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十四行◎楊牧
一 澤中有雷
是誰心中愀然轉動,髣髴
埋伏的是電?洪流到此
注於無底——涓滴
點點是憂傷之華
如蚊蚋負朝夕木槿於
透明的翅膀遂閃過水面
而反影正加速激盪,以
慾望為圓心,期待天明:
這裡是一切動靜的歸宿
千山萬壑的起源,宇宙
和我的脈搏同步操作
大鵬在鼓翼,鷦鷯搶飛
魚蝦朗聲排水,無限層次的
彩虹沛然交疊:澤中有雷
二 利涉大川
斷然是它
蜿蜒切過高原。黑土之下
岩層釋放著力,剛與柔
交會,火光迸發如齒輪衝突
又如唇舌澌濺未央之夜
吸吮於醒與睡纏綿的
窗口,黑土以上猶見
一片豔紅病黃的——渾沌
床褥裡已繁殖了遠古的稷
新苗漫延到你的脊樑
逐漸接近它蓄勢待發的
據點,燐光冷肅跳動
張起滿天預言,繾綣來
往:利涉大川
--
詩人許嘉瑋賞析:
楊牧此詩寫於1987年,收入《完整的寓言》詩集。一題二式,分別取自《易經》「隨」卦象辭:「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及出現在不少卦辭中的套語「利涉大川」。譬如水天需、風雷益、天火同人、風澤中孚、山風蠱諸卦的卦辭都曾出現。「隨」卦有依循順從之意,利涉大川則透露出積極跨越險阻的冒險精神,二者看似牴觸,卻可融合統一,如《易經》藉陰陽二爻的調配,建構對宇宙的認識及人情義理的思索。本文以為,楊牧透過詩作為仲介,展現創作意識與選用典故、景象的迎拒和張力。
《易》的本質向我們揭露自然界的萬物彼此相關,又透過具體物象嘗試印證超乎象外的某些思維與真理。若能圍繞文字所揭示之物象反覆探索、梳理背後可能的各種指涉,則可在知識性的框架外,感應相異個體的生命情調。正如《完整的寓言‧後記》,楊牧提到自己對詩創作的看法:
我不希望我一首完成了的詩只能講一件事,或一個道裡。惟我們自己經營,認可的抽象結構是無窮盡的給出體;在這結構裡,所有的訊息不受限制,運作相生,綿綿亙亙。此之謂抽象超越。詩之有力在此。(《楊牧詩集III》,頁495)
仔細推敲〈易十四行〉,其中確實蘊藏不少向外延伸意義的典故,澤中有雷和利涉大川恍若開啟想像的引子。從行動者的角度,澤中有雷偏向靜態,利涉大川則有較強烈的位移感。若從意象出發,平靜的大澤有雷,是靜中有動,而跨越流動的水看似動態,卻又必須小心謹慎,屬於動中有靜的描摹。澤中有雷是對「隨」卦的整體形容。因《易經》每個卦本由上下二卦組成,澤是動態的水靜止凝聚而成的湖泊沼澤,屬性為陰,有包容接納的特質,雷則為震動、暢達之意,屬性為陽,是偏向動態的意象。依循宇宙本質的自然流轉,萬物運行的規律便在其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澤中有雷〉一詩的後半,詩人將層次抬高到宇宙,最後幾句的大鵬、鷦鷯、魚,很難不令人聯想到《莊子‧逍遙遊》的典故。《莊子》對小大、名實、朝夕、有用無用等二元結構的討論是放在消解對立的前提下展開,水面下的鯤魚突破界線而成為飛往南冥的鵬鳥,是什麼讓累積轉化成為可能呢?
當我們將目光轉向承上啟下的第八句,楊牧以「慾望」作為十四行結構的圓心,析解出人我共感的無限層次,慾望即宇宙生成的動力。可以是愛情,也可以是探索世界與自我的潛在驅力。若讀者願意接受這首詩帶有對詩歌創作慾望的執著渴求,那麼共鳴共感的宇宙,萬物的變化,時間的更迭,想像的虛實和被觸動的愀然內在,放在創作過程裡,好奇心(慾望)無疑讓神思處於馳騁逍遙的狀態。以此解讀「宇宙/和我的脈搏同步操作」,似乎同樣可以說明創作的完整心歷路程。故本文以為詩中慾望更接近探索、書寫宇宙萬象的衝動與好奇。與雷電相比,人類的「心」何其渺小?一如洪流對無底深淵只是涓滴,蚊蚋背負的木槿花開落於朝夕更迭的無窮時間。無數極大與極小的對比,各種虛實、正反透過映射兩端的水面,達成某種和諧。從詩句一開始的砰然,歷經躊躇或渺小自我的認知,到最後憑藉的創作慾望的驅使,臻於某種鼓動而充滿色彩的喜悅。動靜的歸宿和生命的起源,無非一首詩的完成。
其次,澤中有雷只是〈易十四行〉的前半,後半與之相呼應的是利涉大川。以河川比擬時間,廣為人知的例子難以勝數,而面對流動的時間,幾無一物可以暫留,文字卻能穿梭其間,優游於古今之間。於是開篇的「斷然是它」假如便是大川,則作者彷彿與孔子並肩在川上看悠悠時間流過。然而時間終不可逆,單向流逝後,誰也無法回到過去見到孔子。何況,「它」若等同奔流之河,那麼內容描述「它」沿途行經各種事物,並在倒數第四行出現「逐漸接近蓄勢待發」這樣的句子,顯然不是描寫大川。然而「它」又位居開啟全詩的位置,於是推斷利涉大川應當與澤在雷中一樣,屬於對創作情狀的描摹。又如河流與高原、黑土與岩層等意象各自代表的柔與剛,以及同樣以二元結構出現的唇與舌、睡與醒、遠古的稷與新苗等,意象間微妙的競合張力,在楊牧筆下是以交會、衝突、纏綿的姿態出現。同樣是繼往開來的第八行,詩人以渾沌二字意圖統攝所有看似悖反的存在,結構上頗值得推敲。而最後兩句的分行同樣耐人尋味:繾綣來的來作為後綴的修飾,彷彿在殷殷呼喚,從起初的接觸、磨合到融洽,最後則發出邀約,與之共同跋涉渡過眼前的大川。假設此一詮釋得以成立,那麼收束於利涉大川四字,便可看成是以書寫對抗時間。一方面可以往回溯及曾蜿蜒過的人事時地物,一方面又彷彿預言能直指未來,面對各種素材的詩人即靈視的祭司,揭示宇宙的奧秘,以詩之力。
-----
美術設計:�李昱賢
攝影來源:�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人文歷史 #易十四行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許嘉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Claire M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訂閱文靜的頻道: http://www.youtube.com/subscription_center?add_user=h0346445 瀏覽文靜的最新課程資訊: https://goo.gl/0wQ0O6 追蹤文靜的Instagram→更多學生實證與教學分享:CLAIRE_MAN 如何在...
無用之用莊子逍遙遊 在 Amy Ng 吳芷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逍遙】
中學時沒有範文,但還是要讀先賢思想。其中孔子的篇幅固然最多,但也因為歷史讀過漢武帝獨尊儒術,總覺得儒家思想其實只是糖衣毒藥,用仁義禮智來掩飾當權者鞏固統治地位的野心。那時尤其不明白,為何學校不深入講授漢初道家「無為而治」的優點。
直到後來補習,才知道道家的內涵遠超於政治思想,更不是「甚麼也不做」。「逍遙」二字出自莊子的《逍遙遊》,而要做到逍遙,首先應該看懂《齊物論》,所謂是非美醜、有用無用,只是相對而已。要是執著追求其一,只是不斷消耗自己。所謂「無為」,我想其實是不執著追求世人所追求的。回歸自身、順應自然,追求自己所認為的理想生活,如此方得逍遙。或許這才有了範文中的《逍遙遊》;旁人所以為沒有用的,不必然沒有價值,差別在於你怎麼善用自己擁有的一切。
儒家提倡「學而優則仕」,為你提供了理想目標,省卻了思考的麻煩,卻也抹殺了活出自己的空間。諷刺的是,孔子自己卻因不受當權者重用而轉為講學。相較之下,我還是喜歡老莊提醒人順應自然,不盲目迫使自己追求別人趨之若鶩的方向。這也是多年以來,學校教育沒有告訴我們的吧。
#我的寫作日常 #029
#當年沒有範文現在每年臨急抱佛腳溫範文哈哈
#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
無用之用莊子逍遙遊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找到真命天子(女)、找到合適的人,對戀情固然重要,但用心去培養一段感情才是能否長久幸福的關鍵。
不成熟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而只需要投入心身的感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弗洛姆《愛的藝術》
取自《解愛》
……………………………………………………………..
各位朋友,晚安:
蔡教授解愛,那是如同庖丁解牛,每個動作,都能順著肌理釐清。能把成長心態用在愛情上面,講得入心入理,我實在佩服蔡教授的創見。
很多人不會愛人,這已經是版面上常提到的事了。可是,蔡教授講得更清楚,她用很簡單的方式,把第二層與第三層的愛分別了開來,這能幫助我們理解。
版面上的朋友們,大概不陌生,蔡教授討論的愛,常在描繪第三層次的狀態,也就是愛自己優先。而且蔡教授的愛,常回到根本,從身體開始,這是踏踏實實的愛自己。
在這基礎上愛人,便不容易迷惘,短暫失去自己,也能找回中心。
我希望推廣這本書的概念,除了這篇文章下面有贈書活動之外,另外在星期五(7/31)晚上9點半,也會辦贈電子書的直播活動,非常歡迎大家參與。歡迎大家一起來上課,用不同作者、不同角度,深化我們對自己的認識。
祝願您,能先發展自己,再發展關係!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以「培養」而非「尋找」心態面對愛情
【文/ 蔡璧名】
正向心理學家班夏哈說:很多人對戀情有著錯誤的期望,或者確切地說,對美好的戀情有著錯誤的期望。大多數人認為擁有一段美好的、至死不渝的戀情的關鍵在於尋找到真命天子或天女,這確實重要,但是錯在將重點放在尋找上面。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後簡稱:杜維克)研究中固定心態和可塑心態對比,人們有一種會破壞戀情的尋找心態。杜維克證明了,當人們獲得遊戲測試成績時,如果贊賞他們「你真聰明」,這時他們會產生固定心態;可相反如果我們稱贊他們「你真努力」,他們就有了可塑心態。這兩種心態都會對人們面對事情的態度產生影響。有著固定心態的人,即被稱贊「你真聰明」的受試者,基本上幫不了他們在進入下一輪測試、當測試變難,他們會產生「一旦做不出來,便說明我不聰明了」這樣的想法,這時他們的自我定位受到威脅,使他們便容易放棄,他們較容易被失敗打倒,也無法享受過程。而擁有可塑心態被贊賞「你真努力」的聽者,心中就會想:「我會努力做的,即便我這次沒成功、沒做好,我也可以學到東西,能夠享受過程。」這就是可塑心態。我們也可以將這個理論運用到戀情上來。如果一個人認為,擁有一段至死不渝的幸福戀情的關鍵,是在於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這種尋找心態就相當於杜維克提出的固定心態。假設這個人抱著這種尋找心態,認為尋找是最重要的事,一旦他(她)的戀情經歷什麼挫折時,他(她)便會開始思索:「不對,我肯定是還未找到真命天子(女),肯定是我弄錯了,找錯了對象。」這種心態常會讓情況惡化,甚至可能會導致惡性循環。這就是尋找心態,這種心態是固定的。一般人都希望找到白馬王子,或找到自己的女神,可現實總是殘酷的,而我們無法脫離現實。若我們有了尋找心態,這種固定心態就會威脅到我們的自我認定,一有矛盾發生我們就開始琢磨:「估計我還沒找到真命天子。」
可如果反過來抱持著培養心態,這種心態便是可塑的,它與我們的努力相關。我們就會想:「雖然現在我們的情感碰到了困難,但沒關係,因為我們在努力改善,我們在努力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在面對一段戀情的心態,很多時候是可以轉變的,只要真正接受並內化一個事實:那就是,找到真命天子(女)、找到合適的人,對戀情固然重要,但用心去培養一段感情才是能否長久幸福的關鍵。
在一九五六年,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愛的藝術》,它的作者弗洛姆因為不斷在失敗的愛情中嘗到苦果,直到五十多歲,他覺得他才領悟到「愛的藝術」,於是寫下這本書,書中寫道:「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而只需要投入心身的感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弗洛姆認為,雖然我們一直在討論愛,但其實很多人都並不具備愛人的能力。不成熟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所以他認為,要想擁有「愛」的能力,首先要放棄自戀,其次是要拋棄父母以及成長過程對人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擁有完整人格的人才會真正有「愛」的能力。
在更早的幾千年前,莊子就在書中藉著自己與惠子的聊天,提醒我們:「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遙遊〉)不要將對方當成一棵果樹、一塊有用的木材來對待。他並沒有想把對方拿來為己所用,而僅僅是希望對方的生命因為跟自己的相遇而能夠越發美好。如果說,一個人總是要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永恆的靈魂伴侶,總用「尋找」的方式想要覓得的話,那有可能是遇不到的。
不過,我們每一個本來不會寫詩的人,都可以透過與一本書的相遇,發現自己也可以寫出動人的小詩。所以一定要相信,我們的情感,也可以經過努力而地久天長。
.
以上文字取自
解愛:重返莊子與詩歌經典,在愛裏獲得重生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2983
天下∣https://bit.ly/31Id5pn
天下讀者俱樂部
2020.08.17 一起吧!(一)20:00 @ Legacy Taipei
蔡璧名 ✕ 盧廣仲 《解愛》講唱會
售票詳情:https://bit.ly/2ZKScXG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無用之用莊子逍遙遊 在 Claire M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即訂閱文靜的頻道:
http://www.youtube.com/subscription_center?add_user=h0346445
瀏覽文靜的最新課程資訊:
https://goo.gl/0wQ0O6
追蹤文靜的Instagram→更多學生實證與教學分享:CLAIRE_MAN
如何在DSE爭取中文科5**(五星星)佳績?報讀文靜的中文課程,輕鬆戰勝DSE!你也可以是下一個DSE中文科5**(五星星)!期待在課堂上見到您❤
=================================================================================================================
其他相關教學短片:
https://goo.gl/rCDZuC
https://goo.gl/ejisBb
搞笑教學短片:
https://goo.gl/L8jKb5
=================================================================================================================
短片文案:
DSE指定篇章其中一篇係莊子嘅逍遙遊,裡面嘅精粹就係無用之用呢個精神。
你知唔知乜嘢係無用之用?
由唔明變明,好似好深變車其實咁易,覺得好悶變其實都幾funny吖!
兩分鐘搞掂,來啦喎!
文章裡面惠子介紹左一棵叫做樗嘅樹,投訴佢樹幹擁腫枝幹捲曲唔能夠做作為建築材料或製作任何器具
莊子答:古畫上文句。
句子嘅意思就係大樗因「無用」而不會被斧頭砍伐,沒有東西侵害它,沒有甚麼可用之處,便不會有困苦禍患,免於受損,得以保身全性。
俗D來講即係:
佢都冇用,搵鬼要咩,放心啦,佢好安全!
認真諗,其實人生追求D乜吖?最基本要生存先啦,冇人害你,搶奪你,可以自由自在咁生活,唔係幾好咩?
(註:道家的主張,與同時代的其他思想家,大異其趣。 道家主張無為、自然,與儒家、法家、墨家各派的入世思想不同。課堂上之文化教學會作深入論述)
呢個咪就係無用之用囉?
呢個聽落去好冷門嘅哲學觀念,其實響日常生活都會見到,
就好似女朋友將原本靚靚仔仔高大威猛嘅男朋友糟肥一樣,女朋友:肥肥膩膩搵鬼要咩,放心啦,佢好安全!
來一個深D嘅好嘛?
道家思想認為世俗所有觀念都只係一種相對嘅比較,就好似有醒目仔先會發現另一個唔夠醒,見到靚女先會知道另一個唔夠靚,但呢種比較係冇絶對嘅標準架,就好似拍埋林志玲(圖)度我梗係豬排啦,但係同ANABELLE(圖)比我應該好睇過佢掛……
所以有用冇用,都係一種世俗嘅觀念,將嗰棵世俗人睇唔起嘅大樹種響寬曠嘅郊野,可讓人在樹旁徘徊,或在樹下逍遙自在地躺卧。邊個話樹嘅唯一用途只係用來當木材用?打破固有嘅思維方式,世人眼中無用嘅事物,自有另一種用途,等待我地去發掘。
如果鍾意呢條短片,請你按個like!
Subscribe 文靜嘅youtube channel 裡面會有更多DSE中文同埋生活上嘅有趣分享
現代教育文靜中四至中六中文課程現正招生,想試堂感受上文靜嘅教學威力可以按呢個播放清單~
想聽下文靜門生嘅心得分享可以按呢個播放清單~
片尾會有課程時間表,亦可以按下面嘅文字簡介,裡面有課程章程嘅傳送門~
期望響課堂上面見到你地
關鍵字搜尋:文靜、DSE、DSE中文、DSE英文、中文補習、補習、補習社、補習老師、補習天王、補習miss、補習老師、Tutor、五星星、現代教育、寫作、作文、寫作技巧、閱讀理解、文言文、白話文、聆聽綜合、小組討論、、指定篇章、DSE指定篇章、
DSE2017 、DSE2018 、DSE2019、香港、廣東話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yi-XmKoK0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