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
我們,究竟是怎樣喜歡或討厭綠色、藍色和紅色?
顏色,就一張色表,層次極多。
灰色也充滿層次,好嗎?
我說的,非政治顏色,而是適切舒服的顏色。
美食,大多是暖色;
旅遊,多半晴空藍;
環保,通常是綠色;
個性化,經常是冷色,有時也暖。
色票上,有一大堆顏色,
重點是,配色問題好嗎?
是否和諧或搶眼或突兀。
要表達的是什麼?
群眾感受是否感覺舒適有趣?
以及喜歡。
不該就醬子嗎?!
#針對政黨顏色去揣想是很煩的
#該想的是這個設計好不好看是否貼切民眾觀點
不喜歡就不喜歡,討厭就討厭,直接說就好。
顏色搭配就是醜嘛。
扯什麼政黨顏色?!
雖然我立場可能偏綠,
若設計很醜就是很醜。
還可就還可以。
🙄
#難道我睜眼說瞎話
#我不要
#KMT你們的美學之恐怖老蓋過我偶爾想罵DPP
。。。
同時也有220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月將有許多新制上路,其中振興5倍券8號開始使用;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今天開始接種。另外汽機車聲音照相取締,以及紙餐具回收等規範,今天也要正式實施,民眾可得多留意,以免荷包失血。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245 - ...
民眾觀點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趙天麟在臉書上批評,民眾黨用「台北傲慢觀點」鄙視高雄。
我們要誠懇的回應陳其邁競選總幹事趙天麟先生,台灣民眾黨,從來就只有一個「民眾觀點」,沒有所謂的「台北傲慢觀點」,更不會鄙視高雄。
這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黨同伐異心態,就是民進黨選舉最愛用的步數。談論高雄面對的問題就說「唱衰高雄」;呼應高雄民眾的心聲、提出市政解方,就簡化批評為「台北傲慢觀點」;找不到攻擊點,乾脆就開始抹紅,貼上「中共同路人」、「檳榔黨」的標籤。
只要是對民眾有益的,我們都願意倡議,我們都願意溝通,這一次選舉,吳益政提出了「陽光經濟」的創新概念,就是因為看見高雄市多年下來被空氣汙染、工業排放廢水的水污染所苦,「陽光好經濟」不只是重視綠能、永續、環保,更代表嚴守財政紀律、公開透明,清廉勤政,取代過去的「黑金壞經濟」,只做福國利民必要的事。
吳益政的八大政策主軸如下:
1. 發行高雄公益幣,將錢留在高雄
2. 發展有機無毒農業,健康好食力
3. 綠能減空汙,課徵燃煤稅
4. 公開透明,民眾參與
5. 扶植海洋產業,打造藍海競爭力
6. 重回亞洲地圖,高鐵延伸小港
7. 人本交通安全,智慧光軌運輸
8. 健康社區,長幼國家幫忙照顧
每一項政策,都是吳益政深耕高雄18年所累積的經驗與想法,因為台灣民眾黨熱愛高雄,關心高雄,所以絕對會全力支持吳益政候選人實現他對高雄的願景與藍圖。
趙天麟所謂的「民眾黨不在乎吳益政的思想,理念,品牌」,分化之心,路人皆知,我們想請問,當初趙天麟委員於市長初選時提出「高雄深圳雙城論壇」的想法,未獲黨中央表態支持,難道也是民進黨不在乎趙天麟的思想、理念與品牌嗎?
我們認為,民進黨政府在氣爆善款上沒有專款專用,被監察院糾正;以及加速開發橋頭科學園區,無視中崎有機農業園區的農民;甚至是無力解決高雄市的低薪、就業,讓年輕人大量移動至外縣市就業,才是真正的「綠色傲慢觀點」,才是真正鄙視高雄。
民眾黨,就是堅持民意、專業、價值三大原則,就是堅持「以民眾為本」的民眾觀點,吳益政和民眾黨,都會持續謙卑傾聽高雄民意,不只是「兩年拼四年」,而是讓二十年問政的累積,在這兩年好好實踐,讓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種子,能在高雄落地生根。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民眾觀點
-
想看更多專業、不浪漫的影音內容嗎?
訂閱台灣民眾黨的Channel,開啟小鈴鐺,分享👇
https://bit.ly/36udSKP
-
我要報名參加黨員大會:https://www.tpp.org.tw/login
我要報名志工:已額滿
民眾觀點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劍橋討論人工智慧的利弊!AI全程參與為自己辯論,還獲勝了
大數據文摘大數據文摘 發表於 2019年12月10日 13:30
11月21日,劍橋聯合會(Cambridge Union)也舉辦了一場辯論賽,論題是「AI是否會帶來更大的弊端」。有趣的是,這場涉及AI的辯論中,真的有人工智慧參與其中!辯論者中有一個辯論機器人(Project Debater)。
兩個辯論隊分別由一名教授和一名辯論專家組成,還有AI輔助。其中一位辯論專家Sharmila Parmanand表示,「我真的很好奇,也很興奮能和機器人一起辯論。」
IBM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民眾觀點採集」(Speech by Crowd)技術應用到Project Debater的AI系統上,讓它在賽前根據人們提交的1100多份觀點進行分析。
這些詞語或短句不超過36個單詞,其中有對AI表示支持的,也有反對的。然後,AI根據這些主要觀點組成連貫的敘述,以完成辯論。
一方面,機器人表示,「人工智慧的錯誤率低於人類,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它可以用來執行重複、簡單的任務,以節省人類的時間。」
另一方面,機器人又說,「人工智慧在道德上無法做出正確的抉擇,因為道德是人類才有的。」「機器人可以照顧病人,也可以代替老師授課,這些領域也不再需要人類。」
它條理清晰地進行了辯論,但不免也有一些失誤。有時它會重複自己的觀點,有時它無法提供詳細的示例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最終,認為「AI利大於弊」的一方勉強獲勝,獲得了51.22%的觀眾投票。
這是一場有趣的辯論,而這場辯論的意義不在於機器能否說服人類,而是機器可以讓人類更強。
IBM電腦科學家Dan Lahav表示,「人類的優勢在於能夠很好的結合我們的文化和傳統,動之以情;然而機器可以更好的曉之以理,透過大量數據來豐富我們的知識,做出更具體的決定,消除一些作為人類固有的偏見。」
事實上,這是IBM Project Debater的第三次登場,讓我們回顧一下前兩次辯論賽中它的發揮。
Debater的成長之路
「2016 年,Debater還只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而到了2019年,我們已經達到了大學水準。它可以在很多方面幫助人類,比如可以展示出一個爭議性話題的兩面,以減少人類固有的偏見。」該專案首席研究員,IBM傑出工程師Noam Slonim表示。
首戰人類打平手
去年6月,IBM的辯論機器人首次與人類進行辯論,也是第一個可以在複雜主題上與人類辯論的AI系統。
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它不僅可以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論點,還一度較為準確地指出了對手辯論中的事實錯誤。
Project Debater的對手是兩位青年辯論高手,一位是以色列大四學生Noa Ovadia,她曾在2016年獲得以色列國家辯論冠軍;另一位是以色列國際辯論協會主席Dan Zafrir。
劍橋討論人工智慧的利弊!AI全程參與為自己辯論,還獲勝了
比賽共有兩輪。第一輪辯論主題為「是否應該資助太空探索」,Project Debater在辯論中有一個生動的比喻:
「資助太空探索就像是花錢買高品質的輪胎,雖然花更多的錢會讓人心疼,但最終車可以跑得更遠、更安全。」雖然Project Debater在辯論中給予了豐富的訊息,但是它的表達能力以及辯論技巧明顯不如人類。因此,這一輪中人類辯手獲勝。
第二輪辯論主題為「是否應該增加使用遠程醫療」,在這一輪Debater「發揮良好」,使現場觀眾中的20個人改變了最初的觀點,擊敗了Dan Zafrir。
這是Project Debater首次出戰,一勝一負,與人類平手。
再次辯論雖敗猶榮
今年2月,在IBM的Think conference上,Project Debater挑戰冠軍級辯論家Harish Natarajan。
劍橋討論人工智慧的利弊!AI全程參與為自己辯論,還獲勝了
這場辯論的辯題為「政府是否應該資助學前教育」。雙方都有15分鐘的準備時間,顯然IBM的機器人具有優勢,能夠快速從新聞文章和學術研究中學習並為己所用。
Debater主張補貼,稱其為「幫助社會最貧困成員的重要工具」。而Natarajan反對這一想法,稱「補貼未能解決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不過是出於政治動機向中產階級成員發放的贈品。」
Natarajan擁有超強的表達能力以及豐富的辯論經驗,在辯論中說服了更多觀眾改變主意。這一次,Debater輸了。
但它的輸贏,對於Debater團隊的負責人Ranit Aharanov來說其實並不重要,她在辯論結束後表示,「這不是人工智慧是否會比人類更好的問題,Project Debater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過濾和查找大量文本中的關鍵訊息,幫助人類處理複雜的決定。」
獲勝者Natarajan在辯論結束後也表示,「真正打動我的是IBM Project Debater與人類結合後的潛在價值。IBM的人工智慧能夠挖掘巨量訊息,並為這些知識提供有用的背景。」
Debater存在的意義
辯論,是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後得到共同的認識和意見。辯論對於未經訓練的普通人有一定難度,對人工智慧來說更是挑戰巨大。
要做到這些,IBM官網總結Debater需要具備三大核心能力:
語言的組織與表達
聽力理解
模擬人類困境
辯論是一個全新的AI應用場景,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難見到如此場景。那麼,IBM為什麼選擇了這個研究方向?
事實上,IBM研發Debater的初衷,是為了增強人類。即讓人們在決策前,瞭解到豐富而全面的訊息,以客觀的做出更好的決策。
而另一方面,讓Debater學會辯論的真正目的在於,讓AI系統徹底地掌握人類語言。
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嗎?戰勝Debater的辯論家Natarajan表示,「至少在現階段,人工智慧的未來似乎是增強人類而不是完全取代我們。」 「我真的不知道人工智慧的未來是什麼,它肯定會產生巨大影響,但我們不知道會是什麼。」
影片:https://youtu.be/lWkvopzAvoQ
▲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去看辯論全程影片!
資料來源:https://www.techbang.com/posts/74880-cambridge-discusses-the-pros-and-con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ai-was-involved-in-the-debate-for-himself-and-won?from=home_news&fbclid=IwAR0p-vq0l2y4QH0LuyvY4U8C-rrjYzj5VnrBy0z4mAN6cabvnyuyqR7IP8Q
民眾觀點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十月將有許多新制上路,其中振興5倍券8號開始使用;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今天開始接種。另外汽機車聲音照相取締,以及紙餐具回收等規範,今天也要正式實施,民眾可得多留意,以免荷包失血。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24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民眾觀點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去年8月份黎巴嫩貝魯特發生大爆炸事件,至少有218人死亡、6500人受傷。但後續的責任歸屬調查停滯不前,審理法官甚至兩度被撤換,因此300位罹難者家屬在29日前往司法部抗議,表達憤怒。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20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民眾觀點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中市府統計,近五年來查報的違章工廠有4061件,其中最常發現的是「假菇寮、真工廠」。根據農業局統計,從2016年到2021年的農地施作農業設施,以菇類栽培場最多,違規件數有56件。在地公所表示,要查核民眾的舉報相當困難,環團也擔心將成為農地違章的新型態。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20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民眾觀點 在 臺東市衛生所- 一、考量社會文化多元、民眾觀點亦隨時空環境改變 ... 的推薦與評價
一、考量社會文化多元、民眾觀點亦隨時空環境改變,車牌英文代碼拼字是否不雅抑或因個人喜惡而異,依「交通部公路總局汽機車號牌採購製作英文代碼之處理原則」, ... ... <看更多>
民眾觀點 在 【有哏】白飯之亂延燒擬辦飯桶王大賽實際街訪民眾觀點 ... 的推薦與評價
【有哏】白飯之亂延燒擬辦飯桶王大賽實際街訪 民眾觀點 20230711@CtiTv @CtiCSI. 6K views · 12 days ago #白飯之亂 #北大 #監督的力量在中天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