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寄希望於買彩票,等中了頭彩之後,就可以實現“一夜暴富”的願望,然後徹底擺脫目前生活拮据的現狀,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幻想中富人極其奢華的生活,住著帶花園的豪華別墅,背著幾十萬的愛馬仕包包,用著上百萬的鍍金馬桶,出行靠私人飛機或者豪華商務車,一日三餐都是“山珍海味”的生活。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如果擺脫不掉這些“窮人思維”,即使給你10個億,最後還是變回窮人。為什麼?
通常,當人們遇到富人跟自己擁有天壤之別的消費觀念和行為時,就會用“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來進行自我調侃。事實上,這只是少一些見識而已,對人生軌跡並不會產生很負面的影響。真正可怕的是,人們深陷“窮人思維”中,卻不自知。
🔺【有錢了就可以擺脫窮人思維?】
很多人總喜歡說:如果我跟馬雲一樣有錢,我會比他做得好;如果我跟王思聰有著同樣的出生,我肯定比他厲害。事實上,真是如此麼?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而且,長期處於貧困狀態下的人,即便買彩票突然中了頭獎,一夜之間實現暴富,但很快又變回窮人。
美國經濟研究院曾做過調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近20年來,歐美彩票頭獎得主,5年之內,破產率高達75%。
在英國一個窮人和富人交換生活的節目中,窮人一週有150英鎊的生活費,富人家庭中則有3000英鎊的生活費。彼此互換生活後,窮人剛開始樂得不行,第一件事就是鋪張浪費的“大吃大喝”,於是很快將錢用光了。而富人到了窮人的房子後,並沒有垂頭喪氣,積極面對生活,然後進行理財、生活上的種種規劃。
最後,觀眾從節目得到這樣的啟發:那就是富人之所以會富,主要靠的是積極的心態,堅定的意志,清晰的目標,長遠的眼光,合理的規劃,還有不斷的努力與堅持。
如果你看不懂這些,仔細從我們生活中觀察,也會發現很多窮人短期實現暴富之後,很快又變得窮款潦倒。比如那些靠拆遷獲得上千萬的補償,買彩票中了幾千萬的窮人,一夜暴富後,就痴迷於賭博、奢靡享樂的生活,再多的錢最後也被花個精光。
🔺【為何窮人擺脫不了貧窮?】
對於這個問題,有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通過十年的調查研究,最後找到的答案是:窮人之所以無法擺脫貧窮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稀缺心態”。也就是說,人越是稀缺什麼,就越是在意什麼。
比如,受資助的農民,拿到救濟款之後,最先想要做的事就是大吃一頓,而不是投資給孩子,去接受教育。而且,稀缺的心態會讓人“選擇性失明”,它會阻礙你的視野,只能看到眼前的現狀,無法關注到其他的得失。長期處於稀缺狀態的窮人,他的認知和判斷力會因為過於關注眼前的得失而大大降低,從而沒有多餘的精力去關注投資或者長遠的發展事宜,最後變得又傻又衝動。
於是,就會形成這樣的死循環:缺錢——只關注賺錢的事——變得失控和衝動——視野變窄——產生錯誤的認知和決定——放大對錢的稀缺狀態——更加缺錢。
🔺【如何跳出窮人思維?】
1、清晰的人生規劃
哈佛大學通過研究發現,具有相同出身背景和智商水平的年輕人,3%的人具有長期規劃,25年後成為了社會頂尖人物;10%的人有短期規劃,25年後成為了擁有律師、醫生職業的中產階級;60%的人有非常模糊的人生規劃,後來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自己沒有出息卻寄希望於孩子有出息;而那些完全沒有規劃的人,只能淪落到碌碌無為,整日怨天尤人。
所以,想要跳出“窮人思維”,就是要擺脫稀缺心態所帶來的限制,強行把重要的事拉入你的視野,制定清晰的人生規劃,然後一步步為之付出行動,去實現它。
2、做最重要的事
制定好規劃之後,集中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因為最重要的20%如果做好了,就會產生80%的果。抓住重點之後就不會輕易被周圍的各種因素所左右。
3、去行動
關鍵是付之行動,規劃做得再好,沒有付諸行動,就等於“空談”。當然,在朝著目標前進的過程中,也不要忘了給自己加油打氣。
因此,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就是貧窮,唯一可以無中生有的是夢想。如果擺脫不掉稀缺心態導致的“窮人思維”,即便給你10個億,最後還是變回窮人,這也是為什麼彩票頭獎得主,最後又變回窮人的原因。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
馬來西亞 Shopee FREE Shipping
https://shp.ee/a54n9zf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Spark Liang 张开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窮人為什麼會越來越窮,原因原來是...】 現在社會有種現象,那就是貧富懸殊 富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 而在我閱讀了《貧窮的本質》這本書之後 還有看了《人生七年》這部記錄片過後 作者和導演發現和研究出來的原因 讓我的思維上有很大的改變 變成說,我更能站在窮人的角度去思考 更能體諒他們的處境。 ...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附中文字幕)完整版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窮人思維」比貧窮更可怕! - 【李學儒旁白】 | 網絡文章 的評價
- 關於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妳的“窮人思維” | 真正厲害的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美篇: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4個選擇,不同人生 的評價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理學家發現,陷入財富困擾的人,往往都有三種根深蒂固的信念:
認為金錢等於辛苦,你必須很累才能有很多錢。
認為金錢等於邪惡,為富不仁,有錢人沒幾個好東西。
認為金錢等於風險,有錢會讓你承擔更大壓力。
而《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一書提出:這個世界上你看不見的東西的能量,遠大於你能看到的東西的能量,這是地球的規則,每一處森林,每一個農場,每一個果園,都是我們看不見的地下之物,造就了看得見的地上之物。
如果你想改變果實,你首先就要改變它的根。
如果你想改變看得見的,那就必須先要改變看不見的。
如果你想改變生活,就先要改變自己的信念。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的作者哈維,年輕時做過幾樁生意,結果都失敗了。
「辛辛苦苦地工作,結果卻令人失望。」
每次失敗時,他又想,「一定是這門生意不合適,如果遇上合適的生意,就一定會成功。」
但是一次比一次糟糕。
一次,一位當地的富豪到他父親家裡打牌,父親對他講了兒子的創業經歷,這位富豪就把哈維叫過來說:「我的起步和你一樣,但後來我得到了一些改變我一生的忠告,我願意把它們傳授給你。」
他說:你知道嗎,大多數有錢人考慮問題的方法是很相似的。
這並非像科學一樣精確,但就絕大部分而言,富人以某種方式思考問題,窮人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這些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們的行為,從而決定了最終結果。
之後,哈維就開始鑽研富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有了一些結論之後,他想:總要用行動來驗證驗證吧。
於是,他創辦了一家健身零售商店,後面的一切就變得順利無比,兩年多的時間,他開了十家分店,又把公司一半的股票賣給了一家財富五百強公司。
這段經歷更讓他相信:唯一能改變你的外在世界的方式,就是先去改變你的內在世界。
每個人的心裡,有一張「財富藍圖」,它是你對金錢的想法、感覺和行動,你永遠賺不到超出這張藍圖的錢。
印度電影《起跑線》中有一句很扎心的話:「如何在貧困中生存是門藝術,我會教你的,因為我經驗豐富;我爸爸很窮,我爺爺很窮,我太爺爺很窮……」
大多數人的人生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重復,無法實現重大的突破和進展,阻止我們的因素,不是客觀條件的限制,而是我們自己的信念和格局。
如何改寫我們對金錢的信念?《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提出四件我們必須要做的事:
第一是仔細觀察自己,真正瞭解自己的想法、習慣和行動,你要知道哪些處理金錢的觀念和習慣正在影響自己;第二是理解它的存在,也就是從內心接受它們。第三是做出決定,你是要繼續保留這些觀念,過當下的日子,還是摒棄它們,重新為自己畫一張財富藍圖。
最後,就要重新設定你的財富藍圖,從根本上拋棄那些藏在我們潛意識裡的消極想法,從而打開財富自由的大門。
富蘭克林說: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
一個人能賺多少錢,並不只看他努力的程度,還有他的選擇和認知。
金錢本身沒有善惡、沒有對錯之分,人們獲得金錢以及花費金錢的方式,才決定了它的善惡和對錯。
當我們能客觀看待金錢,內心不再受金錢的束縛,才是真正的「財富自由」。
-作者 | 甘藍藍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割蓆的神學反省〉
作者:陳韋安
#五千字長文慎入
「不割蓆」,乃是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重要口號。
汲取了2014年佔領運動「和理非」與「勇武」之間內鬥的慘痛教訓,香港人明白同盟合作對整體運動的重要性。因此,反送中運動出現「不割蓆」的口號。或者,我們當中不少人也曾經歷過香港人團結的力量:一百萬人大遊行、二百萬人大遊行、圍城人鏈等等。
本文不是要為「不割蓆」寫上任何神學根據。相反,我嘗試從基督教神學的角度分析「不割蓆」這概念,從而反思它的政治效能,並提出一個更值得推崇的神學政治社會學概念。
I. 「盟友」與「不割蓆」
先從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t)說起。德國政治思想家卡爾·施米特在《政治的概念》(Der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一文定義「政治」一詞:「政治的特殊區分,就是政治行動與動機指向的,是一種「明辨敵友」的過程」(Die spezifisch politisch Unterscheidung, auf welche sich die politischen Handlungen und Motive zurückführen lassen, ist die Unterscheidung von Freund und Feind)。這政治概念清楚明顯反映在過去半年香港的政治運動之中——無論是警察或抗爭者、政府與羣衆、藍店與黃店,敵人與盟友之間的界線是非常明顯的。
因此,在這「明辨敵友」的過程中,「不割蓆」成了政治運動的重要基礎。因為它有助穩固政治陣營的力量,也是政治過程(die Politische)的根本。不過,隨着抗爭運動的發展,意見分歧是無可避免的——分歧可以是對暴力的認受程度、可以是抗爭路線的不同、可以是對黃色經濟圈的理解。任何議題都可以出現分歧。雖然有人提出「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多元說法,但隨着抗爭運動失去了它的動力(momentum),起初的團結力量開始逐漸減退,再而衰,三而竭——政治盟友之間也開始出現分歧。「割,還是不割?」This is the question。
誠然,「盟友」與「不割蓆」似乎是雞與蛋的問題。在政治過程中,究竟兩個人是基於「盟友」而「不割蓆」,還是因着「不割蓆」而成為「盟友」呢?我的看法是前者。「不割蓆」從來都是一個盟友間的政治共識。假若施米特的看法正確——政治就是「反對敵人」與「支持盟友」的過程的話,「不割蓆」其實是「支持盟友」的取向。「不割蓆」成為了政治共同體的嚴守原則:無條件,也無需理據,總之就是不割。「核爆都唔割」正是這道理:因為我們是「手足」,因此「核爆都唔割」。
不過,我認為,這種建基於政治盟友的「不割蓆」仍然是脆弱的——因為它完全建基於「盟友」的概念。當「不割蓆」建基於盟友身份,它的成效也完全建基於盟友身份。一旦彼此不再是政治盟友,「不割蓆」就不再是必然的政治選項:「黃絲」與「熱狗」之間就是如此。只要辨清彼此不是政治盟友,「不割蓆」就不存在。借用新約中文和合本聖經的說法,這就是所謂「結黨」。派系分裂重新定義「敵人」與「盟友」的身份,黨爭更催化「反對敵人」與「黨友團結」的力量。
寫到這裏,心裡有點感嘆——記起「中國人是一盤散沙」這句話。我想,假若香港人不太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話,我們就需要在「團結」這事情上,不太像中國人。在此,我認為,香港人的政治團結,只靠「不割蓆」是撐不住的。
為甚麼?「不割蓆」是一個否定概念。 不割蓆是「無為」。沒有行動。然而,基督教倫理從來都不是沒有行動。好比孔子《論語》與耶穌登山寶訓之間的差距。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無為倫理。無為倫理最好的結果只是沒有任何(不好的)行動。不過,耶穌的教導卻不只如此:「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7:12)。耶穌教導門徒要主動的締造善行。因此,前者是被動的否定,後者卻是主動的愛。
II. Solidarity
所以,基督教倫理要求的團結超越被動的「不割蓆」,而是擁有更深層次的 Solidarity(容讓我先不給予中文翻譯)。從字義的角度來看,solidarity 源於法文 solidarité,以及拉丁語的 solidum 或 solidus,有堅固之意。不過,solidarity 卻比較難找到中文的對應詞彙,雖然大部分人將 solidarity 翻譯為「團結」。
不過,中國人的「團結」概念與 solidarity 所描述的不太一樣。中國人的團結是怎樣的意思?或許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比喻給予我們暗示:一雙筷子易折,十雙筷子就不易斷。這是中國人對「團結」的理解。筷子的比喻告訴我們怎樣的團結觀呢?它強調羣衆的聚集、羣衆的總和、羣衆的巨大。不過,這比喻卻似乎忽略了羣體的內在關係,也沒有闡明羣體內在的相互行動。事實上,無論是中文詞彙的「團」或「結」,它都只強調一種比較靜態的羣體狀況,彼此之間可以沒有任何實質瓜葛——極其量只是「不割蓆」的無為,或「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分工。
西方社會所提倡的 solidarity 卻不僅如此。事實上,solidarity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學用詞,solidarity 的團結精神可以翻譯為「社會連帶」、「社會團結」、或「休戚相關」。它強調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守望與幫助。或者,我們可以從法國猶太裔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Émile Durkheim)說起。涂爾幹於十九世紀末寫了一部社會學的經典《社會分工論》(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solidarité 在他的論述中是一個描述性概念,它描述社會不同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精神——機械團結(Solidarité mécanique)與有機團結(Solidarité organique):
A. 機械團結是基於社會的同質性(homogeneity)。機械團結傾向出現於古代社會或小型社會。由於傳統社會中個人意識與社會意識不可分割,社會上的個體離不開社會的整體,導致個人的宗教、生活方式、思維都比較一致,因此比較容易導致「機械連帶」。
B. 有機團結卻描述較大規模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的集體意識。涂爾幹認為,當社會發展到某個規模,機械團結就會被有機團結所取代,人在社會上不可能獨自生存,社會上的人需要藉着社會上的分工(division of labor)來,從而發展出像人體器官一般的團結性。
因此,西方社會的團結觀非常強調社會羣體內的互動與互助。不過,正如先前所說,涂爾幹對社會團結的概念只是一種描述性概念。問題是:如何促使社會導致如此美好的團結精神呢?這卻是問題的核心。回看過去香港的抗爭運動,甚至香港社會的政治撕裂,究竟社會如何孕育出一種政治性或社會性的連帶精神?正如前文強調,基督教的倫理從來都不是被動、無為的。因此,如何能夠超越被動、空泛、無為的「不割蓆」,從而實踐出一套有力、有效、主動的社會團結——這正是基督教倫理必要思考的政治神學課題。
III. 羣體的自私
承上文,西方社會學的社會團結(Solidarity)強調彼此連帶、互相守望、互補不足的羣體力量。這團結精神在政治上往往產生巨大的力量——它可以叫某政治選舉候選人獲勝、柏林圍牆倒下、二百萬人上街、促成黃色經濟圈等等;不過,它也可以醞釀出可怕的文化大革命、滅絕猶太人、或者 721事件。
因此,俗世的政治團結成為了威權政治首要操控的力量。這力量能夠推翻政權,也能維護政權。因此,無論是政治個人崇拜還是政治宣傳(propaganda),政權通過各種不同手段,操控人民的力量成為一種維護政權的團結力量。誠然,人民力量(power of people)一直都在,只需要政治團結把它釋放出來——能夠被操控的政治團結成了維護政權穩定的最大支持;相反,被釋放的政治團結卻能導致革命!
其中,最能夠促進政治團結的手段,乃是共同的敵人(common enemy)。這是不變的政治格言:「敵人的敵人是我的朋友」(The enemy of my enemy is my friend )。所以,俗世的政治團結,往往是一種內聚性的團結力量——與其說是「團結」,倒不如說是「共敵」。民族主義(nationalism)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民族主義本來強調民族內在的團結精神,不過,當它成為仇恨其他民族的排外力量時,它的團結就成為了可怕、無處不在的毀滅勢力。因此,為了維護國家穩定,威權政治不斷在社會製造敵人(無論是外國勢力抑或批鬥對象),或者建立羣體的民族或國家榮耀與自豪感。
正如開首所提及,政治(die Politische)乃分辨友敵的過程。因此,俗世的政治團結——無論是不割蓆精神、黃色經濟圈、罷買國產貨等等——其實都是不斷鞏固內在政治團結,不斷製造政治敵人的過程。兩者不斷循環。
一個很有趣的發現:中文和合本所翻譯的「結黨」(ἐριθεία),原文其實解作「自私」。譬如說,保羅在腓立比書中勸勉腓立比羣體「凡事不可結黨」,經文本來應譯作「不可自私自利」。不過,和合本的翻譯卻巧妙地強調了整個羣體的自私現象。因此,無論是結黨、黨爭、派系鬥爭抑或民族主義——各種類型的政治團結,其實都成為了保羅批判的對象——我稱之為「羣體的自私」(ἐριθεία)。
「羣體的自私」也是「羣體的團結」。
任何俗世的政治團結,假如它的力量只是基於對外敵的仇恨,抑或建基於羣體某種內在的同一性,這種團結精神最終只會導致出兩個後果:一、要麼這團結力量因羣體內成員間的意見不一遭到瓦解;二、要麼它演變成為一種極度可怕的排外力量——羣體團結所產生的彼此連帶、互相守望、互補不足,最後成為基於羣體利益的「羣體自私」。 我強調,羣體自私乃人類最可怕的自私!因它不只是欠缺愛心的無為,它更可造成極具破壞力的毀滅力量——卻以「團結互助」的虛假外貌來造成極度可怕的惡果。
IV. 基督教的團結精神
其實,與其說西方的「社會團結」(Solidarity)是社會學概念,倒不如說它源自植根西方社會的基督教精神。或者,我們可以先從「天主教社會訓導」(Catholic social teaching)說起。所謂「天主教社會訓導」,就是天主教會在這一百年來,從1891年歷任教宗針對各時代社會問題而頒佈的通諭及公函的統稱(例如資本主義、消費主義、世界大戰、軍備競賽等等)。
簡單來說,天主教社會訓導有四大原則:人權原則、公益原則、團結原則以及互補原則。其中「團結原則」就是我們所講的社會團結。不過,有時候天主教的 Solidarity 被翻譯做「共濟」。但是,共濟的「濟」會讓我們產生錯覺,讓人以為它只是與賙濟或慈善有關。其實,天主教的社會團結不只強調對貧窮人的幫助,它更深層次地表達出基督信仰最重要的社會觀念——人人皆兄弟。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7年頒佈《社會事務關懷》通諭(Sollicitudo rei socialis)如此寫道:「當每個社會中的社會成員視對方為真正的人時,『團結』才能有效的實現。」因此,基督教團結的起始點乃是人類最根本的共同點——人的價值。作為人,沒有一個人可以忽視另一人的價值。這是基督教團結精神的核心。
從創造的角度來看,人的本質已經包含了人類的一體性以及人類的「共人性」(Mitmenschlichkeit)。所謂「共人性」,就是人作為受造物最根本的狀態——人從來都不是獨自一人,而是互相合作、互相補足的「人們」。作為「上帝的形象」(imago Dei),人類成為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的主體,但主體性卻不導致個人主義,而是相反,它暗示了人類在社會多元處境下互相合作、互相補足、互相連結的狀態。正如《社會事務關懷》通諭寫道:「全球『團結』的基本條件是自主和自由的自我抉擇......但是,『團結』同時也要求隨時準備接受為整個世界的團體的益處而作的必要犧牲。」
這正點出了基督教團結精神與世俗政治團結的不同之處。
基督教的團結精神不是建基於任何意識形態——無論是民族主義、共產主義、黃絲、藍絲、共同假想敵,甚至基督教本身,都不是人與人連結的基礎。不過,無疑,以上所列舉的意識形態都容易地把人團結在一起:因為我們是「黃絲」,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因為我們有共同敵人,因為我們是基督徒,所以我們要團結。但是,這其實是世俗的團結精神。它雖然是團結,卻同時破壞了人類整體的一體性,破壞人類最根本、基礎的團結。正如我在前文章所說,俗世意識形態下的團結精神只會生出仇恨的排他主義——民族的排他主義、政見的排他主義、宗教的排他主義等。
相反,基督教團結精神回到人類最普遍的共同點——人類本身。「人人皆兄弟」。作為上帝的創造,我們,人類,在社會上必需與另一個人連結,彼此補足、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共同生活、休慼相關。明顯地,如此的團結精神與俗世政治的團結非常不同,甚至,它遠超我們對「團結」的理解,因它提倡社會羣體的仁愛(love)、手足情(brotherhood)、寬容(Tolerenz)、階級消除等等。它是一種動態、主動的團結精神。它沒有被世上任何意識形態所支配,相反,卻是世上任何社會美善的基礎。
因此,沒有基督教的團結精神,任何團結只會淪為另一種政治鬥爭。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窮人為什麼會越來越窮,原因原來是...】
現在社會有種現象,那就是貧富懸殊
富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
而在我閱讀了《貧窮的本質》這本書之後
還有看了《人生七年》這部記錄片過後
作者和導演發現和研究出來的原因
讓我的思維上有很大的改變
變成說,我更能站在窮人的角度去思考
更能體諒他們的處境。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更多相關影片👇
.
股市大暴跌!什麼是熔斷?
http://bit.ly/3b9cBdm
.
為什麼我不買房
http://bit.ly/38Cc0z2
.
怎样提高专注力?
http://bit.ly/2VJX2UH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窮人爲什麽窮 #成功 的秘訣 #有錢人思維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窮人思維」比貧窮更可怕! - 【李學儒旁白】 | 網絡文章 的推薦與評價
收看視頻時,請按設定選擇字幕語言及字體大小【有緣相聚.有情天地】是我李學儒最新,亦是「唯一」的頻道,希望能夠透過文章分享跟大家傳遞更多正能量 ... ... <看更多>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妳的“窮人思維” | 真正厲害的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比貧窮更可怕 的,是妳的“ 窮人思維 ” |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擺脫了這幾種“ 窮人思維 ” #富人城堡#人生逆襲影片間介: 行走人世間時,願妳我都能擺脫“ 窮人 ... ... <看更多>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 在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窮人思維!(附中文字幕)完整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比貧窮更可怕 的 是窮人思維 !(附中文字幕)完整版|財商心理學【禾禾商學院】. 319 views · 6 months ago #財商 #資源 #認知 ...more. HoHo Institut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