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6月2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o_8JUmAHpC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發達國家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昨天看到朋友貼給我一個連結是宜蘭葛瑪蘭族協會分享的文:說了美國領事李仙得 #賣台第一人
我的想法是:
現在大家氣憤著美國對原住民的方式,但大家卻沒想到領土主權在當時跟現在很不一樣。
國際法上關於領土主權的取得、移轉規則在二十世紀有非常大的轉變。法律規則必須與時俱進,但為了避免破壞法律狀態的安定,所以除非有非常正當的理由,否則嚴禁以今是論昨非。換句話說,即使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在今天看來並不正確,但過去那些事情既然依據當時的時空背景是合法正當而有效的,就不能輕易否定過去發生的事情所具有的法律效力。
大家會說台灣是原住民的如何如何,其實台澎領土主權統一歸單一個主權國家是日治時期才有的,日本在《馬關條約》合法取得台澎領土主權,但只能是清帝國實質控制的領土(台島西半部跟澎湖),後來日本透過當時國際法允許的武力擴張取得東半部領土主權(日本在中央山脈以東範圍的拓殖是以日本政府本身的官方力量當靠山。比大清當時割稻尾的認真多了。)
在這之前其實很難有哪個台澎上的居民可以說整個台澎都是他們的。
再說了,領土主權只能由國家來主張,不是一群人或者某組織、某政權可以主張的。
我們在這篇說過 👉🏻Q&A26:台灣適用「無主地先佔」嗎?住民自決權與國民主權的差別?
https://www.facebook.com/258660130833607/posts/4082327711800144/?d=n
還有, 「無主地」的定義也是有改變的。我們在這集直播中說過 👉🏻Nation、Country、State的差別;護照的作用 https://wp.me/pd1HGm-kC
早期的「無主地」就是「不屬於主權國家領土」的土地就是無主地。後來重視人權、自決權概念得到廣泛肯定之後,「無主地」就變成只剩下無人島之類的地方才符合標準。
-
我之前遇到有人質問說美國取得美洲原住民的領土方式很怎樣怎樣~~
我就會說要質疑當時的領土主權取得方式,就必須了解當時國際法上對領土主權取得的方法。當時國際法就是那個樣子沒什麼好說的。
現在回頭看:美國趕走原住民取得領土不行。那大清趕走原住民取得台灣領土當然也不行。那如果要否定英國因此取得當時殖民地的領土主權,就請他同時否定大清在台灣取得的領土主權。不要雙標~
沒看到歐洲那些國家的人在主張今日美國所在地區的領土是歐洲國家的,但某些人就是很容易邏輯死去(・_・;
談法理我最喜歡的點就是清清楚楚。
就發生的時間點所適用的國際法規則而言,並不否認美國從美洲原住民手中取得土地,將其變成領土的法律效力,我們基於同樣標準,也不否認大清帝國從台灣原住民手中取得土地,將其變成領土的法律效力。
但美國跟大清最大的差別,在於美國並沒有把她從原住民那理取得的領土割讓給其他國家,但大清把台澎割讓給日本了。
既然兩者狀況不同,當然結果就不一樣。
//在觀念與時俱進的同時,也意味著,當我們看以前的資料時,要去瞭解相關詞彙在當時到底代表什麼意思。不可「以昨是論今非」(用以前可以來質疑為何現在不行),也不可「以今非論昨是」(用現在不可以去批評、否定在過去可以做的事情,進而否定其效力)。//
其實只要對領土主權有清楚認知到與時俱進的規則,就不會理盲濫情,在這個時候扯什麼李仙得賣台第一人。
最後補充一下,人的國籍與領土主權是兩個不同的獨立的問題。
領土主權擁有者擁有的就是領土主權,不及於土地上的人民。人民的歸屬取決於國籍。人有擁有、選擇國籍的權利,擁有土地就擁有在當地居住的人民那是人權觀念還不發達的時候會有的想法。
像馬關條約,雖然 1895.5.8 生效時,大日本帝國就取得台澎在大清實質控制下的部分的領土主權,但人民的國籍要等到 1897.5.8 才確定,給了原台澎居民兩年的選擇國籍的機會。
#延伸閱讀
美國羅發號事件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156705396/posts/272689990979556/
#斯卡羅 #李仙得
Ps, 附上昨日下播的自拍🤳
發達國家定義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Delta - COVID之我見
最近COVID嘅delta strain係世界各地爆到七彩,美國、英國同澳洲都失守,瘋狂社區感染。好多「智者」成日會話疫苗可能有長遠影響而無人知,甚至鼓勵民眾齊齊感染共享肺炎,到底由得COVID爆有咩問題?
Point form
1. 其實好有趣,「智者」們會話無人知疫苗長遠有咩影響,但其實都無人知中完COVID,幸運地康復後長遠有咩重大影響,近排都有唔少研究講long COVID syndrome,係咪真係重感冒咁簡單呢,似乎又唔係。
2. 「智者」們會用最新WHO/CDC/NEJM等嘅研究去講話打完疫苗都係可以照傳染,咁點解要打,仲笑打疫苗嘅人on9承受疫苗風險。的確,疫苗來得太遲,當初對alpha asymptomatic transmission嘅保護力的確相當高,但依加流行緊嘅係delta就變相得返symptomatic disease嘅保護力。即係點?即係可以避免你出現徵狀,但無法避免你傳染俾其他人。
有咩implication?就係如果解封、開關嘅話,打咗疫苗嘅人中招後出現徵狀、要入ICU、要插喉或用呼吸機甚至死亡嘅機會低好多,但無打嘅人就會係Baseline risk。
Delta傳染力特強,唔少國家都似乎打算唔再用以往封城封關封到2046嘅做法,而係盡量幫想打疫苗嘅人打咗先,到之後瘋狂大爆發時,起碼無咁多人要用ICU/呼吸機資源。
3. 瘋狂爆delta有咩問題?就係一些原本諗住淨係俾特定population打嘅疫苗變咗要balance risk and benefit去俾更年輕嘅人打。例如澳洲打AZ由本來限60歲以上就最近降到18歲以上就建議打。
但個問題就出現,AZ或美國J&J Adenovirus vector疫苗有好罕有嘅機會出現VITTS,通常係第一劑嘅4-42日出現,常見於年輕女性。當谷針或市民擔心感染打完AZ後,如果出現頭痛或肚痛咁點算?
無一個醫生會敢寫包單當係vaccine constitutional symptoms,你去睇家庭醫生佢會叫你去急症,你去急症佢會幫你抽Platelet +/- D-dimer +/- fibrinogen。但當個病人好擔心個頭痛或肚痛係因為打疫苗嘅VITTS,有無醫生敢唔做investigation呢?即使目前個rate大約係86/25 million = 0.000344% (Nature and European studies)
0.000344%係咪高?我諗大家中裡有數
但個問題就係,有無人敢孭飛?有無人敢唔驗血就送個病人返屋企?
如是者,每個打完AZ/J&J疫苗嘅病人去醫院,基本上都會抽血,抽完血如果個病人堅持甚至會照CT brain venogram/CTPA/CT venogram/Doppler US等等。
咁代表d咩,代表真係急症嘅病人會因此delay,其他更有需要照CT嘅人又會被delay。
當中用咗幾多醫療資源?就算發達國家都有油盡燈枯嘅一日
4. 醫療資源係有限,由得COVID爆嘅問題就係當資源用盡時,到底救邊個。現代醫療好嘅地方係好多古時會死嘅病,今時今日可以避免到。一個嚴重嘅COVID,及早使用remdesivir, dexamethasone +/- regeneron嘅monoclonal antibodies(有d國家會用Tocilizumab但evidence未太明朗)可以減低重症同死亡率。嚴重時用high flow/NIV/Ventilator又要去ICU 1:1或2:1護士比例去照顧個病人。
我當你1%要ICU support,如果你好似英美咁一日爆幾萬,你每日都會增加幾百個要用ICU資源嘅病人。呢d資源好多時候其他病人,例如COPD exacerbation/renal crisis/trauma/sepsis等等唔少嘅病人都可以靠ICU逃過鬼門關,但如果一路爆,要搶資源時,就要簡人去救。
到底簡邊個去救?邊個但得被救?我地點定義條線?
5. 繼續社區爆發嘅問題係邊?就係好多elective或non urgent嘅治療或手術會被取消。邊d係elective/non urgent?例如激光打腎石、小腸氣、割膽去膽石、前列腺增生、mental health嘅ECT/CBT、allied health嘅rehab/physio/occu/speech等等,下刪幾百種可以改善生活質素嘅手術或治療要被延後。
你可以幻想下一個中完風嘅病人,一般透過physio/occu/speech治療後係可以大大改善生活質素,但因為疫情而無得access呢d服務,甚至可能會miss咗rehab嘅最佳window
呢d全部都要考慮嘅嘢,「智者」們係唔會話你聽,因為佢地無受到呢d嘅影響同時亦唔係醫療嘅service provider,they couldn’t care less about public’s health
6. 醫護人員個個都因為疫情而心力交瘁
照顧每個COVID病人都需要著更多嘅保護衣,花更多嘅時候去做程序,特別係aerosol generating procedures,插完一次喉都定必會成身濕哂。
就算只係簡單嘅打導管同抽血等程序都比以往辛苦同費時。結果就係少咗時間花係其他病人身上。
封城封關封到2046真係會心累,但當社會上充斥著一群反疫苗、反控制疫症、甚至呼籲民眾齊來感染COVID來共享肺炎時,係咪真係幫緊件事?
其實都好明顯見到唔會contain到delta,世界各地嘅做法都開始跟英國,幫哂所有想打疫苗嘅人打之後,就齊齊解封,唔想打嘅人就面對感染同重症甚至死亡嘅風險,informed decision, can’t blame anyone
只不過好多發達國家嘅人都有一股self entitled嘅心,覺得唔打疫苗後中招而重症時,就應份咁享用珍貴嘅醫療資源。
Do you even care how much it costs for the care and treatment of a COVID patient in ICU?
Photo source: internet
發達國家定義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6月2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o_8JUmAHpC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內地城鎮化去年首次超過60%,原來提及2035年達到75%的下一個目標不再強調,最新宣布的政策,是先把現存中小城市公共資源不足的短板補足。城鎮化是工業化的產物,隨着今後生產模式的轉變,超大城市是否可持續發展成為疑問,北京和上海已經連續幾年出現人口減少,只要中央對中小城市提供醫療、教育等服務的撥款政策有所改變,逆城市化的趨勢,將會更加明顯。
內地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限制城市人口增長的,原因是農產品不足以養活城市人口,饑荒嚴重的時候,甚至要將大量的城市人口送到農村,隨着糧食價格提升和農業科技發達,農產品供應早已經不成問題,工業急速發展還吸引大量人口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目前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已經有16個,北京、上海和重慶的人口更超過2000萬。
東方正論
港府向來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單是環保口號空喊多年而毫無成績,已可見一斑。分區回收玻璃樽計劃正是回收亂象的冰山一角,環保署不監不管,以致跨區搶收的違規行為不絕如縷。一節見則百節知,連回收玻璃樽也搞得一塌糊塗,人們還能指望港府搞好環保嗎?
政府目前批出三份玻璃管理合約,按港島離島、九龍及新界三區劃分,並由兩個承辦商負責,以免造成壟斷。惟制度再好也需監管配合,在環保署睜一眼閉一眼下,回收玻璃樽亂象叢生,原承辦港島及離島玻璃樽回收的承辦商,近期頻頻越界跨區到九龍搶生意,除了推出流動應用程式,宣傳在九龍區多個油站設玻璃樽回收站,又以私營回收服務合約為九龍區部分酒店回收玻璃樽。
蘋果頭條
全國人大常委上周六初審港版國安法後,罕有地昨日公佈本月28至30日再於北京召開人大常委會議,預期北京極大機會於該次會議通過惡法,但中央仍拒公開相關草案條文,亦拒公開諮詢,香港大律師公會批評,有關法案對港人有重大影響,質疑為何至今仍不公開罪行定義及具體惡法刑罰;民主派炮轟中央毫不尊重香港,質疑「咁有自信,點解咁耐都唔拎出嚟?」有時事評論員分析,中共為防節外生枝,故以快刀斬亂麻秘密立法,結果肯定是錯判形勢,引來更大震盪。
人大常委會昨公佈本月28至30日在北京再開會,雖然議程沒提及港版國安法草案,但有份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明,委員長會議有權臨時決定是否加入討論及表決,他又指前日公佈的立法說明已是大部份內容,只是未有交代條文細節。
星島社論
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周六剛結束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即決定,六月二十八(本周日)至三十日將舉行另一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料今次會議將第二度審議《港區國安法》,並最後拍板通過。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及六個紀律部隊部門首長都表示,正籌備成立專職部門執行維護國安工作(見圖)。剛從北京返港的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未知會議具體討論內容,不排除會臨時加入討論《港區國安法》,他又指,若常委會討論時認為《草案》內容已成熟,可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在月底的會議表決,毋須三審。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周開始審議的《港區國安法》,規定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整個架構,包括由中央設立駐港國家安全公署,特區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律政司、警務處、法院都要有專門執行《港區國安法》的部門或人員。
經濟社評
政府1萬元現金發放計劃昨進行登記,大部分市民採取電子登記,冀能盡早收到錢。這次登記運作暢順快捷,跟港府與銀行事前做好協調安排,當局宜借鑑這次經驗,續與商界合作,透過科技推動智慧城市,並營造促消費氣氛,來提振經濟。
多家銀行和郵政局昨天特別開門,安排人手收表,也有逾200萬人選擇透過電子渠道登記,以便能在7月8日收到錢。
今次派錢的登記流程,比去年向合資格人士派4,000元快捷簡單,毋須一定要填表,可透過手機或網上輸入幾項個人資料便完成登記。港府明顯是汲取過往派錢甩漏多、行政成本高昂的教訓,今次與21間銀行達成協議,在電腦系統和其他方面作配合,務求讓整個流程運作順暢、便民和提升行政效率,令原先預留10億元的行政成本大減一半。
發達國家定義 在 我要做富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美國早前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納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那甚麼是匯率操縱?是由誰定義?如果成為匯率操縱國,會有甚麼影響?為何大家會變成驚弓之鳥?萬一不少心掉入名單,有何解救方法,對社會及經濟又有何影響?今天 #新手教學 會和大家詳細解釋!
#順差 #逆差 #貿易戰 #升值 #貶值 #經濟學
======================
1) 本月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新我要做富翁 試堂分享會 (香港站)▶ https://money-tab.info/mts-trial?yt=1
贏在美股試堂分享會(Online)▶ https://money-tab.info/ussjac?yt=1
Jasper 期滙商品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comjasp?yt=1
Eric Sir期指策略分享講座+試堂▶ https://money-tab.info/futeric?yt=1
King Sir 樓市講座▶ https://money-tab.info/proking?yt=1
齒輪理論 入門班/初班▶ https://edu.money-tab.com/m0m1-reg-c?m0m1=yt
其他活動▶ https://money-tab.info/activity?yt=1
2) 我要做股神APP下載:
iOS▶ https://bit.ly/moneytabapp_i
Android▶ https://bit.ly/moneytabapp_a
升級版▶ https://money-tab.com/membership
3) 緊貼我們社交平台,不錯過任何免費分析/教學:
訂閱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c/我要做富翁?sub_confirmation=1
讚好Facebook專頁:https://facebook.com/203349819681082
發達國家定義 在 香港喵喵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盲貓創業 #美容業 #新年扮靚
美容指為了追求「美」而對於身體所進行的物理性之修繕巧飾之行為,通常指容貌上的。
美容有三個定義:
其一是專指對容貌(面貌)的美化工作。
其二泛指所有令容貌及身體更美的行為。
其三被泛用到交通、建筑、市政等等方面。如汽車美容。
本條目指第一及第二項。
目录
1 歷史
2 方式
2.1 非侵入式美容
2.2 侵入式美容
3 醫療美容
3.1 發展
4 參考資料
歷史
我們現在每天出門前必做的事情——洗臉,是文字記載的最早的美容行為。以中國為例,亦有不少文獻透露出古人對審美的價值觀與追求方式,如《詩經》云:「素以為絢兮」,素者,白也;然而並不是每個女人都能天生麗質地擁有白皙膚色,於是人們開始用米製作成一種可以增白的粉敷面,在夏商時期,經過進一步改良,敷面的材料換成了鉛,原來含有重金屬的化妝品古亦有之。此外,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提出了白裡透紅的和諧美的標準[1]。白色、紅色完美結合的描述還有《漢孝惠皇后外傳》:「不傅脂粉而顏色如朝霞映雪」[2],紅色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單是意境,足以美得令人心醉。於是,胭脂就這樣大搖大擺地登上了歷史舞台,到春秋戰國時期又出現面脂、唇脂、髮蠟。
除了外部的美容行為,文史資料表明,西周時對損美性皮膚病就有了內治法,戰國時《山海經》記載了一些美容的藥物可以治療痤瘡、狐臭、疣等。
方式
主要分為侵入式與非侵入式。
非侵入式美容
包括但不限於:
蒸面
深層潔面(Exfoliation),又稱去角質。
保濕修護:敷面膜、塗抹具保濕修護成份的保養品,相關成份常見如玻尿酸。
剃毛
有機皮膚護理
化妝
美髮、護髮
塑身
廣義的非侵入式方法還包括按摩或SPA療程,如:
香薰按摩
面部拉提
推拿
足部按摩
通淋巴
豐胸按摩
桑拿
侵入式美容
包括但不限於:
果酸換膚:利用A酸、杏仁酸、杜鵑花酸...等果酸類成份,達到去除粉刺、痘痘與美白的效果。
脫毛:比起剃毛較為持久。
整形
微整形
醫療美容
隨著醫學及科技發展,加上侵入式美容往往比非侵入式美容更快速見效,現代產生了醫療美容(簡稱:醫美)行為,並衍生出相關產業。依據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說明,「醫療性美容」是指透過手術、藥物或物理等侵入性手段,改變人體外部型態、色澤、美觀等,以符合當事人主觀上對美的定義。[3][4]
發展
緣起於整形手術的醫療美容,如今在許多國家都非常普遍。依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協會( ISAPS ) 提出的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實施的醫療美容手術就比前年增加了 100 多萬宗。[5]
最受歡迎的醫美項目
術式 2015年 2014年 成長百分比
隆胸 1,488,992 1,348,197 10.4%
抽脂 1,394,588 1,372,901 1.6%
眼瞼整容 1,264,702 1,427,451 -11.4%
微腹部整形 758,590 682,568 11.1%
最受歡迎的醫美項目(非外科手術)
術式 2015年 2014年 成長百分比
肉毒桿菌素注射 4,627,752 4,830,911 -4.2%
玻尿酸注射 2,865,086 2,690,633 6.5%
脫毛 1,099,053 1,277,581 -14%
光子嫩膚(雷射) 568,672 - -
非手術減肥 425,315 - -
在亞洲,日本、韓國和泰國一直被認為是醫療美容產業特別發達的國家,如今中國醫美市場已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巴西。[6]
參考資料
登徒子好色賦_原文、翻譯及賞析_宋玉詩詞_讀古詩詞網. fanti.dugushici.com. [2018-10-16].
漢宮春色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zh.wikisource.org. [2018-10-16] (中文(繁體)).
臺北市政府衛生福利局.
衛署正名 「美容醫學」非「醫學美容」. [2018-10-16] (zh-Hant-TW).
ISAPS. ISAPS發佈的全球調查報告指出,2015年進行的美容整形手術增加了100多萬宗.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18-10-16] (美国英语).
〈分析〉中國醫美市場規模2030年破兆 醫生缺口巨 | 鉅亨網 | NOWnews 今日新聞.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8-04-21 [2018-10-16] (中文(台灣)).
分类:美容整復微整形雷射個人照護與服務職業
#小說 #廣東話
#有聲小說
#文字小說
#有聲文字小說
#視覺小說
#有聲書
遊戲類型:#恐怖 #搞笑 #實況 #生存 #多人 #美女 #美男 #卡牌 #娛樂 #開心 #行屍 #DEAD #遊戲王 #DUELLINKS #小三 #遊戲王 #生存 #戀愛 #推理 #現代 #惊悚 #恐怖 #冒險 #懸疑 #青年向 #女性向 #都市 #完結 #編推 #經典 #架空 #古風 #明星 #光影 #非遺 #對話故事 #民國 #諜戰 #大逃殺 #逆襲 #日系 #橙光
過往作品
#迷夢遊戲 #以罪之名 #猎鬼特工队
PAYPAL直播彈字贊助
https://streamlabs.com/hongkong6429hongkong6429
香港贊助 使用以下圖片到便利店說 i tunes pass 增值
https://scontent.fhkg1-1.fna.fbcdn.net/v/t1.0-9/19437309_456983178008419_6452537168900830196_n.jpg?oh=8c6fb5ee6a3b09fc1228ec16f2fa1eb9&oe=59EE2713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喵喵俠玩魔靈召喚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64214333715607/
喵喵俠玩【遊戲王 DUEL LINK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96607467056722/
免費送你 #LIKECOIN #虛擬貨幣 #加密貨幣
https://like.co/register?from=hongkong6429
直播台 逢星期一 09:00PM 魔靈召喚
直播台 逢星期二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三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四 08:00PM
直播台 逢星期五
以上節目全由youtube直播
不停期請假,敬讀原諒
發達國家定義 在 #發達國家-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沸沸猩猩分不清?發達國家升息機關槍圍獵新興市場20230324《楊世光在金錢爆》第3068集 ... 繼“超級大國”夢碎後,印度又要重新定義“發達國家”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