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間的教養歧異,該如何溝通?】
這篇算是回應幾個讀者的詢問,我在這裡一併把我的想法說清楚,所以,#文章依然長篇大論,#而且沒有故事,請小心服用(笑)
在開始詳細說明之前,我想先點出幾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前提:
第一,夫妻之間對於教養的溝通,我認為有「主要照顧者提出的溝通」,「次要照顧者提出的溝通」,「男性提出的溝通」,和「女性提出的勾通」這四個面向需要考慮。
而寫這篇文章的我,算是「對育兒參與程度很高的次要照顧者」,加上「女性」。所以我的思考和舉例都會受到這些角度影響。如果你的角色跟我不完全相同,有些建議請務必從你自身的角度去做思考和調整。同時這也是我自己的經驗分享和思考,只是寫出來當作大家的靈感來源,讓大家的摸索有個方向可循。
第二,除了伴侶(不限男女)的情緒極度不穩定,有暴力和虐童傾向等等,已經累積到你開始考慮帶著孩子逃離的情形之外,如果伴侶的某些做法你很不贊同,但是溝通一直沒有什麼效果,請告訴自己「#沒有關係」。
這並不是自欺欺人。我們當然希望孩子的爸爸和媽媽兩個人都懂得如何愛孩子,給孩子需要的安全感,但是事實上,能做到這個程度,必須兩個人在「差不多的時間」對於教養孩子有「差不多程度」的體悟,也同時雙雙「擺脫掉大部分過去的陰影」。這件事光是描述出來就知道有多困難。
而事實上,要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也不需要做到這樣的程度。只要生命裡曾經有「#一個人」給過足夠而穩定的安全感,足夠而穩定地看見他的價值,孩子就能好好茁壯了。所謂的「足夠」,我的翻譯是「#超過百分之五十」就可以了。只要超過一半的時間,你自己是一個穩定的家長,是一個願意跟孩子親近,願意傾聽孩子的家長,其他不順遂的挫折,例如說體罰,例如說情緒暴力,例如說壓抑或忽略,都可以因為「你一個人」的付出,讓那些傷害減到最小。
所以跟伴侶的溝通,我們盡力而為就好,如果沒有辦法達到共識,光是改變自己,對孩子來說就已經足夠。這是我綜合所學和自己的經歷得到的結論。
好,那我們來進入正題!
假設今天的狀況是「主要照顧者覺得次要照顧者的教養方式有待改進」,這個狀況我覺得最要優先考慮的是「時間」。
什麼樣的時間?「#次要照顧者能夠跟孩子相處的時間」。
如果次要照顧者能跟孩子的相處時間越少,例如說「偽單親」或者是「工時超長」的情況,我建議主要照顧者就給對方越大的自由。這是因為教養孩子需要「經驗」和「自信」,而這些都需要時間累積。
以我自己來說,我在平日跟假日就可以明顯感覺到我自己「自信」上的極大差別。當時在上班日,我大約四點多到家,但是因為我早上五點就起來,所以通常會整個昏迷一小時多,醒來時間大約五點半到六點之間。那個時候蕃茄晚上八點就睡覺,等於我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跟他相處,所以如果蕃茄交給我,我幾乎是「有求必應」。
只要他看到我開心就好,喜歡我就好,我好玩就好。如果我拒絕蕃茄,搞得她大哭,結果在忙其他事情的傑克反而要來善後,根本添亂。或者如果傑克出去運動了,我直接從六點接手到蕃茄睡覺,那我通常不可能八點就把蕃茄送上床,大概都會拖到九點以後。原因一樣,我只求把該做的事情順利做好就好。
但是假日的時候我有整天的時間,我就不怕蕃茄跟我「不要不要」。反正時間很多我可以慢慢來,以完全配合傑克平時的原則走。
所以,如果次要照顧者跟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根本不夠,那我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抓大原則」就好。告訴對方一兩件你認為「絕對不能妥協」的主要規定,例如說「絕對不能看手機,可以看電視」,或者是「絕對不能吃糖果」。其他就任由他們自己培養默契了,主要照顧者可以得到需要的喘息最重要!如果要溝通教養,可以等孩子大一點,次要照顧者累積到足夠的親子關係經驗之後再來討論。
那假設今天「次要照顧者參與的時間足夠跟主要照顧者合力教養」,但是彼此有「互看不順眼」的地方怎麼辦?
我的重點會擺在「#看對方是否情緒超過臨界點」。
如果傑克的情緒快要超過臨界點,我會立刻出手干預。干預的時候我只會說「沒關係,我來」,然後直接換手。等事情過後,我會去關心傑克的情緒,問他剛剛還好嗎,給他一個機會整理剛剛的心情,或者整理剛剛發生的事情。如果他主動想要討論剛剛應該怎麼做才好,我會跟他討論,如果他沒有要討論,我不會多說任何事。
這是因為如果家長的情緒炸掉,其實不是因為孩子怎麼了,是因為家長受夠了。所以這其實不是一個「教養問題」,是知不知道自己的極限的問題。那麼就是彼此建立一個默契,看是要自己走開還是對方主動過來換手就好。
那剩下的狀況就是「#配偶偏好使用的教養方式我難以認同」。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因為我極力避免在蕃茄身上複製我的童年,所有我有非常強烈的動機,想要去看教養書,想要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教養方法。如果我使用哪個書上的方法覺得有效,或者看到誰分享某個方法有效,就會想要立刻分享給傑克。同時,如果傑克跟蕃茄互動的方式,踩到某本教養書上說或是專家說的「地雷」,我就會警鈴大響,有強烈的衝動想要立刻阻止傑克,或者是在事後好好跟他「溝通」一番。
我相信會問我該怎麼溝通教養歧異的讀者,跟我有很類似的心境。不過,我一直提醒我自己的反而是:「傑克跟我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我們的個性和經歷也不同,我不可能『要求』他在教養上有跟我同等強烈的動機想改善,我也不可能『要求』他認同所有我覺得很好的教養方式。」
同時,一個對教養沒有興趣的人,是不會有動機想要了解怎麼樣的方式對孩子比較好的,有意願主動做調整的。對這樣的人來說,使用得順手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其他的都叫做「找麻煩」。
所以,我建議的做法其實有點繞路,但是我覺得是讓夫妻雙方都主動開始反思教養的好方法——#多聊聊彼此在什麼樣的教養環境下長大。
可以就坐下來純粹閒聊,或者是找一個主題,像是「你小時候覺得最不公平的一件事是什麼?」、「你小時候最討厭爸媽對你說哪句話?為什麼?」、「你小時候如果大發脾氣,有沒有誰做的某件事讓你覺得很有幫助?」等等。
用輕鬆的態度,帶著好奇去詢問對方的故事,也分享自己的故事。我認為夫妻之間對於彼此的童年聊得越多,我們會越清楚自己想要避免什麼樣的教養。當「想要避免」的心情出現,雙方都會開始對調整自己的教養,或者了解不同的教養更有興趣。同時,我們對於對方童年的經歷知道得越詳細,就越會明白「為什麼他直覺上會選擇這樣的方式處理」(他們也會越理解我們),那麼我們看待彼此「不適切」的教養選擇的眼光,就會更柔軟,會給得出更多空間,讓「孩子自己」跟對方表達「我不喜歡你這樣的方式」。
對,我要說的就是這個。除非傑克主動找我討論,不然,我不會自己去告訴他「我覺得你這樣做不好」。#我認為有資格這樣評斷的人是孩子自己。
在蕃茄大概兩歲左右,傑克有一個我不太喜歡的習慣。在他想要阻止蕃茄做某件事的時候,會順手往蕃茄頭上一拍,然後說:「欸,別這樣。」那個舉動我光看就很不舒服,老實說也滿激怒我的,但是我沒有跟傑克提過。根據我對他的了解,他應該會說:「只是拍一下又不是打,我也沒有很兇,沒那麼誇張吧?」這時如果我堅持我的看法,應該就會形成一場各說各話的辯論了,所以我始終沒有出聲。
某一天,傑克又這樣順手拍下去的瞬間,蕃茄居然大哭尖叫:「不要打我的頭啦!!!」我跟傑克都大吃一驚。傑克拼命跟蕃茄道歉,那之後,就完全不再使用這樣的互動方法了。
那次的經驗之後,我就放手讓蕃茄自己跟傑克溝通。如果有我認為不適切的教養方式時,我給的佐證也都是基於「蕃茄的反應」,而不是「我的判斷」。
「我注意到,剛剛你講完XXXX之後,蕃茄就抓狂了,發生什麼事?是不是他不喜歡這種說話方式?」我通常會用這樣的方式開頭,然後讓話題慢慢進入討論。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如果傑克的處理方式明顯踩了我心中某種教養地雷,可是蕃茄顯然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那我就不會去處理。傑克不需要是一個完美的爸爸,我也不需要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我們讓蕃茄自己告訴我們,#他希望我們怎麼跟他相處。
以上。感謝閱讀。
Search
看對方是否情緒超過臨界點 在 走心- 生活中20条实用的心理学知识。(文长慎入) 1. 人的情绪在 ... 的推薦與評價
想验证情绪是否正确,教你一个简单小方法:睡一觉起来后,如果还想做这件事情,再 ... 要将静止的飞轮滚动,开始得费很大力气,过了临界点,飞轮会越转越快,快到不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