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科學吧》關於讓恐龍掰掰的大事件💥〕
最近許多科學家提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提前到來,呼籲重視各種極端氣候的警訊。所以...有前五次嗎?
自地球出現第一個生命起,除了繁衍與演化,發生了無數次大毀滅與再生。最嚴重的前五大,其中一次就讓恐龍從此在地球滅跡💀。取而代之的是哺乳類與鳥類🐘🐈🐦。
或許這些都好像離我們很遙遠,但🌏地球科學是否即是一種地球的歷史呢?人說歷史在於鑑往知來,我們看到過去地球一波波生與滅,是否能對我們現在的作為有警醒?
關於天氣與 #氣候變遷,請看下星期10/1(一)晚上8點,《實驗科學吧》EP3『海賊王沒告訴你的三個天氣秘密!?』
#有捧油背過各個紀元的順序嗎?
#超喜歡恐龍的捧油舉手!! #酒保✊
-
《🔬實驗科學吧》
EP1-『蟻人怎麼可以變小?!』
👉https://lihi.cc/UagiP/e2wn
EP2-『恐龍真的可以復活?!』
👉https://lihi.cc/Tvobe/e2wn
『✨!!!臺灣吧週更啦!!!✨』
🎫訂閱集資支持→ https://lihi.cc/Qug3R/m3f
-----哈囉大家好~歡迎...長文開始!-----
生物集體大滅絕,是多重的原因、造成多變的過程、最後有了多樣的結果。以下列舉幾個影響特別顯著的關鍵或現象,他們還可能互為彼此的因果。其中 #氣候的劇烈變化更是讓生物無法適應的大要素!
🌋 #火山爆發:這裡指的是大範圍造山、海洋地殼隱沒,除了改變了地貌,其噴發的氣體可能改變氣候與光照,使地球進入溫室現象或冰河時期。
🏝 #陸塊飄移:有上述的地殼運動,幾億萬年來,陸塊從盤古大陸變成現在熟悉的五大洲,陸地距離海洋與赤道的遠近,都會影響氣候的大幅轉變。
☄ #天體撞擊:包含彗星或小行星,除了造成大規模破壞,也可能會給地球帶來新的元素。
🤢 #環境缺氧:除了火山、隕石造成大氣層組成改變,各物種發展的消長也會掠奪氧氣,甚或是海洋內二氧化碳大量散回大氣層,造成需要以碳元素建構外殼的生物(ex貝類)大量滅亡。
🌊 #海平面變化:造成海平面變化原因很多,但這個改變會影響陸地與海裡生物的棲息比例,進而造成食物鏈斷裂。
-
💥奧陶紀-志留紀毀滅事件〖🌋🏝🌊🤢〗
(Ordovician–Silurian extinction event)距今約4.4億年前,可能約有85%的物種滅亡。經歷溫度驟降進入冰河時期、海平面下降,對漂浮和底棲生物很致命。後回暖快速導致海平面上升,洋流循環改變而使部分海底缺氧。
💥泥盆紀後期毀滅事件〖🌋☄🌊🤢〗
(Late Devonian extinction event)距今約3.6億年前。此時期植物發展出維管束擴張了陸地植物發展,大氣層中氧氣增加、溫室氣體二氧化碳下降進入冰期。海洋表層則有嚴重優養化現象,導致極大量海洋生物缺氧死亡,其後成為大量 #石油開採層。
💥二疊紀-三疊紀毀滅事件〖🌋🌋🏝🌊🤢〗
(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距今約2.5億年前,大滅絕事件強度第一,可能約有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中生物消失!又稱為 #大死亡(The Great Dying)!兩個大規模火山運動噴發的微粒、酸性氣體使光合作用受到影響,造成強烈溫室效應。
💥三疊紀-侏儸紀毀滅事件〖🌋🌊〗
(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距今約2億年前,可能約有50%的物種消失,其原因研究較無定論,主要原因仍與火山地殼運動有關,而此次毀滅事件讓兩棲類、部分爬蟲類受到嚴重打擊,成為 #恐龍崛起主導的世界🦖 🦖 🦖!
💥白堊紀-第三紀毀滅事件〖🌋☄🌊🤢〗
(K-T extinction event)距今6.6千萬年前,約有75%的物種滅亡,其中包含大家關注的 #恐龍滅絕💀💀💀,是 #大滅絕事件強度第二!最有名的毀滅假說是撞擊墨西哥灣的隕石,然而研究指出,白堊紀晚期火山運動與溫室冰期交替造成的海平面變化,也長期影響著這個時代的生物。
〖參考資料〗
. Rong J Y, Huang B. 2014. Study of Mass Extinction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A synopsis (in Chinese). Scientia Sinica Terrae, 44: 377–404
. Shen S Z, Zhang H. What caused the five mass extinctions (in Chinese)? Chin Sci Bull, 2017, 62: 1119–1135, doi: 10.1360/N972017-00013
. 維基百科
同時也有2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內新冠本土疫情穩定,但仍有1500多名確診者隔離治療中,台大醫院公布最新臨床治療成果,使用單株抗體藥物治療16位患者後,只有2人發生缺氧重症,但沒有患者插管,目前已有13名患者出院,治療效果相當好,不過對於印度Delta變異株,治療效果可能會下降,仍有待研發新的抗病毒藥物。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
「環境缺氧」的推薦目錄:
環境缺氧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旅遊醫學】高山症的治療
承接昨天的主題,簡單介紹高山症該如何治療
高山症的源頭就是環境缺氧,人體適應不及
因此下降高度是絕對優先
給予氧氣或高壓氧艙,也是可用的輔助治療
若人體加速達到適應,也能避免高山症
在症狀輕微時給予丹木斯(acetazolamide)
經由加速呼吸,利尿,增加基因表現等
加速人體適應
類固醇(dexamethasone 4mg)能夠減少腦部水腫
而高海拔肺水腫的本質
是缺氧造成肺高壓
因此也能夠通用肺高壓的兩種藥物
(nifedipine SR, Tadalafil)
要再強調的是
輕微的急性高山病
還能使用藥物等待身體適應
一旦發生腦水腫與肺水腫
藥物都只是輔助爭取時間
保命關鍵在於盡速下山喔
環境缺氧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旅遊醫學】認識高山症
身處2000公尺以上的地形,氧氣分壓降低
人體會進行一系列的反應,適應低氧環境
但當高度上升太快,氧氣減少太多
適應還不足,器官就產生了功能不良
就是高山症
主要影響兩大器官:腦與肺
腦部功能不良:急性高山病,高海拔腦水腫
氧氣分壓降低造成血腦屏障通透性升高
血管水分滲出,形成腦水腫
這兩種病況是同一現象的連續進展表現
急性高山病是以"頭痛"為主要症狀
可能伴隨噁心,疲倦,頭暈,睡不好等
在症狀改善前,應在原高度休息
可服用藥物加速身體適應
一旦出現"走路不穩,意識改變"
就是進展到腦水腫階段
需要立刻下降高度
肺部功能不良:高海拔肺水腫
身體因應氧氣分壓降低的調節
造成肺動脈壓力上升
使水分滲出到肺泡中,導致呼吸困難
主要症狀是乾咳與活動易喘
是死亡率最高的高山症
需要立刻下降高度與積極處置
由此可知,這兩大高山症的病況
都是以環境缺氧為起因
輕微的急性高山病
還可以服用藥物等待身體適應
一旦病況嚴重,造成腦肺水腫
應立刻下山,恢復氧氣分壓,才是釜底抽薪的處置
環境缺氧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國內新冠本土疫情穩定,但仍有1500多名確診者隔離治療中,台大醫院公布最新臨床治療成果,使用單株抗體藥物治療16位患者後,只有2人發生缺氧重症,但沒有患者插管,目前已有13名患者出院,治療效果相當好,不過對於印度Delta變異株,治療效果可能會下降,仍有待研發新的抗病毒藥物。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824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4dGPcRbTZQ/hqdefault.jpg)
環境缺氧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冠病毒威脅不斷,國內產學界不停歇,面對染疫後可能導致「隱形缺氧」而猝死,台大等單位一起研發血氧系統即時監測平台,加上混合實境病房的協助,以零接觸的診療方式,減少醫護感染風險,整套系統本週已經在國軍桃園總醫院率先使用。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441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55Uo3LrBWU/hqdefault.jpg)
環境缺氧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東南亞人口大國印尼,過去幾週病例數大幅增加,連續好幾天確診數破2萬。當地醫院因為患者暴增,醫療資源不足,甚至出現缺氧危機。日惹市一間公立醫院,有33名患者因為氧氣短缺而死亡。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87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5OjdLaZCcY/hqdefault.jpg)
環境缺氧 在 什麼? 缺氧癌細胞也會有記憶? 腫瘤微環境(tumor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缺氧 是腫瘤逐漸增大過程中必然的現象;高濃度活性氧自由基(ROS). ... 癌症細胞與周圍細胞的互動外、還有來自環境壓力的影響,包含缺氧以及氧化壓力。 ... <看更多>
環境缺氧 在 【缺氧】DLC更新預告! 無菌環境不能再永久保鮮了!? 食物保鮮 ... 的推薦與評價
【缺氧】DLC更新預告! 無菌環境不能再永久保鮮了!? 食物保鮮新機制| oxygen not include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