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品】把「我」去掉
✒文:邱演瑛 🖼圖:Jean Li
因緣真是不可思議,感恩這次輪到兒子來度我。因為居家防疫,兒子繼續在家選修學校的線上暑假課程,我們因此多了很多對話的機會。一晚,我問他,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讓幾位和我一樣不喜歡在眾人前表達自己想法的人,能自在沒有壓力地參與讀書會?於是有了以下母子的對話。
子問:讀書會不就是要和大家分享嗎?不然就自己讀啊!
母答:讀書會很好,有進度,能大家一起共學。但我不喜歡發言,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見得對人有益,還會浪費大家的時間,所以壓力很大。
子問:妳對讀書會中常發言的人,有何看法?
母答:我隨喜讚歎他們!他們有想法,很勇敢,願意分享,很感恩讀書會有他們。
子問:那麼,妳為何不給別人一個隨喜讚歎妳的機會?也許妳的想法會給某一個人新的思惟或做法啊!即使只有一個人。
母答:從我有記憶以來,就不喜歡在人前做自己的事,二、三十個家人都會給我一個空間,讓我自在。你知道我超容易緊張的。
子問:可是妳每次都花很多時間整理佛學筆記,也願意和大家分享,不是嗎?
母答:是啊!因為那些都是法師們的開示與弘講,不是我的想法,雖然我有時會潤飾,讓筆記讀起來順暢些,但它畢竟不是我的想法,所以我會用歡喜心去分享。但是,我不喜歡寫自己的感受投稿,覺得那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
子問:如果佛陀證悟之後,害羞,不願意為大眾說法,你們現在有《華嚴經》嗎?你們還有其他無數的經典可學習嗎?
母驚訝無語中~
子問:我再問妳,妳看書之後的感受,真是屬於妳的嗎?佛陀說法無數,他有說那些都是他的法嗎?應該沒有吧!而且,那些法,應該沒有「我」的概念吧!
母驚訝地答:沒有,《金剛經》裡提到,「如來無所說」,而且,佛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還有,你剛才說的竟然是「諸法無我」的概念耶!
子淡定地問:對了,妳平常在道場擔任知客義工,應該要和很多人說話吧?妳不是很樂意為大家服務嗎?
母答:對,但是通常不會一次接待很多信眾菩薩。而且,知客要用平常心接引他們,不給他們壓力,如果我做得到,就儘量滿他們這次來道場的願。師父說要學觀音、做觀音,而知客就是要當「來迎觀音」。
子答:我知道了,妳是屬於那種服務性人格的,這可能是妳的dharma。妳所要做的事,是與大眾有關,而且與妳自己無關的。如果是與妳自己有關,妳就過不了這關卡,因為和妳的dharma不相應。
母問:你說的dharma和我認知的dharma不同,那是「法」吧!你說的dharma,比較像是我們說的「願」,例如,我發願要做什麼,或是我的本願是什麼,就像觀音菩薩的本願是聞聲救苦。
子答:可能解釋有所不同,但是,你要發願、行願,也是為了完成你們認知的dharma,不是嗎?不管怎樣,都要回到那一個dharma 啊!對了,妳就把讀書會分享,當成你是知客,是為了提供妳腦中知道的訊息給大家,不要想著,那是妳的感受,把那個「我」去掉。
母答:這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吧!我膽小如鼠、容易緊張的習氣很難改啊!而且我曾經很勇敢地發言了,但是,一講完,我就不記得自己說過什麼,即使有師姊很慈悲地告訴我,講得不錯,我還是記不得,可見我有多緊張。
子答:忘了很好啊!妳不是說過,從此岸搭木筏渡到彼岸之後,木筏就沒用了,不必背在身上啊!所以,妳既然講過了,那就是過去式,其他人覺得有用無用,也都與妳無關,所以,忘了,很好。
母再次驚訝地回答:是啊!《金剛經》的經文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子答:所以,妳需要的是練習,想說就說,想寫文章就寫,不要當成是自己的感受,在說與寫的當下,沒有妳。妳不是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嗎?不論好的,壞的,都是無常,不必執著啦!而且,把「我」去掉,就沒有壓力,就自在了。
母答:我知道了!很感恩你喔!謝謝你跟我說了這麽多,很受用的!可是還是得靠自己隨時練習。雖然讀了多年的《金剛經》,但要做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談何容易啊!我善根福德不夠,要先禮佛、拜懺。
與兒子對談之後發現,以前為兒子播下的種子,似乎開始發芽了,因緣具足,他開始開導我這為人母的。孩子們小時候,我一邊看書,總會用淺顯的言語與他們分享書中內容;即使一起下圍棋,也會跟他們說有一種「黑業、白業」,雖然我們看不見,但都是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以後根據累積的業,各自投胎到六道。所以,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爸媽是幫不了的。其實,在和孩子們聊天的當下,並不期待他們了解多少,只希望他們要成為品行端正、對社會有益的人,而成績的好壞,獎項的多寡,都是他們自己的,與父母無關,但是我們會一直祝福他們。
想起兒子十年級時曾告訴我,他們當月的英文課是以亞洲作家為主,課本之一是Amy Tan的《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老師在授課時,也介紹了英文版的《道德經》。兒子說,很感恩我以前就跟他聊過《道德經》的內容,所以,老師用英語講解《道德經》的概念時,彷彿全班只有他聽懂了,因為英文月考的題目之一,就是用《道德經》的概念來分析《喜福會》裡的諸位角色。他的英文月考分數超過一百分,因為老師很欣賞他的分析,所以給了額外的分數。當時,我只是欣慰自己是一個愛說話的媽媽,喜歡分享我讀過的書和聽到的故事,雖然我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說話。我一直以為,與家人的因緣,是我要和他們分享佛法,接引他們親近佛法,邀請他們進道場當義工。其實,他們也不斷地用他們各自的形式和方法在度我。果然是在利他的同時得自利。
我感恩兒子的建議,今晚身體力行,想寫文章就寫,當下沒有我,只是記錄並分享給不喜歡在大眾面前發言的人,希望大家能一起練習無我。至於能利益多少有緣人,不得而知,但也無妨。
此時想起師父的一段開示,我們做任何事,要非常的乾淨俐落;非常的坦誠、真誠,做完以後就算。要我做的就做,不要我做就不做;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不做。已經做了的,結果好壞,不管它。結果已經在那裡了,擔心沒有用。沒有做以前不要害怕,做過以後不要擔心,事情敢做敢當。真是有感啊!與菩薩們分享,共勉。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MJA7K
#心靈小品
#把我丟掉
#讀書會
#金剛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7般若精神—《金剛經》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金剛經》是般若學的精華,其中對「空」的描述已達至出神入化的境界。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97般若精神—《金剛經》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金剛經》是般若學的精華,其中對「空」的描述已達至出神入化的境界。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在 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第166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無相」,《金剛經》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又云:「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 ... <看更多>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在 Re: [法語]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看板Buddhism 的推薦與評價
能夠這樣悟道的人,就得大福報
南懷瑾先生
佛在《金剛經》中說:「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
非法相。」一個人到達了一念淨信,知道凡是有現象的都不是,而是一切無相,連無相也
無。能夠這樣悟道的人,就得大福報。為什麼?因為此人現生已經到達了佛境界,他就是
肉身佛了。為什麼說他到達佛境界呢?因為這個人已經到達無人相,無我相,真正淨信了
。一念放下,當然無我相,也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這個四相是非常嚴重的啊!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從心理學上來講,四
相是四個觀念,也就是人類普遍的四種現象。每個人的我相都很重,尤其知識分子「我」
的意見非常重。知識分子什麼都可以忍讓,假使碰到一個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你對他說讓
開一點我坐好不好?他看著你,哼!這個蠢東西,好吧!看你可憐,讓你坐。這就是我相
,因為「我」看你可憐,讓給你了;因為看到你不懂,懶得跟你講。所以知識分子的那個
我見啊,當然就像我現在一樣,是很厲害的。
人,處處落在我相,我相能夠去掉就差不多了。我相去掉了,當然無相,一切平等,看一
切眾生皆是佛,看天下的男女都是父母,看天下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能夠做得到這樣
,就是因為無我相,無人相,自然就做到無眾生相,平等;也無所謂壽者相,活得長,活
得短是一樣。所以生死看得很通,壽夭同視,生死一條,這是莊子的觀念,生與死是一個
道理,同早晨晚上是一樣,到了晚上啊,就要休息休息,不需要覺時戀夢夢戀醒的。「相
」,在外境界是現象,在心理上是觀念,主觀的觀念。
下面兩個更重要,「無法相」,一切佛法及什麼叫佛法,都把它放下了,凡所有相,皆是
虛妄,一切不著相,統統放下,這個是無法相。但是你要認為什麼都不是,一切都不是,
佛也不是,不是的也不是,你又落在「是」上。什麼「是」?「非法是」,一切都否定,
對不住,你又錯了,你又落在一個「對」上,這個對就是「無非法相」。換句話說,一切
都不是,一切也是。
有人研究,認為《金剛經》是絕對講空的,錯了,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換言之,認為一
切皆空也錯了,因為一切有也是它變的。所以,《楞嚴經》中佛說了兩句名言,「離一切
相,即一切法」。離一切相,也就是「無法相」的註解;即一切法,也就是「亦無非法相
」這句話的註解。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離也離。所以《金剛經》並不是講空,它只
是說在見道的時候,見法身的時候,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我們起而行之,修行
的時候,孜孜為善,念念為善,是不可以空的。
禪宗大徹大悟的大師們,解釋學佛人基本的道理說:「實際理地,不著一塵。萬行門中,
不捨一法。」實際理地不著一塵是講本體;萬行門中,起而行之,在行為上是不能空的,
念念都是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萬行門中不捨一法;樣樣都是有,不是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118.1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76006298.A.93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