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我們直播見 :)
Ce soir, en direct !
今晚有兩場線上講座直播,歡迎大家收看
👁 1/27 (三) 18:00 - 19:00|
《稀有金屬戰爭》:今日的環境保衛戰
講者:皮特龍、趙家緯、陳起鳳
@書展臉書/YT/官網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bookfair/posts/1922430567914900
👁 1/27 (三) 19:30 - 20:30|
關於這些好看的小說在譯言之外|啟明出版
講者:馬耀民、倪安宇、賴亭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8i54EjjRa8
感謝 #啟明出版社 邀請,有幸能以主持人的身分訪問兩位前輩譯者馬耀民老師與倪安宇老師,一起聊聊幾本好看的小說。
講者介紹:
【馬耀民老師】
台大外文系、外文研究所碩士及博士班,現任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也教授翻譯碩士學位學程。譯作有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的《史托納》、《屠夫渡口》和《奧古斯都》,其中《奧古斯都》獲2018 Openbook翻譯類年度好書。
【倪安宇老師】
資深義大利文學譯者。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威尼斯大學義大利文學研究所,旅居義大利威尼斯近十年。曾任威尼斯大學中文系口筆譯組、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專任講師,現為專職譯者。
譯作等身,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卡爾維諾和艾可的作品,如《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在美洲虎太陽下》、《收藏沙子的人》、《玫瑰的名字》、《傅科擺》、《試刊號》等等。
【主持人賴亭卉】
中央法文碩士。法文口、筆譯者,亦從事法語教學。曾走跳非洲查德擔任 inhouse 翻譯。不定期線上分享法文學習相關資源與書籍推薦。譯作還不多,代表作(自己說)即為《林園水塘部》,其他合譯作品有:《我的老師羅蘭.巴特》、《說書人和他的閱讀處方箋》、《版畫,狂想》
直播中會談到兩位老師目前最新出版的譯作:
《北海鯨夢》
描述19世紀的捕鯨船,因為受到蒸氣船和工業化影響而逐漸沒落。在伊恩・麥奎爾的筆下,有船主已經預見了逐漸黯淡的未來,於是設計讓自己的捕鯨船「出事」,如此便可詐領高額的保險金。但若被保險公司發現沈船並非意外事故,而是出於人為,那麼不僅領不到保險金,還會賠上自己的身家。捕鯨船上的知情人怎麼動手才能不被發現?其他人又要怎麼活著離開?一本書寫人性的懸疑小說。
書評:https://reurl.cc/kVL2E3
《風之電話亭》
是一本虛構小說,但寫作靈感來自真實事件。日本311大地震後,當時災情最嚴重的地方之一岩手縣大槌町,有一位倖存者(佐佐木格)在鯨山的自家花園建立一座電話亭,裡頭擺放了一具沒有接上線的電話。有許多在災難中失去親友的人會花上好幾個小時的交通時間來到這裡,拿起這支沒有接上線的電話跟過世的親人說話。似乎這座電話亭有某種魔力,能幫助人走出傷痛。
書評:https://reurl.cc/3N5W3j
《林園水塘部》
是一本由法國龔固爾文學得主歷時 12 年所書寫的小說,發生在日本平安時期的故事。看一位年輕寡婦如何代替亡夫踏上前往京城的旅途,歷經千辛萬苦後回鄉,過程中所感受的光線、顏色、氣味......這就是人生。
書評:https://reurl.cc/OXkgo3
Diffusion en direct 直播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8i54EjjRa8
危險與書系列活動:
https://www.2021intotheunknown.com/
#危險與書
#北海鯨夢
#風之電話亭
#林園水塘部
#啟明出版社
#TiBE2021
#bureaufrancaisdetaipei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大霧中人:思覺失調工作錄」介紹 訪問作者: 余欣蓓 內容簡介: 王小棣導演、王增勇 政大社工所教授、吳嘉麗 女書店董事長、林君陽 《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胡淑雯 作家、郭念洛 《銀髮新視界》主持人、張娟芬 作家、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蔡盧浚 台北市立聯合...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的推薦目錄:
- 關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Le Plaisir du français 法語的歡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羅文好公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眾聲喧嘩.反思五四」黃文倩教授(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的評價
- 關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中文系推哪些教授的課目- 淡江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羅文好公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近年大學考試分發錄取率幾乎都在九成以上,私立大學碩士班錄取率甚至100%,高等教育已從早年菁英教育轉為普及教育,只要繳得起學費,幾乎不怕沒大學或研究所念。有大學教授表示,幾近百分百錄取率是高教之癌,建議削減高教供給量,才有機會重拾品質。
台灣接受高教比率 超越日、韓、美、加
民國75年,台灣有105所大專校院,且當時還有不少是專科學校;如今大學激增至150多校,許多專科都改制大學;大考錄取率也從早期二、三成,近年大幅提高為九成多。根據教育部2019年統計,我國25至34歲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率近七成,高過日、韓、美、加等國,更是德國(31%)兩倍多。
大學「好進去」,研究所也越來越好考,除了台清交成等頂大部分所錄取率只有一、二成,有些後段國立大學或私立大學,碩士班錄取率已經達100%,只要報名就會上。例如世新大學108學年度研究所碩士班招生錄取率,公廣、行管和中文系錄取率都是100%。
招生名額沒有太大變化,但少子化報名人數逐年減少情況下,研究所錄取率自然提升。以老牌私立大學為例,逢甲大學碩士班101學年度報名人數有1966人,108、109學年度只剩600多人,短短不到10年剩三分之一;另一個老牌私校淡江大學,101學年度碩士班報考人數有2261人,109學年度狂瀉只剩下642人。
少子化加速失衡 高教品質一落千丈
正因為高教供給快速擴張,但學生人數逐年遞減,導致高教品質就一瀉千里。淡江大學教授包正豪指出,大學幾近百分百錄取率是高教之癌。要扭轉這樣的趨勢,只能從量著手,削減高教給量,才有機會重拾品質。
大學廣招碩博士生後,有教授批評現在的研究生像「巨嬰」,上課不認真,論文一團糟,有些人連論文格式還得靠指導教授幫忙調整,才不致太難看。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現正直播
#誠品R79 #空中閱覽室Reading_On_Air
► 下屆臺北文學年金得主是?
文學獎項百百款,但只有臺北文學獎獨有「文學年金」,歷屆得主包括林婉瑜、顧德莎、伊絲塔、謝海盟、李維菁……,強棒好手眾多,老將新人皆有。如果你正著手撰寫一本書,臺北文學年金可能會是你創作路上的最強後盾,還不快快來挑戰?
對談人|嘉勵‧賈文卿(《出詩婊》作者)、楊宗翰(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大霧中人:思覺失調工作錄」介紹
訪問作者: 余欣蓓
內容簡介:
王小棣導演、王增勇 政大社工所教授、吳嘉麗 女書店董事長、林君陽 《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胡淑雯 作家、郭念洛 《銀髮新視界》主持人、張娟芬 作家、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蔡盧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 真誠推薦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讓思覺失調症再度引發討論與重視。戲劇會迎來結局,但是身受精神疾病所苦的真實人生仍得繼續與疾病奮戰。
你知道嗎?思覺失調症(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於二○一四年推動正名)在台灣,每千人約有三個人罹患,這種疾病會導致思考、認知與知覺功能失調。在精神科並不少見。
如果精神病人是身處大霧、無窮迴路的渾沌謎團,那麼,翁美川就是提燈人,在迷宮的前方提著燈,看夢境中的病友打轉,她堅忍地風雨中守著,用耐心和希望等待病友們走出迷霧。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翁美川長達三十多年來,不畏外界質疑和異樣眼光,默默從事協助精神病患落實職業復健的工作,幫助他們努力找回重回世界的鑰匙。而一踏入精神障礙照護領域,就再也沒有回頭。從「有何不可」咖啡屋、「士林好所在」工作站、「生活者工作坊」,到「智立勞動合作社」,精障病友的工作訓練也持續不斷地進行著。
至於為美川開啟精障照護之路的羅春嬌督導持續堅守在線上,所奉獻的醫療工作歲月也是台灣四十年來精神醫療史的小小縮影。在精神病友的世界裡,醫護人員的奉獻如同風雨中的燈塔,保護病友們在淒風苦雨中,尋回上岸的路。
這本書裡的故事訴說愛、寂寞、孤獨與奮鬥,更記錄了精神障礙朋友重回社會的工作復健路。在被遺忘的人間角落,有許多家庭正在進行困獸之鬥,我們能做的,是在人生的路上互相扶持,可以的話互相拉一把,明白在危難的時候,自己終將不會被世界遺棄,如同我們不會遺棄世界一樣。
作者介紹: 余欣蓓
東吳大學哲學系、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博士畢業。曾旅法四年,從事詩學研究與華語教學。旅行成為生命的主軸,在國度與國度間探索文化的樣貌,對一切與人相關的事物著迷。喜歡大海、森林、動物,無可救藥愛上貓。著有《台灣伴手禮旅行》。
策劃者簡介:綠主張
綠主張是主婦聯盟基金會三十年前運動文宣響亮口號,變成共同購買運動組織的公司名稱,當初幾位環保媽媽的闢室討論,竟成立了一家社會企業的模式:綠主張股份有限公司,許多後繼者接棒努力,另外成就了今天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為將環境保護的理念落實生根於生活而努力。綠主張是主婦聯盟基金會三十年前運動文宣響亮口號,變成共同購買運動組織的公司名稱,當初幾位環保媽媽的闢室討論,竟成立了一家社會企業的模式:綠主張股份有限公司,許多後繼者接棒努力,另外成就了今天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為將環境保護的理念落實生根於生活而努力。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從〈紅樓夢〉出走的〈雨男孩 雪女孩〉-談情感教育
專訪作者:楊奕成
內容簡介:
《枯山水三部曲I:雨男孩 雪女孩》
他感覺全世界都在取笑他。
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不愛我?
想不到在最失意落魄的時候,還有人那麼疼我。
── 給男孩的愛情書
「她是誰?我見過嗎?怎麼好像認識她好久好久……」
「她是愛我的吧?可是為什麼對我愛理不理?也不對我說一聲喜歡?」
「她怎麼可以這樣,她已經有我了,怎麼可以跟別的男生在一起?」
在面對最孤寂的絕望時,她在哪裡?
他希望心中的恨意超越愛意,也許心裡會舒服一點……
她,是王美雪;
他,是蕭天雨。
十七歲少男少女的愛情,
在夢中,現實中,彼此牽引,
沒有風雨,哪來的彩虹呢?
書評:從《紅樓夢》出走的《雨男孩 雪女孩》──談情感教育
打破男孩該活在剛強的迷思,
從故事學習經營親密關係----
為什麼想談戀愛?
委屈自己,不顧安全,是真愛嗎?
付出若是為了換得禮物、換得愛與順從,是愛還是控制?
當愛情失控方向時,該怎麼辦?
作者簡介: 鄭宗弦
喜愛美食、閱讀與寫作。筆尖常帶感情與幽默,擅長用各種故事引領孩子去探索歷史與文化的精華。曾經榮獲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首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兒讀物獎、金鼎獎推薦獎等數十個文學獎項。已出版《有人在鹿港搞鬼》、《阿里山迷霧精靈》、《媽祖回娘家》、【快樂點心人】系列、【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少年廚俠】系列等數十本書籍。
作者簡介:楊奕成
東吳大學中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碩士、博士,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兼任助理教授。現任國立臺北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移動教室特約中文講師。於《中國時報》、《人間福報》、《中華副刊》發表多篇散文創作及《國語日報》「古今文選」、「書和人」撰寫。已出版學術論文《太谷學派及其教育思想研究》。二○一四年起於胡適國小家長讀書會、三峽嘉猷學苑講授《紅樓夢》,二○一八年擔任聲優soundU《紅樓夢》有聲書主講人。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顧蕙倩老師、康書恩同學、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社團經驗,就帶動了同班及校內同學一起籌組詩社:同班的凡有林秀燕、古添洪、黃癸楠及李弦(豐楙);而英文系陳慧樺(鵬翔)、美術系藍影(建廷)等,也都惠然肯來。校內課外活動雖有文藝社,大家也會參加,但組詩社的意義卻不一樣:既能因應臺北詩壇的文學氣氛,也可以和其他大學的詩社交誼,如文化大學的華崗詩社。大學詩社不像「創世紀」、「藍星」等,強調文學主張的一致性,而較重以文會友的創作活動。當時臺北的大詩社、詩刋均已沒落,唯街頭奇景的周夢蝶詩攤猶在明星咖啡屋前。詩壇後生既不畏一切,當時政治氛圍雖則嚴峻,在校內只要和課外活動組溝通,仍可召兵湊齊人數籌組社團,通過時間正是民國56年,到今年(106年)剛好正滿50年。
詩社成立後的第一目標:出詩刊?窮學生的辦法就是大家湊錢、出力,《噴泉》詩刊創刊號就是這樣出爐的。當初取名「噴泉」,既因紅樓前圓環有此一景,也謙喻只是滴水成泉而期待將來的巨流。創刊號所訂的黃道吉日:民國57年1月1日,指導老師當然搬請「藍星」名星:余光中先生,秦貴修當社長、美編則靠梁建廷,我們這一小群都在噴泉中匯成一股湧泉。社長就代表大家寫了〈創刊的話〉,其中有些話現在不容易體會,當時卻有諸多真實感受:如強調不躭心「蔑視的眼光」、不畏懼「冷冷的譏嘲」,就曲達了中文系未能正視新詩、現代詩;而關鍵句的「難懂、費解」,乃至不標榜主義、不依附流派,則是反映當時詩壇的困境:「創世紀」提倡的現代主義、「笠」刊登的圖像詩……,都曾被文學界所批評。當此之際,噴泉湧現的涓涓細流,既實踐於早期的詩刋中,也在畢業後持續噴湧,如成立「大地」詩社,和「龍族」、「主流」等彼此呼應,印證了大學詩社就是搖籃的作用。
在大學詩社的文化生態中,與噴泉相前後的詩社、詩刊也不少,為什麼只有噴泉竟然延續了五十年?縱使其間頓挫起伏,仍能持續迄今。期間和噴泉結緣的,後來離開校園後也續有發展,既有詩壇長青樹如陳黎,也有從社會到學院持續播種如陳義芝;最關鍵的則將新詩從大學帶入中學。在文學素養的培育中,新詩詮釋的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從文本細讀到音聲朗誦,都能曲盡現代詩之美。記得林秀燕在新竹高中期間,從課內到課外,既詮釋新詩也帶動朗誦,如此播下種子而引發學子的興趣,在政大曾有學生提起:他對新詩有興趣閱讀、創作,就是在竹中被林老師啓發的,這樣的例證比比皆是。此即噴泉詩杜的創社目標,既對彼此的創作形成激盪效應,也將新詩的愛好帶入中學、大學及社會。五十年,整整半個世紀,今天文學世界早已被改變:中小學有朗誦詩比賽、臺北捷運上貼掛新詩獎作品,絕不會出現蔑視的眼光!這就表示臺灣的師範教育不「保守」,文學和社會也非斷裂。相信噴泉還會連噴五十年,這樣的精神從創社持續至今,願大家共同禱祝:噴泉精神永在。
主編簡介:
康書恩
1995年生,臺灣花蓮人。逐漸明白生活是為不斷辯證,時刻擁有更新穎的說詞與假設。國立花蓮高中畢業,臺師大國文學系百六級。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第48屆社長、第49屆顧問長;《詩生活》現代詩報創辦人暨發行人。現為太平洋文藝營營隊總籌及授課講師。曾獲臺積電文學獎、師大紅樓現代文學獎,並著有詩集《潮海印象》。
曾映泰
1987年生。噴泉詩社第48屆社員,49屆創作股股長,50屆社長。曾任教於國中,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班。多向人類以外的事物學寫詩,但沒得過幾個獎。習慣寫給愛情,寫給人類社會,寫給身邊的人類,希望他們重新成為人。曾經編過幾本書,目前努力將文學結合桌遊中。
策畫簡介:
顧蕙倩
噴泉詩社第19屆創作組組長。1965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師大附中教師、現任臺灣師大及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獲師大噴泉詩獎、臺北詩人節新詩即席創作首獎、2014教育部特色課程特優獎、2016國家文藝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第51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
許碧華
1966年生。噴泉詩社19屆副社長、20屆社長。師大國文系畢業、師大國文系研究所結業、輔大宗教系在職專班碩士畢業。板橋高中專任教師、導師、國文科召、訓育組長、社團活動組組長、教師會理事長、退休教師聯誼會會長(現任)。曾任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教學部主任和新北市分會副會長、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詩歌朗誦比賽評審委員。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眾聲喧嘩.反思五四」黃文倩教授(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的推薦與評價
「眾聲喧嘩.反思五四」黃文倩 教授 ( 淡江大學中文系 副教授) ... <看更多>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中文系推哪些教授的課目- 淡江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先,普義南,詞選,佛心好過,認真上課就可以高分通過- 中文系,教授,淡江大學. ... <看更多>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系主任:周德良教授研究所助理:李尹大學部助理:許惠瑜... ... 淡水區英專路151號淡江大學文學館L514室, Xinbei, Taiwan ... 淡江大學中文系文創課程系列演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