休息以外,再也無其他的慾望;心靈中囚禁的牢門一一打開,要到哪裡就到哪裡去,終而趨向藍色的夢境。」
每日為孩子禱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防疫期間,如果你還是想執行正向教養的話】
#可以試試看以下幾項實用小技巧
繼昨天那篇,「防疫期間就先別管什麼正向教養」
今天再來分享,如果心有餘力
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來幫助彼此更順利的度過這段時期
#切記正念育兒為主正向教養為輔喔
💡與孩子規劃每日在家的日常作息表
這週一開始
我與孩子們就先將這段期間的作息重新規劃
以下也分享我們家一日的作息表
8:00起床 (孩子們主動起床當鬧鐘)
8:30-9:00 與孩子一起做早餐
9:00-10:00 早餐
10:30 收拾家裡
11:00 小孩自主3C學習(語文、生物、科普)
或是媽媽陪伴學習1H(這部分還在討論)
小孩自主學習時間媽媽讀經禱告閱讀和做家事
12:00-13:00 午餐
14:00 與孩子一起做點心
16:00 點心時間
17:00 洗澡,收拾家裡,自主螢幕時間1H
媽媽工作寫文煮晚餐
19:00 晚餐
19:50 一隻爸爸刷牙,另一隻與媽媽單獨約會
20:20 換睡衣熄燈放睡覺音樂,睡前禱告和窩窩心
21:00 爸媽下班,線上進修父母課程
將每日主要做的事情訂下來
其他時間就留白讓孩子自己去安排
(像是畫畫、手作、看書、聽故事、跳舞、拼拼圖、玩桌遊、玩遊戲等等)
同時這份作息表不是我一個人決定的
而是我們三個人一起討論出來的
(不過這兩天有想調整成三個人一人一個作息表)
將每個人的需求都擺上去
因為很多時候的負向情緒
都源自於未被滿足的需求
舉例:孩子們有單獨被關注的需求、吃點心的需求
看螢幕的需求、作主的需求
感覺自己有價值有能力的需求
而媽媽有休息的需求、環境整潔的需求
工作的需求、以及閱讀和進修的需求
當每個人的需求能獲得滿足
負向情緒也會大幅減少,更能達到共好的目標
之前也有分享過如何建立日常作息表的影片
我貼在下方留言處給需要的人參考喔!
💡將需要輪流的事項表格化
家裡有手足的都知道
每天都在為了誰先誰後吵個不停🙄
所以我們家將孩子們最常吵的事項
透過家庭會議討論並做成一週表格
像是一三五日唯可先選節目跟先刷牙
二四六則換成喬伊先選先刷
還有一三五是喬伊做早餐
二四六日則是唯可做早餐
(有點類似排班的概念🤣)
但也大幅降低孩子們爭吵的頻率
再分享一個小撇步
如果你們家也跟我們一樣透過表格來執行
在提醒孩子時不要直接告知
或是孩子問也不要直接回答
請孩子自己去看表格,以下為對話範本
🧒🏻:「今天是誰先刷牙?」
👩🏻:「今天是禮拜二,你去看看表格上是誰先」
我個人的經驗,如果直接回答了孩子(通常是唯可)
他就會給我大崩潰接著開始耍賴
但很奇妙的是,當他是自己去看,自己說出
「喔,今天是我先」
通常都能冷靜地接受並合作(但也是有壞掉的時候)
可以的話讓孩子參與表格製作,孩子會更有感喔!
小技巧也與大家分享
💡讓孩子貢獻,參與家務
當孩子在家開始搗亂、破壞
或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讓你感到心煩
有可能他在......沒事找事做😂
你就想想一個能量滿點的生物
怎麼可能一整天都乖乖安分的坐在那邊
當他沒事做也沒人理
自然就會找事做也能讓人注意到他 #一舉兩得
所以如果有事能讓他做
同時做這件事還可以增加孩子的我能感與價值感
那就非 #家事 莫屬了
假設有一台機器能將孩子心中的聲音播放出來
大概就會是「讓我參與! 讓我做! 我想幫忙! 」
在我們家,只要孩子願意,他可以參與任何的家務
日常家務像是擦桌子、掃地、吸地板
吸床墊、晾收摺衣服、刷地板、刮鏡子
廚房工作像是洗碗、洗菜、撥菜
削皮、切菜、炒菜、打蛋等等
是說,做這些也就夠忙了🤣
當孩子的小手有地方發揮
自然就會減少做些屋ㄟ謀ㄟ的事
然後不要太講求完美和做得好不好
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有事做,有參與感
就類似「志在參加不在得獎」那種感覺
做不好,做的亂七八糟,都是很正常的
(我們也不是天生就會做家事呀!)
雖然讓孩子做,進度與完成度都會下降許多
但都在家防疫了,效率什麼的就先放一邊吧!
然後貢獻也不只限於家務
任何孩子能幫得上忙的都可列入計算
像我很累時,會趴著請孩子幫我按摩
或是我在忙時,會請孩子先等我一下
這也都算是讓孩子貢獻的方式喔!
💡每天都要感謝
延續貢獻的話題,只要孩子有貢獻
一定要記得感謝!
#感謝是最容易也最好上手的一種鼓勵方式
或是當孩子願意協力滿足我們的需求時
也要感謝回饋給孩子
「謝謝你的幫忙」
「謝謝你把玩具收好維持家中的整齊」
「謝謝你吃營養的食物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謝謝你讓我可以好好的處理工作」
「謝謝你能理解我需要休息」
「謝謝你來當我的小孩,我愛你」
也放下那種「做是應該的、是理所當然的」觀念
#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
#包括媽媽全天在家帶小孩也不是理所當然的
總要記得,我們越關注什麼就越增強什麼
✏️本日金句:
「讓孩子有貢獻並給予感謝,是增加歸屬感
價值感以及我能感最強而有力的教養工具」
(未完待續)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
原本預定今天結團的燕麥奶
因為許多人反應想先試口味
如果喜歡的話想再加買
所以目前跟廠商爭取再往後延三天喔!
燕麥奶不開封常溫可放將近半年
我自己每天加咖啡喝,大概一週左右喝完一罐
現在每天早上來一杯燕麥奶拿鐵
已經變成防疫期間的一種小確幸
來不及買或還想加買的人把握機會喔!
相關購買資訊與連結放在置頂貼文裡
抽獎活動一樣只到今晚(5/19)12點
明天就開獎囉🎁
每日為孩子禱告 在 每日為孩子禱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每日為孩子禱告. 15784 likes · 1145 talking about this. 這是一個屬於上帝榮耀的園地,為我們親愛的孩子每日穿上神所賜的全副屬.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