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門總是拖拖拉拉?】
#6個正向教養工具幫助你面對孩子的拖延議題
前天提到關於出門前的拖延議題
其實每個家庭不同,其應對的做法也會不同
不過有些工具不管在什麼樣的家庭都能適用
以下分享我們家的作法
#建立日常慣例表
日常慣例表應該是想執行正向教養的家庭
首要做的第一步,之前也有拍過影片分享
(我將連結貼在留言處給需要的人參考)
和孩子討論並訂出出門的時間
會建議在練習初期時間不要抓得剛剛好
可以稍微提前10-15分鐘
多一些緩衝時間來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父母也比較不會因為時間壓力而感到緊繃和焦慮
#透過家庭會議專注於解決方案
我們家已經透過家庭會議
解決了無數個生活上大大小小的議題
當然也包括出門前拖延的狀況
(家庭會議要怎麼開,這陣子再找時間與大家分享)
透過事先討論讓親子間彼此達成共識
接著就要溫和堅定的徹底執行
為什麼說要徹底執行
因為孩子也在觀察(測試)成人是否說到做到
討論出來的方案至少執行一周
再來探討成效以及哪裡需要調整
同時也透過啟發式提問
讓孩子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怎麼做能幫助我們準時出門、準時抵達?」
「如何讓我們出門時能更順暢?」
#父母先決定自己要怎麼做
父母要先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
像是如果父母本身也需要上班
不可能無止盡的等待孩子導致自己遲到
也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並請求孩子協助
「媽媽必須9點前要到公司,所以我們最晚8點要出門,我需要你的幫忙,你覺得能如何幫助我準時上班呢?」
當孩子願意協力並且真的有做到
請一定要記得感謝與鼓勵孩子
孩子也能從貢獻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使用自然結果
同時也可以與孩子討論
如果出門時間到了,他還沒準備好該怎麼辦?
有可能的做法就是:沒準備好照樣出門
這時就很需要 #課題分離
身為父母的我們,時常擔心孩子什麼東西沒帶
頭髮有沒有整理好,衣服有沒有沒穿好
其實我們真正擔心的是 #他人看我們的眼光
擔心自己在他人眼中 是不是一個好爸媽
但孩子需要從經驗中才能學習與成長
透過自然結果體驗沒帶到東西的不方便
或是因為沒吃早餐而感覺肚子餓不舒服
在孩子面對自然結果時,成人可以同理
但避免出手相助(例如幫孩子送東西去學校)
因為當孩子有了這樣的體驗與經驗
再下一次行動時才可能產生思考並且修正
逐漸養成對自己負責的習慣
#透過積極傾聽了解孩子的需求
有些孩子拖延是為了不想做接下來的事
例如:上學 孩子因為不想上學所以拖延出門
也有可能是需求未被滿足
像是捨不得與父母分開
或是覺得玩的時間不夠
可以透過積極傾聽以及非暴力溝通
來了解孩子的需求與感受
一樣可以透過日常慣例表與家庭會議
找到滿足需求與解決問題的辦法
其他的像是與孩子單獨約會 給予充分正向的關注
或是賦予孩子做主的權力等等
當孩子內在的需求被滿足
外在的負向行為自然就會減少甚至消失
#陪伴孩子練習激發孩子獨立
對我而言,學齡前孩子最重要的
就是能在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
學習如何照顧好自己,邁向自立
像是自己更換衣服、自己用餐
自己整理包包、自己穿襪子穿鞋子等等
德瑞克斯說:「孩子能自己辦到的事情,就不要替他做」
蒙特梭利說:「你為我做得越多,你將從我身上偷走更多的能力」
都指出引導孩子自立的重要性
但引導孩子自立,絕對不是站在一旁事不關己的說
「喔! 你快做阿! 你趕快去做!」
孩子不會突然就習得一項技能
需要有成人的示範
以及一步一步陪伴孩子練習
同時成人也要在過程當中看見孩子的亮點
看見孩子的努力與進步,並且給予鼓勵與肯定
孩子就能擁有勇氣再一次去面對挑戰
✏️本日金句:
「教養孩子需要歷程無法速成
也沒有什麼工具能一招打天下」
#阿德勒正向教養
#贏得孩子而非贏過孩子
#你們說是不是要分兩篇 (我打得好累呀...)
同時也有3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原子邦妮 AstroBunn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屬於這個夏末的穿腦式呢喃 在憤世忌俗的戲謔下 厭世風格的最佳療癒 這個星球上總有不同的故事 每個人的立場和看法不盡相同 在某個短暫的時間交疊後 也許就必須航向不同的軌道 該說再見時 就該勇敢地離去 我們都遇見過這樣的小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 很多人覺得這是自以為優越的表現 但其實也是很孤獨的...
父母先決定自己要怎麼做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育兒筆記】99:口罩之亂──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 (芳瑜)
今天被氣到讓我覺得就算當下直接開罵也會立刻原諒自己。
孩子快要一歲半的時候,我寫了一篇文章〈如何讓嬰兒戴口罩、帽子?〉,那時候有提及脫口罩的頻率漸漸降低了。(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18342096374740/?d=n)
之後的狀況確實也越來越穩定,口罩都算戴得住,只要有安排活動,且心情沒特別差的情況下,我們就不需要太操心。
但我最近真的心好累,只要進室內,尤其坐捷運和公車就壓力山大。
如果是去圖書館、親子館,因為有事做,他們的口罩照樣可以戴得好好的,有時會吵著因為口中濕氣而「溼答答」,但只要幫他們擦一下或換一個便很快能解決了。
然而去搭車時,就不是同一種面貌了,可以說面目全非。因為「坐推車搭車」,對他們來說實在太無聊。
二打二時,可以直接牽手走路(有事做),就算坐推車也可以輪流與他們互動,一點都不無聊。但一打二就是有其侷限啊!
由於體力與安全上的考量,大部分還是會坐推車出門,沒辦法隨時讓他們走路。因此,我已經很努力地在搭車時與他們互動,不過難免會遇到我只想放空的時候,就在這時候,小人就開始了口罩之亂!
主嫌是Aaron,他會不斷脫口罩和鞋子,狀況時好時壞(鞋子可暫時收起來,待之後讓他自己穿)。我也想過給他玩具,轉移注意力,但有可能到時我要撿的就不只是口罩而已。
我試過很多方法。大部分是冷處理或簡單重述原則再戴回去,有時會請他下來撿,有時請他扶著自己扯斷的口罩。我常常鼓勵他:「我愛你,我認為你一定可以辦到。」也曾有一兩次表達:「我已經生氣了,請你尊重並配合規定。」
每次出捷運站、下公車,都讓我鬆了一大口氣,不用再謹慎小心,只為了降低他脫口罩的頻率。
今天會這麼氣、這麼累,就是除了要處理Aaron自己脫口罩之外,還要處理Evonne加碼不斷扯他的口罩!當然,後者的問題還算好處理,很明顯就是「過度尋求關注」,我知道只要適切回應她的需求,倒不會演變為常態。
回程捷運上,正準備要離開車廂去轉乘時,他又脫口罩了。通常這種急迫的時刻,我要不是立刻撿起來幫他戴上,不然就是到月台之後再戴。但今天的此刻,我突然想到簡.尼爾森的一句話:「#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
這是《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在討論「自然後果」時所談及的觀念:「父母先決定自己要怎麼做,而不是先決定要強迫孩子怎麼做。」
比利媽媽溫和堅定的告訴比利,如果再忘了帶午餐到學校,她不會再幫忙送過去,因為她相信他有能力從錯誤中學習。朱莉媽媽溫和堅定的告訴朱莉,即日起只會清洗放在洗衣籃內的衣物,她有信心朱莉能夠負責自己的衣物。
當比利忘記帶午餐、朱莉忘記將髒衣物放進洗衣籃,媽媽們都給予同理與鼓勵,但相信他們能自行解決問題。之後,他們就很少忘記了,漸漸學會自我負責。
「知道」書中的觀念,通常離「做到」會有一段距離,可能需要好多次練習,也可能需要好多不同情境的交錯練習。
比如引導孩子吃飯、睡覺、收玩具等常規,我已漸漸掌握溫和堅定的處理原則,就算遇到亂流時期,也可以做到幾乎不生氣、不指責而有成效。但戴口罩這件事,卻尚未找到治本的方式。
從前孩子小,我告訴自己要多一點耐性,反覆而堅持的將他戴上即可。如今孩子稍微懂事了,也可以進行溝通,我突然徹底明白從前的方法已行不通,對一個重複破壞規矩的孩子而言,簡直是徒勞無功。於是,就在捷運轉乘而他再度脫口罩時,我決定 #我要決定自己的行為。
到月台後,我停止腳步,沒有走向對面轉乘的列車。我蹲下來告訴Aaron:「媽媽看見你一直脫口罩,提醒很多次都沒有改善,但你知道坐捷運要戴口罩的規定。現在開始,如果你沒有戴口罩,我們就沒辦法坐捷運,也沒辦法回家睡覺。」他開始大哭說要戴口罩、要坐捷運。
我繼續說:「我知道你很想回家,所以你現在很難過。你想坐捷運嗎?(想!)你要戴口罩嗎?(要!)如果你待會又脫口罩,我就會立刻下車,直到你願意戴好,我才會繼續搭車回家。我相信你會做到!」
過了兩站,他又脫了。較上一次而言,我察覺我的情緒穩定多了,不再覺得煩躁生氣,只是溫和堅定地對他說:「你脫口罩了,那我現在必須下車。」他崩潰的哭聲立即引來所有人的注目。
這次處理的時間更短了,他說要戴,就幫他戴上,然後我們靜靜地等待下一班車。最後到出站前,他都沒有再脫口罩。(倒是Evonne扯了他好幾次,如前面所言需要另外處理。)
這個策略能不能長期見效,我不知道,但至少我知道:
我們不用在每一個戴與不戴的當下,產生情緒上的對立與衝突,我們可以在一個靜止的環境中,還給彼此沉澱與思考的空間,學習做出自我負責的決定。
而這個決定,由我開始——「父母先決定自己要怎麼做,而不是先決定要強迫孩子怎麼做。」
#世界上沒有一個方法會對每個孩子都適用
#但是有信念有耐心就會找到最適合的方法
#歡迎分享
#2y2m
父母先決定自己要怎麼做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孩子點心餅乾打不開時
身為父母的你會怎麼做?】
#孩子會做的事不要幫他做
這是親子團老師一直以來給予的提醒
而「打開自己要吃的點心」就是其中一個項目
在面臨打不開包裝的狀況下
不是直接幫孩子打開(當然這樣舉手之勞很快)
而是陪著孩子想有什麼辦法
這樣做除了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
也能提升孩子的我能感及自主性
孩子們也嘗試過種方法
像是用手撕開、用口咬破
而最常就是使用工具👉剪刀
所以剪刀算是孩子們背包中的必備項目
但有個很困擾媽媽的地方就是
👉孩子們的剪刀很常不見🤦♀️
常常使用完就隨手一扔
我已經忘了同一把剪刀我買了第幾次
而在前天的時候,剪刀再次從兩個孩子的背包中消失
坦白說,當下的我是一肚子火
但在調整情緒、課題分離後
我決定讓孩子們體驗剪刀不見的自然結果
#父母先決定自己要怎麼做
所以我跟孩子們說:
「我看到你們的剪刀不見了,老實說我感覺很無奈,因為不是第一次發生,為了不讓自己心裏不舒服,也不想因為這件事跟你們生氣,所以我決定從今天開始,我不會幫你們打開任何東西,你們可以用家裡現有的剪刀(很難剪),或想其他的辦法,如果真的很不好剪,你們也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一把新的,因為你們是有能力做到這件事,媽媽也是相信你們的能力,我可以陪你們想辦法,但不會幫你們做。」
孩子們表示理解,這件事就告一個段落。
今天上課時孩子們就帶了那把很難剪的剪刀出門
在這邊真心奉勸每位家長,不要買塑膠剪刀!
這把是我第一次購入的,真的超難剪🤦♀️
孩子會剪到生氣(我自己都會剪到生氣了)
剪不開也會加深孩子的挫折感
後來買了另一個小把又質感好的
才慢慢越來越進步與熟練
(真心推薦,但避免業配嫌疑,有興趣的人再私訊問我喔)
話題拉回來
下課後唯可收到了一包小餅乾
他就用那把很難剪的剪刀努力了很久想打開
但都徒勞無功
過程中有請我幫忙,也有情緒哭鬧
我只是溫和堅定的同理及陪伴
其實看他這麼努力的樣子
心裡真的很想幫忙(要忍住阿阿阿)
但我知道這對他而言是很寶貴的經驗
因為我沒有辦法一直待在他的身邊幫他
我能做的就是接納他的情緒與感受
同時陪著他練習自主、負責以及思考等能力
鼓勵他、支持他、也相信他
你問我,最後唯可到底有沒有打開那包餅乾?
結果是,他好不容易開了一個小洞
結果發現有削削掉出來
所以他把餅乾捏碎
從小洞倒進嘴裡吃(這也是個辦法啦)
所以說生命自己會找到出口
身為父母的我們還是學習多放手
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穫與驚喜呢!
父母先決定自己要怎麼做 在 原子邦妮 AstroBunn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屬於這個夏末的穿腦式呢喃
在憤世忌俗的戲謔下
厭世風格的最佳療癒
這個星球上總有不同的故事
每個人的立場和看法不盡相同
在某個短暫的時間交疊後
也許就必須航向不同的軌道
該說再見時
就該勇敢地離去
我們都遇見過這樣的小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
很多人覺得這是自以為優越的表現
但其實也是很孤獨的一句話呀
2021年原子邦妮單曲首發 【難道只有我覺得】
♫ 數位平台全面正式上架 → https://RockRecordsCo.lnk.to/IsItJustMe
歌曲故事:
「難道只有我覺得他現在完全變了一個人嗎?」
「難道只有我一個人會難過嗎?」
靜的淚水在我面前滾滾留下,她剛和男友鬧了分手,於是我頂著明天要在圓形劇場彩排的巨大壓力聽她哭訴,沒有辦法,誰叫她是我從小到大最好的朋友呢。
靜的男友「K」,到後來也算是變成我和男友的好朋友了。大約在七年前,K頂著歐洲音樂名校高材生的名頭回到台灣,幾乎是空降似的加入了我們的樂團擔任首席樂手。他們兩是在美國相識相戀的,靜早他幾年回台,再加上身為音樂世家的獨生女,父親是知名男高音,母親是鋼琴家,K回來的時候她已經是女高音界的新生代一姊了。K雖然很受矚目,在樂團中得了一席之地,但論資歷年齡,還是必須意思一下的當個幾年被呼來喝去的菜鳥。
K可受不了這個氣,他一身才華,白手起家,靠著獎學金到歐洲唸書,幾次聚會,趁著靜喝醉睡著了,他曾向我和男朋友透露過,他走到現在全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有顯赫家世傍身的靜危機感完全不同。同樣身家平平的我們點點頭對他表示理解。
「你們不覺得,靜太耀眼了,在她旁邊實在有時候會累的。」K用手擠著眉頭苦著臉道。
男友眼見情勢不對,拼命在桌底下捏我的大腿。
於是我趕忙堆著俏皮的笑容說:「沒辦法,誰叫靜可愛嘛~」我可沒說錯,靜在圈內甜姐兒的稱號可是人人認可的。
「是是是~」K總算這回不是苦笑,是真心笑了起來。
當時的他,畢竟還是蕩漾著熱戀期的青澀甜蜜。
因為幾次的四人聚會和出遊,再加上我們三人除了靜,都身在同一樂團,自然也變得熟稔親密,時不時交換音樂聆聽心得,一同出遊,K也時常分享給我們很多在歐洲學習到的技術,讓我們瞬間也有種高一層次的優越感。我們也很喜歡K這個新朋友,他處事不同於一般人,頗具西洋風範,少了柔善扭捏,說話直爽率真,才情洋溢充滿抱負就更不在話下,我們都覺得他倆非常般配,然而這幾年,我們倒是沒少當他們的感情問題的排解人。
從一開始單純的K抱怨靜很累人,總是高高在上什麼都不懂,以及靜抱怨K總是不解風情,到後來似乎是到了旁人也難以置喙的狀況。
那一天,K陪著靜還有她的父母一同出席聚會後,K一個人來到我跟男友同住的小公寓裡。
K一把扯下靜幫他挑選的酒紅色領帶扔在沙發上。
「我真的很受不了他們家,究竟為什麼一天到晚講話要目中無人,好像我多高攀了他們家似的,一家人高來高去自以為貴族,拜託現在21世紀了好嗎,還以為中古世紀?」他一屁股坐下,順手喝了我們開到一半的威士忌。
幾輪下來兩個男生酩酊大醉,剩下我還清醒,正在收拾杯盤之餘,K忽然捉住我的手大聲道:「死老頭給我看著,我一定會功成名就,到時候再來看看是誰高攀誰。」說完在沙發上倒頭就睡了。
大概是以那天為分水嶺,之後的K開始接各種工作,原本樂團的工作也做,也開始尬團,沒天沒夜的工作著,靜三天兩頭來哭訴K都沒時間陪她。甚至有一天,K「週轉」不過來,於是打了電話給男友請他代打,大家都那麼好的交情,男友當然二話不說答應了。我還為這事不高興了幾天,畢竟K的彈奏是我男友不擅長的,曲目也不是那麼熟悉,為此男友熬了三個星期的夜。
就在準備幫K演出的前兩天,男友接到K的來電。
「誒~那個,我後來時間OK了,那你還有要去演嗎?」男友電話開著擴音,我頓時瞪圓了眼睛,這是什麼意思,是說好要找我男友幫他去演一天,現在臨時又說不用了的意思?我還來不及開口,好好先生的男友倒是先回他了:
「ㄜ...既然你時間OK,我沒有一定要去啊。」男友支支吾吾應著。
「OK,那謝啦,這次我自己演OK,那我先準備啦,掰掰,改天再聚。」
為此我念了男友很久,他自己幫忙熬夜練了三星期不說,還推掉幾場演出。
「沒辦法啊,他都開口了,我也不好硬要去啊。」男友嘟囔著。
「他都好意思開口,你又有什麼不好意思!?」我氣極語塞。
「他變了,我覺得。」我說。
然而早已累極的男友如釋重負般早已沉沉睡去,毫無回應。
接下來的一兩年,我們仍是常聚會,但是K卻越來越少出現,靜總是一個人來跟我們喝到天亮。K似乎在思考著離開我們的樂團,因為我們的樂團比較傳統演出也偏制式化,場地也很固定。但是每次看到淚眼汪汪的靜,最後通常還是以「我會再想想。」結束這個話題。
一切看似如常。而始料未及的一天就這樣發生了。
那一天,我們的樂團正在準備大型演出排練,身為理事長之一的靜的父親來到現場,將K前一陣子精心推薦給樂團在歐洲採用的新編曲形式給否決了,K憤憤不平的和理事長爭執起來,向來不太在乎尊卑的他,在對話中也是照常直呼理事長的英文名字。理事長一語不發,忽然一怒之下舉起譜架朝遠處丟了出去。所有人都凝結在空氣中,K毫不退讓地怒目相視。
理事長聲如洪鐘:「把你歐洲的那一套收起來,這裡是華人世界,閉上你的嘴,認清自己的資歷和身份,名校畢業的人多的是,像你這種目無尊長的人,不配留在這個樂團。」
沒有人敢說一句話,凍結又沉悶的時間走了幾秒之後,K收拾東西,頭也不回走出排演廳。他終究還是離開了樂團。
後來K加入了另一個樂團,沒多久便升為了團長。
「我不想要現在這樣。」靜哽咽著。
「可是他如果在另一團更有出路,那也沒有不好啊。」我試著安慰。
「我覺得他離我越來越遠了,如果他連跟你們的團都退了,我都不知道還有什麼共同話題。」
「妳怕什麼,妳是女高音啊,跟什麼團都可以合作啊。」男友也試著安撫。
「不然,我們四個搞一個好玩的爵士團怎麼樣,這樣多了一份共同興趣啊。」我福至心靈。
靜破涕為笑,像洋娃娃般可愛的臉孔連我看了都心生疼愛,到底什麼人捨得她這樣哭泣呢。至於K和她父親的矛盾,似乎也暫時放在了一邊。
爵士團一開始倒是滿順利的,K的爭勝之心似乎被搶救回來,開始能在音樂裡玩樂,甚至大家還搞了幾場私人小演出,僅限大家的共同朋友來玩,賓主盡歡。
那一天走在河堤的小路旁,他們邊打邊嬉鬧,月光照著河水發光,我牽著男友的手,看著像孩子般的他們兩人,覺得身為愛音樂的人,有好友,有工作,有業餘興趣,沒什麼比這更完美了。
不過美好的關係,卻沒有持續多久,爵士團的練習越來越難促成,每次都因K有事而延期,我們以為起碼他們兩還是有約會見面,這天卻聽靜抽抽噎噎的哭著說:「我們也已經快一個月沒見了,就算我要去找他,他也說累。」
我正試著安慰,靜又緊接著哭道:
「你知道他和誰合作嗎。那個他最不屑的T集團,他以前是罵最兇的!現在竟然跟他們合作,我真覺得他瘋了。」
聽到這裡,我與男友也是啞口無言。記得幾年之前,我們四人在一起聊過,當時K可以說是最激動的一個,他義憤填膺地說著誰也別想牴觸他對藝術的堅持。那樣子還歷歷在目,現在卻已經在跟他當時最嗤之以鼻的人物合作了。
氣憤凝重的交談隔沒幾天,那是個下著雨的夜晚,接到靜的來電,她正在近郊的咖啡廳,拜託我能不能去接她。聽著她不對勁的聲音,即使下著大雨我還是出門了。開著車子到了約定的地點,看到她在已經熄燈的店門口淋著雨。
「你怎麼會一個人在這,還沒帶傘?」我一面攬著她上車,一面問。
「我跟K吵架,我生氣下車,他,就真的開車走了。」靜面無表情的回答。
這回我倒是說不出話了,誰都知道,這裡是已經人煙稀少的郊區,夜深了又下雨,竟然還狠得下心把車開走,雖然說靜有時候會鬧鬧脾氣,但也不至於真的讓人把她丟在這種地方。
我輕輕地用毛巾幫靜擦乾她娃娃般的棕色捲髮,再招呼她回家休息。一路上我們都沒說什麼,也許,大家的心裡都明白這是什麼情況,只是沒人願意說出來。
幾個星期後,男友試著打圓場般的又約了一次爵士團的練團聚會,K倒是新奇的說有時間可以來玩一玩,然而那一天,卻讓一切都崩塌了。
靜和K兩個人為了一個調裡面的樂器音準,爭論不休。連我們都不敢作聲。我們也不太清楚他兩人私底下到底和好了沒,直到靜不知道說了什麼,K忽然大吼出來:
「你少拿你爸來壓我,我當團長已經多久了,連這屁事我會聽不出來?」
靜似乎想要緩和拉著他的手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K一把揮開靜,要不是我即時拉住,她幾乎要跌在地上。
「像妳這種天之驕女,妳懂什麼,少在那邊跟我說難道只有我覺得怎樣怎樣,對!我告訴妳!從頭到尾,就是只有妳在覺得,現在我不想忍了,可以了吧。」
他們後來吵什麼我已記不清,只記得K離去時,對著我說:
「跟你們玩音樂,連讓我感動的一刻都沒有,不!是連一秒都沒有。」
男友追了出去,我卻愣在了原地。
原來這一切對靜來說真的是一場鏡花水月,對我來說,何嘗不是呢?
我們這些人做的音樂,終究入不了音樂才子的法眼。
而靜美麗善良純真的愛情,終究無法支撐現實殘酷的摧折。
然而他們兩似乎沒有馬上分手,據說,靜拼命去挽回他,分分合合了一陣子,終究還是一通無情的電話告知他已經有別的女朋友後,宣告分手。我幾乎沒再看過K。畢竟他對著我們說出那些話,也實在無法當沒事地來往。但我倒是聽了不少傳聞,據說他挺愛壓榨新進的團員,給他們下馬威,堪稱魔鬼團長。而他最為業界熟知的新口頭禪是:「你知道我是哪畢業的嗎?」他確實闖出了名號,不過,似乎也變成了他當初最痛恨類型的人了。
「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以前老是批評我爸迂腐,他現在這樣比我爸還誇張,有什麼資格看不起我們家.....想到以前還對你那麼過份.....嗚嗚嗚嗚嗚」
看著在我面前聲淚俱下的靜,一時間也百味雜陳。
她失去了一位愛人,我失去一位朋友,也失去一些青春。
在這條路上,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為了達成什麼而放棄什麼,單純天真衣食無缺的靜也許以後有一天會懂,她也會為了得到什麼選擇變成另一個樣子。我們看似有所選擇,會不會其實無從選擇。又或者,我們真的都選對了嗎?
那天半夜回到家,看到剛走到客廳倒出一杯紅酒準備繼續練習的男友,苦澀的心情逐漸撫平。當一段感情,很多事都只有一個人在感覺時,或者,兩人的思考完全無法同步時,大概就邁向結束的道路了。不過當我瞥見桌上紅澄澄的酒杯,就知道,看來,今晚不只我一個人覺得,就算明天要彩排,還是得好好微醺一場了。
我不知道K到底達成他的理想沒,也不知道未來靜會不會重新獲得幸福,但我決定,所有惱人的事,都拋諸腦後,珍惜當下吧。
來自「難道只有我覺得」
追蹤原子邦妮:
FB : http://goo.gl/Ap7hCy
IG :
原子邦妮官方: https://www.instagram.com/astrobunny_/
查查: https://instagram.com/lena1530/
羽承 (Nu): http://instagram.com/rezqr_/
微博 Weibo : http://goo.gl/Ab4gdd

父母先決定自己要怎麼做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坦白說,一個國家若不是統治權出現了很大的正當性動搖,是不應該,也不會對自己的國民做這種將所有異見都視同中共同路人的研究。
因為你我都知道,國防安全研究院是國防部底下的智庫,沒有上級先射箭的指示,這些單位是不會做這種假設國民皆是敵人的原創性的研究的。
而且,你我都知道,這些人並非叛國,這些人只是對行政的防疫作法感到不滿,以言論自由的角度來抱怨,結果國家的智庫是怎麼處理的?用虛假的分析與數據,硬是將這些人打成通敵叛國者:而這種作為只是提供了洗腦死忠支持者的工具,更是提供了國民彼此互相殘殺的數據,這是以偽學術出發的統治者之鞭!
身為國民,實在感到深沉的悲哀,因為這個國家已經不愛自己的國民了......
國防部底下不是有一個這個
國防安全會做了一篇報告
就是以前在菜市場政治學寫網路的
一個叫蔡榮峰
真的啊你把他名字弄出來了啊
小弟是TCIA
他就定了幾個他用六個定義
那六個定義這個叫做
就是所謂配合中共同路人的認知作戰
竟然把批評疾管家批評台灣的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都把他納入
變成中共同路人
所以我說蔡榮峰你這個研究
你本身就是中共同路人
因為你這樣一搞
台灣的中共同路人突然過半你知不知道
批評防疫的人有多少啊
我跟你講中間有一個人還有網友
因為我們這邊有人是那個四十七浪人之一
他說他有看到有一個網友啊
就是在做什麼
就是他接種了那個高端
他參加高端的測試
結果發現那個測試的過程
沒有像疾管家講的跟仙一樣
所以他就出來就講說
我覺得這個流程不對
那個流程不對真是很糟糕
然後我再跟你講 阿宅我剛剛講了一半
後來我們那個徐巧芯她就決定去對
那個報告裡面認定是中共同路人來做一下
他們過去的言論紀錄 反查嘛
反查你過去的言論數據
結果發現高達74%都是發表過反中
反國民黨支持民進黨言論的人
結果這74%的人
現在居然都被他定義為中共同路人
這真的是很糟糕
這個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個就是以前這些人都是反串
那大家都是林瑋豐 不是嗎 對啊
那第二種就是很多人因為防疫
現在都站到反面去了
不是因為你做不好
我批評一下不行嗎 是嘛
所以就是說他們過去
比如說反過中國反過國民黨
或者支持民進黨
那個是基於人家各別事情的判斷
難道你防疫我就要永遠死忠到底嗎
真的不行
我都是蔻蔻嗎我都是林靜儀嗎
而且我又沒拿標案
所以他這個研究變成非常荒唐
結果我們巧芯妹妹一公開
原來這個不是反串
就是你低估了良心發現的那個動力
坦白講我認識很多朋友對防疫有意見
很多很多本來都是綠
這跟我上次跟你講跟停電一樣
事實上PTT我觀察了好一陣子
太賭爛了當然翻臉
就是人家就是覺得你實在太過分了吧
那大概是從停電跟防疫開始
官逼民反你官做的好丐幫哪會多
你就是官做不好丐幫才多
我你講那個國家安全研究院的報告
都會送到總統府跟國安會
這個就是悲哀
而且你這個調查水平這麼低
你那個六個定義範圍
憑什麼把反對疾管家批評對防疫批評
對疫苗的批評都納入
你這是基於什麼方法論啊
簡直是胡說八道
我跟你講這個徵兆是什麼咧
就是從國防安全研究院針對
網路的認知作戰的研究
然後進一步就要就要叫NCC推動
數位網路的什麼視聽服務法
然後接下來就要來抓阿宅就這樣
看起來就是我啦
不好意思容我當一個矛尖部隊
我被折斷了大家就要完蛋
就是網路視聽服務法一定會規定一些罰則
罰到我叫不要啊
下架啦
我覺得從學術的角度
我看到這樣的東西
我都會特別的有感
或者是更進一步講會特別的憤怒
為什麼說憤怒
因為我覺得在學術圈
如果你真的想做研究的話
你不能先射箭再畫靶
我覺得犯了...
看起來我必須說
這看起來像是學術研究的東西
他很容易混淆視聽
他很容易讓很多人覺得
這是一個多麼嚴謹的研究
可是因為大部分的人
不會認真的去看裡面的內容
大部分的人看到這個報告
他的一些圖表覺得哇這好酷這好炫
這有什麼精密的統計分析又是大數據
所以一定是對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這種假象所迷惑
都會覺得說人家很專業
可是真的拿專業
就是我們真的從學術的角度
去看這個東西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問題非常的多
他裡面提到的不只是這四十七個人是
找的這四十七個人的這個帳號是
這個有問題的
他所做的所有的假設
就像我說的先射箭再畫靶
他的所有的假設他有六大假設
他說這些論述都是有特意為之的帶風向
我就很好奇就是說
大家如果真的認真看的話
大家難道不會覺得
他所舉出的六種敘事的方式
或者是六種所謂的網路的風向
每一個都是可以擊破的
我所謂的擊破是每一個都有邏輯上的瑕疵
他不相信輿論public opinion
是可以自然產生的
他認為背後只要不符合我的假設
就有問題 就是壞蛋
這個很幼稚 是抓鬼是不是
當代的這個科技抓鬼嗎我不太理解
所以我就說像這樣的一個學術
看起來像學術然後包裝他的論述
其實他才是 這樣的東西才是真的帶風向
而且你可以想像
因為他是特定的這個智庫機構
所以可能會有媒體可能會有一些相關的報導
然後再接著就把這樣的報導的剪裁出來說
你看這些人都是台灣現在就是很明顯的
有所謂的可能被認知作戰了
你可以想像這樣的風向會出現
像是他講說懷疑美國捐贈疫苗
是不是有其他的政治考量
或者其他的外交考量
為什麼不能問呢
任何人對我們好
我們可以感謝可是在感謝的同時
也可以看國際政治的局勢
我也常常說我們感謝美國
但是美國他做任何的事情
絕對不可能是完全出於
完全沒有私心
或完全沒有其他的考量不可能的
我們就說美國
如果說美國要沒有私心的在捐疫苗
他可以捐給COVAX
他可以捐給世衛組織公平去分配
就像德國法國
他們捐是捐COVAX
德國總理梅克爾還自己講說
他們不打算要捐各別的國家
因為如果捐各別國家
對方接受者會有壓力
就必須要聽我的話
梅克爾就很直白的講我不幹這種事
所以為什麼我們不能質疑美國
為什麼我們不能質疑日本
為什麼不能質疑其他的國家
當然可以質疑
可是在這個文章裡面
他就把這樣的質疑或者是任何的疑問呢
就說你可能是中共同路人
你可能就是那個認知作戰的人
我現在不能有question
我不能問政府說你為什麼不多買一點疫苗
不能
因為你質疑政府那代表說
你可能是你可能有其他的用心
我們只是單純的問說
為什麼我的父母親
老父老母不能早點打到疫苗
你早點買早點就有
就是這種很簡單的問題
不行你通通都是壞人
你只能站在政府的角度就是說
這個世界上都沒有疫苗就是買不到
可是我們在美國就是看到
到處你走進去都有疫苗
你怎麼讓我相信說這個什麼買不到
或者是...
總而言之
你如果拿出去到真的國際期刊
或者是真的學者當中做Peer Review
一定會被打回票
一定會被說太多太多的邏輯謬誤
有網友講說民進黨想要做台灣的麥卡錫主義
麥卡錫主義是什麼狀況
你覺得台灣有進到這個情形嗎
我覺得是麥卡錫的2.0這才是我所擔心的
因為麥卡錫的時代五零年代六零年代
他是在扣帽子
他用這種論述用媒體用廣播用電視台
用扣帽子的方式 當時因為反共
所以把所有他不滿的人
他用虛造的故事用捏造的故事說
有很多的共產黨潛伏在政府當中
他沒有證據
可是因為當時大家很怕共產黨
所以當時他說美國聯邦政府有很多的共產黨
就搞成這個整個政府是天翻地覆
接下來人人都不敢說話都覺得說
我如果幫誰說話就變成了共產黨
當時麥卡錫主義在社會上面
在美國社會造成很大很大的騷亂
撕裂跟仇視彼此鬥爭
對撕裂跟仇視
直到後來有國會議員跳出來
撕裂這個國王的新衣
我們在等待在台灣是不是有更多有良知的人
敢講真話不應該被貼上標籤的
你敢提出質疑不應該被貼上標籤
我覺得現在的台灣的輿論的氛圍
問題是出在說太多的媒體都可能
都已經出現了寒蟬效應
所以我覺得像這樣的東西
在年輕世代的它的影響力會很深遠
很多的年輕人會以這樣的證據
作為全台灣都受到認知作戰
老人家你們都不懂我們最懂
我們要守護台灣民主
可是忘記了本身他們拿到的這個證據呢
就是有極大問題的
所以我比較擔心的是
這樣的一個現象繼續發展下去
整個年輕世代到底看到的資訊到底是什麼東西
我覺得這個可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吧
把真的話講出來吧
直播yt連結:
07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9hqvgcXP4
07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X_HRJFMpN8&t=5s
直播主題:
0720
聽黨指揮,永遠跟黨走,黨在我心中,世界第一免疫橋接疫苗是我大台灣第一,只要聽黨話,病毒也會無力化~~~~我編這個超棒的是不是可以加入民進黨?
0721
從國防安全院的報告說起,台灣新一代網路文字獄...對政府有不滿就等於親中?友邦史瓦帝尼和海地一團亂,外交部覺得設置台灣辦事處是超級大突破

父母先決定自己要怎麼做 在 輕易豐盛學苑 Jamie 賺錢小宇宙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了解自己天賦特質,幫自己加薪上萬元! ‣ https://lihi1.com/ou2i3
●超強理財攻略小資理財 :https://reurl.cc/8lKQDb
#輕易豐盛 #理財新手 #投資理財入門方法
立即改變一想法 跳脫新理財思維-理財鬼故事EP6
你是否曾經遇到問題就回家詢問爸媽意見呢?🤔
總是遵循著父母親的意見做決定呢?
你很清楚的知道
想要成功就要找到對的人👑
而當你學習過後
你卻問了邊旁的親朋友們
他們總是這樣回你
「別被騙了!你這樣才不會變有錢」
讓你又陷入了猶豫的困境中😩
最後甚至遵循他們的想法執行
但是你有想過嗎
如果你選擇的與他們不同
是否未來就會不同了呢?🌈
對於這樣的情況
我們該如何做會比較恰當呢?
快來聽聽Jamie怎麼說吧
🎬https://youtu.be/95Milo6OJVI
●了解自己天賦特質,幫自己加薪上萬元! ‣ https://lihi1.com/ou2i3
●超強理財投資攻略#小資理財 :https://reurl.cc/8lKQDb
●免費領取🆓有錢人獨家理財表🔮https://reurl.cc/keyQr
// Jamie給你正能量💪 //
IG ‣ https://reurl.cc/0K1ax
FB ‣https://reurl.cc/VLoWR
YouTube ‣http://bit.ly/2WWUv7A
⬇️變有錢秘密在這裡⬇️
‣ 啟動天賦三步驟:https://reurl.cc/5l2LRv
‣ 輕易豐盛粉絲團:http://bit.ly/richjamie
‣合作邀約:choujamie33@gmail.com
更多推薦影片:
📍#關於天賦
💡必看!財富翻倍找到自己的財富流:https://youtu.be/l_PXoJdY09Y
💡為什麼你一定要了解天賦?:https://youtu.be/ptIS97NGdpk
💡 #順流致富 GPS:https://youtu.be/19iIYB9xbQY
📍#理財達人秀
🔹獨家知識型YouTuber 好葉Better Leaf 專訪:https://youtu.be/llx4KvcLnwI
🔹打造富腦袋!從零累積被動收入Ms.Selena專訪:https://youtu.be/MeeSmrWg35U
🔹2020房地產投資?李同榮老師房產趨勢分析:https://youtu.be/UzztESwbr60
🔹共居美好房東生活-時尚包租婆Gina姊姊:https://youtu.be/1cbFb6Jvepc
🔹投資基金搞懂投資3個基本觀念賤芭樂老師:https://youtu.be/RuVZ1W_c9hs
🔹假如我有五千萬,自己的投資會有什麼不同? feat. 市場先生:https://youtu.be/dXE3Y0F9dAM
🔹流量變現金-自媒體的獲利模式 佐邊茶水間 Zoey:https://youtu.be/OuUPhqidNtI
📍#財富能量
⭐如果你想多了解心想事成的秘密:https://youtu.be/GAFUB_kaRuM
⭐面對憂鬱與躁鬱的情緒失衡:https://youtu.be/IwU-8Hobq2g
⭐我中了一台賓士...財富能量7大關鍵:https://youtu.be/GAFUB_kaRuM
📍#被動收入
💎斜槓人生主動收入系列:https://youtu.be/UwkqUfEGVtk
💎你愛的被動收入系列:https://youtu.be/V7yQk61DPBg
📍#投資理財
▪如何從0存款到!5步驟小資財富大翻身:https://youtu.be/4OUvOCrHmIA
▪打造巴菲特複利王國:https://youtu.be/uiv4-QoZjS0
▪信用卡推薦-現金回饋:https://youtu.be/C9tpl0B4W5E
▪沒有錢怎麼理財:https://youtu.be/F1LwoGTIOEk
▪晉升小資的五個聰明花錢方法:https://youtu.be/u_2Ps16oKRk
▪用一張紙看完人生 瞬間秒懂時間的威力:https://youtu.be/Rjk4NsDb-_M
📍#電影影評
🔸寄生上流#寄生上流 3大人性弱點:https://youtu.be/x9mQt3AiR2E
🔸阿拉丁面對金錢誘惑7招扭轉人性弱點:https://youtu.be/vkWbGpLD9Pg
📍#輕易豐盛 #見證
📌8年級年收百萬的秘密 掌握時機高獲利出場 :https://youtu.be/GehxE7cRRTA
📌透過夫妻理財找到財富順流:https://youtu.be/5suWRqD7Bwo
📌資源整合擁有4個主動收入+自助洗事業:https://youtu.be/Ok8eyIMDqu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