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論文、投稿、刊登」這三部曲,我的經驗並不順遂……
⠀⠀
過往屢投屢敗,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一投再投,投個十次是司空見慣。只是,沮喪無力的感覺逐日累積。夜深人靜時,忍不住會想:「我就這麼不會寫論文嗎?」
⠀⠀
曾有學長跟我分享時告訴我,當你寫超過 10 篇論文時,你就會「知道」如何寫論文了。若有 10 篇論文在進行,每一篇平均被退稿 10 次以上,以我的心理素質,恐怕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想到這裡,實在不寒而慄......
⠀⠀
⠀⠀
👉 報名工作坊出現轉機,第一次,#投稿沒有被退!
⠀⠀
我學到要站在審稿者的角度看文章,一篇文章想被接受,本身必定要有賣點、且架構上要有該有的樣子。茅塞頓開後,我懷抱著強大的勇氣,重新檢視文章的內容及架構。很「幸運」的,吳醫師及蔡校長提到的缺失我都有!這表示我的文章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有機會可以洗心革面!
⠀⠀
我砍掉重練,從資料判讀、文獻回顧、架構寫法,幾乎徹頭徹尾翻新。終於,第一次,投稿沒有被退,可以修改。好感動的一刻!
⠀⠀
⠀⠀
🎉#恭喜 李孟如醫師原著性論文,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
⠀⠀
【🚩 全新改款】今年最後一班,機會難得!
年底末班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立即報名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課程以初學者為核心,提供各位走到國際學術舞台上的重點。
⠀⠀
從稿件送出,經過 editor / reviewer / revision 三關,怎麼趨吉避凶?初學者如何集中資源,避開常見誤區,我們給你務實建議!
⠀⠀
☑️ 國際期刊如何審稿?第一眼就被喜歡的關鍵。
☑️ 臨床論文寫作,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
☑️ 新手都能懂的統計:實作前的介紹
☑️ 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
☑️ 在中小型醫院工作,論文起步的務實建議。
☑️ 研究主題怎麼找?研究資源如何累積?
⠀⠀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研究架構寫法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充滿菜味論文,最常見的有這 3 個問題:
⠀
▪ 段落隨性且鬆散
▪ 稿件處理太隨便
▪ 圖表統計沒重點
⠀
作為資深的論文指導者,每年看著許多新手的稿件,深深覺得,錯誤的方法可能有一千種,但實際上,最好的寫法只有一種。
⠀
與其我們去指出一千種錯誤,不如直接告訴你最好的寫法,從照作開始。
⠀
這堂課,就是要與你分享「最好的寫法」。
⠀
這個「最好的寫法」,是蔡依橙醫師與陳一銘醫師,以合計超過 100 篇的投稿經驗,以及數百篇的國際期刊審閱經驗,歸納而成。清楚簡潔,更重要的是,非常容易遵循。
⠀
⠀
💡 靠靈感?不,應該靠方法。
⠀
有人說,寫論文,要靠靈感,這其實是錯的。有經驗的人,靠方法。
⠀
靠靈感的意思,是你需要在個安靜的空間,最好還清心寡欲、齋戒沐浴,接著就忽然能一句一句寫出論文。但事實上,這只是因為寫作需要的橫向思考太多,你得清出大腦的工作能量,專心投入,才能整合全部,並慢慢搞定。
⠀
經由我們的架構歸納,即使沒有靈感,你都能一段一段的完成您的文章。由有經驗的人,教你如何把工作切細,並逐步完成。讓你不用再等待靈感、依賴靈感,即使在零碎時間一段一段的寫,也不會偏離主題。
⠀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開放報名!
⠀
⠀
#寫作統計沒人指導?
專科考試前,讓自己寫作功力大增,甚至跑統計也不用求人了!
⠀
#退稿文章沒人指導?
來教室與講師或助教討論,修改後,讓沉浮四年的論文,重新被 reviewer 看見價值!
⠀
⠀
🚩 2021 / 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全速前進,連續拼五篇!早點學會,就不會浪費這麼多時間。
⠀
⠀
🗣️ 學員評價
⠀
「一整天的課程並不偏廢理論或實作,讓我不再對接下來的寫作方向一籌莫展,不再看到統計就煩惱。陳一銘醫師擅長的論文架構,讓人感覺寫論文就像在寫聯考作文,好像變得……很簡單的樣子(笑);吳爵宏醫師擅長圖表排版,真是道出了審閱者才懂的眉角與細節,吳醫師更親自檢視我手邊的論文有沒有問題,讓我強烈感受到課程團隊對學員的用心!」
⠀
「最容易遇到困難的實作環節,助教也會手把手的教,最細節最基本的問題都能放心的問,而且得到滿意的回答。」
⠀
⠀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開放報名!
⠀
🚩 快速拼出自己的 SCI。
➠ 2021 / 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突破從 0 到 1 的困境。
研究架構寫法 在 張忘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每天寫文,為什麼沒有爆文】
⠀⠀⠀
這幾年,大家一直都在說個人品牌
而個人品牌,其中一個關鍵是社群
因此,怎麼樣讓自己被大家看見
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你可能會想,我就不會拍影片
甚至做圖或是找照片也很麻煩
接著,你看見了有人靠著一篇文章爆紅
你覺得這應該會是你的方向
⠀⠀⠀
但是,我們每天都在努力寫文
起承轉合都有掌握
也努力的把知識的含金量堆疊
可是寫出的文章卻都沒什麼人看
⠀⠀⠀
你可能很生氣,為什麼我這麼認真寫文
互動卻比不上那些帥哥正妹照
甚至張忘形這種看起來沒什麼內容的簡報
到底是憑什麼呢?
⠀⠀⠀
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是 歐陽立中
當我認識他的時候,他是學校老師
他說,他每天都在認真的寫文章
他一定會成為暢銷作家
⠀⠀⠀
他還真的每天都在寫
也藉由他的老師牽線,找到了出版社
終於,他還真的出了第一本書
⠀⠀⠀
你可能會猜,這本書就幫他爆紅
但當天的新書發表會,澆了他一頭冷水
當時還沒有疫情,大家卻保持安全距離
因為當天,只有十幾個人到場
⠀⠀⠀
後來,他除了逼自己每天寫作
更閱讀大量書籍,以及各種文章
研究不同的人的寫法,金句的產出
更開始研究大家看哪些文章會產生共鳴
⠀⠀⠀
就這樣,他足足寫了兩年
才迎來了他的第一篇爆文
也讓出版社,願意給了他第二本書的機會
⠀⠀⠀
而從第二本書開始,我就追不上他了
他每一篇文,就算不搭配圖
分享和讚數都是我的好幾倍
然後每本書都上暢銷版
⠀⠀⠀
不知道看到這,你有沒有發現
爆文的關鍵,不只是你寫了多少
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掌握方向
並且了解讀者想要看什麼
⠀⠀⠀
而你可能會好奇,好啦,歐陽真的很會寫
但他真的會教嗎?
⠀⠀⠀
最可怕的是,他有超級多的學生
都靠著他的爆文經營自己
有人靠爆文漲粉,更有人靠爆文獲利
所以只要願意寫,爆文其實離你不遠
⠀⠀⠀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你一定也曾經想寫文
你心中可能也曾經夢想過
我們能夠靠著一篇文章,就創造影響力。
⠀⠀⠀
甚至,我們卻常常被別人嘲笑
他們常說,寫這麼多有什麼用
反正還不是被人家滑過而已
⠀⠀⠀
但現在,改變的機會來了
這堂課不是要你的文章華麗
而是讓你寫的能和讀者共鳴
⠀⠀⠀
歐會帶著你從網路寫作的定位
到文章的邏輯,故事架構
不是只給你起承轉合
是給你能馬上套用的範例
⠀⠀⠀
但文章寫得再好,還是要有人看
所以他也幫你整理了各種下標法
更讓你創造自己的金句
不需要去引用大家都知道的格言
⠀⠀⠀
以前,這堂課都是實體
大家邊學邊寫邊想,其實很累
現在, 歐陽老師和 生鮮時書 合作
把全部的精華都變成線上課
讓你把每個招式都能紮實的練好幾遍
⠀⠀⠀
一起加入這堂爆文寫作課
寫出你心中的想法與觀點
讓爆文,乘載你的靈魂
能夠影響更多的人
⠀⠀⠀
課程傳送門:https://bit.ly/3jE9Gk1
***記得使用專屬折扣碼:OHYOUNG002,可以再享折扣$200
***課程募資期間至9/30(募資結束就會恢復原價囉)
#忘形流簡報
#爆文寫作課
#恭喜歐陽開新課
#結果你不但爆文
#連課都賣爆
#太棒啦
研究架構寫法 在 研究生論文計畫的十大迷思3——研究架構與流程,設計與方法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社會科學 研究 方法:科學知識產生的程序」講座時間:2014年12月2日地點:台北市立大學講者: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 研究 所趙貞怡教授. ... <看更多>
研究架構寫法 在 [轉錄][文章]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博碩士論文- 看板NCKU-PH98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BIOSTAT 看板]
作者: monotones (trivial one) 看板: BIOSTAT
標題: [文章]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博碩士論文
時間: Sun Apr 6 07:13:55 2008
另一篇關於論文寫作的文章。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孫本初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來源:「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
https://www.ntpu.edu.tw/pa/news/93news/attachment/940524/940524-4.pdf
一、如何寫好學術論文之「緒論」部分
(一) 「緒論」之寫作所必須掌握的四個重點:
1. 問題提出:
在進行研究計畫書之撰寫時,必須對「問題提出」部份特別予以重視,惟有自己先
搞清楚所欲研究的主題與相關問題究竟是什麼?然後才有可能談論其他問題。
2. 文獻評論:
針對自己所欲研究探討之主題與相關問題,在既存的研究文獻,先瞭解和蒐集既有
的研究成果為何?經過一定之處理步驟:概觀(歸類)、摘要、批判、建議,然後找出
其優缺點,同時針對其所採研究途徑和研究方法予以批判,進而提出作者個人針對自己
探討此一主題和相關問題時,應採取何種研究途徑與方法較為妥適。
3. 研究途徑、研究架構及研究方法:
此三者是具有密切相關的三種概念,必須分辨清楚,同時考量,可視為學位論文的
核心或心臟地帶,因而一篇學位論文的成敗,可以說是繫於作者個人對此三者之。若處
理得宜,則學位論文較有可看性;若未處理或處理不當,則學位論文會被視為毫無章法
。由此可見,吾人在處理學位論文時,對於研究途徑、研究架構、研究方法等三者,必
須予以特別重視。
4. 論文重點說明:
在說明研究途徑、研究架構及研究方法之後,作者宜根據自己所提出的研究架構作
適當的佈局,特別是在說明相關之理論與發展史後,必須再針對自己所欲探討之主題與
相關問題加以說明。
(二) 關於「問題提出」
1. 要扣緊研究主題,然後提出相關問題是什麼?有幾個?分別為何?
2. 要有問題意識,並針對作者自己所欲探討之主題與相關問題,進行整體性、全方位
的思考。
3. 相關重要結構說明如下:
(1) 研究動機與問題界定──所謂問題之界定,指問題背景、問題內涵(欲解決何種
問題)、研究範圍等。
(2) 研究目的、意義、重要性與價值。
(3) 是否有「研究假設」?若該論文有「研究假設」,必須先搞清楚研究假設之定義
後,然後審慎處理之。
(4) 論文寫作的六個主軸(5W1H)
1. What(事項):研究的主題包括哪些事項?
2. When(時間):研究的時間範圍約為哪段時間?
3. Where (空間):研究的地域範圍為何?
4. Who (人物):研究的對象包括哪些人物?
5. Why (理由):研究提出的原因為何?
6. How (經過、手段):研究當中所涉及的因果關係為何?
這六個主軸,最值得處理的為 What、Why、How 的問題,頗值吾人循此三主軸之
一。
(三) 關於「文獻評論」
1. 文獻評論主要是在作者先搞清楚自己所欲探討之主題與相關問題後,針對自己所欲
探討之主題與相關問題,到底在中西方既存研究文獻中,已有那些研究成果,作者必須
先搞清楚,也讓他人能很快的作重點式了解,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顧過去前瞻
未來,針對該主題與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2. 文獻探討之步驟主要有四:
(1) 歸類:將類似的文獻歸於一類,此部分可根據自己的標準來進行歸類。
(2) 摘要:以往文獻勢不可能全文摘錄,因此必須根據過去文獻的重點進行摘要。通
常重要的資訊包括研究的年代、研究的對象、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結論等。
(3) 批判:在整理完過去文獻之後,必須對相關文獻進行檢討,了解過去文獻研究所
不足之處,作為未來研究的改進方向。
(4) 建議:即前述所說明的未來改進方向,最好該建議改進方向就是自己研究所欲加
強之處。
3. 相關理論之探討與說明
(1) 說明與研究題目有關且與欲探索之研究問題頗具相關之理論為何種理論,可簡列
數個,並以一個段落說明即可。
(2) 針對所欲探討之題目與欲研究問題最具相關性,且作者最感興趣的某一個理論詳
加討論。
4. 文獻評論之最後段落,宜針對前人之研究成果所採用之研究途徑、方法作一檢討,
並說明其優缺點,進而針對作者所欲探討之主題與相關問題,作者自認宜先採用何種研
究途徑,再採取何種研究方法,以利突顯自己的研究方法,有別於他人。
(四) 關於「研究途徑、研究架構及研究方法」
1.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 研究途徑(approach),是指選擇問題與相關資料的標準,主要是指作者擬從何
種角度切入去探討該主題與相關問題。例如結構功能研究途徑、理性選擇途徑、
社會心理學途徑等。
(2) 研究方法(method),是指蒐集與處理資料的程序與手段,主要是指作者針對自
己所欲探討之主題與相關問題,擬如何進行蒐集和分析資料。
(3) 根據研究者介入研究對象程度的多寡,比較常見的研究方法可分為三類:
A. 觀察法:最不干涉研究對象的一種方法,通常由研究者在一旁進行研究對象的紀
錄,許多的田野調查便是採取此一方式。
B. 調查法:包括透過格式化的問卷調查或者透過開放式問卷進行的非結構性調查。
透過調查可由當事人的觀點來分析某一事件,惟缺點是受訪談者的回答是否為事
實。
C. 實驗法:通常自然科學當中比較常用,社會科學當中比較少用,社會科學當中則
以心理學比較常進行實驗室內的實驗 (如幼兒的學習發展態度等) ,一般社會科
學當中採取的都是準實驗法,而非真實驗法。
D. 另外包括二手文獻的分析法,歷史文獻的檢閱等,亦均屬於研究方法的一種。
(4) 研究途徑和研究方法是二具密切相但不相同的東西,應分辨清楚,不可混同,且
前後順序有別,不可前後倒置,應該先決定採用何種研究途徑(approach),然
後再決定採用何種研究方法(method),絕對不可先談研究方法再談研究途徑,
亦不宜只談研究方法,不談研究途徑。
(5) 研究途徑宜採一個,若有必要亦可採二種研究途徑,但不宜過多,以免徒增困擾
。但研究方法可採二種以上,以利透過多種研究究方法進行資料蒐和分析,增強
研究成果。學界或稱此為「交叉檢證」,以取得更多的事件相互對照,了解最後
的真相。
2. 研究架構
(1) 研究架構或稱分析架構,是作者針對擬研究主題進行整個思考、研究、分析的架
構,此一研究架構是作者解析該主題與相關問題的法寶,最具關鍵性與重要性。
(2) 研究架構包括二個重點:
1、研究架構圖
研究架構圖與研究流程圖絕不相同,有些人常將研究流程圖誤為研究架構圖,
或將研究流程圖植入研究架構圖中,此種謬誤作者務必特別留意並避免。
2、研究架構圖之文字說明
針對所探討之研究架構之若干重要區塊,作一整體說明,並分別說明,約 0.5
~1 頁左右即可。
3、整個研究架包括研究架構圖與文字說明,共約 2頁。
4、創見與研究架構具密切關係,因而創新的想法必須在規劃研究架構時就植入,
並具體突顯出來,否則研究之結論難以產生「創見」。
(五) 關於「論文重點說明」
1. 緒論中的「論文重點說明」,即主要章節說明,它是根據所探討的主題、提出的研
究架構和論文大綱,作一整體思考而呈現出來的。
2. 主要章節說明只簡單扼要地說明各章節主要重點,大多用標號 一、 1、 等表示出
所欲探討之問題與重點,有幾章就有幾個段落,段落分明,條理清楚,不可長篇大論,
且將各章節重點連結在一起,簡單扼要即可。
二、如何寫好學術論文之「本文」部分
(一) 本論是論文中的核心部分,是針對「研究題目」和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而開
展出來的主要部份。基本上,應該有一個主軸,但是可分成幾個重點來說明與討論。它
是論文的主體,也是最主要、最關鍵的重要部分。
(二) 通常,「本論」約可分為三至五章,一章約 15,000 字,若三至五章,則約
45,000 ~75,000 字。其主要重點說明如下:
1. 有一章可談關於理論或發展史方面的問題,針對該研究題目,可能在該研究領域中
已有不少相關的理論,作者可稍為談論一下,隨即選定某一最具有密切相關,且自己最
有興趣、最有把握的理論,拿來解釋該研究題目。至於與該研究題目有關的發展史,作
者可採歷史研究途徑將它分成若干期。
2. 緊接著,有 2~3 章可針對該研究題目,並將扣緊主軸的 2~3 個重點,分成 2~
3 章來討論。「本論」的各章節之處理,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 各章節的安排,有二個層次即可,即有「章」也有「節」,且在「章」之下分成
若干「節」。每「章」究竟有多少「節」較妥,不太一定,通常 2~3 節即可,
若有必要 4~5 節亦可,但最好要注意到勻稱,不宜有些章是 2節,有些章則是
5 節,相差太多。另外,如何將一章控制在 15,000 字左右,或 12,000~20,000
字,似乎較為允當。
(2) 各章的佈局與研究架構密切相關。在論文的「緒論」中即有研究架構圖的構思,
該研究架構圖與作者在探討該研究題目時所採用的理論有一定的關聯,且該研究
架構圖可拆解成若干大區塊,進而各章的佈局,即係參考該研究架構圖的構思而
逐步開展出來。因此,各章的佈局,有其一定的邏輯存在。
(3) 各章節的結構,基本上與整個論文的結構類似,皆包括三部分:「緒論」、「本
論」及「結論」。同樣的道理,在撰寫各章時,應有「前言」、「本文」及「結
語」,即在每章的標題之後,宜有一段文字,一方面扣緊該章與該研究題目的關
係,並說明該章在整個論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是簡要地說明該「章」的主要
重點有幾個,然後才引出該章的幾個「節」,此段文句相當於該章的「前言」。
緊接著,有若干節的出現,此相當於該章的「本文」,到了該章最後一節結束後
,應有結語,以利將前面的若干節的結論與該章的主題扣在一起,進而說出其整
章的結論,各位需注意,對於前述各章內部的處理,雖然在操作時其中含有相當
於「前言」、「本文」、「結語」的性質,但是這些字眼,包括「前言」、「本
文」、「結語」毋須寫出,在結構當中作者自己意會即可。
三、如何寫好學術論文之「結論」部分
論文的最後一章為「結論」,通常包括:研究發現(創見)、研究貢獻、研究限制、建
議。
(一) 研究發現
論文最主要、最關鍵部分就是「研究發現」,即作者針對該研究題目經過研究後,必須
說明它的研究成果與發現,因此,所謂「研究發現」,又可稱為「研究結論」,或「研
究結論與發現」,或「主要研究發現」。在撰寫時,宜盡量採條列式或標題化,力求精
簡扼要,以提高可讀性。
論文結構的第一部分「緒論」中的「研究目的」,必須與「結論」中的「研究發現」一
前一後相互呼應,通常在寫作實務上較好的做法,是將「緒論」中的「研究目的」做兩
階段的處理:
第一階段,即初擬研究計畫書時,就以條列式的方式先標明清楚有幾個預擬定的「研究
目的」。
第二階段,即完成撰寫「研究發現」後,再回過頭來修改原先預擬的「研究目的」,這
種做法叫做「倒寫法」,可以保證「研究目的」一定可達成。即「研究發現」與「研究
目的」是一致的。
(二) 研究貢獻
所謂「研究貢獻」,就是指作者在得出研究結論與發現後,它所可能產生的效果。這一
部分又可稱為「研究特色」或「研究特色與貢獻」。
作者在寫出個人針對某一研究題目的研究結論與發現之後,應可進一步說明,在學術方
面,例如在該專門的研究領域中,作者可能有何研究貢獻?它在研究途徑、研究方法、
概念、理論等方面,是否有所精進?有何突破?或者在實務方面,作者所得出的研究結
論與發現,是否可解決問題?
研究生在撰寫碩博士論文時,一般都不太懂得要特別寫出他的研究特色與貢獻,但是在
論文口試時,口試委員最喜歡問、最有可能問的問題之,就是自認為重要的研究特色是
什麼?有什麼貢獻?但在撰寫研究貢獻時,態度應謙虛、謹慎,除非自己的確是具有「
獨創性」的研究貢獻,否則措詞方面不宜太肯定地說:「此為學術界的創舉」、「此主
題從未有人研究過,本研究是開學術界之先河」……等類似的詞句。
(三) 研究限制
所謂「研究限制」,就是指作者在研究過程中遭遇到什麼困難、阻礙和瓶頸,以致論文
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常見的研究限制如:抽樣調查的樣本不足、樣本不具代表性、資料
不足、受訪者的回答態度、研究途徑、研究方法等。作者可依自己論文的實際狀況予以
增減。但是,與研究本身無一定關係的,例如:時間不夠、課業忙碌、電腦中毒、…等
,則不可做為研究限制。
(四) 建議
在論文告一段落時,作者尚可就學術或實務方面提出一些建議。在學術方面如:在後續
研究方向有何建議?未來可嘗試再用何種研究途徑、研究方法來探討該研究題目?又有
那些理論可用來解析該研究題目?是否還有那些具有關聯性的研究題目有待大家來共同
探討?作者可依論文題目之性質,來思考在學術方面可提出的一些建議。在實務方面,
若論文題目之性質,與實務有關,例如:若與政府的政策有關,則可提出某一政策或若
干實務上的改善措施,供政府施政之參考。若與組織的經營有關,則可提出若干經營策
略,供組織管理者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24.8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6.188.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