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安
昨天的微波料理
引起好多人 哇哇哇反應
覺得微波爐不是只有解凍、加熱熟食而已嗎?
NO, 你們太小看微波爐了啦
微波料理出來的菜 其實很不錯喔
柴媽中午常常 用微波爐料理蔬菜、肉類….的
既然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使用微波爐做菜, 那接下來 柴媽會多多分享..
再來 我覺得需要給大家一下微波爐小常識
#微波爐加熱原理是什麼?
簡單說就是因為微波爐電磁場,使水分子不斷的震動,然後跟其他的水分子相互擦撞,因而產生熱能!
#微波爐輸出功率 (瓦數) 越大,加熱速度越快 ,微波爐的輸出功率,其實就是加熱食物的能力,一般會標在微波爐的後面貼紙或使用說明書上。#那該怎麼計算不同瓦數要個別加熱多久?
#其實功率x加熱時間的結果,一樣就ok囉
例如:包裝上寫著 600W 微波 5分鐘,但你家的微波爐是 800W,那要微波多久?
算法就是 600Wx5分鐘=3000,那 800W 乘以多少會等於 或接近3000?
800Wx4分鐘=3200 , 所以 大約就是3分半到4分鐘!
若你家是1000W 的話,就只需要 3 分鐘左右,這樣懂了嗎?👍
所以但加熱時間多少也會因為微波爐機種、飯菜多少、飯菜含水量而異,所以還是要去試試每種食物、跟量多少,最佳的加熱時間!
#吃微波爐食物會致癌嗎
不會的!不會的!不會的!
實在太多人不懂微波爐的原理就到處轉發錯誤的資訊! #微波爐產生的微波輻射跟大家想像中的會致癌的輻射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微波的頻率為 2.45 GHz,其實跟我們生活中的 Wifi 是一樣的! 那WiFi到處都有 ,大家怎麼都不怕😙😙😙
微波加熱食物是因為水分子振盪摩擦產生熱能,#不會破壞化學鏈,#也不會將輻射殘留在食物上,只要關掉微波爐後,「微波」就會完全的消失!#只要你不要過分加熱讓食物燒焦,就不會有致癌的風險!
然後 #加熱時,#只要讓身體與微波爐距離50公分以上,#且不要直視微波爐內(避免水晶體受熱振盪),就不容易對身體造成危害。
這樣有沒有幫大家解惑了,有幫到大家的 ,可以幫我按個讚、留個言嗎😎😎😎
(圖文不符)
#我的廚房不設限 #柴媽的瘋狂實驗室
#愛柴的烘焙料理廚房 #家有柴寶旺旺來
喜歡本土味十足柴媽的朋友
可以給我粉絲頁來個讚 ,
這樣我就會很開心了⋯⋯
若你不想錯過任何柴媽的好康訊息 或亂搞料理的話 ,也可以搜尋我的私密社團「柴媽的瘋狂實驗室」加入喔
熱能計算 在 上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碳排放視角】「綠色」氫氣 可以提供石化燃料的熱能
更多視角看這裡 https://bit.ly/3EWMpCe
雖然氫目前相比化石燃料等競爭對手更昂貴(按每單位輸送能量計算),但電解槽生產規模的擴大正在降低成本。未來十年內,我們就能預期氫氣在不同應用中達到相對化石燃料的盈虧平衡點,之後,提取氫氣能節約成本。
此外,要使氫兌現憧憬,必須同時實現電網脫碳。但與電動汽車 (EV) 一樣,我們不能等到有了 100% 清潔的電網再開始部署電解槽;我們必須現在就開始。
👉 快加入上報telegram!https://t.me/upmedia_news
▍每天一篇,把世界送到你手上 ▍→https://goo.gl/NPbaKB
#大家論壇 #MasterForum #ProjectSyndicate
#綠色氫氣 #石化燃料 #熱能
熱能計算 在 YY L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87
美斯離開巴塞。對於一個足球員而言,馳騁多年,已是夕陽之時。但一代球王明顯還能踢,所以他打算留效巴塞。一個傳奇球員,忠誠是他名利以外的光環,畢竟他在巴塞待了二十一年了。但管理層顯然沒有通盤打算,也沒有解難能力,西甲賽會公事公辦,終於劇情來了驚天反轉,凌晨球會先出公布、翌日美斯淚灑巴塞,然後三日內就抵達巴黎簽下新約。同事問我,世界第一究竟是美斯還是基斯坦奴朗拿度?我是曼聯迷,而且後者的自律、熱血一直是我的精神榜樣,當然偏愛朗拿度。但我不得不客觀地說,以球技而言,美斯毫無疑問是真正的世界第一。我常說要計算一個球員的能力,以出道兩三年算起,然後計算入球、助攻等平均值較為持平。而過去十多年,美斯從不令人失望,他是徹頭徹尾的天才球員,是無可替代的球王。球王職業生涯來到傍晚,但日暮不一定窮途,走到巴黎,很多人以為美斯一心在Farmer Lleague安老,但記招上他劈頭就說要為巴黎贏下多年目標——歐冠。歐冠是歐洲足球之巔,球王餘光能亮多久無人知曉,但在他心中,日暮之時,依然「路遠」。外媒說尼馬知道美斯加盟,願意讓出十號球衣,但美斯婉拒,最後選擇三十號。而這號碼,正是他在巴塞出道時的舊數字。回到起點,回到初衷,這次出走不是依歸,而是重拾溫熱。
能夠用上「馳騁」一詞,不得不提單車手李慧詩。相隔九年,牛下車神在東京奧運最後一日再上頒獎台,意義重大。壓軸出場,一波三折,最後不負眾人所望摘下銅牌。我對單車項目不太熟悉,但賽後剛好直播得獎訪問,有一處印象頗為深刻。有人問她,下屆還會參加嗎?她笑說自己從未想過歲數問題,還可以參選加港姐。一日五賽的比賽密度,對運動員的體力要求極大,加上講求爆發力,年齡問題可以不想起,但絕對不能不面對。職業生涯尾聲,如何在圈速較勁之中,跑得快過時間,是運動員的宿命。李慧詩賽贏了時間,起碼讓我們知道,年齡可以是問題,但不必然是當下的問題。
大敘述說運動員的生命都是短暫,但生命既是強悍壯美,那麼值得我們歌頌和期許的,應該都是不屈服、不妥協的故事。勝出與否是其次,掙扎才是值得擊節的原因。兩個黃昏運動員,盡情發出餘光,那怕熄滅可能只是一箭之遙。而事實上,只有天知道,這光,又會照得多久、照得多遠。
他倆都是一九八七年,今年三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