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關七雄 東卯山 |-Part 2
攀登是對未知世界的探險,登頂是探索過程中的其中一部分,而非全部。
達成✅@taiwan_mountain
#電塔下 #倒立
心得分享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第二集主角 #張元植 在其中某一個路段選擇 #撤退,導演問了元植為什麼選擇撤退,他表示確保大家生命的安全(當時他的母親也是登山團隊的一員),是他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即使只有0.5%的風險,他都不想去冒險,如果真的因為我的決策,造成了其他人的風險,我會非常的痛苦。
他在「關於撤退,我想說的是⋯⋯] 這篇文章中寫道:
當時 #張元植 與 #呂忠翰 正在準備 #K2 的攀登,雖然最後在距離400公尺登頂的路上,他們選擇了撤退,但他仍然不後悔這個決定,也證明了他們是有能力去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也是八千米以上高山死亡率最高的山。
很多人說,撤退比決定繼續前進,更難、更需要勇氣。我覺得這存在某種誤解。對我來說,選擇撤退就只是感覺生命受到威脅,簡單說就是「怕死」。
是的,我跟我的夥伴都非常怕死,絕對沒有一般人認為的那種,登山者一往無前笑談生死的豪氣。
比起其他運動,登山運動最特別之處,就是它與生死息息相關。籃球打輸了、跑步跑慢了、撞球沒有進洞,都不會死;但在山上犯錯,死亡就是可能出現的選項。不過熱愛登山的人並不如大家想的,追求遊走在生死邊緣的刺激,簡稱玩命。事實上,登山者往往更懂得生命的價值與珍貴。當生命暴露在狂暴的風雨、崢嶸的石崖、莽莽的野外,直面著死亡的可能時,也是人最能感受對生之熱情與渴望的時刻。
對我而言,死亡在登山過程中,永遠只是「可能性」,而非可以接受的「選項」。畢竟,死人是無法感受生命的。所以,當死亡跳脫「可能」而成為即將發生的「未來式」時,撤退就是當下能做最合理的判斷。��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清醒的頭腦,去發現潛伏在身邊死神,當祂準備撲來時,也就是撤退的時刻。
遠離死亡,我想不是什麼特別有勇氣的決定。
登山,或說任何探險活動,都牽涉到面對風險。一段登山行程,若在登山者的能力範圍內,風險輕鬆可控,於是我們繼續向前。但當情境超過了登山者的能力極限,風險就會呈指數增加,甚至失控。此時撤退就是明智的選擇。但這兩條線中間卻有一個 #灰色地帶,我稱之為人類意識的「 #保護機制 」。
生物的 #求生本能,讓我們在危險「真正」發生前,就產生排斥心理。大家可以試著找一個懸崖,或一個大樓樓頂邊緣。當我們一步步靠近邊緣,在離真正的邊緣還有兩、三腳掌的距離時,我們就很難強迫自己向前了,掉下去的畫面會不斷在腦海中撥放。但其實這離真正掉下去還非常遙遠,因為如果場景換到人行道的邊邊,我們隨便就能毫不猶豫地讓腳尖貼齊邊緣。這兩件事在物理上是同一件事 (讓腳尖貼齊某個平面的邊緣),但因為「如果」發生的後果截然不同,#心理運作的機制 也就大相逕庭。
對我來說,如果將「 #探險 」簡化成一個概念,那就是踏出那距離樓頂邊緣的兩、三步。也就是,拉近我們 #內心舒適圈與 #真正物理界線的距離,讓那個由自我受限構築的灰色地帶,愈短愈好。如此,人才能真正開始 #探索未知。
=============================
❇️我是麥特,如果你喜歡分享的內容❇️
➡️可以追蹤 我@m_ssc
➡️按愛心❤️給予鼓勵
➡️留言分享心得
.
.
.
#谷關 #谷關七雄 #東卯山 #登山 #登山初心者 #台北 #新北 #教練 #訓練 #運動員 #肌力 #健身
#hiking #taiwanmountain
真正物理界線的距離 在 【雜談】不要碰我肩膀!人際相處距離之物理接觸篇(?【一隻 ... 的推薦與評價
hashtag 什麼都行#一隻金魚啵啵啵Live #金玉良啵Fan art #目絢神迷 金科玉律 。尊重、友善、包容。尊重、友善、包容。尊重、友善、包容。 ... <看更多>
真正物理界線的距離 在 社交距離心理學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媽媽最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社交距離心理學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社交距離心理學、心理距離英文、身體界線 ... 武漢肺炎,防病治病,社交距離,物理距離,真正要保持距離的是身體, . ... <看更多>
真正物理界線的距離 在 觀自在瑜珈- 熱情與冷卻之間/ 你我之間,究竟有多遠:物理距離 ... 的推薦與評價
以前碰過一個女生跑來問:「我和我男朋友是遠距離戀愛,不知該如何維持這段感情?」嗯,遠距離戀情維持起來是辛苦一點,那麼有多遠呢?女生念台大,男生是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