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義廉恥故事】~江革負母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新朝的政治腐敗,導致戰爭頻繁,天下大亂。當時,臨淄有個人名字叫江革,字次翁,從小失去了父親,家里只有母子兩人相依為命。
那時各地戰亂不斷,盜賊四起。盜賊不僅搶財物,還常常把家中的男子抓去,逼著他們入夥。江革為了避亂,乾脆背了母親棄家出走去逃難。母親年邁,腿腳不方便,為了盡量減少母親的顛沛流離之苦,江革整天背著母親奔波。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江革背著母親,一路上風餐露宿,還要躲避盜賊。長途跋涉,一般人寧愿少帶行李,以避免路途上的辛苦。而江革的母親雖然年老體重較輕,但走一段長路之後,江革往往累得滿頭大汗。母親心疼兒子,要下來自己走,江革卻說:孩兒背著母親,就像回到了小時候一樣,感覺到母親的溫暖,孩兒心里很歡欣,感覺自己很有福,可以隨時侍奉母親,所以就會越走越有力氣。
走著走著,母親渴了,江革馬上到處討水給母親喝;母親餓了,他竭盡所能為母親準備可口的食物;天色將晚,他想方設法找住處,使母親能踏實地安歇。在倉皇逃難的人群中,江革念念想到的是母親的安全,全然忘記了自己的饑餓和疲勞。
在逃難的路上,許多人見到江革都肅然起敬,但也有少數人對他不理解,因為在這樣艱難的境況中,一個人連逃生都很難,更何況背負著白發蒼蒼的高堂老母。無論是稱贊還是譏諷,江革都淡然處之,在他看來,一個人活在世上的頭等大事是孝順父母,別人的評價無足輕重,不用放在心上。
逃難當中,江革多次遇到盜賊,想要把江革劫去。每當面臨這種情形,江革便會在盜賊面前苦苦的哀求,痛哭流淚,對盜賊講:我從小失去了父親,孤苦伶仃,是母親茹苦含辛,把我拉扯成人。如果沒有母親,哪會有今日的我。如果我隨大王去了,留下孤零零的老母親,兵荒馬亂,舉目無親,母親如何保全生命,如何度過余生。懇請大王念我有老母在,沒有人奉養,能放過我們。
盜賊看到江革如此誠心誠意的哀求,無不被他的孝心所感動,所以也不忍殺他,更不忍把他劫走。就這樣,江革屢次感動盜賊,化險為夷。可見人之初,性本善,天下無不可化之人,淪為盜賊也不是他們的本性,都是因為一時之亂,為環境所迫。如果能夠喚醒他們本性里的孝順,盜賊也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後來盜賊被平息了之後,江革背著母親,千里迢迢流落到江蘇省下邳縣,在這里居住下來。在舉目無親的異鄉,江革非常的貧窮,衣不蔽體,也沒有錢買鞋子穿,打著赤腳為別人當傭人,賺取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即使賺的錢這麼少,但是江革省吃儉用,把最好的物品來孝養母親。凡是母親日常生活必需的用品,沒有一樣缺乏,母親需要用的、想要吃的、要穿的,盡最大的努力,沒有一樣不替母親辦到。江革所做就如《孝經》所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後來,江革的母親去世了,他非常的哀傷,在廬墓之間大聲地哭泣,就像找不到父母而無依無靠的孩子一樣。他的哀慟逾恒,超過一般的常人,感動了鄰里之人。整整三年,江革結廬住在母親的墳旁,因為他摯誠地思念母親,連晚上睡覺的時候也不愿把孝服除去。
三年的服喪期滿,他還不忍脫去孝服,感動了地方的父母官派人去安慰他,又舉薦他做了孝廉。但是江革淡泊名利,屢屢拒絕做官的機會,後來皇帝還聘他為諫議大夫。諫議大夫做了不久,他就辭官去了。
皇帝非常思念江革的為人,最後指派朝廷一定要年年慰問江革,雖然他已辭官,還是由朝廷來供養他一生所應得的俸祿。因為江革的孝行足以為天下的楷模。可見一個人能行孝,他影響所及有多廣、多深、多遠。
在亂世當中,江革行孝的確比一般人要艱辛困難。兵荒馬亂之中,妻離子散的比比皆是,一家人分散,骨肉分離,可以說是非常平常的事。江革背著母親,每逃難到一處,內有母親要照料、要保全,外又有盜賊在行搶,一日三餐都相當的困難,更怕有盜賊來抓走他,所以他是在險阻艱難中,全人所不能全。
但是江革盡了最大的力量,終於能保全自己身體的安危,而且還能保護他的母親。即使在這麼顛沛流離的日子里,他仍然可以克盡為人子的孝道,實在是難中之難。所以後人稱頌他:挽車極勞古,逃賊最間關。太息江巨孝,能為人所難。
孝子忠臣,可以像日月一樣永恒地照耀世間。江革在這麼艱困的環境當中還能脫險,為母親做最好的孝養。由此可見,環境的好壞并不足以影響孝子的心,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心,任何環境我們都可以做到孝親、敬親。
📍影片出處自
https://youtu.be/N5a39beqswo
📍文章出處自
http://www.dfg.cn/big5/dygsh/bdgs/48-jiangge.htm
............................................................................................
📝【學習心得】
弟子規中【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對父母盡孝的心是無時無刻,心中對父母誠摯的感恩之情,能感化一切,心中有孝,在行儀上待人接物才能真正往善的方向發展,光一句弟子規在生活中要落實到位,這顆心想要體會深度的探索,是真真正切切的要落實出來的。
【孝】上有老 下有子,古聖賢寫正體字已將其含義都寫出來了,做人要有倫常,敬重父母的養育,對上的恭敬,對下的禮敬,這是真理之道自然循環,生活運行符合倫常之道,明理清楚自身本分該做什麼,有肩膀有責任感,生活的在在處處自然順暢幸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你喜歡「印第安那瓊斯」的尋寶劇情,與《古墓奇兵》的冒險解謎,本期介紹的《Uncharted》秘境探險,絕對是款不可錯過冒險遊戲大作。 由「頑皮狗」製作,打著男版《古墓奇兵》招牌的冒險動作遊戲《Uncharted》,台譯《秘境探險》,全球累積銷售成績已經超過1700萬, 系列作分別是《秘境探險:...
「王莽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王莽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王莽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王莽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王莽評價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王莽評價 在 [閒聊] 火鳳的人怎麼都沒提到王莽? - 看板C_Cha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王莽評價 在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教師組- 公是公非(四) 文/星雲大師所謂 ... 的評價
- 關於王莽評價 在 [問卦] 王莽484不懂滾動式修正?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王莽評價 在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夏-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王莽評價 在 為什麽說篡漢的王莽是現代人穿越者? - PTT新聞 的評價
王莽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袁世凱怎成「近代中國勝日第一人」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現代一些歷史愛好者認為,袁世凱是近代中國戰勝日本的第一人。但殊不知,他所謂的勝日是什麼成色。
這話就要從頭說起了。
早年袁世凱的成敗都發生在同一塊場地上。
這塊場地就叫朝鮮半島。成也朝鮮敗也朝鮮,這句話對袁世凱可謂刻骨銘心。
查考歷史,中國的國際地位,從與朝鮮的關係上,可見淋灕的體現。而中日之間的強弱對比,也不可或缺這麼一塊試金石——朝鮮半島的宗主權。
從公元前的西漢開始,朝鮮就一直是中國最親近的藩屬國,進入明朝中後期,中朝兩國的關係走得越發近了。因為明萬曆年間,中國挽救了一次朝鮮亡國危機。
這事就與日本有關。歷史上中國與日本有四場大戰,其中三場都就圍繞朝鮮半島展開。這三場戰爭分別是:白江海戰、萬曆朝鮮戰爭,甲午戰爭。戰爭的發起方,不是泱泱大國中國,而反倒是島中之國日本。
因為從古至今,日本一旦羽翼稍豐,總是要先拿朝鮮試刀。所以進軍朝鮮,便成為它崛起的一個象徵。公元1592年,大明中國進入萬曆皇帝統治的中後期,國力漸衰,而日本這個時候卻走入上坡,四分五裂的戰國日本被草莽英雄豐臣秀吉統一,國力大增,就任關白(相當中國攝政丞相)的豐臣秀吉躊躇滿志、野心外露,於是率20萬兵征討朝鮮。應朝鮮的請求,宗主國明中國萬曆皇帝派兵援朝抗日東征,雙方斷斷續續打了七年拉鋸戰,最後日軍因領袖豐臣秀吉猝逝而撤軍,明軍付出很大代價,幫助朝鮮取得「壬辰衛國戰爭」慘勝。統治朝鮮的李氏政權保住了,尊明朝為「永世的父國」,故此朝鮮人對明朝的感情非常深厚。今日半島尚有「明朝在韓國」之說。
而時光流逝到袁世凱所在的清朝,情況就發生了很大變化。滿洲八旗征服中國以後,朝鮮曾一度自詡為正統,認滿清為夷狄,不向滿清稱臣,且決心為明朝報仇。後清朝派兵橫掃朝鮮半島,朝鮮也不得不服,與清朝重修了宗藩關係。1832年,英國人胡夏米前往朝鮮,要求與其通商,朝鮮方面的回覆是「朝鮮服事大清國,只尊大清國的旨」。顯然,朝鮮甘居大清國附屬國。
如果把國家肢體化,那麼東北是中國的右膀,而此時朝鮮則是中國延展的右臂。二者確實已經達到「打碎骨頭連著筋」的親密程度。因為歷史原因,朝鮮對中國大哥罩著小弟的能力從來是不曾懷疑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會變的。十九世紀中葉,朝鮮一部分人對清朝的宗主國能力產生懷疑動搖。在此之前,大清在與西方的交戰中處於完敗,分別向英國、法國甚至葡萄牙賠款割地,本土香港、澳門分別淪為英國、葡萄牙屬地,一個政治落後、無法自保的國家,有什麼資格再做他國的宗主國?可憐的老大連自己都保不全了,哪有能力保護自己的藩屬國?
於是,朝鮮政府內部,親清派已非鐵板一塊的主流派,親清派之外,新起了一股親日派。親日派中以朝鮮少壯派精英為主,他們希望脫離清朝,改革國政,組成開化黨。
這些少壯派的特點是敢說敢幹、且說幹就幹。1884年12月4日,開化黨發動政變。控制了王宮,殺了一批親清保守派大臣。成立了親日改革派政權,這就是朝鮮號稱的甲申政變。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朝鮮的這場政變,就給了大清國青年才俊袁世凱露臉機會了。
當時清朝在朝鮮設有駐軍,他們是兩年前應朝鮮王室要求入駐朝鮮的。原來進入十九世紀末葉的弱肉強食時代,困守半島的朝鮮李氏政權想偏安也不成,國內動盪不斷,兩年前就已經經歷過一次震盪。1882年7月23日,朝鮮發生壬午兵變。也稱漢城士兵起義。一群不滿外統治的軍人和市民,聯合起來攻入王宮。朝鮮王室向兩國求援。得到清政府積極響應。8月17日,清政府令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率三千人馬赴朝鮮平亂。
在派往朝鮮的清軍陣營中,有一位年僅23歲的青年軍官,他便是袁世凱。師從淮軍將領吳長慶,籍籍無名。而朝鮮突發的兩場事變,令他時來運轉。在第一次平息壬午兵變事件中,袁世凱已經小試牛刀、嶄露頭角。事後吳長慶在給清廷的呈報中特別表揚了袁世凱,說他「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事後論功行賞,袁世凱被授予五品同知官銜。「壬午兵變」後,朝鮮王室重新編練新軍,袁世凱因在平息事變中表現突出,也受到王室器重。以幫辦朝鮮軍務身份駐紮朝鮮。大清的這支遠征軍也以幫朝鮮訓練新軍的名義全部留下來。
兩年後,即1884年12月4日,身處多事之秋的朝鮮再次發生政變,就是這場「甲申政變」。袁世凱再次大顯身手。
開化黨因為是親日派,所以得到了當時日本的配合。日本駐朝公使竹添進一郎。他率領150名日軍趕到王宮,與開化黨的50名士官生徒一同,控制了王宮。
開化黨組成的新內閣,並在12月6日,對外宣佈十四條政綱。其中第一條就明確提出要脫離與清國的宗屬國關係,建立獨立國家。他們宣佈「外結日本,內行改革,聯日排清,脫離中國,朝鮮獨立,實行君主立憲」。
客觀評價,甲申政變實質,既是親日派與親清派之爭,也是改革派與保守派之爭。可謂朝鮮歷史第一場憲政革命,帶有推動朝鮮歷史發展積極意義。領導政變的開化黨應屬朝鮮進步政治力量。
然而,開化黨雖屬進步力量,但得到的外援很少,開化黨加日軍,總共不過200號小股軍隊,基本屬於孤軍奮戰。而當時清朝入朝軍隊人數在3000人左右,十倍以上於對方。
幫辦朝鮮軍務的袁世凱,是在政變發生第二天才得知確切消息的。他權力有限,清朝駐朝軍號稱「慶軍六營」,主帥當然就是吳長慶。
因為顧忌到宮中還有日本軍隊,起初吳長慶表現得較為謹慎,不敢擅自行動。即便遭開化黨清洗的中間派大臣紛紛跑到清軍大營,「痛哭乞師」、要求出兵,吳長慶也一時猶豫不決。而此時袁世凱起到了鼓動作用,在吳長官猶豫不決的情況下,力勸吳行動,並自告奮勇,表示自己願率清軍入宮鎮壓開化黨。為了打消吳長官及群僚的失敗問責顧慮,袁世凱承諾:「如果因為挑起爭端而獲罪,由我一人承當,決不牽連諸位」。
勝利功勞歸大家,失敗責任我獨抗。應該說,年輕的袁世凱此時還是體現了一定的勇氣和血性。最重要的,評過一次朝鮮內亂的他,曉得對手的戰鬥力,心裡有底。12月6日,血氣方剛、信心十足的袁世凱率領約2000名清軍,聯合擁護國王的朝鮮軍隊一道進入王宮,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擊敗了總共不到二百人的開化黨人和日軍,重新控制了王宮。日本駐朝鮮公使竹添進一郎自焚公使館,率部逃亡仁川的日本領事館。後帶開化黨殘餘幾人,逃回日本。開化黨政權僅存在3天,便告流產。
事後,清廷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與日本簽署了《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確定「朝鮮若有變亂或者重大事件,清、日兩國如果其中一國要派兵入朝,應先行文知照對方」。這項條款事實上第一次確立了日本在朝鮮同清朝對等的地位,也使中國的宗主國地位發生了根本的動搖,被公認為是清朝外交政策的一次巨大失敗。
但是,作為朝鮮內政的實際控制者,這場政變最大的贏家卻是袁世凱。這場以十倍之力,平小股之敵的事件,事後被袁世凱聯合吳長慶上報朝廷,描述為重大勝利。1885年11月,年僅26歲的袁世凱被清政府任命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員,左右朝鮮政局,儼然朝鮮太上皇。
為什麼袁世凱會在朝鮮成功呢?
一方面,是他的果決成就了他。當時清政府接到甲申政變、清軍捲入的消息時,十分震驚。不過還沒有想好對策之時,又得知袁世凱率清軍已及時平叛,而沒用國內派一船一艦、添一兵一卒時,清廷實在是大喜過望。
而另一方,袁世凱的成功還有賴於日本的成全。
袁世凱此時的日本對手竹添進一郎,只是個外交家,並非政治和軍事強人。史料稱他「態度和行事風格都偏靈活」,他與清軍駐朝統帥吳長慶交情融洽,反對「中國威脅論」,不是一個強硬派。朝鮮開化黨領袖金玉均說:「金某無義,又無智識」,「竹添素性怯懦,即一書生」。可見,袁世凱的對手,不是日本士大夫中的佼佼者,只是一介書生文人而已。
而且,這裡還有日本國策幫忙。當時明治政府鑑於本國維新大功尚未告成,軍隊羽翼還未豐滿,命令駐朝日軍對這次朝鮮變局採取了有限介入方式,140人一個連的隊伍,怎麼能抵3000人的六個營清軍呢?這在一定程度上讓袁世凱撿了便宜。從而得到「近代中國戰勝日本第一人」的誇世資本。
甲申平亂後,袁世凱在朝鮮過上了太上皇般的風光好日子。但到了1894年,朝鮮又生東學黨內亂,袁世凱錯判時局,誘發中日甲午戰爭,結果差點被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圭介活捉,最後不得不臨陣脫逃,退回中國。
對手十年前的韜光養晦,十年後就找回來了。甲午戰爭令袁世凱「近代中國勝日第一人」光環迅速消褪,聲望一度一落萬丈。
作者:(程萬軍)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王莽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三國創業大佬曹操的五次瘋狂「跑路」哲學|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兵書有云:「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所謂「走起」,應該算個委婉的說法,其實就是跑路。不過,倘若身在亂世,跑路可算是門學問,絕非張開雙腿那麼簡單,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若說跑路的鼻祖,可算大漢的創始人劉邦,也許是跑路跑多了,到了後世,不諳兵器文人阮籍,竟給出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這般評價。戲劇性的是,一向以硬漢之名把持江湖的霸王項羽,雖一向鄙夷老對手劉邦的做法,可未想聽了垓下楚歌,竟跑向了烏江,卻再也跑不動了,跑路卻跑成了末路。
有意思的是,老爺子劉邦的「跑路哲學」,到了漢末,卻經此擋住了數百年歲月的沖洗,著著實實流傳了下來。不用說,將漢高祖跑路理念發揚光大的衣缽傳人,自然非劉備莫屬了。我們的劉備,雖有著皇叔的頭銜,當終究是白手起家的,腳下沒有一塊可靠的根據地,因此前半生,大抵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寄人籬下,自然要看人臉色,主人不高興了,下逐客令倒是小事,倘若一時憤起,扔塊追殺令,後果想必就凶險了。譬如,在宗親劉表處,一向謹小慎微的劉備,竟得罪了其手下大將蔡瑁,於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大逃殺」就此上演。躲了一路的追兵,終於到了檀溪口,怎想河面寬闊,自己卻又不習水性,一時間,劉備悲從中來,老淚縱橫滿面。未想胯下坐騎的盧馬,聽聞主人哭聲,竟躍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一出飛躍壯舉。
不過,人生並非一場馬戲。劉備人生中經典跑路劇目,當然絕非神奇的「馬術表演」,他的終極目標可是「酣暢灕淋」地拋棄妻子(真是得到劉邦真傳)。根據不完全統計,劉備如此賣力演出,一生中至少出現四番:兩次面對的是呂布、兩次遭遇的是曹操。本來,呂布是三國頭號肌肉男,曹操是千古少有的奸雄,招架住拔腿便跑也是常事。可偏演到了攜民渡江那出,趙雲小宇宙爆發,竟殺了回馬槍,單挑曹營八十萬大軍。趙雲倒是一戰成名了,可皇叔拋妻棄子的行徑,卻再也隱瞞不住了。
當然,因拋妻的「勾當」做了太多,自然讓人記住,劉跑跑的名頭,至此落在皇叔頭上。劉備逃跑整理了一套心得,老對手曹操自然也不甘落於人後。據不完全統計(以《三國演義》為參考藍本),曹操一生中積累的逃跑經驗,至少不下五次。
第一次,獻刀殺人不成,逃,遇呂伯奢,完事之後丟下名言:「寧我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我」。
第二次,戰呂布於濮陽,逃,典韋立擋。
第三次,睡張繡嬸,事發,逃,失典韋及曹昂。
第四次,赤壁戰敗,跑路,華容道遇「紅燈」,關羽放行。
第五次,和馬超「飆車」,輸,剃胡脫衣。
只是,相對於劉備逃跑至尊三寶:「大哭、找馬、甩女人」,曹操的逃跑之路,似乎要文藝得多,要麼事前睡個女人,要麼事發時剃個鬍子抹個妝,要麼事後朗誦一段逃跑感言。反正,時人們回溯三國時代,但凡提及曹操,大抵好奇的是他殺了多少人,睡了多少人,騙了多少人,在何處添了哪些風流,至於那些狼狽的跑路往事,因為有了劉備尷尬的墊背,似乎隨著滾滾江水,全付諸了一笑。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孫權。對於孫權,他的老哥孫策是這樣評價的:「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應該說,孫策此人,儘管行事魯莽,可識人的眼光,卻是毒辣,輕描淡寫寥寥片語,竟將孫權此後數十年的人生一併概括。終其孫權一生,他的權力觸角從未企及江北,即便偶有心思,奈何一渡江,卻遭來一通猛打,倉惶逃竄,未想這一跑,卻成就了一代名將。這就是三國時代著名的「張遼威震逍遙津」。
當時的時局大致是這樣的,曹操取下漢中欲南下掃蕩西川,孫權見有機可乘(此人偏愛背後搞小動作,偷襲荊州也是如此),竟親率十萬大軍渡江圍城合肥。合肥的屯軍,大約只有七千多,面對江東來犯的一片黑壓壓的大軍,如何迎戰,這是個問題。幸好,還有張遼。張遼毫不露怯,星夜提點八百壯士,趁孫權立足未穩,竟來了突襲。
此時的孫權,正穿著褲衩,醞釀了情緒,仰望著江北星空,準備抒發情懷。只聽帳外一片喧亂,正待問時,只見凌統踉蹌跌入,振臂高呼「主公快跑」。孫權不知何故,以為天降神兵,也顧不上穩定軍心,倒是發揚了「有事領導先跑」的作風,尋了匹馬倉惶跑路。奈何行至逍遙津橋時,橋南板已被拆除丈餘,馬不得過。在此危急關頭,一名隨行貼身侍衛,叫谷利的,也顧上不「動物保護法」了,向著孫權坐騎一鞭猛抽。駿馬屁股一緊,奮力一躍,飛橋而過,孫權的老命,就此留下。
逍遙津一役後,一篇由曹魏陣營主編的,標題為「十萬雄獅狼狽潰退,江東領袖單騎落荒」的報導,終是江東流傳開來。於是,東吳百姓們的心間,竟落下了「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的後遺症。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王莽評價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如果你喜歡「印第安那瓊斯」的尋寶劇情,與《古墓奇兵》的冒險解謎,本期介紹的《Uncharted》秘境探險,絕對是款不可錯過冒險遊戲大作。
由「頑皮狗」製作,打著男版《古墓奇兵》招牌的冒險動作遊戲《Uncharted》,台譯《秘境探險》,全球累積銷售成績已經超過1700萬,
系列作分別是《秘境探險:黃金城秘寶》
《秘境探險2:盜亦有道》
《秘境探險3:德瑞克的騙局》
到最新的《秘境探險 4:盜賊末路》
雖然「頑皮狗」當初是以《袋狼大冒險》著名,不過因索尼的收購與工作室重整,
近期開發的《秘境探險》系列 與《最後生還者》等超高評價作品讓「頑皮狗」一躍成為玩家們眼中的金牌工作室,
《Uncharted》秘境探險的故事,環繞在真實的英國海洋冒險家「法蘭西斯・德瑞克」身上,
在英國的歷史上,他是合法搶劫船隻的海盜船長,曾創下多次環球探險的創舉,模糊又神秘的背景加上冒險旅程,讓他成為英國史上著名的探險傳奇人物,而在西班牙更是聞名喪膽的海盜王。
在《Uncharted》中玩家就是扮演這位傳奇人物的子孫「奈森・德瑞克」(Nathan Drake),穿梭在各世界文明的古蹟中解開歷史軼聞與古代文明的尋寶旅程,令人驚豔的第三人稱射擊及超級刺激的動作指令場景,開創動作遊戲的新標竿,原本公認是抄襲《古墓奇兵》的遊戲,歷經系列高評價打臉,現在連《古墓奇兵》也反過來致敬囉,
主角「奈森・德瑞克」自負且莽撞的個性,常常惹上不少麻煩,痞痞的無賴個性經常發展出一連串難以掌握的失控局面,像是委託任務往往都會捲入非常麻煩的事件,或是
探險尋寶時剛好都會有同樣目的的反派攪局,
更別提翻火車、飛機失事還是遭遇「非人類」等怪奇事件,而且所到之處這些珍貴的歷史遺跡往往都會被破壞殆盡,從此玩家就稱之為「衰神德瑞克」,不過其實女人緣也不差啦,體力也是特別的...好。
遊戲的劇情主要描述撲朔迷離且驚奇刺激的冒險傳奇,作品多為一本道的動作劇情遊戲,不過層層堆疊線索加上誇張卻又刺激的動作場景,讓本作變成一段荒唐卻又極富爆發性的冒險旅程,不僅有著超群的精緻畫面,在劇情、人性上也有不同層次的琢磨,
《秘境探險》至今已有著10年的歷史,
在3代結束後「德瑞克」處於半退休狀態,
這次《秘境探險 4:盜賊末路》將逼「德瑞克」重操舊業,
並以「半開方式」的新玩法,帶領玩家踏上新世代的環球冒險,
本集「電玩人物誌」就不著墨在太多劇透的故事上,這些龐大又深入的故事就讓玩家們細細去抽絲剝繭吧,如果喜愛奪寶冒險題材的玩家一定會愛上各款遊戲,
而且「德瑞克」似乎有來過台灣喔。
喜愛我們節目的觀眾們不妨狠狠得訂閱我們頻道,我們將會有更深入及精彩的節目產出,我是安娜李 我們下個人物見囉。
(C)Naughty Dog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美女愛玩Game」節目:http://bit.ly/1Qwt7S3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hAPFWNHSY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bLrmK1KhlycQb35Xz-k6QnB3CLg)
王莽評價 在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教師組- 公是公非(四) 文/星雲大師所謂 ... 的推薦與評價
... 他為竊世奸賊;武則天的評價,有人肯定她的天才治績,有人唾棄她的荒淫亂政,他們的功過,即使歷史也難以給予「公是公非」的評價。「周公輔佐成王日,王莽禮賢下士 ... ... <看更多>
王莽評價 在 [問卦] 王莽484不懂滾動式修正?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王莽建立新朝並推行一系列社會改革被批評是朝令夕改,人民民不聊生,恰巧又遭逢天災僅僅15年就被推翻如果當年他懂得說滾動式修正. ... <看更多>
王莽評價 在 [閒聊] 火鳳的人怎麼都沒提到王莽? - 看板C_Cha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