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裡,有些表現,雖然算不上是一種病症,可是給人帶來的困擾,可能並不亞於一場“疾病”。楊絳老師說過一句話。你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敏感、多疑、過慮給一個人帶來的,往往是無窮無盡的困擾,很多時候,還會對一段親密關係帶來一定的傷害。
想得太多,可是卻缺乏足夠的知識來對腦海裡這些發散的思緒進行管理,一系列的困擾便因此而來:情緒容易超載;容易產生負面信念,對過去產生悔恨,對未來感到不安;更多的社交焦慮,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行動力弱。雖然想太多不是一種常規的心理疾病,可是為了研究這一種普遍存在的人格特質,有人將習慣性想太多的人稱之為過度思考者(overthinker)。
如果以下5種行為常常在你生活裡出現,那麼意味著,你很可能就是一個過度思考者。
1.入睡困難,很難停止腦海裡一些不斷重複的想法
在睡覺前,大腦就會變得異常活躍,會突然想起生活裡的一些細節,開始反覆地思考,有可能會懊悔自己的某些行為,也有可能是對於一些事莫名的得意,莫名的亢奮,無法入睡。
2.腦海裡常常出現自己出糗的尷尬時刻
每個人的生活裡,都可能會有一些很糗的事。常常陷入在對這些事情的回憶裡,懷疑自己的價值,並對未來的規劃產生了退卻的心理。
3.常常覺得別人話裡有話
常常覺得別人在暗示自己,尤其是覺得很多話裡藏“針”。
4.常常後悔自己說了什麼或沒說什麼
常常對自己做過或沒做過的事感到後悔,以及一些說或沒說的話。
5.對過去感到悔恨,對未來充滿擔憂
總在後悔和擔心,因此也很少去行動,去改變。
要改變過度思考的習慣,多讀書,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什麼是值得閱讀的文字,也就成為一件需要做出決策的事情。
歷史書籍、人物傳記、個人成長、心靈小說,這幾類書籍,都是對於自我成長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的。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能夠讓我們客觀地去審視人性;個人成長類的書籍,能夠讓我們找到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理論指導;心靈小說能夠讓我們代入到這些人生故事裡,產生一種新的體會。除了閱讀,心理學者還提供了以下幾種方式,可以讓我們走出過度思考的困擾。
1.意識到自己的過度思考
“我沒有想太多啊。”
對於很多想太多的人來說,意識到自己想太多,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
因為我們的感受,對於自己來說,是特別真實的,即使是自己一些毫無根據的推理。
事實上,要識別過度思考的狀態,可以把自己的情緒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
焦慮或過度興奮,都有可能是過度思考後的產物,把這些情形記錄下來,建立一個自己的“過度思考檔案”,當這種情形再度出現時,也可以更加快速的識別出來。
2.培養成長型興趣
當一個人內心的情感無法找到一個投射的對象時,就很有可能會開始胡思亂想。
要如何中止這種過度思考,很好的一個方法就是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讓自己內心的波動在這些事情上得到一定的釋放。
畫畫、閱讀、寫作、園藝、書法、看電影等,這些都是一些具有成長特質的興趣,既能夠給人帶來樂趣,同時也能夠獲得成長。
刷短視屏、過度遊戲、賭博等,這種帶著沈迷性質的事情雖然能夠及時得獲得享樂,可是卻不具備一定的成長性質,只會讓人沈迷,而無法從過慮的坑裡真正解脫出來。
3.接納當下的自己
過度思考,往往是無法活在當下的一種表現。
總是在思考自己的過去與未來,卻忘記了,把握當下, 才是每個人唯一能做的一件事情。
我們總在思考自己如何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卻忘記了,無論每個瞬間,自己都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當下的力量》一書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提到,要把一個人從過去與未來拉回當下的重要方法,就是讓自己回到自己的身體的感受上。
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感受自己的頭部、胸口、手部以及腳部等各個部分的感受。
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從思考的迷宮裡走出來,對自己產生一種真實的體驗感,成為一個感受者而不是思考者。
想太多,是很多人生活裡會經歷的一件事情。
過去無法更改,未來難以預測,唯有當下是我們能掌握的。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告訴我們,高度敏感是一個人天生的一種優勢,可是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利用,就會成為生活的一種困擾。
如果你正在經歷想太多的困擾,那麼就像楊絳老師建議的那樣,去多讀書,讀好書吧。
讓自己從那些過去與未來的思緒裡解脫出來,重新找會自己活在當下的那股力量與勇氣。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00的網紅柚智夫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透過用「認知科學」,來教你如何應對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這集也是《雷蒙三十》將在未來推出的第二季的重點方向 我們為什麼會感受到信息過載? 注意力的本質又是什麼? 當我們周遭的信息註定會越來越多, 又無法生產更多的注意力資源來因應,該如何重新組織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本集內容參考: 《大腦超載...
注意力 超載 在 今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零噪音:在專注力稀缺時代,奪回人生與工作主導權⭐
在當今數位時代,保持專注變得越來越困難。
注意力無法集中,將影響人們的學習能力、教養方式、人際關係、決策品質與危機處理能力。
📌我們被淹沒在資訊中,同時卻渴求智慧。
吵雜的生活是現代人的新常態,你我早已被無窮的數據、無盡的選擇,以及各種漫不經心的喋喋不休綁架,侵蝕了思考和創新能力,因此變得無法提出洞見,無法學習,無法進步。
當大腦一直處在超載狀態,我們將會無意識地忽略真正重要的事。如果持續不斷消耗大腦能量,每一天就像不斷重複心靈掏空(burn out),所以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策略,保護心智免受侵害,並加強能隨時隨地聚焦於目標上的能力。
美國知名資深商業顧問喬瑟夫.麥柯馬克藉由這本書告訴讀者該如何幫助自己和他人重新找回專注力。
這本實用指南,以多幅輕鬆簡單的插圖為閱讀輔助,試圖幫助我們適應這繁忙又喧囂的世界。
重新找回專注力>> https://bit.ly/3iTbG7X
#今書坊 #今周刊出版 #零噪音
#宋怡慧 #林長揚 #柚子甜 #劉奕酉
#少女凱倫 #專注力 #錯失恐懼
注意力 超載 在 哈佛商業評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有多常因為回覆訊息,而忽略更重要的工作 ?】
遠距工作讓你需要透過郵件與LINE溝通的事項變得更多了,突然改變工作型態也會讓人很難一整天都集中注意力,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說過,如果「效能」有祕訣,那就是專心。面對這個資訊超載的時代,這句話實在比過去更有道理。
想達成優異的成果,關鍵就是要能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式,冷靜而清楚地專注在對的任務上。就算只是一秒分心,也可能浪費了時間,甚至是錯過某個關鍵機會,例如,在艱難的協商過程中,沒有注意到對方透露的某個重要訊息。
#專注力 #效率
—
❚ 想看更多實用職場文章?現在就訂閱優惠方案:https://hbrtw.cc/nGYwQ
❚ 每日接收,加入LINE好友:https://hbrtw.cc/LINE
❚ 文章速讀,追蹤IG:https://hbrtw.cc/Instagram
注意力 超載 在 柚智夫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透過用「認知科學」,來教你如何應對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這集也是《雷蒙三十》將在未來推出的第二季的重點方向
我們為什麼會感受到信息過載?
注意力的本質又是什麼?
當我們周遭的信息註定會越來越多,
又無法生產更多的注意力資源來因應,該如何重新組織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本集內容參考:
《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
《有序:關於心智效率的認知科學》
※喜歡我們,請給我們五星評價,支持我們產出更好的內容,謝謝你。
//合作聯繫
♡雷蒙:[email protected]
♡柚子:[email protected]
------
►歡迎你到 IG 或臉書 #雷蒙三十
和我們分享你的收穫和今日思考題喔!
👨🏻💻雷蒙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raymondhou0917
⭕️Facebook 社團:https://raymondhou.pse.is/fbgroupR
⭕️Instagram:https://raymondhou.pse.is/insRY
🔺本集文稿:https://raymondhouch.com/raymondpodcas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VxG1sDXgZ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