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他們看診時,我建議盡量使用他們能接受的觀念與名詞。在不說謊的原則下,巧妙地說明,有時候會有不錯的效果。
舉例來說,有些長輩不能接受自己要去看「失智症」,卻能接受自己是「腦退化,記憶不好」,而接受治療,就可以「顧腦」。
長輩無法理解「血管性失智症」,但能接受「腦部小中風,需要治療」。他們不容易想像「抗憂鬱劑」的藥理、原理,卻能接受「調整腦部內分泌」的觀念。所以,我們應當多加嘗試不同的說法,找到長輩能接受的方式,協助他們就醫,或是接受適當的治療。
取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
*********************************
各位朋友,晚安:
「身為父母,需要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如何說出內心需要協助的想法,不管是外在的或是內在的需求。」
過去傳統的教育,讓長輩很難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所以常常進行曖昧溝通,拐彎繞路地暗示自己的「想要」。有些甚至動輒使用責罵的方式,讓成年子女或老年配偶疲於奔命。
所以我跟銀髮族相處的時候,會很誠懇地說明表達的重要性。直接、清楚、具體,有「愛」也要說出來,親子在人生最後一段相伴,少點遺憾多點愛。
摘文是我很常被問到的問題,剛好早上朋友也在留言處提問,所以我把這一篇找出來回應。真要執行,也不一定容易,也許用勁巧妙,也要幾個月才能生效。
祝願您,能重視心理健康,養腦練心長智慧!
*********************************
堅持不去精神科看病,怎麼辦?
【文/ 蔡佳芬】
「○○號,○○○請進診間。」診間護理師親切地叫喚初診的新病人。
「今天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嗎?」我端詳面前這位看起來憂心忡忡的女士,邊開口詢問。
「醫生,其實不是我要看。我不是病人,是我媽有狀況。」她回答。
「這樣啊,病人有來嗎?依照規定,必須親自診察本人才行哦。」
「醫生,真的很抱歉。我想帶她來,但是她都不肯。我不知道怎麼辦,只好掛自己的號,先來跟妳討論。」
高女士不停點頭、拜託,急得淚都要飆出來了。
上面這種情景,每個月總是會重複好幾次地出現在我的診間,我相信有不少的精神科醫師門診也有類似的經驗。
或許你發現自己的親友可能有精神、情緒問題或是失智等症狀,但不管怎麼勸說、哄騙、拜託,都難以撼動病患的抵抗,他們就是不願意來看精神科門診。
依照法規,醫師不能對於未曾親自診察的病患,給予診斷或是開立藥物。看著那些痛苦的家屬,我心裡雖然能了解,卻無法違規來協助。畢竟看病不能隔空抓藥,或是單憑想像。
之前有不少報章雜誌的記者前來採訪我,大家都有志一同地問,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勸病患就醫呢?
以下,我分享幾個方法,希望能對這類的長輩有幫助。
■ 方法一:順水推舟
有時,我們正面勸說無效,就必須要找一些順水推舟的機會。
因為老化的關係,長輩不免會有一些身體上的小病小痛,當這種狀況發生時,其實就是一個適當的時機點。
舉例來說,憂鬱症的個案,可能會出現胃口不佳、食欲差、體重下降或者是失眠、多夢等現象。我們可以順著病人的抱怨,建議他們:「這種情況,應該要到醫院去看看醫生,說不定需要進一步的檢查。」又或「我們可以聽聽看醫師有沒有什麼建議,能夠促進胃口,改善身體的健康,讓自己睡得好一點。」
再舉例來說,焦慮症、恐慌症的病人會出現胸悶、心悸,覺得自己喘不過氣來;手抖、冒冷汗,覺得自己好像快要死掉這樣的症狀。
當長輩向你抱怨這些不舒服時,我們就可以順著他的話,勸說他到門診去接受檢查或是治療。
只要病人願意進到醫療院所來,就達成一半的目標。
記得進入診間時,要向醫師打個暗號,套好招。有經驗的醫師,一聽到陪伴者開的頭,就會有默契的點點頭,順勢安撫第一次來看診的長輩。
另一方面,醫師也會進行必要的身體檢查。因為對初診的個案來說,身體方面的檢查,也是鑑別診斷所必要的項目。
■ 方法二:買一送一
有許多親友為了要協助長輩接受精神科的治療,都會採取「同時掛號」的方法,也就是向長輩表示:「我也睡不好,我有點緊張,不敢一個人去看,我們一起去看,你陪我。」
這個方法是成功率不錯的一個招式。一方面可以讓長輩覺得並不是只有他自己這樣,另一方面,也可以營造出看精神科沒什麼大不了。
時常,我在門診聽到的對話是:「我今天沒有要看喔,我是陪他來的。他說一個人不敢來,所以我才答應跟他一起來。」
對於比較不容易建立關係的病患,有時候我會先對親友進行問診的動作,並且讓他在一旁聆聽。在過程中,親友就可以把相關的症狀述說一遍。
這過程有點像是網路上所謂鄉民常見的起手式,就是我有一個朋友他如何如何如何,但其實是在問自己的問題。一樣透過這種拐彎抹角的方式,先暖身,等到時機成熟,醫師會鼓吹長輩:「既然都來了,就順便看一下。」或「排隊排了這麼久,等了好幾十分鐘,不看很可惜。」
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可以藉由這個過程,先消除長輩心中對於精神科或是精神治療的一些誤解。
舉例來說,很多長輩認為憂鬱症的藥就是會上癮,或者認為藥物就是會傷肝、傷腎。親友可以藉機詢問醫師這些問題,好讓醫師有機會說明清楚。
之前某個病患天生就只有一個腎臟,於是非常擔心服用的藥物會有腎毒性,因此明明已經嚴重失眠,卻還是不敢就醫。恰巧她陪同另外一個親友來就診,聽到對方問我:「這個藥物會不會傷腎?」
我首先向對方說明:「腎臟功能可以透過抽血或是尿液檢驗來確保,還有就是現在的藥物有非常多不同的種類可以選擇,可以按照一個人的身體情況來避免比較有風險的副作用。藥物的盒子裡也都有一張說明書,裡面其實有詳細記載;例如腎功能不好的人,這個藥可不可以使用、要不要減量使用、有什麼禁忌,都會寫在上面。如果還擔心的話,可以到藥局窗口去做藥物諮詢。」
聽到這些說明之後,那位原本站在親戚、朋友身後的長輩突然說:「醫生,我也想加號,我也要看診。」
■ 方法三:假傳聖旨
現在各地都有每年一度的老人健康檢查,這檢查時常都是熱門的項目。
現在的老人健康檢查內容,其實包含了兩個精神科的基本項目,一個是老年憂鬱症的篩檢,另外一個是失智症的篩檢。當然,也有一些自費的身體健康檢查項目。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勸說長輩,以關心他、維護他身體健康為理由,先進行一個全身性的健康檢查。
通常這些檢查結束之後,都會寄送一份檢查的報告單或者是書面的資料到家裡,裡面會標示紅色的字,是表示需要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或是建議個案到大型醫療院所,接受下一波的診察治療。
在我的門診裡,就有不少長輩是因為接受老人身體健康檢查之後,拿著這份報告到門診來諮詢的。
又或是親朋好友可以婉轉地利用幫忙長輩解讀報告的機會,試著說:「上面寫說你要到大醫院去做仔細檢查。」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導長輩就醫。
■ 方法四:轉轉遇見愛
許多長輩平日患有身體的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攝護腺肥大等等,長年都在內科或是家庭醫學科的醫師門診進行追蹤。他們多半與原來的慢性病主治醫師,保持著長久且良好的信任關係。
當長輩出現精神或者是身心方面的困擾,但是又不願意前往精神科就醫時,可以拜託這些與長輩有良好醫病關係的醫生們幫忙,請他們協助轉診,成功率會比親戚、朋友勸說,來得更高一些。
許多前來老年精神科門診就醫的銀髮族朋友們常常告訴我:「是某醫師大力推薦我來看妳。」還說其實這位醫師已經勸他來看我很多次了。他想到醫師非常的關心他,又講了這麼多次,覺得不來,好像說不過去,才鼓起勇氣到精神科門診來就醫。
我非常感謝這些內、外科醫師。他們平日一定是對自己的老病人觀察得非常仔細,看出對方可能有精神科方面的困擾,才會不停勸說,因為他們希望病人能得到更專業的治療。
■ 方法五:名人效應
長輩不去看精神科,有許多的成分都是因為汙名化的關係。
但隨著時代改變,長輩也會接觸到許多國內外新聞,因此,我不得不說,明星效應還是挺有影響力的。
我時常在演講中提到,以英國王子哈利為例,他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中,承認自己在母親離世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有憂鬱症的困擾。他在接受了許多年的精神科治療之後,才慢慢地走出來。後來,哈利王子現身說法,鼓勵與他有相關困擾的人勇於求助,勇於接受治療。
像這樣一個不愁吃穿的皇家貴族,也會遭遇到人生各種無常的打擊,但是他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哈利王子告訴大家,憂鬱症並不可恥,那是一種疾病,而疾病是可以治療的。
■ 方法六:實話巧說
長輩對於醫學名詞或是疾病的理解,常受到個人教育程度或是文化背景的影響,而有些自己的堅持與解讀。
在協助他們看診時,我建議盡量使用他們能接受的觀念與名詞。在不說謊的原則下,巧妙地說明,有時候會有不錯的效果。
舉例來說,有些長輩不能接受自己要去看「失智症」,卻能接受自己是「腦退化,記憶不好」,而接受治療,就可以「顧腦」。
長輩無法理解「血管性失智症」,但能接受「腦部小中風,需要治療」。他們不容易想像「抗憂鬱劑」的藥理、原理,卻能接受「調整腦部內分泌」的觀念。所以,我們應當多加嘗試不同的說法,找到長輩能接受的方式,協助他們就醫,或是接受適當的治療。
為了減少長輩到精神科就醫的障礙,精神醫學界也做了許多努力。
有些醫院故意不用「精神科」三字,而改成「身心科」。有些醫療院所則是開立老年精神科門診,強調「老年」兩字,表示是為長輩設立。另外,也有醫療院所開設睡眠特別門診、記憶特別門診、失智特別門診等。在大型的醫院裡,也設有「整合門診」,裡面包含與精神科整合的門診。
建議在掛號看診前,先向各地方的醫療院所詢問,是否有上述的服務。
除了這些拐著彎的善意,真正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是我們能正視每個人的心理健康需求,了解精神醫學也是醫學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完全的健康包括身心靈全面向,也不再以尋求精神科協助為忌諱。
不忽視、不歧視,看精神科不需要解釋。
.
以上文字取自
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老年精神科醫師蔡佳芬教你照顧長輩,不心力交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156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改為線上直播_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焦慮症學名 在 狄志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ana chen
蕭庭臻
Allison Lin
lien ting
Sule we
恭喜以上得奬者票要自己去看不要拿去賣好看的話記得寫分享文喔沒有中奬的人不要氣餒差互動後面還有很多加油加油
好康贈票又來了,這個月有很多好看的電影,接下來有好幾部電影要請大家看!
我個人很喜歡綺拉奈特莉,從神鬼奇航系列電影開始
近幾年他個人也開始嘗試不同的戲路
【情,敵】是改編自瑞迪安布魯克2013年同名小說。綺拉奈特莉、傑森克拉克、亞歷山大史柯斯嘉主演。還記得犀利人妻中的經典名言,在愛情的世界中,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
好萊塢犀利人妻綺拉奈特莉 話題情慾新作【情,敵】翻轉氣質形象!挑戰道德底線上演三人同居 大膽出軌偷嘗不倫禁戀!拋開【聖母峰】傑森克拉克舊情 轉愛瑞典性感男神亞歷山大史柯斯嘉!
英倫女神綺拉奈特莉在青少年時間就一夕成名,接連演出文學名作【傲慢與偏見】【贖罪】展現實力派演技,更因全球賣座系列電影【神鬼奇航】片中的富家千金一角走紅全球,奠定氣質仙女形象,由內而外的魅力橫跨大銀幕及時尚界,不僅傳奇總監「老佛爺」卡爾拉格斐多年欽點代言,更獲得白金漢宮獲英國王儲查爾斯頒發大英帝國員佐勳章,演藝事業傑出表現又投身公益貢獻,成功獲得皇室認證。但實際上,綺拉奈特莉可不是乖乖牌,勇敢挺過厭食症和焦慮症的低潮之後,頻頻為女權及敏感議題發聲、堪稱是好萊塢犀利人妻!不斷挑戰多變題材的她,繼近期作品【胡桃鉗與奇幻四國】化身甜到融化的甜梅仙子後,這回在【情,敵】與傑森克拉克再續前緣,卻背著老公和外遇對象在家裡發展不倫戀的人妻,英倫女神徹底翻轉氣質形象!
喜歡看劇情片的朋友不能錯過,這次搶先在電影上映前欣賞,但要跟外縣市的朋友說抱歉,這次是在台北,但後面幾部是全台都可以看,所以常來的朋友還是希望幫忙分享好電影!
***一共有10張 一人中獎兩人同時 用抽獎小幫手選
據說常互動者容易被選到 如果你每次都來從沒被選上
請私訊我給你豁免權
我已知道很多分身來抽票
甚至是有騙票去賣的
請自重自愛
不要逼我封鎖你
活動時間:3/14 1900 美麗華大直影城
索票地點:3/11起到台北市內湖瑞光路451號TVBS取票
活動辦法:1.TAG一個朋友並分享在有朋友互動的臉書
2.不能拿去賣片商會抓喔
3.看完好看幫忙寫心得我會看喔
10晚間公布 不另行開版喔
福斯影片 20th Century Fox
電影神搜
焦慮症學名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的醫學新知單元邀請到老朋友 潘懷宗來到空中,來跟大家聊聊醫學新知《健康高纖飲食,才能幫助對抗憂鬱》
📻聽重播按這裡! https://youtu.be/_wQ0HE-8Dlc
▶飛碟聯播網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健康高纖飲食 才能幫助對抗憂鬱
健康的飲食可以「顯著減輕」憂鬱症的症狀,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懷疑飲食不良會導致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儘管心理健康問題的基礎很複雜,但一些科學家認為「飲食對精神病學和心臟病學,內分泌學和胃腸病學一樣重要」。但現有的整體證據是否支持這一主張?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名譽研究員約瑟夫•弗斯博士(Dr. Joseph Firth)帶領著那些開始調查的科學家。約瑟夫•弗斯博士及其同事指出,雖然不良飲食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改善一個人的飲食可以緩解憂鬱和焦慮的症狀。
因此,為了明確確定更好的飲食能否改善情緒障礙,科學家們檢查了近46,000人的數據,並在身心科醫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研究人員檢查了數據庫提供的資料,研究飲食干預對憂鬱和焦慮症狀的影響,總結了45,826名受試者的信息。權威醫學網站《medicalnewstoday》指出,高纖飲食改善「顯著減少了憂鬱症狀」。然而,飲食改變並不影響焦慮,輕憂鬱症的飲食干預措施包括減肥飲食,減少脂肪的飲食和營養豐富的飲食。約瑟夫•弗斯博士博士也表示「這實際上是個好消息,任何類型飲食改善的類似效果都表明,對於普通人來說,高油高鹽的飲食對人類是不必要的。相反的,只做簡單的改變對心理健康同樣有益。」
「特別是,吃更多營養豐富的膳食,纖維和蔬菜含量高,同時減少速食和精製糖似乎足以避免垃圾食品飲食的潛在負面心理影響。」另一份研究也有相同結果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NIHR Maudsley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和倫敦國王學院的臨床講師布瑞登•斯塔布斯(Brendon Stubbs)也報告了研究結果並強調了運動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的結果發現,當飲食干預與運動相結合時,人們就會經歷憂鬱症狀的更大改善。總的來說,我們的數據確實突出了更健康的飲食和定期運動作為一種對心情低落的人可行的補充治療。」
焦慮症學名 在 焦慮是什麼?6大焦慮症的症狀、原因、治療 - Hello醫師 的相關結果
焦慮症 的主要類型 · 恐慌症(Panic disorder) · (Phobia) · 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 · 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 ... <看更多>
焦慮症學名 在 什麼是焦慮症? -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的相關結果
焦慮症 是一種以過度焦慮、擔憂、畏懼、逃避為主要症狀,造成重大痛苦、損害社會、職業功能的疾病。主要可分為下列幾種疾病:. 恐慌症:獨特而且不可預期的極度焦慮反應,有 ... ... <看更多>
焦慮症學名 在 廣泛性焦慮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 廣泛性焦慮障礙(英語: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是經常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