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心_女人迷文章—121
你知道嗎?原來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的童年,可能是這個模樣?
.
雖然沒辦法100%推斷,什麼樣的環境會造就什麼依附型態,但從這本書的案例,跟我自己的經歷,也許可以大致描繪出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的童年。
.
內文請見留言區。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能性調查署第二季 #依戀風格 #海苔熊 #童話心理學 「如果我走了怎麼辦?他有時候還是對我很好啊......」「不要愛我,可是請你愛我。」「你有沒有想我?為什麼不理我?你不愛我了嗎?」你是否曾經有過這些感嘆?😖你知道你的 #戀愛風格 是什麼嗎? 《小紅帽》、《拇指姑娘》、《睡美人》,這些聽...
焦慮依附 和逃避依附 在 貓心—龔佑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總是會湊成一對呢?]
許多人或許會很納悶,為什麼焦慮依附和逃避依附,如此相剋的兩種依附類型,會湊在一起呢?
.
一方面,單從統計的觀點來看,只要有一方是安全依附,那麼雙方就很難分手。另一方面,當雙方都是焦慮型的時候,彼此也常常會相愛相殺,分不了手。所以「安安」、「安焦」、「安逃」、「焦焦」就比較不容易分手了。
.
那麼戀愛市場上,剩下的就是「焦逃」跟「逃逃」了,但當雙方都是逃避依附的時候,其實是很難相互吸引的,雙方都討厭親近,自然沒有擦出火花的空間,所以焦逃配成形的可能性就高了。
.
另一方面,對於焦慮依附的人來說,逃避依附那種時有時沒有、若即若離的感覺,恰好給了他們一種強烈的吸引力,激起他們的焦慮感,並將這種感覺視為是愛情。
.
而對逃避依附來說,他們看到焦慮依附奮不顧身地追著自己,反而會勾起內心那小小地火苗,發現原來如此害怕與人親近、總覺得不會有人愛自己的自己,竟然有人願意飛蛾撲火般地追求自己,因而卸下了心防。
.
只是對逃避依附來說,常常就如同張惠妹唱的一般:「明明就動了情,卻還不靠近」......。
.
關於焦逃配更詳細的內容與解方,請看這裡: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7330?type=author
.
👉按下搶先看,貓心文章不漏接。
👉追蹤IG「CatSoul41」,精彩圖文搶先讀。
👉深入閱讀本書,了解安全感三要素:https://reurl.cc/Dvjq96
👉透過量表配對,找到安全依附的人:https://reurl.cc/E2jV7m
焦慮依附 和逃避依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致 焦慮依附者:請別和逃避依附者談戀愛]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所謂「適合的人」?又或是「適合的關係」是磨合出來的?是人們常常爭論不休的問題。
.
以前的我,也比較相信說,世界上真正適合自己的人,是磨合而來的,而不是找來的;然而,隨著自己戀愛經驗的增加,以及對依附理論的理解,我現在比較相信的說法是:「要先找到適合的人,再磨合出適合的關係。」
.
要談論這件事情,必須從依附理論來談起:我們天生就有依附系統,依附系統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能夠生存下去,而依附系統幫助我們生存下去的方式就是「維持和照顧者之間的連結」。
.
對一個小孩子來說,什麼時候會需要維持和照顧者之間的連結呢?答案就是在遭遇危機的時候。當我們過得相安無事時,小嬰兒是可以很安穩地睡覺、嘻笑的,只有在他們感受到危險的時候,才會啟動依附系統,呼叫照顧者來照顧自己。
.
對於成人的感情來說也是一樣。什麼時候我們的依附系統會被打開呢?就是感覺到不安全感來襲的時候。而對一個焦慮依附者來說,他們害怕的就是「找不到伴侶」、「害怕被伴侶拋棄」、「希望伴侶可以多關心自己」等等。
.
然而,對於逃避依附者來說,當他們不安全感來襲時,依附系統同樣會被打開。只是他們的依附系統被打開時,他們反而會反其道而行,做出「躲避自己的伴侶」、「避免和伴侶太過親近」、「想要一個人獨處」的行為。
.
為什麼會如此呢?這是因為逃避依附者從小時候的依附經驗學到了,每當失去安全感時,求助是沒有用的,所以他們便會關閉自己的感受,透過麻痺自己來避免受傷害。也因此,當他們的依附系統開啟時,反而會做出疏遠伴侶的行為
.
但這樣的行為,反而會讓焦慮依附者更加地沒有安全感,他們希望對方靠近的時候,對方反而需要自己靜一靜,如此一來,一方不斷疾呼另一方靠過來,另一方卻又逃得更遠,互相抵觸之下的結果便是,兩個人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
如果你是個焦慮依附者,請找個安全依附者談戀愛吧!就算不是安全依附者,找到焦慮依附者也好過於找到逃避依附者。因為焦慮和逃避的人,生長出來的需求截然不同,反而會讓彼此變得很痛苦。
.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6483?type=author
.
讀者不妨趁著國際書展7折優惠,好好地來了解依附理論,以及安全感又可以如何被重塑吧?
.
深入閱讀本書,了解安全感三要素:https://reurl.cc/Dvjq96
.
透過量表配對,找到安全依附的人:https://reurl.cc/E2jV7m
焦慮依附 和逃避依附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可能性調查署第二季 #依戀風格 #海苔熊 #童話心理學
「如果我走了怎麼辦?他有時候還是對我很好啊......」「不要愛我,可是請你愛我。」「你有沒有想我?為什麼不理我?你不愛我了嗎?」你是否曾經有過這些感嘆?😖你知道你的 #戀愛風格 是什麼嗎?
《小紅帽》、《拇指姑娘》、《睡美人》,這些聽到快爛掉的童話故事,原來也隱藏著戀愛困擾的解答?!👸🤴
❤️【章節重點】
01:35 童話裡的共同記憶
03:10 你是哪種依戀關係?
06:35 焦慮依戀--拇指姑娘
10:00 逃避依戀--睡美人
12:39 你是自己童話的主人
❤️【追蹤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
除了按讚影片、訂閱頻道,開啟小鈴鐺🔔
還可以到這些地方和我們一起聊生活中📱、時事裡📰、課本上📚沒有的科學 ↓↓↓
PanSci 科學新聞網|https://pansci.asia/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nSc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ansci/
Telegram|https://t.me/pansciasia
💻【新增工作人員】
助理剪輯|楊詠鈞
助理美術|陳紫含
❤️【參考資料】
👉海苔熊
(1)網頁|https://haitaibear.tw/
(2)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aitaibear/
👉論文
(1)Shared everyday decisions and constructive communication: Protective factors in long-distance romantic relationships|https://reurl.cc/20zqqr
(2)Excessive Reassurance Seeking: Delineating a Risk Factor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https://reurl.cc/V6NVVZ
(3)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Scale (ECR)-Short Form: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Factor Structure|https://reurl.cc/j730np
(4)大學生親密關係中依附類型、衝突因應與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https://reurl.cc/20zqn6
焦慮依附 和逃避依附 在 程威銓.海苔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焦慮依戀*的人常常問我,他們逃避依戀**的伴侶,腦袋到底在想什麼?
老實說,我不是通靈少男,我也不知道。不過,倒是可以節錄幾個「焦逃配」朋友Couple的對話。.「我已經給他很多空間了,多到我都懷疑我們到底算不算在一起了......」焦慮依戀A說。.「為什麼有事都不跟我說?我們可以一起分擔阿!他不說我怎麼會知道?都要我用猜的......」焦慮依戀B說。「跟我在一起6年了,為什麼都不說『我愛你』?三個字而已,有這麼難嗎?」焦慮依戀C說。.「他一直不跟我做愛,是不是不愛我?」焦慮依戀D說。.———————.「他說的很多空間,就是一天一通電話,而且睡前要講20分鐘,你說誇不誇張?」逃避依戀A說,我也覺得誇張,不過一般人不覺得。.「跟他講沒有用阿,事情就是要處理阿、怪一個一個打,告訴他只是把是情變更複雜......」逃避依戀B說,分享有什麼用?處理事情比較重要!.「我就有『三個字』障礙阿!一定要用說的嗎?難道我的表現、在乎,他還看不出來嗎?」逃避依戀C說,很明顯的他連那三個字像佛地魔一樣不敢說。.「他越是逼我,我就越不想跟他做愛。我不喜歡被控制的感覺,好像要做,才能證明我們愛一樣。」逃避依戀 D說,老實說感情變穩定之後,他反而沒那麼想做了。他知道這不是新鮮感下降,但他也不曉得是什麼原因⋯⋯.那麼,該怎麼辦呢?
我最近慢慢開始認為 #需要改變的並不是依戀的形式而是呈現的行為方式 。就我的理解,逃避依戀往往比焦慮依戀更不容易改變,因為(相關研究請見[4-6]):.1.他們不一定知道自己是,因為持續的否認也可以過得還算不錯,反正不去碰就不會痛。.2.知道了也不一定會改變,搞得他們焦慮依戀的伴侶很痛苦(如果他們有穩定交往的伴侶的話)。.3.有些逃避依戀者在不同段的關係當中擺盪,搞得他們的曖昧對象很辛苦。.4.據我所知,心理學上面的操弄通常對焦慮依戀比較有效,對逃避依戀的效果幾乎很少。有一種說法是,裝睡的人是不會醒的——但根據1.,有些時候他們並沒有裝,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狀況。.在萬念俱灰的情況下,岡田尊司在這本《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1]的最後面,竟然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提出了具體的改變方法,並且我覺得應該是逃避依戀的人會願意嘗試的方式。.「不公平,為什麼都幫逃避依戀的人做PPT,卻沒有幫焦慮依戀的人想想辦法?」有人可能會這樣說,但施主啊,當你更了解逃避依戀,也更能減少感情裡面的循環衝突(焦慮依戀的人想知道如何跟逃避依戀的人相處、在一起請見[7])。.過往我所知道的研究,許多都是針對焦慮依戀的,因為他們比較容易被偵測和操作。所以,我很高興有一本書能夠專門針對逃避依戀詳細的說明,裡面從人際關係、愛情、甚至性愛都有涉獵,也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討論。.其實不論是焦慮或是逃避,藏在那個底下的都是一種對人際關係的不安,只是行為表現上面的不同而已[8]。也因為這樣,當我們能夠改變行為呈現的形式,甚至設定好一些只有兩人才懂的「密碼」,彼此的關係或許就能夠邁向下一個不同的日子。
開始囉!
--
*焦慮依戀(Anxious attachment):「我發現別人不樂意像我希望的那樣與我親密。我經常擔心自己的伴侶並不真愛我或不想與我在一起。我想與伴侶關係非常親密,而這有時會嚇跑別人」[5]。有很多不安,總是要伴侶一再保證愛、在意這段感情,總是想抓住對方,很怕被遺棄的人(儘管他們自己可能也不想要這樣)。
**逃避依戀(Avoidant attachment):「與別人親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發現自己難以完全信任他們、難以讓自己依賴他們。當別人與我太親密時我會緊張,別人想讓我更加親密,這使我感到不舒服」[5]。逃離親密,工作理性大於人際情緒,習慣跟伴侶保持距離,只要太過靠近就會想跑走的人。
***安全依戀(Secure attachment):「我發現與別人親密並不難,並能安心地依賴於別人和讓別人依賴我。我不擔心被別人拋棄,也不擔心別人與我關係太親密」[5]。
p.s. 矛盾型的朋友:前兩者的綜合又焦慮又逃避(Anxious-avoidant attachment)請別難過,其實這份ppt也有講到一半的你阿(自己說),想進一步了解矛盾依戀的朋友,歡迎右轉此篇[11]
Pic Credit :Gan Khoon Lay 、 Alex WaZa
焦慮依附 和逃避依附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茉莉的最後一天 #依附關係 各種關係黑洞面對親情或是伴侶關係的緊張和破裂,誰不頹廢、憤怒和焦慮,我們該怎麼辦呢?乃銘老師和我討論復原的重要關鍵!一起認識依附關係的各種種類和重要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依附關係-從小與『重要他人』關係的複製版
🔸 健康的依附關係-安全堡壘!
🔸『關注自己』就是療癒最佳策略!
🔸依附關係-焦慮、逃避型態
#影片右下方HD開啟高畫質 #記得開聲音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追蹤「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https://goo.gl/NSdFdL
🔹汪雅惠護理長:https://goo.gl/TkbTXg
🔹謝劭玟物理治療師:https://goo.gl/mzmcoe
🔹賴宜婷護理師:https://goo.gl/RM7gg9
🔹楊筱薇護理師:https://goo.gl/25KxZ9
🔹汪俐彣事務長:https://goo.gl/d22Aat
🔹賴通䇇視覺工程師:https://goo.gl/rXxuYe
.
#神經很有事 #依附關係 #關係療癒 #自我覺察 #鄭淳予醫師 #鄭乃銘老師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茉莉的最後一天 #公視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