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獅子SHISA的二三事
散步在沖繩的街上,我總是忍不住停下腳步,欣賞家家戶戶屋頂上SHISA的身姿。
SHISA是琉球方言中「獅子」的發音,與澎湖風獅爺同樣來自中國閩南的石獅,是古人們想像出來的百獸之王形象。
SHISA剛傳入沖繩時,那時還是古代琉球王國,SHISA主要放置在宮殿、寺廟或陵寢,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威,被稱作「宮獅子」。
隨著時代變遷,SHISA漸漸走出宮廷,因琉球王國自古以來就有神魔信仰,非常虔誠於除魔鎮煞,開始有風水師將SHISA作為鎮煞之用,放置在聚落入口、高台、或其他風水寶地,稱作「村落獅子」。
1879年,村落獅子誕生後兩百年,琉球王國滅亡,成為日本的沖繩縣。這是驚天動地的一年,政治上劇烈的變動牽動著人們的生活,SHISA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坐在屋頂上、立在家門前,到處都可以看到SHISA的身影,這些「家獅子」乘載著沖繩人們的心願,成為了最貼近人們的守護神,守護他們的生活以及古代琉球王朝的驕傲。——「就算琉球王朝滅亡了,琉球的文化不能滅亡。」
直到現在,國際通上放眼望去都是五顏六色的小SHISA,一反過去莊嚴肅穆、威風凜凜的獅子,現在的卡通化的SHISA有著笑彎彎的眼睛與一張大嘴,出現在水溝蓋、看板、食物、飲料包裝或是任何東西上,模樣相當可愛。從當年的威權象徵的「宮獅子」到這些卡哇伊的卡通師,SHISA已然成為沖繩文化的代表之一。
我喜歡SHISA站在屋頂上的模樣,喜歡牠們守護著沖繩的姿態,總是情不自禁地用相機捕捉住牠們大笑的樣子,好像自己也會被感染一樣。
琉球王國滅亡 在 此事件其實也是促使琉球王國滅亡有重大影響。由於事後清朝 ... 的推薦與評價
「牡丹社事件」是台灣歷史課本上幾乎必教的一個單元,並會重點提及在事件後清朝治台的態度轉變,以及沈葆楨來台建設。而對琉球來講,此事件其實也是促使琉球王國滅亡有 ... ... <看更多>
琉球王國滅亡 在 歷史探秘:曾經的琉球王國,是如何一步步變成沖繩縣的? 的推薦與評價
琉球王國 ,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沖繩,在明清兩朝和中國建立朝貢關係,琉球國王由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冊封,曾經屬於我國的藩屬國。但是,琉球命運多舛, ... ... <看更多>
琉球王國滅亡 在 [心得] 消失的古國-日本吞併琉球始末- 看板Japan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並茂版:
https://goo.gl/DQhZLm
消失的古國-日本吞併琉球始末
琉球王國同為中日兩國屬國狀態由來已久,琉球雖然飽受日本壓榨,倒也能勉力維持
獨立,直到日本明治維新,急切加入西方殖民帝國之列,於1872年要求琉球王國第二尚氏
王朝第十九代國王尚泰派使節團赴日慶賀明治新政,但使節團於東京卻接到「琉球藩敘列
華族」表文,日本正式將琉球王國降為琉球藩,冊封尚泰為琉球藩王(石高約8萬9千石,
北邊的奄美群島早遭日本薩摩藩併吞未計入),尚泰改列為日本華族中的侯爵。日本並步
步進逼,剝奪琉球的審判權與警察權,但此時琉球尚未斷絕與清朝的宗藩關係,尚泰便於
1876年12月10日派向德宏等人向中國求援,向德宏抵達福州琉球館後,交尚泰秘信轉給閩
浙總督上交清廷,請求清朝出兵援助琉球,但清廷自顧不暇,置之不理。終於1879年3月
27日日本內務大丞松田道之進兵首里城,宣布廢除琉球藩,先納入鹿兒島縣轄下,後改設
沖繩縣,以鍋島直彬為首任知事,琉球王國正式滅亡,尚泰等琉球王族皆被擄往東京。但
琉球本土與流亡清朝的琉球人開始發起「琉球復國運動」,一直停留在福州的向德宏也在
一個月後得知消息,迅速動身前往天津李鴻章府邸門口長跪不起,方得獲李鴻章接見,清
廷也開始以外交方式與日本進行交涉,請出美國前總統格蘭特(Ulysses S. Grant)出面調
停,中日重啟談判,清朝提出「琉球三分」方案,即現今北方的奄美群島(奄美大島等)歸
日本,中部的沖繩諸島(沖繩本島等)讓琉球復國,南邊的先島諸島(宮古列島、八重山列
島等)劃為中國領土,但此方案不切實際,因奄美群島早已大部為日本直轄,日本因所得
過少斷然拒絕,另提出「分島改約」,將「琉球二分」方案納入《中日修好條規》,即沖
繩諸島以北為日本領土,南方的先島諸島則交還中國,中國可改立琉球王族為王,使琉球
王國復國,但先遭尚泰反對,日本暗示可立的向德宏又遭其以「宮古、八重山貧瘠不能自
立,另立監國斷斷不可行」峻拒,繼之又有琉球遺臣林世功因不滿分島改約於總理衙門自
殺,加上俄羅斯於新疆生事,清廷不願腹背受敵,就連清廷大臣間對改約與否意見也不一
致,8次談判終致破裂,李鴻章最後決定延宕處理。而1895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中國也
再無實力與日本觸及琉球歸屬問題,琉球復國運動徹底失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7.14.1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History/M.1507097417.A.B0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