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品】把「我」去掉
✒文:邱演瑛 🖼圖:Jean Li
因緣真是不可思議,感恩這次輪到兒子來度我。因為居家防疫,兒子繼續在家選修學校的線上暑假課程,我們因此多了很多對話的機會。一晚,我問他,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讓幾位和我一樣不喜歡在眾人前表達自己想法的人,能自在沒有壓力地參與讀書會?於是有了以下母子的對話。
子問:讀書會不就是要和大家分享嗎?不然就自己讀啊!
母答:讀書會很好,有進度,能大家一起共學。但我不喜歡發言,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見得對人有益,還會浪費大家的時間,所以壓力很大。
子問:妳對讀書會中常發言的人,有何看法?
母答:我隨喜讚歎他們!他們有想法,很勇敢,願意分享,很感恩讀書會有他們。
子問:那麼,妳為何不給別人一個隨喜讚歎妳的機會?也許妳的想法會給某一個人新的思惟或做法啊!即使只有一個人。
母答:從我有記憶以來,就不喜歡在人前做自己的事,二、三十個家人都會給我一個空間,讓我自在。你知道我超容易緊張的。
子問:可是妳每次都花很多時間整理佛學筆記,也願意和大家分享,不是嗎?
母答:是啊!因為那些都是法師們的開示與弘講,不是我的想法,雖然我有時會潤飾,讓筆記讀起來順暢些,但它畢竟不是我的想法,所以我會用歡喜心去分享。但是,我不喜歡寫自己的感受投稿,覺得那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
子問:如果佛陀證悟之後,害羞,不願意為大眾說法,你們現在有《華嚴經》嗎?你們還有其他無數的經典可學習嗎?
母驚訝無語中~
子問:我再問妳,妳看書之後的感受,真是屬於妳的嗎?佛陀說法無數,他有說那些都是他的法嗎?應該沒有吧!而且,那些法,應該沒有「我」的概念吧!
母驚訝地答:沒有,《金剛經》裡提到,「如來無所說」,而且,佛說,「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還有,你剛才說的竟然是「諸法無我」的概念耶!
子淡定地問:對了,妳平常在道場擔任知客義工,應該要和很多人說話吧?妳不是很樂意為大家服務嗎?
母答:對,但是通常不會一次接待很多信眾菩薩。而且,知客要用平常心接引他們,不給他們壓力,如果我做得到,就儘量滿他們這次來道場的願。師父說要學觀音、做觀音,而知客就是要當「來迎觀音」。
子答:我知道了,妳是屬於那種服務性人格的,這可能是妳的dharma。妳所要做的事,是與大眾有關,而且與妳自己無關的。如果是與妳自己有關,妳就過不了這關卡,因為和妳的dharma不相應。
母問:你說的dharma和我認知的dharma不同,那是「法」吧!你說的dharma,比較像是我們說的「願」,例如,我發願要做什麼,或是我的本願是什麼,就像觀音菩薩的本願是聞聲救苦。
子答:可能解釋有所不同,但是,你要發願、行願,也是為了完成你們認知的dharma,不是嗎?不管怎樣,都要回到那一個dharma 啊!對了,妳就把讀書會分享,當成你是知客,是為了提供妳腦中知道的訊息給大家,不要想著,那是妳的感受,把那個「我」去掉。
母答:這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吧!我膽小如鼠、容易緊張的習氣很難改啊!而且我曾經很勇敢地發言了,但是,一講完,我就不記得自己說過什麼,即使有師姊很慈悲地告訴我,講得不錯,我還是記不得,可見我有多緊張。
子答:忘了很好啊!妳不是說過,從此岸搭木筏渡到彼岸之後,木筏就沒用了,不必背在身上啊!所以,妳既然講過了,那就是過去式,其他人覺得有用無用,也都與妳無關,所以,忘了,很好。
母再次驚訝地回答:是啊!《金剛經》的經文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子答:所以,妳需要的是練習,想說就說,想寫文章就寫,不要當成是自己的感受,在說與寫的當下,沒有妳。妳不是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嗎?不論好的,壞的,都是無常,不必執著啦!而且,把「我」去掉,就沒有壓力,就自在了。
母答:我知道了!很感恩你喔!謝謝你跟我說了這麽多,很受用的!可是還是得靠自己隨時練習。雖然讀了多年的《金剛經》,但要做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談何容易啊!我善根福德不夠,要先禮佛、拜懺。
與兒子對談之後發現,以前為兒子播下的種子,似乎開始發芽了,因緣具足,他開始開導我這為人母的。孩子們小時候,我一邊看書,總會用淺顯的言語與他們分享書中內容;即使一起下圍棋,也會跟他們說有一種「黑業、白業」,雖然我們看不見,但都是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以後根據累積的業,各自投胎到六道。所以,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爸媽是幫不了的。其實,在和孩子們聊天的當下,並不期待他們了解多少,只希望他們要成為品行端正、對社會有益的人,而成績的好壞,獎項的多寡,都是他們自己的,與父母無關,但是我們會一直祝福他們。
想起兒子十年級時曾告訴我,他們當月的英文課是以亞洲作家為主,課本之一是Amy Tan的《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老師在授課時,也介紹了英文版的《道德經》。兒子說,很感恩我以前就跟他聊過《道德經》的內容,所以,老師用英語講解《道德經》的概念時,彷彿全班只有他聽懂了,因為英文月考的題目之一,就是用《道德經》的概念來分析《喜福會》裡的諸位角色。他的英文月考分數超過一百分,因為老師很欣賞他的分析,所以給了額外的分數。當時,我只是欣慰自己是一個愛說話的媽媽,喜歡分享我讀過的書和聽到的故事,雖然我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說話。我一直以為,與家人的因緣,是我要和他們分享佛法,接引他們親近佛法,邀請他們進道場當義工。其實,他們也不斷地用他們各自的形式和方法在度我。果然是在利他的同時得自利。
我感恩兒子的建議,今晚身體力行,想寫文章就寫,當下沒有我,只是記錄並分享給不喜歡在大眾面前發言的人,希望大家能一起練習無我。至於能利益多少有緣人,不得而知,但也無妨。
此時想起師父的一段開示,我們做任何事,要非常的乾淨俐落;非常的坦誠、真誠,做完以後就算。要我做的就做,不要我做就不做;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不做。已經做了的,結果好壞,不管它。結果已經在那裡了,擔心沒有用。沒有做以前不要害怕,做過以後不要擔心,事情敢做敢當。真是有感啊!與菩薩們分享,共勉。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MJA7K
#心靈小品
#把我丟掉
#讀書會
#金剛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亂世好修行。一條沙中線,搞到區區沉降,站站危機,象徵了九七後香港的現實處境。 大陸的文化在侵蝕,香港的核心價值在剝落。 欺上瞞下,層層呃呃騙騙,過到骨就係神仙,理得你將來死人冧樓。 由地盤工人,到監工主管,簽字工程師,到那批年薪千萬的高層,到問責局長,人人不負責任,唔...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英文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Wong Wai Man
亂世好修行。一條沙中線,搞到區區沉降,站站危機,象徵了九七後香港的現實處境。
大陸的文化在侵蝕,香港的核心價值在剝落。
欺上瞞下,層層呃呃騙騙,過到骨就係神仙,理得你將來死人冧樓。
由地盤工人,到監工主管,簽字工程師,到那批年薪千萬的高層,到問責局長,人人不負責任,唔關我事。
陳帆徹底揭開了董建華問責制的虛偽和有權無責。
作為負責運輸的問責局長,他說:
看新聞才知道這單事件;
他和公務員團隊的表現有目共睹;
他是否要問責?公道自在人心!
一貫的輕佻,毫不尊重自己。
這就是今日官場的行事風氣,這就是今日的香港。
骯髒的污泥,可以長出潔淨的蓮花,這是香港這個城市修行的好機遇,也是個人修行的好環境。
《周易》作為衰世之學,其中第五十二卦,艮為山卦,是教我們止欲修行的卦。
第五十一卦是震為雷,第五十二卦是艮為山。震為雷,艮為山,震代表腳,艮代表手;震為動,艮為止。行是震,止是艮。兩卦合起來,就是人生的行止。
震艮相綜,代表人生的行止關係。
時行則行,時止則止。時機成熟便行,時機不當便止。
行中有止,止中有行。行極則止,止極則行。
兩者既對立,又統一。
人,不能永遠的行,也並不可能永遠在止。這便是陰陽循環的道理。
行是陽,止是陰,行止永遠在交替運行。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靜到極致,我便看到萬物的運作模式,是循環往復的。
第五十一卦的震為雷卦,本意是動,上下都是震,重雷疊至,一個又一個的雷響,象徵人生的打擊。一個接一個,永不休止。
生命既有嚇你一跳的打雷,就有五十二卦的艮為山的處理智慧。
上卦是艮,下卦也是艮,重山之象。古人見山即止,這個卦叫你停下腳步。
里仁篇說:以約失之者,鮮矣。
人生修養第一課,就是學習約束自己。懂得約束自己,在言行上犯上過失,是很少有的。
這個止,是教我們止欲修行。
人生的打擊,往往根源於我們與生俱來的欲念。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有無窮之欲,像孫悟空的如意金剛棒。這支可大可小,用的時候拿出來的東西,就是人類的煩惱根源。孫悟空就是用它來大鬧天宮。
天翻地覆,群仙束手無策,最後如來佛祖出手,這個手,就是艮卦,艮為手,為指。
如來將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任他法力高強,就是跳不出佛祖的掌心。那便是艮,止欲修行的象。佛祖的手,五根手指,壓住悟空五百年。
艮卦的卦辭: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艮為止,卦名在這裡作動詞用。艮其背,在亂世修行,要止欲,將我們的欲念壓下去。
一切有情眾生的痛苦源頭,都是身體,要修行就得從身體開始修。
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我們所有的煩惱,都是因為這個身體,這副臭皮囊,無論儒家道家佛家的修行,都是為了超脫肉身的障礙。人間的欲望無窮,要修到及吾無身,沒有肉身的包袱,吾有何患?那裡還有什麼煩惱呢?
這就是解脫禍源的概念。
艮其背,就是佛家修行的面壁。用背,對著滾滾紅塵中飲食男女,金錢權力的誘惑。
人開始修行,總因為定力不足,先要跟塵世隔離,到山上,艮為山,塵世人多煩惱多,在山上人少煩惱相對便少。所謂「艮其背」,就是從遠離誘惑開始。
「不獲其身」,好像連肉身都不見了。這是象徵性的說法,因為一切煩惱都是從肉身而來,一旦艮其背,通過面壁苦修,到肉身彷彿都不見了。小乘佛法修到最後就是這個境界。
金剛經說:無我相,先空掉自己開始,然後再進一步無人相;做到無我無人,時間空間都失去意義,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進入永恆的空相了。
但這只是羅漢的境界,只不過是個自了漢,只是自渡,沒有渡人,小乘境界而已。
佛教追求的,是兼善天下,濟渡眾生,所以必須重返人間,照顧自己以外的眾生,這是菩薩的層次。
有了「艮其背,不獲其身」的基本功,走入人群,各行各業都是修行道場。
政客可以修,豬肉佬可以修,有錢佬可以修,乞兒可以修,動中修定,就是「行其庭,不見其人。」
走出門戶,接觸人群,不論在朝在野,都不見其人。芸芸眾生,不管男女老少,鰥寡孤獨廢疾者,無眾生相,都沒有差別。
離一切諸相,無一切諸相,故名諸佛。
這樣,結果就是無咎。
艮卦,止欲修行,就是追求無咎。不是吉凶悔吝,不是成敗得失。
無咎,就是沒有遺憾而已。
不要怨恨今日甩甩爛爛的香港,佛教的本義是蓮花,生長在最骯髒的污泥,修行就是在最髒的地方,開出最潔淨的蓮花。
#沙中線 #FCC #廿三條
2018年8月14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FCC陳浩天 #沙中線 #廿三條立法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英文 在 淨空法師- 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幫助我們往生-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我相 、 無人相 、 無眾生相 、 無壽者相 ,真幫助我們往生。 破四相,就是把這四樣放下,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執著這個是錯誤,心裡有這四樣東西,叫輪迴 ... ... <看更多>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英文 在 Diamond Sutra | Personal blog 的推薦與評價
... 英文審稿:John Castlebury,2008年12月謄稿漢譯:蘇卡, 2008年12月中文審稿 ...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