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林蘭櫻分享家人在花蓮光隆博物館入口的合影 2007 vs 2020
上圖攝於2007年12月14日,下圖攝於2020年2月4日。下面是她對於照片的說明:
我們環島好夥伴
一台房車凸歸逮丸
從兒子身高80cm開到180cm
打算等他滿18歲交手
換他開車載我環島🤣🤣🤣
***認識光隆博物館:
1967年創立、位於花蓮縣新城鄉的光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74年標下報廢的火車頭,加以修復並後掛一組木製車篷,放在旗下於2000年元旦正式開幕的光隆博物館展示,多年來成為新城鄉的地標,吸引不少鐵道迷前往朝聖,但也因為長年日曬雨淋,多處生鏽斑駁,館方遂於2020年11月將它送到彰化委由專人復舊整理。
館方表示,為了保留原貌,他們將火車頭採「復舊如舊」的方式整理,經過重新鈑金、烤漆,除了引擎和鍋爐,其餘能動的部分都復原了;完成修復的 LCK31 蒸汽火車頭已在2021年1月回到光隆博物館的廣場展出。
下面是三篇關於2000年1月1日正式開幕的光隆礦石科技博物館(簡稱光隆博物館)的新聞報導。
一、1999年12月31日《聯合報》第20版:
光隆礦石科技博物館 明天開幕展出「時光轉換隧道」、「恐龍大閱兵」及「地震經驗」等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花蓮縣新城鄉光隆企業公司投資興建的礦石科技博物館,明天開幕,「時光轉換隧道」、「恐龍大閱兵」等,提供遊客史前到未來的探險與探索之旅。
光隆礦石科技博物館是花蓮第一座大型博物館,佔地五千坪,是一座兼具教育與娛樂的博物館,分太空科技、生態演化、古今文物等三大部分,融合礦石與科技。
光隆企業公司董事長曾信雄指出,博物館有充滿教育性的「天文奇觀」,介紹史前生物的「恐龍世界」,以及了解生物演化的「盤古化石區」、「魚化石牆」、「動植物演化區」,也有能讓遊客親身參與的「動感電影」,透過虛擬鏡頭參與地球每一階段演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地震體驗」,模擬地震發生的實際情形,同時傳播防災知識,由於外星人的存在與否,一直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博物館內也特別準備「夢幻幽浮」,虛擬與外星人接觸。
曾信雄強調,博物館於營運期間,花蓮縣民憑身分證購票,全票每張二百五十元 (原價三百八十元 ),國中以上學生優惠價二百元 (原價二百八十元 ),國小學生、持有殘障手冊及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特惠票每張一百五十元(原價二百元)。
二、2000年1月22日《聯合報》第40版:
花蓮遊 又多一景
【記者蕭敏慧╱台北報導】近日到花蓮旅遊,多了一處新景點,花蓮光隆博物館結合科技、礦石、化石等,為花蓮旅遊注入新活力。
花蓮光隆博物館全館面積達五甲,館內主要分礦石化石及科技遊樂兩部分,石頭主題有雅石、化石、礦石等陳列,其中一棵長達十五公尺、分為十三截的木化石最壯觀,還有恐龍世界滿足大眾對恐龍的好奇心。
科技主題則結合天文奇觀、宇宙劇場、動感電影、雷電通道、颱風體驗、鏡中夢幻、南北極地風光、恐怖隧道、浩瀚真空、幽浮、環保劇場、立體劇場等分別呈現。主要特色是透過親身體驗及遊戲,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宇宙的浩瀚及神奇不可知的力量。有興趣者可電洽(0三)八二六八一九八。
三、2000年2月24日《聯合報》第35版:
看化石與奇石
花蓮縣新成立一座「光隆礦石與科技博物館」,在「礦石與科技」這個冷硬的名詞下,卻有著超炫的內涵,可以說是「最像遊樂園的博物館」,玩賞趣味十足。
博物館館長曾信雄,是亞洲地區石採礦業與石材加工名列一、二的光隆企業董事長,從事石材生產與製造三十三年,五年前,為了替蒐尋多年的化石與奇石找個家,蓋了這座東部最具歐洲風味的大建築,經陸續添加內涵,成為今日的博物館。
曾信雄說,地球與星球的形成,都與石頭息息相關。於是他委請日本設計師來台設計,並添加自己浸淫石頭大半輩子的經驗,將博物館規畫得十足科技味,遊客走入其間,尖叫、笑鬧聲不斷,一改博物館枯燥、沉悶的印象。
光隆礦石與科技博物館位在秀林鄉,入門右側為工廠及陳展中心,左側兩棟歐風連棟建築為博物館主體,館外鋪以各色草花。
博物館占地五甲,才入門就被超炫的外太空造形給吸引住,神祕、陰沉間帶有濃濃的科技感。館內第一站是時光轉幻隧道,進入時光轉換器,眼前景象一改為外太空的實體版顯現,經過雷電通道、立體劇場、宇宙劇場、浩瀚真空,再乘坐一回驚心動魄的動感電影,才算通過外太空考驗。
轉入另一個空間,恐龍世界原版呈現,四面全是海洋、森林與恐龍環繞,搭配以聲光音效與煙幕,人類變得脆弱而渺小,其間恐龍化石、恐龍蛋及恐龍大便,全是曾信雄珍藏的無價之寶。 轉往第三度空間,有恐怖隧道可以體驗山洞探險的驚喜與恐懼;還有「外星人X檔案區」,外星人的生活、武器、用具、食物與休息室一覽無遺;另有南北極風光,可一償在攝氏零度以下低溫戲雪的心願;地震體驗、颱風體驗,也都是模擬實況塑造的環境,在強烈搖晃的房舍內,面對山崩與洪水、地鳴,或可對大自然有更深切的認識。
最具觀賞價值的古今文物區,有七八千件難得一見的化石與礦石,完全是歷史的見證,另有雅石區,呈現石頭的紋路與造形之美。一座別具新意的「魚化石牆」,件件完整的魚化石依序排列,魚類演化史不言可喻。
最後一站「石雕展示區」,是館內最現代、明亮的展區,展示光隆石業多年的精選成品,石藝家為冷硬的石頭添加情感與生命力。
博物館另有精品展售區、大型會議廳及美食區,入園全票三百八十元,開館時間為上午九時至下午七時。花蓮翔富旅行社備有優惠票三百元券出售,可在花蓮市區各大飯店直接以優惠票價購票,翔富旅行社並可提供花蓮遊免費諮詢。電話:光隆博物館(0三)八二六七一二一、翔富旅行社(0三)八三三三一九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拉哥 Lai U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訪問原文: http://bit.ly/2eimyvk 10-10-2016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一套行內術語,難得請到註冊護士兼Youtuber阿拉,當然要叫佢解構一下會在醫院內聽到的術語。 阿拉就挑選了一些搞笑又特別的術語,例如「勞斯萊斯」並非大眾所想的名貴房車,其實是醫院內載屍體的車;廿四味不...
「浩東房車」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RoadShow 路訊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拉哥 Lai UP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西北小伙房车自驾游,吃不习惯海边饭,今天开启做饭模式! 的評價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V80B型房车舒适性如何?需要改装减震吗?听听浩东怎么说! 的評價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浩东房车游记]大家好,我是浩东,油管有人盗我视频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房车自驾宁夏隆德县,女儿利用房车优势,一路边吃边喝的看 ... 的評價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插电就能用的移动网络,很适合在旅途中使用,房车上网完美 ... 的評價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西北秋景美极了,周末又带女儿房车露营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浩東房車遊記YouTube Channel Analytics and Report 的評價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浩東又給房車添一套神器,猜猜這是做什么的? - BoldooArooj1 的評價
- 關於浩東房車 在 浩东房车游记YouTube Stats & Analytics Dashboard - Influenex 的評價
浩東房車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車牌查冊是負責任採訪的必要工具]
十七年前,沙士疫情在香港爆發,相比今天,殺傷力更大,多名醫護人員因為拯救病人生命,先後殉職。香港社會墮入集體傷痛之中,市民心底裡無助,但同時對這批為服務市民犧牲性命的醫護人員,感激萬分。有市民排隊到醫院,在臨時悼念站排隊簽紀念冊,有老伯伯甚至跪在地上,把臉貼在地板上,流着淚致哀。
社會進入一種深深的哀慟,市民好想知道,這批把性命無私獻上的醫護人員是怎樣的人。我們想好好記住,他們崇高的情操,牢記他們對香港人的恩情。
那時,我還是初入行記者,在明報工作,被派去採訪殉職醫護的故事。
這種採訪難度不低,如何顧及家屬感受,又能報導殉職醫護事跡,那是大難題。但公眾利益擺在眼前,捨生醫護是為香港人犧牲,報導他們的故事,是香港社會合理的集體期望。無論是追究責任也好,懷念醫護的無私情操也好,記者也要克服難題,好好採訪。
三十歲女醫生鄭夏恩,是逝世醫護中最年輕的一位,在2003年六月初殉職。我還記得,自己被派往她所工作的大埔醫院採訪。院方在醫院大堂設置了悼念閣,同事一邊抹眼淚,一邊告訴我,鄭醫生是如何努力如何與人為善的一位「開心果」,在十號風球依然上班,和同事分享零食的快樂時光。但也有同事因為太傷心,不想多言。
此時,有醫院職員告訴我一個消息,鄭醫生的私家車,此刻仍然停泊在大埔醫院外面的停車場。主人已經被疫症趕快一步奪走生命,車子仍未駛走。「因為鄭醫生是開車來上班,個病好急,她離世了,車子還沒來得及駛走。」
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我心情激動。車子仍停泊在醫院,很具體說明了,病魔的殘酷,對人命摧殘的措手不及。我再拿了車子基本資料,顏色,品牌等等,就展開浩浩浩蕩蕩的徒步尋車之旅。
我記得停車場佔地廣闊,我一個人逐駕車去查看,還記得當時天氣悶熱濕焗,我一邊走呀走,汗流下來濕透我的衣服,但卻沒法子抑制自己的採訪熱情。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找到這架車。
我一邊想像,鄭醫生是如何每天開車回醫院上班,又如何把車泊下了走入醫院上病房,但沒有想過,從此沒法子走出來。
終於給我找到了這輛車,是一駕平實的棗紅色福特房車。我在車旁走了幾個圈。讓我更深感受的是,後座竟坐了兩個「乘客」 — 兩個大型的毛公仔,被安置得像孩子一樣坐在後座,那是一對鮮黃色扁嘴穿了綠色吊帶衣服的鴨仔洋娃娃。
第一眼看到這對洋娃娃,我忍不住有點哽咽,鴨仔呀鴨仔,你們的主人永遠不會回來了。
鄭醫生是一個多麼有童心的醫生。透過採訪,我希望把每一個殉職醫護的真性情還原出來。謝婉雯的斯文溫柔,基層醫院姐姐的母親般的溫暖,而年輕的鄭醫生,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大女孩。
後來才知道,鄭醫生的棗紅色座駕,是同事口中的「校巴」,因為鄭醫生下班時經常搭載數名同事坐「順風車」,而那對鴨仔洋娃娃,同事指,鄭指生視它們為「子女」。
問題是,找到車子的一刻,並不肯定那就是鄭的座駕。人有相似物有相同,做記者如果只是道聽塗說,猜想車主是誰,那是非常不嚴謹的做法。新聞處理粗疏,不但對原車主做成誤會,更是對鄭醫生不敬,那是不能接受的。
於是,當我紀錄下車子資料,拍下照片後。我們沒有立即刊登這宗新聞,雖然社會上很多人想立即讀多一點關於鄭醫生的故事,但我們還是會先進行核實。那時是由報館同事進行車牌查冊,肯定車牌登記人是鄭醫生,沒有搞錯,才敢作出報導。
雖然最終出街的日子,因為要進行查冊而延遲了幾天,但剛碰上鄭的母校港大醫學院搞悼念會,公開發放了一張鄭醫生與座駕的合照,我就可以把當日在停車場觀察到的東西,包括後座鴨仔洋娃娃的資訊,與鄭的同事雙重核實,百分百肯定沒搞錯才刊出。
車牌查冊,不只使用在偵查,踢爆,監察報導之中。事實上,任何負責任的記者,核實資料,不想出錯,也會使用到查冊工具。那是優秀、追求事實、紥實報導的基石之一。
而這一個關於鄭醫生的特寫故事,以及我寫過關於其他殉職醫護的報導,讓我獲得了「報業公會最佳新人新聞獎」。基本上,香港,甚至世界各地許許多多得獎報導,關係到公共利益的優秀作品,極多使用到查冊工具。
昨日,一位因為在報導中使用到車牌查冊的記者,香港電台《鏗鏘集》編導蔡玉玲,被警方拘捕,原因只是她進行了車牌查冊,進行了一個關於元朗7.21事件的報導。那是香港新聞界史無前例的事,記者因為核實工作,而被警方拘捕,控告上法庭。
她是其中一位我認識最負責任,最重視新聞道德及最緊張向公眾問責的記者。她性情沉穩,紥實,對新聞工作態度公認嚴謹。
今次的拘捕及檢控,是衝着優秀的新聞人而來。而踐踏負責任的新聞工作者,是關乎公眾利益,也事關全香港市民的福祉,不只是業內人士的事。
浩東房車 在 RoadShow 路訊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盤點澳門賽車16宗死亡事件 #片中所示為2017年意外
尋日嘅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三級方程式賽事發生嚴重意外,當時年僅17歲嘅女車手Sophia Florsch駕駛賽車喺葡京彎前直路失控,成架車如炮彈直飛傳媒看台,幸好Sophia Florsch冇生命危險,今朝會做脊椎手術。
事發時嘅片段喺網上被瘋傳,事實上,東望洋賽道係以危險著名,葡京
彎係最易出事嘅彎位之一。
格蘭披治賽車50年來,一共有16人死亡,其中香港車手竟佔一半!
1967年(第14屆):兩屆格蘭披治大賽冠軍菲律賓籍著名車手Arsenio Laurel喺東方彎失控撞欄,全車即時著火,Arsenio Laurel被困活活燒死。
1971年(第18屆):香港華裔車手馬家駒練習時,喺葡京彎收油不及撞燈柱喪生。
1972年(第19屆):香港車手陳瑞發喺游魂彎車速過快,失事身亡。
1973年(第20屆):香港車手曾社倫喺水塘彎失事撞向堤邊,送院後不治。
1974年(第21屆):德國車手格廉沙駕駛福特雅士房車喺遊艇彎近失控打圈,撞入觀眾群,造成1死6傷慘劇,死者係只有9歲嘅小觀眾。
1977年(第24屆):21歲香港車手林世坤本身參加電單車比賽,但駕車經過新口岸去驗車時失事撞石柱慘死。
1979年(第26屆):香港車手鍾仁邦駕駛嘅43號車,喺遊艇彎同童振輝所駕嘅61號車相撞,兩車起火焚燒,童振輝當場喪生,鍾仁邦則受重傷。
1983年(第30屆):喺電單車新手賽中,香港車手陳偉超嘅車失事打筋斗,送院後死亡。
1993年(第40屆):澳門葡籍車手羅沙遼喺電單車新手賽時,喺松山失事撞欄,送院救治無效死亡。同日另一場電單車新手賽,香港車手董世榮駕駛41號車失事倒地,被尾隨另一香港車手梁偉雄嘅車輾過,送院後不治。
1994年(第41屆):電單車賽中,日本車手鳥取克裕喺水塘直路失控撞向圍牆,車手飛墮石灘喪生。
1998年(第45屆):超級跑車挑戰盃賽事進行至第4圈,車手夏文駛過賽車中心時,車輛機件故障漏油,車底高溫著火,佢將車停埋一邊,自己迅速離車,賽道工作人員立即趕上去滅火,點知當時香港車手曾偉知駕駛嘅車高速駛過,疑因路面有油,戰車失控甩尾,高速滑向已著火嘅車,正滅火嘅工作人員被撞,其中25歲消防員李志堅因頭部重創盤骨爆裂而死。
2000年(第47屆):荷蘭籍車手華舒亞駕駛嘅戰車喺葡京彎發生意外道,先撞倒防撞車胎同竹棚,再飛出跑道,撞倒一對中國大陸遊客夫婦,男遊客死亡。
2005年(第52屆):45歲法國籍車手邦浩爾駕駛戰車喺東方彎失控撞向防撞欄,邦浩爾當場重傷昏迷,送院後不治。
2012年(第59屆):35歲葡萄牙籍車手卡尼拉喺漁翁灣失控撞欄被拋出電單車外,送院後不治。31號香港車手丘永材喺澳門電訊盃排位賽失控撞欄不治。
2017年(第64屆):英國車手赫加迪喺漁翁彎失控撞欄,頭盔爆裂,送院後不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睇精彩短片,即去:http://bit.ly/2IRwZ8a
浩東房車 在 拉哥 Lai UP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訪問原文: http://bit.ly/2eimyvk
10-10-2016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一套行內術語,難得請到註冊護士兼Youtuber阿拉,當然要叫佢解構一下會在醫院內聽到的術語。
阿拉就挑選了一些搞笑又特別的術語,例如「勞斯萊斯」並非大眾所想的名貴房車,其實是醫院內載屍體的車;廿四味不是涼茶,而是護士收集病人24小時內的小便樣本供化驗。
撰文: 葉浩婷
攝影: 廖健昌
訂閱拉UP ▶ http://bit.ly/laisubscribe
港大畢業生》唔做護士 做私家看護兼拍旅遊節目仲開心:
https://youtu.be/SEzi_uDFVqA
有錢人專屬?》做私家看護似「高薪看更」:
https://youtu.be/VT633iGF8rc
拉的自我介紹
你好啊!我叫拉,是香港人啊!我是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男生,接受香港教育和香港文化。我想向喜歡香港旅遊的朋友介紹不同的香港文化。
由於我超喜歡旅行!最近我開始為香港拍攝旅遊短片。希望你能更了解香港的美啊!
Lai's Self Introduction:
Hello! I'm Lai from Hong Kong. I'm just a normal Hong Kong boy being raised in Hong Kong, having local Hong Kong education and Hong Kong culture. Lai in Hong Kong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different culture from Hong Kong to Hong Kong lovers.
Since I like travelling so much, recently I started making travelling videos for the sake of Hong Kong. Hope that you can know more about the beauty of Hong Kong.
Related videos:
【醫院故事18+】插尿管時伯伯的小鳥竟然變大鳥!? -《拉姑娘醫院日常》
https://youtu.be/vAS7Vy3H2uY
在香港醫院職員餐廳吃甚麼?私家醫院竟然比公立醫院更難吃?!-《拉姑娘醫院日常》
https://youtu.be/1tgO_hYCNRk
為甚麼讀Nursing? -《HKU拉》
https://youtu.be/VilvDpk3JYc
Lai Facebook: http://facebook.com/jackylaiyc
Lai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jackylaiyc
Telegram 吹水 Group: https://t.me/laiup
Telegram 收風 Channel: https://t.me/laichannel
合作查詢: jackylaiyc@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_nXNaxFCGI/hqdefault.jpg)
浩東房車 在 西北小伙房车自驾游,吃不习惯海边饭,今天开启做饭模式!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