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冷待的香港粗獷 ]
分享原文,稍作補充:
一直覺得東海工業大廈讓街道轉角變得不可思議,以前不知怎樣形容它的美,現在再看會有另一種角度。
展覽於 openground 進行中,有趣在於許多的陌生,即使有時眼熟,但從來沒有細細去看的一些香港建築。
場內會有策展團隊複製的建築物料,可以觸摸,幻想當時人的需要及心境,怎樣是剛剛好,甚麼是知足,由一幢建築物無聲去說。
Kevin Mak的照片不用多說了,靚到令人覺得不用客氣。
原文刊Andthen.hk
————————————
誇而不浮
被冷待的香港粗獷
想像一個中年人,五十歲上下,沒有足夠年資去接受敬禮,擠不進殿堂,卡在時間線上的某點,遭冷落一旁,尷尬地一臉蒼白——而他曾經踏實和誠實地,為社會交出貢獻,可是始終沒有換來掌聲。
以人喻物,城內也有好些這樣的建築。
建於戰後六、七十年代,屬於現代主義建築的分支,龐大至近乎霸道,常被形容為怪獸(近年民間比喻更有趣,Marvel宇宙裡的變形俠醫Hulk),敢於不加粉飾,客觀事實裸露人前,統稱為「粗獷主義」(Brutalism):1950年代由瑞典建築師Hans Asplund首先提出,及後經英國建築師夫婦Alison 與 Peter Smithson,以及建築評論權威Reyner Banham大力推廣,影響力在七十年代尤其重大,香港也沒有例外。
粗獷主義有幾個特點,強調不經修飾的外觀,幾何結構直截了當,鋼筋混凝土外露,樑柱和核心筒等一目了然,外觀上著重表達力量,並且刻意不施油漆粉刷或批盪,看上去灰頭土臉地粗糙。
這些建築常用於建設學校、政府大樓,圖書館和體育館等公共樓宇,本身帶有強烈的實際功能性——甚至可以這樣說,它本來就不要求華麗,不為點綴市容而來,是實實在在應付民生的工具,不矯情,不說多餘廢話。
粗獷主義的實驗味道,讓它素來不為主流美學擁抱,然而有建築師不表認同。
深水埗openground的最新展覽《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罕有地給這類建築一支射燈,以照片,研究資料及建築圖則,展示15組粗獷建築,站在香港某角落,在看見與不被看見之間。
譬如每次經過葵涌都嘆為觀止,「點解工廠可以咁靚」的東海工業大廈,1975年落成,大部分牆壁用上麻石飾面,樸拙,卻有沉實的帥氣。每個建築組件都設有凹槽,可以像積木似的曡起砌成,極具快靚正的香港精神。
策展團隊甚至認為,大廈結構的精密程度,可以跟1970年黑川紀章設計的中銀膠囊相提並論。
展覽中亦有鮮被提及,異常科幻的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建於1972年,位處山上,當時為避過大規模挖掘工程,禮堂一方坐落山坡,另一方由懸臂式支柱支撐,結果構成飛碟狀,懸浮半空,極具前瞻,超越學校建築的想像。
而粗獷至世界聞名的代表,要說到聖士提反書院的科藝樓,大膽地設計成梯形,外牆傾斜,能夠反射陽光,避免體育館受日照長期曝曬,非常聰明。
兩個大型懸臂樑的邊陲,刻有類似葉紋的V字紋道,下雨時出水管的水沿樑柱流到地面,硬漢內藏浪漫巧思。
值得留意的是,展覽名字在建築前加上「未知」:一來粗獷主義不算廣為人知,同時因為英殖香港華洋共處的背景,增加建築的複雜性,讓某些疑似粗獷主義建築的定義,還需繼續討論。
另一個未知,涉及建築的生死存亡——粗獷主義向來備受爭議,不獲廣泛重視及欣賞,加上漸因失修而破落,本來就已碩果僅存的粗獷建築,近年面臨消失,比如荒廢好些年的清水灣邵氏片場,現正開始拆卸重建。
留下來的倖存者,亦不代表可以安全。部分業主因了解不多,以保養的名義,替建築抹上油漆或批盪,外表亮麗了,但跟粗獷主義的原有精神背道而馳。
例如展覽中的幾幢中大建築,除了牟路思怡圖書館,其餘巳被翻新,不復最初落成的模樣。
這現象非香港獨有。2017年,德國建築博物館(Deutsches Architekturmuseum)策展人及建築評論家Oliver Elser啟動SOS Brutalism計劃,建立網上數據庫,列出世界各地相關建築,以作監察和保育,至今載有超過二千座建築,其中約二百座標為瀕危紅色,代表面臨清拆或錯誤改建。
赤柱聖士提反書院的科藝樓建築群,一直是SOS Brutalism檔案中唯一的香港建築;今日再檢索,裡面已加進新的項目:中大科學館、眾志堂學生活動中心,並包括已通過撥款,將會拆卸的中環郵政總局(註:策展團隊認為郵政總局更接近典型現代主義,有待商榷)。
撇開主觀的美醜定斷,粗獷主義建築,記錄了戰後的社會面貌,捱過了最窮苦,未正式邁向富裕,平凡實用便是最大安樂,那是樂得簡單的年代。
曾經在當時,人們需要快捷,低成本,坦蕩蕩地真實的建築物;然後許多年後的今天,誠實直白的建築,或事,或人,會不會得到嘉許?
—————————
丨認真做無聊事 x knowhere 丨
日期:8月21日-9月12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1-7pm
地點:中環PMQ B座 H205 knowhere
—————————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Tu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清水 混凝土 廠」的推薦目錄:
- 關於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禾亦建築師事務所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大漢混凝土/大漢預拌廠(股)公司清水模工程實績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大督工程新店私人宅/大漢清水混凝土澆置/樓頂版/4000Psi 的評價
- 關於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分享-清水模工法(第2頁) - Mobile01 的評價
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東奧城事:新國立競技場】
東京奧運期間,我們也會從城市與建設的觀點,回顧一下東京為舉辦奧運所進行的眾多改變。首先就從奧運的主場館開始吧:
為了爭辦奧運,2012年日本政府計劃改建舊國立競技場,設立可開閉屋頂,容量8萬人的「新國立競技場」作為主場館。並由安藤忠雄擔任審查委員長,召開國際競圖,共獲得46件投稿,最終由Zaha Hadid的設計取勝。但Zaha Hadid的前衛設計造價高達3000億日圓,遠超過開始計畫時的1300億,也造成極大爭議。
而除了經費,由於主場館位於明治神宮外苑,又要取代1964年奧運的主場館國立競技場,量體巨大(70公尺高),且充滿強烈建築師個人風格的設計,也令不少日本人覺得格格不入。槙文彥便是其中代表人物,甚至曾發言表示應由全日本代表(All Japan)所組成的陣容來執行本案。磯崎新更批評場館設計像「一隻等待日本沈沒的烏龜」。
2015年7月,在民意與政界的輿論壓力下,總理大臣安倍宣布計劃「白紙撤回」,重新競圖。為了能抑制花費,新的競圖採取必須和綜合營造商組成團隊的Design-Built形式,已經投入兩年多時間修改圖面,基地配置都已經做到已經可動工程度的Zaha Hadid與日建團隊,雖然曾經想再次參與競圖,但卻因為找不到日本營造商合作,而不得不放棄。
另外,為了趕上奧運,緊急舉辦的競圖時程緊迫,並加上「要表現日本樣貌」、「要使用木材」、「競圖資料要使用日文」等條件,使得這項國際競圖最後僅有兩組日本團隊參加,分別是隈研吾/大成建設,以及伊東豊雄/竹中工務店、清水建設、大林組。最後在同年12月,由隈研吾團隊拿下競標,預估工程費用1489億日圓。
Zaha Hadid的設計被腰斬,重新選出日本設計師的這項作法,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便以「#獵殺女巫」來形容,並且拿來和戰前國會議事堂、關東大地震震災紀念堂競圖中的排外現象相比。另一項令人感嘆的巧合是,以建築師而言還算盛年的Zaha Hadid,四個月後在邁阿密巡視工地時感冒染上肺炎,住院時竟然心臟病發猝死,連東京奧運都沒有看到。
隈研吾和伊東豊雄的設計,雖然都是使用木材,但分別呈現出各自的個性。
隈研吾擅長將量體分解,減少對環境壓迫,呈現出現代解釋的日本禪風。他提案中從體育館拉出水平的遮陽板,並在屋簷中設置縱向的格子,讓人聯想到日本古建築的垂木,這部分和他過去在馬頭町廣重美術館使用的木質反覆百葉也很相似,將日本傳統轉化爲洗鍊的極簡感。
而伊東豊雄利用竹中工務店開發的耐火集成材,做出72根並排的巨大木列柱,支撐潔淨純白的座席與波浪狀屋頂,也讓人想到他在高雄世運主場館中強而有力的混凝土支撐單元,在結構性上更加一目瞭然。
最後隈研吾方案獲選,評論家認為他的設計代表更纖細優美的和風,但也有不少人有微詞。例如伊東就認為,隈的設計只贏在造價低一點點,設計表現性的分數並未勝出。另外隈研吾的合作廠大成建設,先前就參與了Zaha Hadid案的計畫,也導致隈研吾案在坐席與樓梯的配置上都和原案很像,因此被諷刺為只是大成請來幫外觀拉皮而已。
不過,這些爭議過去之後,國立競技場總算在期限內完成,當然遇到中國武漢肺炎...又是另一件事了。
完成後的國立競技場,在細節上還是有許多巧思,例如木材來自47個都道府縣的衫樹與落葉松,座席採用五色大地色塗裝,上層淡色多、下層深色多,具有遠觀時空位不顯眼的特性,沒想到竟然在這次奧運上派上用場......
許多奧運主辦城市均面臨場館閒置的問題,但相對來說,新國立競技場的出路相對熱門。除了將成為天皇杯、早慶戰等重要賽事固定場地(類似溫布利大球場)外,也有許多職業足球隊表達認養主場意願,並也有出售冠名權和民營化特許經營的討論。在有點寂寞的東京奧運過後,新國立競技場將成為未來至少半世紀日本的國家代表場館。
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談建築,也不一定走到百年遺跡。有些傳奇就在城市之間,也許外表奇特,成為留影地標;也許平平無奇,默默成為步行路線的導航,但若然打開它們的立面,探究裡面材質,沉默的一扇窗或一根柱,也在訴說城市的故事。
現代主義建築,又名「摩登建築」,為上世紀三十年代南來建築師的講法。現代主義建築,多使用工業化物料如鋼鐵、混凝土、玻璃,以抽象的幾何外形以及著重比例的設計呈現。隨著戰後人口急升,教育、住屋、醫療各類公共服務需求大增,建築紛紛落成以回應社會需要,如西營盤分科診所,既填補了當時短缺的醫療服務,現代化且科學的設計,亦成為政府管治形象的象徵。隨著工商、宗教、娛樂等用途的建築逐一落成,加上政府旗下的建築皆會逐個項目因應功能所需個別訂製設計,不同派別的設計師帶著自身視野,設計出性格迥異的建築,逐漸勾勒出本地現代主義建築的輪廓。
這些早期以功能主導且變化多樣的現代主義建築,無不流露設計者大膽創新的思維。以紅磡體育館為例,大家立時聯想到的,也許是心儀歌手的連場live show;但難以想像其時政府願意向難度挑戰,建一座頭大身細的「倒金字塔」—於1983年落成的紅館,坐落在紅磡火車站之上,由當時的政府工務局建築部設計,而回顧1968年的最初設計圖時,可以見到巨大的看台向四面延伸,平面呈一個十字形狀,與柬埔寨「現代建築之父」之稱的旺莫利萬(Vann Molyvann),在首都金邊的國家運動場設計有異曲同功之妙,兩者皆帶強烈結構表現特色。但看似簡單的外形,建造起來也甚具挑戰-先在地面建屋頂,然後整個由吊重機吊起,暫時安放在鋼架,檯底下的四個斜面興建完成後,才將屋頂結構下降到斜面之上,最後封頂……對比如今保守的公共建築,加上價低者得的投標方式及外判文化,實在難以再現當時大膽、進取的態度。
建築歷史博士同時也是英國建築師的黎雋維 @charlescwlai 笑言:「好的建築可以留芳百世,壞的同是。因此我們都需要更重視建築設計。」如書中引言所述,建築本身是當時社會、經濟、甚至是政治氣氛的物質化縮影。聆聽25幢現代主義建築的故事,可會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城景?
《迷失的摩登-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25選》
黎雋維、陳彥蓓、袁偉然 合著
@hkarchitecturalhistory
#現代主義建築 #摩登建築 #香港建築 #建築歷史 #紅磡體育館 #灣仔友邦大廈 #九龍麵粉廠 #清水灣邵氏大樓
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大漢混凝土/大漢預拌廠(股)公司清水模工程實績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璞園向陽-清水混凝土-大漢混凝土/大漢預拌廠(股)公司清水模工程實績. 清水模建築 ... ... <看更多>
清水 混凝土 廠 在 禾亦建築師事務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預拌混凝土廠規劃設計】 不同的清水混凝土表情,演繹著業主的專業與堅持。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