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寫暴力》
作者:陳韋安
「我作為基督徒,我譴責暴力」——這句話有時候非常難聽。
你知道為甚麼嗎?因為,當人說「我譴責暴力」的時候,所謂「譴責」,其實只是對空氣說話。口口聲聲的「譴責」,究竟它帶來甚麼?究竟它是一個怎樣的行動?你為此做甚麼?你承受了甚麼?這樣的譴責,猶如一股聖潔的屁:放了,感覺自己掌握了真理,做對了,感覺舒服了。但是,這個世界的暴力卻沒有任何改變。(除了多了100大板)
因此,從倫理的角度來看,「我譴責暴力」這表態是沒有倫理意義的——它或許說明了一點真理,但這是一個「鬼唔知阿媽係女人」的真理。其實,基督徒倫理,所謂「基督徒的好行為」,乃是某個時刻的決定與行動。「暴力是錯的」並非一種倫理,它只是一句命題。基督徒的倫理,卻是在罪惡的世界裡,作為罪人,實踐美善的具體行動。
說到底,世間的暴力不滅。這暴力源自於罪。這暴力從創世紀第四章就已經開始出現,到世界的終末才會止息。因此,暴力不會被消滅,它只會被轉移或分散。面對暴力,基督徒大概有三種回應的可能:
1. 終止暴力者的施暴(尤其對隱性暴力)
2. 為別人承受暴力,從而嘗試終止暴力(被人打右臉再打左臉的道理)
3. 以暴力回應暴力(這當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無論基督徒的選擇如何,他/她都無可避免地捲入暴力的漩渦,並且或多或少地與暴力接觸——有人以暴力防止暴力,有人犧牲自己承受暴力的傷害,有人在暴力的場所中與暴力周旋。
我說「譴責暴力」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單單在遠距離「譴責暴力」,他/她從來都沒有捲入世間的問題裡面——它只是好撒瑪利亞人比喻裡面的祭司與文士,輕輕地擦身而過,繼續事奉。
「譴責暴力」不是「非暴力」,它只是一種「無為」。「無為」的譴責不會減少暴力,它只會容讓世上的暴力繼續失衡。如此的沉默(或放屁般的譴責),不會讓事情好一點。
因此,對基督徒來說,「暴力」的相反詞,不只是「非暴力」。非暴力是正確的選擇,但「非暴力」往往把自己捲入暴力的漩渦之中,從而自己承受暴力的後果。這後果乃是「犧牲」。耶穌的非暴力行動,往往要求非暴力者承受暴力:十字架正是如此的非暴力行動,登山寶訓的教導是另一個例子。
正如巴特(Karl Barth)說:「人若要成爲一個和平主義者,不可能是理論上的,他只能夠是行動上的和平主義者(praktisch Pazifist)。(KD IV.2, 622)「和平」不只是說出來,它需要被「締造」出來。新約聖經的八福,裡面的乃是 peacemaker 或 peacedoer,從來都不是 peace-thinker or peace-talker。
因此,有人問我:「事到如今,基督徒還可以做甚麼?」我的答案是:「無論如何,請不要把自己置身於事外。以行動,締造和平。但這和平的締造,不是口口聲聲的譴責暴力,而是相反,你要在暴力之中締造和平。為此,你將會無可避免地捲入暴力的漩渦中。甚至,你會被旁人指責。但是,我求主的靈常常提醒你,帶領你,願主的和平與你同在。阿們。」
#時隔五年 #忍不住十五分鐘內寫了這篇文 #暴力 #非暴力
#希望人們明白前線者的心聲
「登山寶訓的教導」的推薦目錄:
- 關於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天國大憲章登山寶訓‖ 廖文華周巽正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2021_06_06 耶穌和祂的教導(12) 登山寶訓-生活智慧胡平凡長老 的評價
- 關於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精選觀點】-天國大憲章登山寶訓II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登山寶訓背景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位親愛的讀者:
謝謝各位留言或PM 的關心。坦白說,看着你們每一位的留言,無論是 comment 還是 inbox,我感覺恍如置身自己的喪禮一般 (笑)。我想說的是:這實在是恩典——能夠於活着的時候被告之自己是被愛的,這是一件多麼可貴的事。因此,我要對你們說,感謝你們的愛。甚至,相比起一少部分人的恨,你們的愛,對我來說,絕對遠遠勝過這些恨。
或許,你們會問:既然如此,為甚麼我還是要暫時停止專頁呢?讓我在此稍作一點交代。
暫時結束專頁——其實不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大概是上星期一念之間的念頭,再多花幾分鐘考慮後的決定。不過,事實上,我人生中許多重要決定其實都不是「深思熟慮」的——蒙召事奉、讀博士、寫《神學是粉紅色的秋》等等,通通都沒有「深思熟慮」——這是我與上帝的交往方式。我從來都不是猶豫的人。雖然沒有花長時間考慮,但我卻知道這是「正確」的。以屬靈語言的說,這是一個聖靈引導下「有平安」的決定。
因此,我要說,暫時結束寫作,不是因為任何負面的原因。不是別人施壓。不是建制、不是建道、不是教會、不是梁家麟(這個我要點名澄清)。不是滅聲。過去我曾遇見不少類似的批評或攻擊,我都沒有放棄。今天我也不會。我要說,我更沒有放棄改革教會這念頭。一點也沒有。
我暫時結束寫作,是基於一個「向前走」的原因。若然大家曾在教會聽我講過《以愛還愛》這篇道的話,我正在努力實踐耶穌登山寶訓的教導。「有人打你的右臉,把左臉也轉給他。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太5:39-41)這不是一段不可實踐的經文。它不是餒弱,不是怕事,也不是「膠」。這是結束一段惡劣關係,並且在盼望中重建一段關係的做法。不是純粹毫無目的退縮,而是懷着盼望地以愛還惡,捨棄自己最寶貴的,從而與仇敵嘗試結立和好關係。這是耶穌的教導。
告訴你們,其實,在決定暫停專頁之前的剎那,我是懷着恨的。面對某班人的嘲笑,我曾打算在臉書積極回應,放棄過往對這些嘲笑的沉默,甚至部署一連串的反擊計畫。不過,聖靈卻再次讓我想起自己曾講過的這篇道。我要實踐我自己說的道。因此,我就頓然萌生了暫停專頁的念頭。因此,所謂「直至教會的山頭化成美好的風景」,這不是無限期的抽象天國理想,而是,我要具體地化解一段神學院與神學院之間的恩怨,或者,某些神學人對我的誤會與仇恨。我放棄自己最寶貴的,嘗試與他們和好。
不過,整件事讓我最難過的,是你們的難過...... 真的,看見你們的留言,我非常難過。我沒有想到,我這幾年的在遠處寫的文章,竟然成了一些人的幫助,也正在牧養一些人。你們的難過,你們的哭泣,讓我非常悲痛。這最教我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問:「為了一小撮人,放棄一大羣支持者,值得嗎?」我不知道。不過,我其實沒有放棄。只是,我如今有一件事非做不可。這也是改革教會的重要一步。
因此,當教會的山頭化成美好的風景,《神學是粉紅色的秋》必定會再次在你的臉書出現。我沒有放棄。你們也不要放棄。為你們禱告。
陳韋安
#真的是暫時最後一篇了
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非暴力、非非暴力、而是和平的建造〉
作者:陳韋安
早前我在這專欄寫過「暴力四步曲」:〈暴力〉、〈好撒瑪利亞人的暴力〉、〈暴力是罪的餘溫〉、〈談《驅魔人》的暴力犧牲〉。今期開始,我將會不定期撰寫一個相關課題:和平。
為甚麼要談「和平」呢?正如我先前所說,面對一個尚未得贖的暴力世界,暴力一直都在。暴力不好,但非暴力卻也並非完美,因它往往在複雜的社會結構中轉移「暴力的主體」。雖然,我要再三強調,「非暴力」確實是現實中(de facto)基督徒大部分情況的倫理取向。但是,作為「否定神學」的非暴力不能成為基督教社會倫理的核心——基督徒社會倫理不應以否定的「非」作基礎。無論如何,無論是暴力或非暴力,若要真正思考暴力問題,教會不應只沉醉於「基督徒是否贊同暴力」的思維。我不是說這問題不重要,而是基督徒對暴力的思考不能永遠停留在這起步點。
巴特在1922年的《羅馬書釋義》的倫理部分巧妙地以兩大主線剖析基督徒的政治倫理:「最大的消極可能性」(Die große negative Möglichkeit)以及「最大的積極可能性」(Die große positive Möglichkeit)。所謂「最大的消極可能性」,就是基督徒消極、被動的行動。某程度來說,巴特沒有否定這「消極可能性」——「順服掌權者」、非暴力、非革命式的「無為」(Nicht-Handeln)皆是好的。但是,它不能單獨存在。因此,巴特指出以羅馬書13:8-10 進一步建構「最大的積極可能性」。我認為,這個「最大的積極可能性」,正是「和平」的建構。
從「和平研究」(peace research)的角度來看,「和平」絕非只是暴力的缺席。著名和平研究學者加爾通(Johan Galtung)指出,和平不只是「暴力的缺席」(absence of violence)——「暴力的缺席」只是「否定性的和平」(negative peace);另外,和平也不只是「守護和平」(Peacekeeping),更應是具創造性的、主動的、積極的「製造和平」(Peacemaking)。因此,和平其實更應指向「和平的建設」(peacebuilding)。和平不是純粹一個想像中的靜態畫面——沒有事情發生。和平更是以愛、互信、利他精神的社會氣氛。因此,這種「和平的建設」正好回應巴特所講的「最大的積極可能性」。這就是所謂的「肯定性和平」(positive peace)。
明顯,這種以「和平」作為倫理核心的看法建基於耶穌基督登山寶訓的教導:「和平製造者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太5:9)其中,和合本所謂「使人和睦的人」,正是「和平製造者」(Peace-maker)的意思——不只是微觀的「使人和睦」,而是宏觀的「和平建造」;不只是被動、回應性的非暴力,而是積極的「製造和平」;不只是「和平的」(peacable),而是「建構和平的」(peace-making)。
因此,教會的首要倫理身份不是「非暴力者」,而是「和平創造者」。總的來說,「非暴力、非非暴力,而是和平的製造」——這正是我所提倡的基督教社會倫理之主線。
(不過,對於「和平」這概念,實在有太多觀念需要釐清的地方,下期再續。)
Telegram: https://telegram.me/theologia
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2021_06_06 耶穌和祂的教導(12) 登山寶訓-生活智慧胡平凡長老 的推薦與評價
2021年6月6日主日崇拜講員:胡平凡長老耶穌和祂的 教導 (12) 登山寶訓 -生活智慧太7: 1-12 (另參考路6: 37-42)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 <看更多>
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精選觀點】-天國大憲章登山寶訓II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而是要引我們到恩典裡。 當我們願意渴慕活出 登山寶訓的教導 , 首先要先認識耶穌基督, 讓祂成為生命的主宰, ... <看更多>
登山寶訓的教導 在 天國大憲章登山寶訓‖ 廖文華周巽正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耶穌談到 登山寶訓 ,不是 教導 人要靠著行為重生得救,而是讓人在經歷救贖的恩典之後,如何藉著恩典,活出一個基督徒應有的生命。舊約律法的目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