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隨筆 ◎王家新
1
離開倫敦兩年了,霧漸漸消散
桅杆升起:大本鐘搖曳著
在一個隔世的港口呈現……
猶如歸來的奧德修斯在山上回望
你是否看清了風暴中的航程?
是否聽見了那隻在船後追逐的鷗鳥
仍在執意地與你為伴?
2
無可阻止的懷鄉病,
在那裡你經歷一頭動物的死亡。
在那裡一頭畜牲,
它或許就是《離騷》中的那匹馬
在你前往的軀體裡卻扭過頭來,
它嘶鳴著,要回頭去夠
那泥濘的鄉土……
3
唐人街一拐通向索何紅燈區,
在那裡淹死了多少異鄉人。
第一次從那裡經過時你目不斜視,
像一個把自己綁在桅杆上
抵抗著塞壬誘惑的奧德修斯,
現在你後悔了:為什麼不深入進去
如同有如神助的但丁?
4
英格蘭惡劣的冬天:霧在窗口
在你的衣領和書頁間到處呼吸,
猶如來自地獄的潮氣;
它造就了狄更斯陰鬱的筆觸,
造就了上一個世紀的肺炎,
它造就了西爾維婭•普拉斯的死
——當它再一次襲來,
你聞到了由一隻絕望的手
擰開的煤氣。
5
接受另一種語言的改造,
在夢中做客神使鬼差,
每週一次的組織生活:包餃子。
帶上一本卡夫卡的小說
在移民局裡排長隊,直到叫起你的號
這才想起一個重大的問題:
怎樣把自己從窗口翻譯過去?
6
再一次,擇一個臨窗的位置
在莎士比亞酒館坐下;
你是在看那滿街的旅遊者
和玩具似的紅色雙層巴士
還是在想人類存在的理由?
而這是否就是你:一個穿過暴風雨的李爾王
從最深的恐懼中產生了愛
——人類理應存在下去,
紅色雙層巴士理應從海嘯中開來,
莎士比亞理應在貧困中寫詩,
同樣,對面的商販理應繼續他的叫賣……
7
狄更斯陰鬱的倫敦。
在那裡雪從你的詩中開始,
祖國從你的詩中開始;
在那裡你遇上一個人,又永遠失去她
在那裡一曲咖啡館之歌
也是絕望者之歌;
在那裡你無可阻止地看著她離去,
為了從你的詩中
升起一場百年不遇的雪……
8
在那裡她一會兒是火
一會兒是冰;在那裡她從不讀你的詩
卻屢屢出現在夢中的聖詠隊裡;
在那裡你忘了她和你一樣是個中國人
當她的指甲瘋狂地陷入
一場爵士樂的肉裡。
在那裡她一順手就從你的煙盒裡摸煙,
但在側身望你的一瞬
卻是個真正的天使。
在那裡她說是出去打電話,而把你
扔在一個永遠空蕩的酒吧里。
在那裡她死於一場車禍,
而你決不相信。但現在你有點顫抖
你在北京的護城河裡放下了
一隻小小的空火柴盒,
作為一個永不到達的葬禮。
9
隱晦的後花園——
在那裡你的頭髮
和經霜的、飄拂的蘆葦一起變白,
在那裡你在冬天來後才開始呼吸;
在那裡你遙望的眼睛
朝向永不完成。
冥冥中門口響起了敲門聲。
你知道送牛奶的來了。同時他在門口
放下了一張帳單。
10
在那裡她同時愛上了你
和你的同屋人的英國狗,
她親起狗來比親你還親;
在那裡她溜著狗在公園裡奔跑,
在下午變幻的光中出沒,
在起伏的草場和橡樹間盡情地追逐……
那才是天底下最自由的精靈,
那才是真正的一對。
而你楞在那裡,顯得有點多餘;
你也可以搖動記憶中的尾巴
但就是無法變成一條英國狗。
11
在那裡母語即是祖國
你沒有別的祖國。
在那裡你在地獄裡修剪花枝
死亡也不能使你放下剪刀。
在那裡每一首詩都是最後一首
直到你從中絆倒於
那曾絆倒了老杜甫的石頭……
12
現在你看清了那個
仍在倫敦西區行走的中國人:
透過玫瑰花園和查特萊夫人的白色寓所
猜測資產階級隱蔽的魅力,
而在地下廚房的砍剁聲中,卻又想起
久已忘懷的《資本論》;
家書頻頻往來,互贈虛假的消息,
直到在一陣大汗中醒來
想起自己是誰……
你看到了這一切。
一個中國人,一個天空深處的行者
仍行走在倫敦西區。
13
需要多久才能從死者中醒來
需要多久才能走出那迷宮似的地鐵
需要多久才能學會放棄
需要多久,才能將那鬱積不散的霧
在一個最黑暗的時刻化為雨?
14
威嚴的帝國拱門。
當彤雲迸裂,是眾天使下凡
為了一次審判?
還是在一道明亮的光線中
石雕正帶著大地無聲地上升?
你要忍受這一切。
你要去獲得一個人臨死前的視力。
直到建築紛紛倒塌,而你聽到
從《大教堂謀殺案》中
傳來的歌聲……
15
臨別前你不必向誰告別,
但一定要到那濃霧中的美術館
在凡高的向日葵前再坐一會兒;
你會再次驚異人類所創造的金黃亮色,
你明白了一個人的痛苦足以
照亮一個陰暗的大廳,
甚至注定會照亮你的未來……
1996
-
◎作者簡介
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高中畢業後在鄉下務農,1978年就讀武漢大學中文系,組辦詩社,參與大學生刊物《這一代》的編輯。1985年至1990年任職於《詩刊》(北京)。1992年旅居英國,1994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北京教育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著有詩集《紀念》(1985)、《游動懸崖》(1997)、《王家新的詩》(2001)、《未完成的詩》(2008)等。另有多種詩歌隨筆和詩論集出版。
-
◎小編柄富賞析
90年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寫作,有一個很大的主題是知識分子對於自我存在的反思,這個反思必然結合著他們所閱讀過的,跨越東西方的知識與詩歌小說,他們會拿自己的「處境經驗」與這些「文本經驗」交疊、對話。王家新的〈倫敦隨筆〉正是這樣的作品。不只一次,王家新在文章裡多次談到「互文性」的觀念與問題,他把互文性當作90年代詩歌的重要特徵,其實,這個特徵更尤其屬於90年代的知識分子寫作群(詳見責編文)。
這是一首蠻長的組詩,就不便逐節說明了。在詩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典故,這些典故串連起了一個「文本的倫敦」。根據學者趙璕的整理:有「狄更斯筆下『霧都孤兒』的陰鬱悲慘的地下室生活(4、7、12節);詩人普拉斯用乙炔的自戕,以及她在乙炔味的『倫敦味』中絕望的囈語──『我/是一個純潔的乙炔/處女』(普拉斯〈發燒103°C〉(4節);奧頓活畫下『倫敦霧』的死亡氣息的『死亡那不便言及的氣味』(W.H.奧登〈1939,9月1日〉,4節第3行),以及『向日葵』自『清晨薄霧中』的〈布魯塞爾美術館〉滲出的光輝(W.H.奧登〈美術館〉,15節);T.S艾略特〈大教堂謀殺案〉中的『寬恕之歌』(14節))……客居倫敦寫作的馬克思及其所揭示的『階級意識』(12節)、『查泰萊夫人』的『白色寓所』及其『資產階級隱藏的魅力』(D•H•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2節)、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李爾王』(莎士比亞,《李爾王》,6節)。」
倫敦之外,還有《奧德賽》裡的奧德修斯,在木馬屠城的特洛伊戰爭勝利後,歷盡艱難返回家鄉的處境,以及屈原《離騷》中的馬(「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王家新使用這些典故以表達他作為一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當時旅居倫敦,遭遇一個複雜世界的經驗,當中有對於由資本主義完成的新世界體系,所造成「民族/國家」這一壁壘的批判,也抒發漢語作為他旅居英國時的弱勢語言,在心中拉扯而來的一種懷鄉的軟弱,這種異鄉人雙腳離地的心情。
他在倫敦,抵抗著這些「倫敦文本」的光輝,也從中反思漢語所形成的集體記憶(母語即是祖國),那塊絆倒了杜甫的石頭此時也會絆倒他,石頭象徵著也許是杜甫使用漢語完成詩歌的技藝,王家新肉體上遠離了中國,精神卻從中重新感受到了漢語的光焰與能力,而感覺自己與杜甫被同一塊石頭絆倒的心情。
互文性的寫作使得這一首詩在內容層次上的解讀顯得複雜,另一方面,學者姜濤則說這首詩的許多作用是來自「想像力的發生」,他說「王家新的許多詩的想像力的發生,都是這樣的在文本和現實之間發生的。這個距離給了他一個好像是修辭的空間。」這個說法也是理解王家新,及許多90年代尤其是知識分子寫作的中國當代詩的一種方法。
參考資料:
《在北大課堂讀詩(修訂版)》,洪子誠主編,2014,北京大學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知識分子寫作 #王家新 #倫敦隨筆
泥牛入海典故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憶西安餃子宴》
那天早餐先吃了份孜然包子,吃完走著走著看到有賣糊辣湯的,便又來上了一碗。然後去參觀建於唐朝永徽三年(652年),為玄奘抄寫和保存佛經而建造的大雁塔。大家都知道日本的京都是仿造唐朝的長安建造的,登上大雁塔看長安城更是一目瞭然。
中午吃的是岐山臊子麵。臊子就是麵的澆頭,肉臊飯的臊就是這個臊。而晚餐則是西安餃子宴。
西安餃子宴是西安解放路餃子館自1980年代開始研製的。不過是怎麼研製呢?
那就是跑遍北方各大城市。哪裡的餃子出名就往哪跑,往哪學。然後經過多次實踐後,再精挑細選出108種。分為「百花宴」、「牡丹宴」、「龍鳳宴」、「宮廷宴」、「八珍宴」等幾大系列。
熟製方式有蒸餃、煮餃、炸餃、煎餃與烤烙。造型有的似蝴蝶、有的如雲朵、有的如海貝,型態各異,五花八門。僅餃子封口的做法,就有大折邊、小折邊、裂口邊、麥穗邊等。更引人著目的是模仿各種動植物造型的仿生餃,比如核桃餃就是從外型、顏色到內餡,就如同一顆真的核桃一般。澳門8餐廳那有名的金魚蝦餃,在西安則是腹肚圓、滾眼泡突出、修尾擺動的金魚蒸餃。
西安餃子宴用料之豐富更是讓人眼花潦亂,從燕窩、海參、魚翅、鮑魚、干貝這些山珍海味,到常見的牛肉、豬肉、羊肉、雞、鴨、鵝、魚、蝦、海鮮,還有時令蔬菜、新鮮水果,應有盡有,都可以成為餃子的餡料。
而根據不同的季節,西安餃子宴也可以吃到代表該季節特色的餃子。春天有「野薺菜蒸餃」和「雞米青筍餃」;夏季有「雲朵蒸餃」和「五味蒸餃」;秋天有「荔枝蒸餃」、「童雞栗子蒸餃」、「蟹黃蒸餃」;冬天則有「冬筍魚香蒸餃」、「冬蓉蒸餃」等。
在口味上,不但有北京人愛的麻醬餃、陜西人嗜的秦味餃,還有山東人喜歡的鹹鮮口味魚肉餃,甚至還有四川口味的麻辣餃和魚香餃。
餡料的製法,也分成傳統的打漿吃水法、煸餡、醋溜餡和拌餡等。可說是匯古今餃子之精華,集四方餃子之大成。
西安最早經營餃子宴的餐廳除了解放路餃子館外,還有德發長餃子館和光華餃子館。
那天晚餐吃的是1936年開業的德發長餃子館。
1984年,在借鑒同行經驗,研究大量史料與民間典故之後,它們推出了「二龍戲珠」、「金龍迎賓」、「龍鳳呈祥」、「雞鴨宴」、「貴妃宴」、「鴛鴦宴」、「吉祥宴」、「三鮮宴」、「羅漢宴」等九大類,包括了海味餡、三鮮餡、肉菜餡、素味餡、野菜餡、八珍餡、五仁餡等100多種花樣餃。
舉豪華餃子宴的菜單為例,先上進門茶三炮台,接下來是白瓜子,酥花生仁、葡萄乾、開心果四乾果;蜜桔、蘋果、獼猴桃與香梨等四香果;然後是一花拼龍鳳呈祥;八圍碟佛手海蜇、雞絲凍粉、蒜泥鴨掌、火靠紅蝦、菊花皮蛋、醬燻牛肉、芥末香椿、鹽水桂花鴨。而在接下來的開胃羹銀耳蓮子羹之後,就進入主題餃子了。
餃子宴的主角餃子的部份分為四組,每組之間會插一湯。第一組包括了一品蒸餃、海味八寶餃、銀耳蒸餃、蛋黃干貝餃,插一湯為高湯狀元小餃;第二組為一口香、二龍戲珠、三鮮水餃、四喜蒸餃,插一湯為山楂奶酪;第三組有馬蹄魚肚餃、麻醬蒸餃、糯米雞餃、春筍銀針。不過,由於第三組之後緊接著就是太后菊花火鍋餃以及最後一道水果拼盤,因此就沒有湯品了。
所謂的太后菊花火鍋餃是一種雞湯餃。慈禧太后在1900年躲避八國聯軍來到西安時,因為沒有御膳伺候,廚師便將廚房的雞肉剁成雞蓉,然後加調味料拌成餡,包成像是去皮銀杏般的精巧小餃子,再燃起一只鍋在雞湯內加了海米、青豆、韭黃、番茄的菊花火鍋,把小餃子下鍋邊煮邊吃。夜幕下的暗淡燈光、火鍋透出的火燄,加上銀白色的小餃子,相映成趣讓,慈禧吃得是讚不絕口。於是,後來慈禧離開西安回北京時,就把這位廚師也帶回了宮中,而這道菊花火鍋餃也就流傳了下來。
另外再介紹個海鮮餃子宴,四乾果是白瓜子、黑瓜子、葡萄乾、大杏仁;然後直接是一花拼的百鳥朝鳳;八圍碟有五香燻魚、烤紅蝦段、海米芹菜、佛手海蜇、麻油螺片、雞絲凍粉、蒜泥海帶結、椒油金針菇。開胃羹為干貝玉米蛋花羹。餃子為兩組,分別是第一組的海紅魚翅蒸餃、三鮮水餃、蝦肉炸餃、海蠣鮮肉煎餃;第二組的韭黃魷魚餃、海腸小餃、蝦籽蒸餃、螃蟹獻黃酥餃;二組之間插一湯珍珠翡翠湯,二組之後為御龍火鍋八仙小餃。
正所謂一餐餃子宴,嚐遍天下鮮啊 ~ 吃飽喝足,出來看著被雪點綴著的西安鐘樓,甚美 ~
#西安餃子宴 #百年飯桌
延伸閱讀:《能夠讓我吃完這碗糊辣湯嗎?吳聘愛吃的葫蘆雞與那些肉夾饃和羊肉泡饃:陜西菜之兵法》 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33841081-
泥牛入海典故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009 ‧ 北京 ‧ 長城大穿越:箭扣─慕田峪(下)]
早上6點多起床,寒氣濕重,戶外晾著的衣服不僅沒乾,還能擰出水。前一天帶我們爬箭扣西段的黃狗嘎嘎縮在屋角,睡得很香。
今天的目標是從箭扣長城最低點,海拔760米的澗口走到慕田峪長城,趕6點末班公車回北京。看對岸驢友的遊記,有人只花了3小時,有人走了9小時,所以還是早早出發比較保險。
老趙一家人坐在院落裡吃早點,白胖的包子冒著熱氣,孩子的臉蛋被薰得紅撲撲的。老趙的太太問我們有沒有睡好,順手遞來兩個包子。外頭的牡丹怒放,我們邊吃早餐,邊看著可望不可及的鷹飛倒仰。
向老趙買了一些乾糧,這裡的水比較貴,我們從水龍頭裝了幾瓶。8瓶600c.c開水實在很重,但最後證明,沿路根本累到吃不下東西,只想喝水,多帶點水是對的。
早上8點15分,我們沿著村裡最平整的一條柏油馬路出發,穿過靜謐的民宅,往澗口方向走去。睡醒的嘎嘎精神抖擻地跟在我們身邊,直到見我們拐進往城牆方向的泥土路才離開。
據說明代修築長城時,箭扣這段原本沒有名字。一回某位官員考察,發現這段長城奇險,在群山間像個澗口,命名澗口長城。後來他回到朝廷時覺得這名字不夠好,改以諧音「一箭扣雙雕」,命名為箭扣。這段建在稜線上的長城,的確像把一觸即發的弓箭。
城牆邊架了把木梯,一位戴墨鏡、斗笠的老伯坐在城牆上抽菸,聽到我們腳步聲,立刻開價「爬梯子五塊錢」。
除了這把梯子,旁邊也真沒地方可以爬。我們爬上木梯,老伯擺出一副兇樣跟我們要錢,B不想跟他耗,掏了錢給他。
老伯收下鈔票,立馬換了張笑臉。前方的長城崩落得只剩一堆傾斜向上的亂石,老伯要我們爬到一個很陡的坡點時繞到外側小路,避開塌毀的烽火台,接著就是往下的路。
手腳並用爬過那堆亂石,依照老伯指示繞回長城,眼前出現一段平緩的下坡,兩側城垛垮了大半。從這裡到鎮北樓是起伏最劇、最險的一段,有時一出敵樓就是碎成破片的城牆,得呈坐姿慢慢往下移,兩側想當然爾沒有城垛,一不小心就直接下山。然而籠罩在一片輕霧中的長城真是絕美,全身痠疼卻大飽眼福,真是五味雜陳。
沿著石階蜿蜒往下,又拐了個彎,看到眼前景象,我倆愣住了。
眼前是近四層樓高、60、70度的碎石坡,所有的梯階均已塌毀,底下的岩塊裸露,想當然爾不會有任何踏點的指示牌。
出發前老趙告訴我們幾個需注意的路段,有些地方得繞路通過,但怎麼回想就是沒提到這個。是我漏聽了,錯過能繞出城牆的小路岔口,還是這段路對當地人而言根本太簡單?
往回走了一小段,沒看到任何能往外繞的城牆破口,碎石坡兩側距地面約莫有4、5層樓高。此時沒辦法,只有硬著頭皮往上爬。
我們商量由B先上,我與他間隔著3公尺的距離。岩階風化得厲害,B的踏點撲簌簌化為粉末,落在我的帽沿與相機包的口袋裡。
「到了。」B的身影在最高的台階隱去,我把視線鎖在每個可以攀握的岩縫上,直到上方只剩一整塊光滑的石頭。
我走岔了,距左側城牆大約2個手臂的距離,無論向右或向上都已無路可走。這時才萬分真切地發現,身上勉強能撐得上登山裝備的,只有出發到箭扣前買的,一雙兩塊錢人民幣的麻布手套。
「爬不上去。」我仰頭對B喊,但我們之間隔著一段傾斜的陡坡,他看不到我,當然也搆不著我,只能喊著要我小心。
我往左摸索著任何堅固的抓握點,但所有可能的岩縫都在指間化成塵土,墜落3層樓下方的地面。
我換把腳往左踩,找到一塊凸起的岩石,但還是得找到一個施力點,否則過不去。
我就以這個姿勢貼在長城上大概一分鐘,期間數不清多少次咒罵自己的愚蠢。最後,我選擇相信眼前一小段不知是上方灌木叢還是哪伸出來的樹根,拉了拉還算牢靠,先伸出右手抓穩,然後放開左手,把重心移往左側。
那一瞬間,我覺得那段樹根會被我拔起,我整個人往後仰,隨著風化的泥塵一起跌向地面。背在身後的單眼相機包會先著地,然後是後腦勺。「那相機花了我一個多月的薪水」,這個時候,我竟莫名其妙冒出這個念頭。
所有腦內小劇場在一秒內快轉完畢,左手這時穩穩扣進一個岩縫,把整個身子帶了過來。往上爬兩步,就出現明確的梯階,B一把把我拉上去,我腦內一片空白,喘得說不出話。
澗口到鎮北樓間,會依序經過明顯從灌木間挺立的西油簍頂、東油簍頂,以及宛如縮進城牆間的西縮脖樓、東縮脖樓。事後查資料,叫「縮脖樓」的原因是這段地勢低,易守難攻,建造者提高城牆高度禦敵,敵樓看起來就像是縮進城垛裡。當時我們心想長城就這麼一條,再怎麼走也不會迷路,亂爬一氣的結果就是連自己走過的路有什麼歷史典故也不知道,早知道該請嚮導啊…
經過東縮脖樓之後又是一路直上,又累又渴不知走了多久,長城在此戛然而止,唯有一架樹枝紮成的木梯與對面大石銜接。木梯末端的梯階已經斷了,除非用飛的,否則不可能通過。
這想來就是老趙說的「鬼門關」,以前有好心山友集資架設鐵梯,但風吹雨打下大概也壞了。我們循老趙說明的方向繞出長城,沿小路走到半山腰,穿過蔭涼的山徑,再向上直達鎮北樓。好心山友在城垛破口旁堆起磚梯,對我這種短腿人而言真是一大福音。
抵達鎮北樓時大約下午1點多,喝了半罐水再勉強吞下幾塊餅乾,爬上鎮北樓頂望遠,看看來時路,真是累翻了卻滿足無比。
擔心趕不上末班車,再怎麼累,還是得繼續出發。鎮北樓後的路段好走許多,一段長長下坡,不一會就到達箭扣東段最高點「牛犄角」。從這座敵樓延伸出去的城牆以大U型環抱山巒,遠方隱隱有幾隻老鷹。我們登上牛犄角樓頂,此時遇到幾位來長城健行的遊客,和他們一起往慕田峪方向走。
B的登山鞋底不堪長城摧殘脫落,路過一段牛犄角邊一段由白雲岩鋪成,滑溜向下的斜坡時非常艱難。此時同行的一位阿姨神奇地掏出鬆緊帶,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仍不明白為何她健行時會隨身攜帶鬆緊帶,但真的很謝謝她)
接下來的路段兩側長滿茂盛植物,由於時間還算充裕,我們放慢腳步看看花草樹木,看看被植物包裹的敵樓,還看到螳螂捕蟬的景象。
經過一段滿是細碎土石的大斜坡,眼前出現一座乾淨異常的敵樓,路面不再是破碎的石塊,而是修整漂亮的石磚。一座開了口的木柵欄阻隔荒煙漫草與文明。
這裡是慕田峪最西邊的20號敵樓,走了6個半小時,我們到了。
走在平整的石磚上很不習慣,慕田峪的風景也很美,上班日的遊客明顯少了很多,更添遊興。但比起花兩天時間用生命翻越的箭扣長城,就是少了那點味道。
在14號樓可撘纜車下山,5分鐘要價45RMB。但要我們再繼續往前走,決計是走不動了。
搭上回北京的公車,旁邊的大嬸知道我打台灣來的,開心地説她兒子女兒也來過台灣,之後開始講起自己的旅遊史。天色慢慢暗下來,公車在下班時間的洶湧車潮間緩緩滑行,從仰頭就是滿天星斗的懷柔小鎮,到燈火通明的北京城。
---
下周末分享會歡迎來玩:
10/27(六) 14:00-16:00/台北 鹿途中旅遊書店
免費入場,需事先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809110852471728233635
泥牛入海典故 在 學佛修行- 牛年說牛---佛教裡的「牛」 今年是農曆辛丑牛年 的推薦與評價
佛教中相關的詞彙、典故牛皮龍鬚被牛皮以向日,則彌緊;系龍鬚以入水,則愈痛。 喻人天有漏之福報,能傷法身慧命。 ... 師云:「我見兩個泥牛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 <看更多>
泥牛入海典故 在 【成語系列】孩子一看就懂成語故事——泥牛入海-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歡迎來到學社調查局今天繼續分享成語系列動畫第一百八十二集喜歡請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2xJICit_7cIbXjoPAPwbig 歡迎評論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