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藝術治療 第四版
#藝術治療
#往內探的無限可能
#從美術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
如果說,最近最喜歡的書籍之一,莫過於這本陸雅青教授的「藝術治療」,在帶領小小孩的過程,「塗鴉」是我們家最常進行的五感活動的日常之一。回顧過去和孩子互動的藝術團體體驗,和現在帶小小孩的體驗及理解孩子心智發展與情緒行為地相連結,產生更多敏感度和意義。
#孩子在處理第一個自主獨立期的各種焦慮
在慢慢戒尿布和訓練"漱口"的過程。在這個階段規訓的過程中,小小孩的內心想掙脫卻也慢慢接受規則的過程,會出現有史以來最大和母親對立的內在衝突,這在第一個衝動期2-3歲時期,也就是所謂的「不要不要期」。孩子與父母的各種衝突,將冒著失去父母或者被懲罰的風險,也想要完成內在想自立的各種嘗試,即便是危險的嘗試。
#親子的第一個"誰聽誰的"的角力
而父母,也第一次感受到和孩子最大的權力鬥爭,原本好好說話,都可能變地張牙舞爪,而在此時,父母和孩子都可能面臨到對對方和對自己雙重的挫折。
#教養手法大拼盤
有些父母選擇加碼「你大聲,我比你大聲」的壓過對方,期待對方服膺;有些父母則是運用條件交換,拿出手機或孩子喜歡的增強物為獎賞,試圖減緩衝突;有些父母則是感到挫折,感到自我被挑戰,過去父母教養的內在程式全被啟動。
#親子關係不怕破壞
#怕不知怎麼修復
無論運用哪種教養方式,父母和孩子重啟連結的方式之一,「塗鴉」是個不錯的好辦法。最近2歲的Emma開始喜歡玩沐浴乳和黏呼呼的乳液,一直洗掉重新擦拭,原本我還們也擔心要孩子勤洗手反而矯枉過正,讓她一直在洗手和塗抹的過程(身為父母的焦慮)。書中的則是提點我們「流質顏料的流動特質,有利於情緒釋放,也有允許孩子退化的認知,用手塗鴉的過程,對幼兒肛門期(2-3歲左右)來說,他們愛玩泥巴、愛玩吐出來的東西和排泄物,沉迷於糨糊似的黏稠感,就像回到子宮一般」也提醒告訴我們,小小孩在與父母權力鬥爭時期,也是他們的本我與自我長出的內在鬥爭時期,一方面因應自己要長出內在的主張,一方面對外也害怕與父母失聯,在下意識中喜歡使用黏呼呼的手指膏,體認在母親子宮內濕滑的感受,重新與父母做連結。當然,塗鴉的材質有各種,不一定是手指膏,像我們最多使用的是各種不同材質方便幼兒抓握的蠟筆、麵團和黏土,或者使用塗抹的器具(剪開的紙杯或欲回收的的氣球等皆可)。
#幼兒的內在跟外在個長出不同的衝突感
#第一個轉大人的各種焦慮亟需要被理解
也許,在書中,藝術治療的各階段提供我們一條看懂孩子,也看懂大人內在的活動歷程,允許父母一面放心創作,一面放下焦慮,和孩子一起恣意投入藝術的世界,過程即療癒,拓展著彼此的內在空間!
#深入地看懂孩子
#即為陪伴的臨在
將創作這件事情,自在地融入生活的問題解決辦法之一。
這本書橫跨全人藝術活動的各種分享,好推薦也好喜歡。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0943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1/31前入手,享受優惠價1399!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
深入地看懂孩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1/31前入手,享受優惠價1399!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跟你分享一個小段子,在聯合國呢,它發起一個作文比賽。它邀請歐洲、美國,非洲、中國這些地方的兒童,對於「非洲兒童糧食缺乏」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結果呢,各國兒童都不知道怎麼寫,而聯合國就覺得非常的不解,進行深入的調查,就發現了原因如下哦!
歐洲的兒童不知道什麼叫做「糧食缺乏」,而美國以為美國就是世界,所以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做「非洲」;而非洲的兒童不知道什麼叫做「糧食」,而中國的兒童不知道什麼叫做「自己的意見」!
在這個小段子裡面,你會發現每一個地區國家的兒童,他沒有辦法進行換位思考,因為在他們的習慣領域裡面,這個認知的落差實在太大了!
對於那些沒有體驗過「糧食缺乏」的歐洲兒童,他怎麼換位思考也沒辦法理解,長期缺乏糧食的非洲兒童到底是怎麼想的。
而那些以自己為中心的美國兒童,也不可能去理解為什麼中國的兒童,他們會沒有自己的意見?
所以呢,我想不管你現在在做什麼,你的角色身份是什麼,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透過換位思考,去理解別人的想法。
然而要能夠理解別人的想法,就要盡可能的跟他人有共同的認知系統;可是如果要跟他人有共同的認知系統,我們就得有類似的經驗跟體驗。
所以呢,我今天就提出三個,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換位思考能力的一些方法,你可以參考看看!
第一個方法就是哦,如果你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或體驗,你可以再次喚回它們。
這就好像是你在一個公司裡是老鳥,你有時候搞不清楚菜鳥到底在想什麼?這時候你不妨哦,把自己稍微心安靜下來,去回想一下當年你踏入職場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想法、那個時候的心情。
不管是對於陌生環境的茫然、不管是對於自我懷疑、不管在能力方面,還是對事物的不瞭解,這些害怕犯錯的部分,其實都是我們經驗過的。
一直到我們歷練了幾年之後,我們可能都會忘記當年是有多麼的青澀、多麼的嫩;所以呢,如果你是一位主管,你在做任何決定,要屬下去配合的時候。
你不妨哦稍微回憶一下,我當年在他的狀態的時候,我是怎樣的感受?我看到這些任務,可能會有哪些心理狀態,或者是認知上面的不足?
那這樣子你就更容易去理解,喔~原來他們真的很緊張,或者是有可能會出怎樣的包。
而第二個方法,就是如果有些事情你沒有經歷過,你可以臨時體驗一下。
其實這就好像是你看一些實境節目,像是國外有些大企業的老闆,或者是高管就喬裝成為基層員工,然後呢進入自己公司的基層,去體驗個一天或一個禮拜。
你就會發現有很多時候,是在你的位置沒有辦法發現,而且也沒辦法理解;一直到你進入那個現場,你就會知道哦,原來第一線真的有它的困難。
因為給自己刻意安排的這樣子體驗,他有一個最重要的部份,就是你對於很多現象,已經不再是用想像的,而是真實進入的。
就像很多管理人員,沒辦法理解第一線人員,到底他們為什麼會卡在某些問題?這時候我都很鼓勵給自己一個時段,真實的進入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現場,你就會發現,有很多事情真的跟你想的不一樣!
而第三個方法就是,如果你沒有辦法親身體驗,你就尋找有類似經歷的人來幫助自己思考。
的確喔有些事情,比如說你不是軍人、你不是前線的戰士,你真的沒辦法理解他們發生了什麼事?
而要你真的去進入現場體驗,一來不可能,二來你進入現場,可能還沒體驗到你就先沒命了,那這時候怎麼辦呢?
這時候你可不可以去問一問,那些真的有在前線打仗過的軍人。就像是一個很基本的命題,很多父母親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麼?
然後要回想自己的童年經驗也太遙遠,而且時代真的落差太大。然而當父母的,又沒有辦法暫時把自己縮小,去體驗孩子真正的生活,那這時候怎麼辦?
其實與其讓自己亂猜孩子的想法,不如喔實際問一問孩子,或者是問一問孩子的同伴、同學,聽聽看在他們這個階段的人,他們的想法有什麼特點?抱著一個不批評的態度,純粹的只是為了理解。
然而我發現有很多的狀況就是,當你釋放出想要理解的善意,在你真正理解到一些事實之前,你的善意其實已經幫你解決了一半的問題。
所以呢,我們來復盤一下,今天提到的三個可以幫助你換位思考的方法:第一個對於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體驗,你可以再次喚回它們。
第二個,對於那些沒有經歷過的,可以臨時體驗一下;而第三個,如果沒有辦法真實的體驗,那就去找有類似經歷的人,來幫助自己思考。
其實啊!說到這裡,我們最需要弄懂的、我們最需要換位思考的,除了那些你很在乎的人之外,那麼你有沒有真的瞭解自己的處境呢?
我常常說喔,我們每天都在過日子,但我們太多時候不太知道日子是怎麼過的?
我們活在這個時代裡,當你面對變化的時候,你是告訴自己一切會沒事,還是你迎向這些變化,去認識這些變化,並且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呢?
我們在人生裡面常常都會用過去的經驗,想現在事情要預測未來。明明都已經知道可能AI的時代來了、可能趨勢已經不一樣了;但是我們確死守在原本的位置,而企圖未來過的比今天來得更好,這是不是很荒謬呢?
其實喔,我也沒有把握告訴你,未來怎麼樣才是對的;但是至少我可以確定的是,當我們面對人生的變化的時候,有一些能力是一定必要的。
無論是在你做的任何事情,能夠創造出階段性的結果,以供自己檢核;還是那些你有熱情的領域,來幫助自己創造一個源源不絕的生態圈;甚至於碰到關鍵的抉擇點,你怎麼做決定的能力?
還有在人生的長河裡,不管環境怎麼變,你有沒有一個自己內心真正的相信,讓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意義跟人生?
這些部分的前進跟理解,它正是你有沒有真正換位到自己真實的處境,而不是用自己的想像來過人生。
如果你想要在這個功課裡面好好的前進,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它可以幫助你從自己的生命裡,找到上述的答案。
而且在這個時候特別跟你分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我們【過好人生學】的優惠價$1399,即將在1/31晚上十二點就截止了!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加入的話,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然而無論如何,你會不會加入這一門課,我都希望你不只是可以對於你在乎的人換位思考,更是要回到自己的生命,好好的理解這環境怎麼變化?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過好人生學】,相關的課程說明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
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的分享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深入地看懂孩子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 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我們》是一部非常需要消化咀嚼的電影,
在看完之後,它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比給予的解答還多,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所隱藏的象徵以及訊息比《逃出絕命鎮》還多。
在開始之前,我想請你們先回想這部電影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
一段文字,講述美國各處的神祕地下管道,各種鐵路和維修通道。
這些管道實際上真的存在,還是導演喬登皮爾的另一個象徵?
我在看到這段文字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歷史上的「地下鐵路」,
這地下鐵路其實際不在地下,也不是鐵路,
而是美國奴役時期,解放人士幫助黑人逃脫南方的組織系統。
表面上看來,這段文字只是在鋪陳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
但是其實是在奠定整部電影的象徵調性。
在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之中,請記得,
儘管喬登皮爾一再說這不像《逃出絕命鎮》是個政治電影,
但是這段文字,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它絕對不只是表面的眼見為憑。
首先,一個極簡的劇情回顧,
女主角艾德蕾德小時候在海灘遊樂園走失,到了一個鏡子迷宮之中,
看到一個長得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分身,從此受到嚴重創傷,
時間來到數十年後,她現在已經成家立業,與家人再度來到那個海灘。
殊不知當天晚上她們就被各自的分身攻擊,
在逃走之後發現幾乎各地都發生這種詭異的現象。
殺掉他們的分身之後成功逃走,
但是我們發現,當年的影子其實將真正的愛德蕾德抓到地下掉包,
所以現在活下來的,其實是分身。
一如《逃出絕命鎮》,喬登皮爾高明地在電影的一路上灑下麵包屑,
鋪陳各種線索,而不是像奈沙馬蘭近年的劇情轉折往往來得有點莫名。
從第一個畫面,電視旁的錄影帶就暗示了接下來的劇情:
《七寶奇謀》主角們在地下的探險;
The Man with Two Brains,其中的科學家發明將意識轉移到體外的頭腦的方式;
以及C.H.U.D 講述下水道的變種怪物到地面上攻擊人群的故事。
有趣的是喬登皮爾在國中時的第一任女友的父親就是C.H.U.D的導演,
the more you know…
接下來也有不少線索,
一家人在海灘上走時影子長得不尋常,暗示著接下來影子分身的出現,
以及在海灘上「紅色」的飛盤剛好蓋住「藍色」的野餐布圓圈,
象徵身穿紅色的影子淹沒地上那些住在藍天底下的人。
再來,蓋博在其中一部分講了一個敲敲門笑話:
「敲敲門」「誰在那」「你」,
結果當天晚上敲他們家門的,還真的是他們自己。
但是也許最難發現的,是這些影子拿剪刀的原因,
艾德蕾德在小時候自己走丟時,在路上看到一對男女玩剪刀石頭布,
而其中的女生則說:「你老是出剪刀」,
這個在被抓走前最後的記憶之一,就是她選擇剪刀作為武器的原因。
當然,剪刀也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以及眾多提到麥可傑克森的部分,
這些都留到待會再深入討論。
當然,對於愛德蕾德其實是影子的這個轉折也有不少線索,
在電影中,愛德蕾德的影子名叫Red,我就姑且翻作小紅,
為了避免困惑,我在接下來會以他們在劇情大部分的角色來稱呼,
穿白色的叫愛德蕾德,穿紅色的叫小紅。
我們在回憶片段之中看到愛德蕾德在走失之後突然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在這個轉折之後,才知道她不是因為創傷,
而是因為她是來自地下的分身,本來是不會說話的。
相反來說,小紅是唯一會說話的影子,正是因為她原本是來自地面上。
而她沙啞而且有如肺部塌陷的聲音,是因為當年她被勒昏所造成的傷害。
而愛德蕾德的真正身分也解釋了她的諸多行為,
諸如在車上彈手指時並沒有跟上音樂的節拍,
或是不善與人交談,
還有在家人都在吃速食的時候,只有她自己吃著草莓,
大概是因為她在地底吃了太多兔子肉,從此就不太吃肉了。
以及在恩布列死後還特地自己下車,表面上是要確認她死了沒,
但是其實是想要在她死前給她最後的安息。
以及看到布魯托緩緩走向火焰時驚恐並且歇斯底里的反應,
都印證了她其實自己是個影子這件事。
但是還有個特別值得探討的面向-愛德蕾德最後真的還是影子嗎?
有沒有可能,小紅,也就是真正的愛德蕾德,
在被殺的那一刻將意識轉移回了假愛德蕾德身上?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愛德蕾德在殺了小紅之後發出了有如野獸一般的嚎叫,
你可以解釋成她只是在那一刻失控而顯露出她的本性。
不過小紅掌控了她的身體這個解釋也不無可能,
因為愛德蕾德提到她來到這裡之後彷彿全身被烏雲壟罩,
有可能是在她來到地面之後不斷地試圖切斷與地面下的連結,
但是地面下的小紅卻不斷試圖加強這個連結,最終的目標就是搶走愛德蕾德的身體。
另一個線索則是愛德蕾德在救出傑森之後撥頭髮這個動作,
我一直不太明白她在此處撥頭髮的意義,直到我看了第三次,想到這個可能性之後,
才意會到:
小紅的髮型是沒有瀏海的,
也許她在把自己的意識轉移到愛德蕾德身體裡之後,
下意識地把自己的頭髮撥回留了多年的髮型。
當然,這只是個理論,
在可能性程度上,
大概是「無限之戰的布魯斯是洛基假扮的」之上,在「瓦里斯是個美人魚」之下。
麥可傑克森在這部電影之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從愛德蕾德走失當天身上穿著的「顫慄」T恤,
到影子們穿著的單手手套,
到身上穿的紅色工作服,幾乎都跟麥可傑克森有關。
甚至連影子們僵硬不自然的動作,都讓人想起「顫慄」之中的殭屍。
但是這只是個有趣的彩蛋嗎?喬登皮爾只是單純很迷麥可傑克森嗎?
剛剛那是反問句,你以為這是什麼電影?
談麥可傑克森之前,得先知道「雙重性」這件事
某種程度上,在這個IG、網紅的時代,「如何被看見」的重要性早就遠遠大於真實了。
我在Fyre紀錄片以及《英格麗向西》那部影片之中都一再談到,
網路世代只想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只想看到別人最正向一面的心態愈來愈明顯。
這種虛假的雙重性,不斷壓抑自己的影子,
就如《我們》之中住在地底下,永遠不見天日的分身。
雖然說《蝙蝠俠:開戰時刻》之中最著名的台詞
「重要的不是我是誰,定義我的是我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想要探討的就是
我們是否將毫不考慮前因後果地將這句話套用到所有事上,
讓我們被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所綁架?
就如《我們》之中影子的由來,只複製了身體,但是無法複製靈魂。
繼導演處女作《逃出絕命鎮》令當代影壇驚為天人、並為反諷社會議題類型的驚悚片樹立新標竿後,奧斯卡獎得主喬登皮爾即將帶來自編自導的全新原創驚悚作品。
《我們》以北加州海岸為拍攝背景,由猴掌製作公司(Monkeypaw Productions)製作,女主角由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露琵塔尼詠歐所飾演。故事描述一位女子雅德蕾德威爾森和她的先生蓋博,帶著兩個孩子(莎哈蒂萊特喬瑟夫、伊凡艾利克斯飾)一起到夏天度假住的海濱房子,打算度過一個恬靜的夏天。
但一段過去難以啟口的傷痛卻如鬼魅般出現在眼前,接二連三的怪異巧合也相繼發生,對於家人即將遭遇不幸事件的強烈預感,讓雅德蕾德恐懼到達臨界點。
當他們和朋友泰勒斯一家(艾美獎得主伊莉莎白摩斯、提姆海德克、卡莉薛頓、娜亞薛頓飾) 共度一個令人緊繃的海邊聚會後,雅德蕾德和先生及孩子們回到度假小屋休息,卻在進入黑夜的房子前,看見令人毛骨悚然的四個人影,正手牽手站立在他們的車道上…《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樂的美國家庭在一夜之間必須挺身對抗一群難以解釋敵人:他們自己的分身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
-~-~~-~~~-~~-~-
深入地看懂孩子 在 慧卿の看電影聊人生|關係花園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慧卿嚴選】慧卿老師 深入 親子議題!父母看懂自己,才能 看懂孩子 |《心中的小星星(Taare Zameen Par)》|慧卿の看電影聊人生|關係花園. ... <看更多>
深入地看懂孩子 在 擔心孩子的閱讀能力跟不上大家? 一張圖讓你看懂寶貝 ...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本文整理了教育專家的研究與回答,讓爸爸媽媽們透過一張圖看懂孩子的閱讀 ... 事實上,閱讀能力發展沒有上限,只有繼續讀,挑戰自己讀更深入或更寬廣 ... ... <看更多>
深入地看懂孩子 在 立明堂國際- 親子關係緊張,溝通困難?筆跡學來支招 相信 ... 的推薦與評價
這類孩子不太擅長推理、思考這些需要很強腦力的活動,所以他們更多地會從事操作端、心理諮詢、服務類的工作。 ⭐️2、再看看字形結構,字形結構反映的則是一個人的自我意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