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市場不該只為除弊更需興利:交通部應該勇敢承擔起責任解決問題!]
近年新創風潮席捲全球市場,許多新創產業對傳統產業形成嚴重的挑戰,一個國家對於新創議題的接受程度,可以從該國市場是否對於國際新創企業開放,在面對法規爭議時,政府是否願意協助做法規調適等,作為重要的判斷依據。近年來Uber、Airbnb等國際新創進入台灣,也讓台灣面臨類似的爭議之中。
#法規爭議引發衝突擴大
自從Uber進入台灣後,計程車業者與Uber租賃車業者因法規與業務競爭而長期不和。《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二條規定台灣汽車運輸業依下列規定大致分類營運:客運、貨運、租賃業。Uber從2013年進台灣、2017年2月暫停服務、2017年4月重返台灣市場。
這期間Uber雖然主要是客運業性質,卻苦無合理的容身空間,前部長片面地同意Uber擠入租賃車業種求生存,卻產生計程車業者(客運業)與Uber租賃車(租賃業)在法規市場上相互競爭而失和。
我認為交通部一開始就沒有認真正視科技帶來傳統行業別界線會逐漸模糊化的問題,也沒有認真通盤檢討過時法規,反而是讓問題擴大!
從原來只是Uber單一派遣平台的問題,現在已經擴大成「計程車業者」與「租賃車業者」之間的火拚衝突,致使原本應該有機會成為新藍海的多元運輸市場出現越來越難以對話的困局。
這樣的衝突在交通部2月21日擬修法對《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03條之1修正後更加白熱化,該規則要求「租賃車採時租和日租」、提供運輸服務的小客車租賃業遵循5點原則等,形同阻斷Uber租賃車業者發展,這不但違反使用者的生活經驗,也未實際解決衝突。而租賃車業者則希望交通部對《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99條之2修改,增列「丁種租賃業」讓其職業行為就地合法化。
雖然交通部表示僅是尊重雙方意見並未通過「丁種租賃業」的增列,但交通部在面對法規模糊與利益雙方產生衝突時,卻沒有了解雙方衝突的核心問題,反而使雙方的衝突擴大。
#缺乏態度與高度的行政手段
交通部今年2月21日修正《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繞過立法機關,僅以行政命令來解決客運業者與租賃業者的法規問題,我認為交通部不僅不符合立法程序,而且再次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態度面對法規爭議!
真正的問題是,計程車司機跟租賃車司機在法律上分類不同,雖有同樣執行客運業務的事實,但在執業登記上的要求卻不同,同意平台用租賃車派遣載客是交通部前部長捅的簍子,現在不認真解決此爛攤子,只想草草以修改行政命令的方式,只會衍生出更大的風波來!
根本方案上是要協助租賃車司機往客運業的方向走,現行的「多元網約計程車」本來是個不錯的解法。但是目前法規仍視網約車為「計程車」,雖然鬆綁計程車車色、車型及費率(不可以較低,可較貴),規定以網際網路及App叫車、以信用卡付款及電子支付,提供較優質的乘車服務。
但多元化計程車無法巡迴攬客(路招)、招呼站排班、機場接機的限制,不僅非客運業者投入市場無經濟利益,也不符新創多元、便利的初衷,反而使新型化的載客運業者無法與原客運業者競爭。
若只將網約車視為計程車的衍生,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只會讓雙方因為競爭而擴大衝突。交通部應該以創新精神來看待新型態的「網約車」,讓計程車與網約車能夠有市場區隔與互補,如將網約車的營業地點、時段、收費等更為個人化的模式與一般市區計程車互補的運輸方式。
除了網約車外,台灣有更多的新創產業問題有待解決,政府不僅應完善法規環境,更應積極以(產業)領導者協助傳統產業業者與新創業者,如同各種傳統產業與新創產業發生利益衝突,行政機關不應只是規避立場,以處罰或行政命令做為解決問題的方式,缺乏積極幫助產業的態度與領導產業的高度,這將使業者只能選擇規避法規或撤出市場,不但不利產業轉型,也非台灣經濟發展之福。
在利益衝突的時候,行政機關更應該站在具有前瞻性與引領性的視野提出具有共識的方案,共同解決既有問題,為蓬勃發展的新創市場「興利」,而非僅以手術方式對新創市場進行「除弊」。
#興利重於除弊
#問題越捅越大
#現在已經是兩個產業公會火拼的問題了
#主管機管請拿出認真解決問題的態度跟引領產業創新的高度
法規爭議引發衝突擴大 在 從擴大開放美國牛肉、豬肉進口,談食品安全配套措施衛生福利政策 ... 的推薦與評價
今年8月28日總統向國人說明,我國將自明(2021)年1月1日起,擴大開放來自美國30個月齡以上的牛肉,及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以下稱萊劑)的豬肉進口。此一政策再次引發 ... ... <看更多>
法規爭議引發衝突擴大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 gists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有效處理利益衝突的先決條件是研究者必須先認知到其可能受到的次要利益影響, ... 是常見具爭議性的掛名類型,若將這些人掛名為作者,很有可能會引起作者掛名的爭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