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心情不好算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
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日前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
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憂鬱症?阿滴表示自己從2020年在紐時刊登廣告「Who Can Help ? Taiwan」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
阿滴表示,狀況最糟的時候,他喪失了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阿滴希望藉由自己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能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朋友。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前的狀況,但壓力絕對不是直接引起憂鬱症的病因,事實上,很多患者往往是因為太ㄍㄧㄥ才會發病[1]。
■WHO:「憂鬱症」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3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
WHO將憂鬱症列為2020年世界第2大疾病。根據國內統計,憂鬱症的盛行率占8.9%,換算下來,超過200萬人罹患憂鬱症[2]。
「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2,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憂鬱症」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這幾年可以由媒體報導看到許多影視名人得了憂鬱症,也看到國內的自殺率一直上升,這其中有相當比例都與「憂鬱症」有關。
■憂鬱症與身心疾病的共病
「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或嚴重身體疾病都可能合併有憂鬱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患者,甚至癌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鬱症常會惡化身體疾病的症狀與處理,許多憂鬱症患者的頭痛與身體不明原因的不舒服增加,生活品質也因而下降。
但是多數醫師只注意到身體疾病的治療,而忽略了伴隨著的憂鬱的處理。另外憂鬱症也容易合併其他的精神疾病,超過50%的憂鬱症合併至少一種焦慮症,很多的焦慮症甚至物質濫用最後皆會併生憂鬱症。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3]。
■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
有的人說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巧妙比喻著憂鬱症的普遍常見,彷彿像感冒病毒一般,當我們先天脆弱性高、後天抵抗力不足,此時再加上吹風受凍時則很有可能患病。而憂鬱症確實也是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多重因素下相互影響的結果,當個人的心理功能失調,無法面對生活壓力時,所產生的情感型疾病。
■憂鬱症若缺乏治療很難自行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如此普遍,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在台灣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也抗拒治療。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有去求助,還有五分之四沒有求任何治療。因此當我們周遭親友向我們求援時,千萬正視與尊重對方的求助訊號,避免憾事發生[4]。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青少年為例
青少年的憂鬱症,很容易被簡化為「叛逆期」,此時的孩子內在性賀爾蒙大量變動、外在人際與親密關係也容易卡關的階段,情緒起伏大,不一定是終日悶悶不樂,反而可能是以暴躁易怒、自殘自傷的方式呈現。除了負面情緒外,可觀察孩子是否有下列變化:
▪ 對以前喜歡的活動、食物等失去興趣。
▪ 對於學習、打理自己等感到疲累、懶散。
▪ 體重突然短時間內明顯增加或減少,暴飲暴食或不吃不喝。
▪ 睡眠困擾,展現出失眠或是嗜睡。
▪ 有自殺想法或透露出活著沒意義等語言。
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關心與耐心,除了上述五點供參考外,學校的輔導室也是可用的資源。如有疑慮可直接就醫交由專業醫師診斷,部分身心科診所特有青少年門診,坊間心理諮商所所提供的親子或個人諮商,也能協助孩子們抒發身心壓力,促進親子關係。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老年人為例
60歲以上老年人同樣面臨身心與生活的劇烈變化,包含身體老化、退休、子女空巢期、甚至喪親喪偶等哀傷失落。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的數據,老年人如出現自殺想法,實際執行的自殺成功率比青少年還要高出許多。董氏基金會整理對於老年憂鬱常見的症狀:
▪ 出現類似被害妄想,或悲觀的想法強烈。
▪ 焦慮不安與社交推縮,好像難以平靜下來,也不想與人交談。
▪ 呈現判斷力遲鈍或記憶力衰退等情況(非失智所造成)。
除了上述三點外,林皇吉醫師(2006)指出老年人較難表達憂鬱情緒,較常展現抱怨身體不適、頭痛、焦躁易怒…等非典型憂鬱症狀展現,因此高達 50% 的老年憂鬱在內科或家庭醫學科門診被遺漏掉。如家中長輩抗拒前往精神科就診,坊間心理諮商所也有老人個別諮商或團體服務,藉由專業人士的協助轉介,可多一份助力,鼓勵長輩就診[5]。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我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參考「3不守則」與「6個正確觀念」
「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 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除了3不守則之外,一起來看看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1. 關心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被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2. 傾聽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事情現在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3. 不要不理他
即使病患拒絕,也要要伸出援手,患者的孤單感很強,會拒絕與人接觸,但千萬不要這樣就不理他。
4. 說出來
在患者談起自殺念頭的時候,坦率地與他們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
5. 一起出去玩
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但千萬不要強迫他們。
6. 鼓勵就醫
周圍的人要積極鼓勵她就醫,用它自身的個性說服他就醫。讓他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6]。
■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部分
一、心理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精神分析、人際方面等三大類的心理治療。
1.認知行為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有自責、無助、罪惡感等負面想法;認知行為治療是幫助病人能自我覺察負面認知,發展新的思考模式,積極練習調整在不同情境下,應該有怎樣合宜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2.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藉著分析探討過去經驗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促進自我覺察和重新建構患者的人格及自我認同感,達到改善憂鬱症狀及防範復發的目標。
3. 人際方面的心理治療
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為避免憂鬱症引發的人際障礙,探討適應不良的人際關係,並學習溝通和社交能力,建立人際互動的信任感、親密感和應付能力,達到改善憂鬱症狀。
二、藥物治療:由醫生開立抗憂鬱藥物,幫助對抗憂鬱症,一般的療程是三至六個月(根據國內報告指出,穩定服藥超過三個月,快速復發的比例只有5%)。副作用可能為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嗜睡。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具有調節大腦血清或調節正腎上腺素的功能。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等副作用已經減少,大多服用1-2週能改善心情,3-4週情緒可讓情平穩。
▪ 輕度憂鬱可以自我調適壓力或作紓壓放鬆的活動來調整。
▪ 中、重度以上等級的的憂鬱症則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可見其功效。
若是治療部完全或是放棄治療,則會使憂鬱症復發或加重病症。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期盼憂鬱症家屬及病者本身,能用正確的心態,一起面對憂鬱症,才是解決問題之道[5]。
■憂鬱症污名化:你是不是有神經病阿?
衛福部2018年統計,台灣憂鬱症確診人數突破兩百萬。你我身邊都有許多「隱性」憂鬱症患者,只是大家都為了某些原因閉口不談,才讓這項疾患看似距離遙遠、遠到彷彿事不關己。「憂鬱症在台灣有點像個禁忌話題。患者不會主動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有憂鬱症,尤其在工作場合,根本不會有人敢以憂鬱症發病為由請假。」
小鬱亂入創作者林妤恒說道。「老一輩可能還會說,你是不是神經病阿?是不是抗壓性很差?一旦讓別人知道患病事實,就會被貼上很多負面標籤。」
■「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不知道去哪求助」因此成為許多自覺需要幫助的人心上說不出口的痛:林妤恒說,小鬱亂入專題完成後,粉專一下子湧入許多深陷憂鬱,卻連傾訴對象都沒有的網友。「他們都在問『你可以幫助我嗎?』因為他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誰可以幫助他們,他們不知道可以去哪裡看醫生,他們不敢跟親朋好友講,所以只能找我們訴說。」
聽來哀傷,但這卻是台灣憂鬱症患者不得不練習面對的課題:「憂鬱症污名化」。這不單是指要學著和親人溝通,或要面對身邊親友的詢問、關心,汙名化無所不在,舉凡茶水間裡同事無心調侃,報章媒體為追點閱信手寫下的聳動標題。台灣社會給「憂鬱症」貼上的負面標籤,常一不小心就竄入患者視野之中[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今周刊)「精神科醫師:大家都搞錯了!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 https://bit.ly/3BFCW0I
[2](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女性憂鬱症高2倍!身旁親友有「這些症狀」逾2周是求救訊號,4大良方幫你遠離憂鬱」:https://www.marieclaire.com.tw/beauty/health-fitness/44104?atcr=297ad1
[3](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正視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info.asp?/70.html
[4](今健康)「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952
[5](Heho健康)「家人長期心情不好?別忽略了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憂鬱症狀」:https://heho.com.tw/archives/180574
[6](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how_to_face_patient/
[7](風傳媒)「面對他的憂鬱,我還能做些什麼?當最親的人憂鬱纏身,這些「看似善意」陪伴方式千萬別再用」: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63566?mode=whole
➤➤照片
[2] 圖說:女性不但憂鬱症的比例較高,且產生自殺的企圖也是男性的2倍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憂鬱症 #憂鬱症污名化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今周刊 / 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今健康
Heho健康 /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風傳媒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萬的網紅維思維WeisW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相信大家都聽過「焦慮症」吧!也許你所認知的「焦慮症」就是一個人他老是擔心發生各種負面的事情,容易出現害怕緊張的情緒。 對,沒錯的確是這樣!但真正所謂的焦慮症其實包含了不少症狀,也包括了大家熟悉的社交恐懼、強迫症、恐懼症和恐慌症等等。「焦慮症」可以說是所有焦慮疾病的總稱! 社交恐懼:https:/...
「社交負面人格分析」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不務正業邱總監/ 邱意婷諮商心理師- 你有不為人所知的暗黑面嗎 ... 的評價
- 關於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發問社交負面人格測驗 - 問答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職業性向測驗| 十六型人格測試| 人格分析| mbti測試 - YouTube 的評價
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塔羅牌解析:星星】姊與弟
#塔羅占卜 #塔羅牌星星 #同島一命
*長文請小心,一共有將近四千字,童話的部分大約1500,後面的部分為榮格心理學分析童話(1500)以及于玥的人際占星解析(700)
在塔羅牌中的大牌星星是于玥最喜歡的塔羅牌之一,因為它意味著在災難過後或是歷經困難之後,人們仍抱持著巨大的希望感。在Tarot of the Divine這副塔羅牌中,將星星牌用俄羅斯的童話故事:Sister Alyonushka and Brother Ivanushka。
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常見的小姊姊與小弟弟的童話故事,只是裡頭的細節有所不同,但會發現這個故事情節都有些耳熟能詳。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有對非常老的夫妻生了一對姐弟,因為老夫妻很快就被死神召喚了,剩下一位十幾歲的姊姊跟年幼的弟弟。姊姊想要賺錢養家,就必須要經過一個廣大的荒野,長途跋涉地去工作地點,她帶上了年幼的弟弟,就開啟了旅程。
他們連夜趕著路,走著走著太陽就默默地高空升起,兩人都感到很飢渴也很難受,弟弟問姊姊:弟弟發現地面上有隻牛蹄裡面充滿了水,他就問姊姊:我可以喝裡面的水嗎?
姊姊無奈地回答道:不行,你喝了就會變成小牛。我們應該就快要走到一口井讓我們可以喝水了。
於是兩人只好繼續旅程,走著走著,太陽一樣高高掛在天上,空氣十分地乾,他們口乾舌燥到快要死掉,走到一半又發現了一隻馬蹄裡面滿滿的水。這時弟弟又問:姊姊,我可以喝裡面的水嗎?
姊姊很疲憊但又無奈地答:不行,你喝了就會變成小馬。
於是兩姐弟又持續地趕路,但地面被太陽曬得好乾好乾,兩人的皮膚被曬得通紅幾近脫皮,弟弟看到一隻羊蹄裡面滿滿的水,弟弟抓起羊蹄,就要喝下。
姊姊連忙阻止:弟弟!(爾康之手)你喝了就會變成小羊啊!
由於實在渴到不行,弟弟無法理會姊姊的呼喊,便喝了羊蹄裡的水。
果不其然,沒多久弟弟的身體就開始變化,弟弟的身體變成了小羊。當姊姊呼喚著弟弟時,不知所措的弟弟小羊就撲向了姊姊。
姊姊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開始哭泣,但弟弟小羊沒多久就在旁邊跳來跳去、玩耍著。
這時候有名商人恰好騎馬經過,看見了美麗的姊姊,她梨花帶淚的臉龐引發起他憐香惜玉的心情。他跟姊姊說:請妳嫁給我,我會讓你穿金戴銀,過上舒適的生活,也會讓這隻小羊跟我們一起生活。
姊姊猶豫了一下,就點頭答應了。
於是兩人帶著小羊弟弟到了商人的家一起快樂地生活著,小羊弟弟也跟著姊姊共用杯子飲食,好不幸福。
有一天,商人因工作而外出,有位女巫突然出現在姐姐的窗邊,懇求著姊姊:可以陪我去河邊洗澡嗎?
姊姊應允了,兩人一同來到河邊,女巫便撲倒姊姊,將石頭綁在姊姊的脖子上,並且將姊姊推進河裡。女巫幻化成姊姊的樣子,若無其事地走進商人的屋子裡,扮演著商人的妻子,商人也沒有發覺,好像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然而,小羊弟弟看見了這一切,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不吃也不喝;從白天到晚上都守在河邊。
"姊姊!親愛的Alyonushka!,
游上來!朝著我游上來!"
女巫聽聞了弟弟的呼喊,便向商人提到想要殺死小羊,商人很喜歡這隻小羊,便很猶豫。然而女巫一直堅持著,商人也只好照辦。
小羊弟弟發覺自己即將被殺死,就跟商人說:我想先到河邊喝口水。商人就說:去吧!
小羊弟弟哭著走到河邊道:
"姊姊!親愛的Alyonushka!,
游上來!朝著我游上來!
大火在燃燒,
鍋在沸騰,
刀在響,
我要死了"
在河裡有個聲音回應著:
"弟弟!親愛的Ivanushka!,
一塊大石頭壓在我的肩膀上,
雜草纏住了我的雙腿,
沉重的沙子壓在我的胸口"
牽著小羊弟弟的僕人聽到了這一切,便連忙地趕回去跟商人稟報。
商人招集了一些村民,一同到河岸邊灑下了網子,將姊姊撈了上來,並且將掛在她脖子上的大石頭挪開,將她浸在泉水中,並且穿著明亮的衣裳,姊姊便從死裡復活,比以往都來得美麗許多。
小羊弟弟看著這一幕好不歡喜,便翻了三個筋斗,那一瞬間,他變回了人身。
而邪惡的女巫則被綁在馬的尾巴上,隨著馬奔跑進曠野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抽到星星這張牌意味著災難或是困境之後仍抱持著希望,保持著平靜與開放、清明的狀態檢視自我的狀態,將會協助自己看見更多的可能性。
#榮格心理學 #童話分析
在榮格心理學中,神話故事和童話故事中的孤兒,在父母過世之後常常處在獨自一人的情境中,面臨各種可能的毆打和苦難。然而,根據凱雷尼的說法,「在悲慘的孤兒困境中,一個神浮現了」。是這個不幸命運的翻轉令人印象深刻且意義重大。(引自孤兒一書)
女性內在的阿尼姆斯像是一份潛藏的心智,若能夠覺察它對我們的影響,找出違背自己感受的觀點,那麼阿尼姆斯將可成為一個珍貴的內在夥伴,帶給她進取、勇敢、客觀以及靈性智慧特質的夥伴。(引自榮格心理學:我的大象生活)
在俄羅斯童話故事"姊與弟"當中,一開始就是成為了孤兒,並且展開了孤獨的旅程。
手足關係是血緣關係,也是同輩之間的關係,是我們學習與同儕應對社交的第一步。而在這則故事當中,于玥認為弟弟像是建構劣勢功能的根基,同時也是英雄。因為在許多英雄神話中,所謂的英雄是惡勢力的無辜受害者,也可能是搗蛋鬼與英雄角色兼具;而英雄是原型人物,他是自我與自性協調一致的典範。他是由無意識心靈所創造,是我們仰望的典範;他驗證了自我的正當功能──一個依循自性要求而作用的自我。(引自解讀童話)
在這篇故事當中,孩童作為主角,是因為孩童在性及心靈層面相對來說是未分化的,他們也更接近於雌雄同體的原初存有,因此將孩童視為自性的象徵是適切的,他們代表內在的未來完整性,同時也是個體性尚未得到發展的那一面。孩童象徵著你我內在的一派天真及好奇,那是從久遠歷史中倖存下來的特質,可以是個人的那份孩子氣,也可以是未來個體性的初模。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孩童是成人的根源」這句話就更有深切重要性。(引自解讀童話)
因此,在這篇童話當中的弟弟,身為自我也是本能的象徵,還未從無意識中分化出來的角色,面對身體上的需求自然是難以抗拒的,但一開始仍可以聽從姊姊的指示而願意延宕滿足,這才會從較巨大的動物,由牛至馬,到最後變成較為溫馴的小羊。
在故事中當人類變成一種動物,也被認為是一種退行,渴望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當中。在希臘,綿羊有個具有啟發性的名字,牠們被稱為「向前行的動物」,也有盲目從眾的意涵。而綿羊與神聖孩童有著奇怪的連結,牠們也帶著天真無邪的象徵意涵。(引自永恆少年)
這些成雙成對的孩童母題,像是小弟弟和小姊姊,他們總是有部分被殺(或變型),而部分生命獲得回復,這些都是人類內在完整性的意象,其中初始幼稚期的行是必須被切除,好讓自我意識得以成熟發展。兩個部分最後會以較高的形式結合。(引自永恆少年)在分析過程中,痛點必須被揭開,同時也必須受折磨唯有透過那樣的方式才能夠成熟。
這也是為何當姊姊的眼淚時,商人(阿尼姆斯)便出現了。只是姊姊的轉化還沒有完成,弟弟也自然還沒有辦法變回人形。
走進婚姻之後,尚未覺醒的女性迷失在無意識之海時,使女人失去真切的思考能力,也帶來疲憊感,因此她只能懶散地迴旋在白日夢及鬆散願望幻想中,又或是腦中盡是陰謀算計(引自解讀童話)。
這也是為何當女巫慫恿她一起洗澡時,她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當丈夫出門工作時,也意味著男性專注於外界事物,兩人的分離與男性的漫不經心、沒有查覺到身旁的妻子早已被掉包,都是因為彼此溝通不良,且男性沒能往內探詢自我。
負向母性亦要將弟弟小羊殺害,而商人感到不忍,暗示著純真好奇的孩子面向被壓抑或是扼殺。
走進婚姻的女人經歷過一層又一層的角色褪去、重生,並且擺脫負面母性的陰影,河底亦象徵著連結潛意識所在,也有淨化的意涵。歷經了死亡、求救並且哭喊,才會真正與內在的情緒連結。
個體必須維持接近情感,同時不失去與情感的接觸,一旦失去了就意味著與自身的真誠人格失去接觸。(引自永恆少年)假若有個男人帶著幼稚性的阿尼瑪,他必須經歷極大的麻煩事及失望感。當他經歷夠多後,他就會開始認識女人以及自己,那麼接下來他就真的在情緒上長大了。
「這是怎麼回事,眼淚掉下去的地方,居然開出這麼美麗的花朵。」這表示她至此承受的各種痛苦,都已經比一般層次更為深切。她到現在為止一直往內積壓的感情,終於在此向外界「開花」。(此自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
在這個故事當中,僕人、丈夫、小羊弟弟皆是女性心中阿尼姆斯的象徵,隨著女性面對挑戰、經歷苦難的過程,這些面向也跟著轉變成正向的阿尼姆斯,例如以往皆是姊姊在守護弟弟,當姊姊死亡時,弟弟則以守護者的樣態待在河邊,並且為她而哭泣(真誠);僕人本來只是接受指引,最後變成主動傳遞訊息的人(勇敢、話語),而丈夫也不是擁有傻膽、自己處理問題或是面對女巫的蠢蛋而是去集結眾人的力量(智慧與居中協調者)。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我想這篇故事一直給我一些滿深刻的感受,這些天來在整理這篇童話的文獻的同時,同時也整理了我與我母親的關係。
當我們要走向屬於自己的個體化歷程時,我們就要放下自己對於理想父母的想像,也就是脫離對於主要照顧者的期盼,重新長成能夠自我照顧的單獨個體。
#占星合盤 #人際占星
我想在這裡提一下關於星盤的部分,由於我的母親天王星與金星合相在獅子座,金星本質便是與年輕女性相關,這也意謂著她與年輕女性之間的關係都是相對疏離的。
我跟她的關係雖然有很多愛恨糾葛,但對她來說,她可能也是忌妒著我,又或是不太知道怎麼跟我相處。主要是因為我的太陽牡羊跟她的金星獅子雖然火象星座三分相,但牡羊卻是金星的陷宮,加上我的金星入廟在金牛,同時也跟她的金星產生四分相。
這意味著我很期盼她能夠重視我的自我認同以及阿尼姆斯、價值觀的面向,但她可能就會認為這太過於躁進、有個性、不是一個傳統女性的樣態,加上她已經難以認同自我的內在時,要她去全心全意地愛跟自己這麼不一樣的創造物(例如我),我相信真的是很困難的(更何況我的本質又很機車),且金星入廟的我對於愛的要求是很高標準的、追求高品質與舒適感的。
回顧過去跟她相處的過程,我相信她也很盡力在愛我,可惜她也難以與自我內在真實的樣貌有所連結,就像是童話故事中姊姊進入剛剛進入婚姻的狀態。
因此,這也不得不感謝她讓我能夠理解我們是如此不同的個體,才能夠讓我勇於踏上個體化的路程。
(恭喜看完將近4000字,接下來希望于玥錄製甚麼塔羅牌的占卜測驗,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塔羅占卜】你是異性眼中的白月光嗎?
https://rothluffy.pixnet.net/blog/post/67270245
【塔羅占卜】他對你有愛情的喜歡嗎?
https://youtu.be/do01OmYWSBs
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怎麼辦,我覺得我不配 | 我就爛啊 | #其實我們都自卑 | 阿德勒觀點 // 李長潔 😥
.
繼上次的「#厭世作為一種態度」為自我療癒的一集後,今天,應該算是自我揭露與剖析的一集(羞恥 + 邊錄邊發抖),再次送給我們這些每天都有重重的打擊與滿滿的愧疚感的魯蛇。在「厭世」的討論中我們談到,厭世其實是一種「處世」,可以用自嘲來抵抗全世界的不公平。那這次我們就,再次追根究底,除了詩意的反諷主義外,到底我們的心靈怎麼了?為何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做得不對?又該如何修身自持呢?
.
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心理學領域專家,更非阿德勒(Alfred Adler)的粉絲,但本集透過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從內心真實的人性面,一步步面對自己的「自卑」與「脆弱」,坦承「比較」帶來的「煩惱」。阿德勒的一句話:「#所有的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深深地打擊、打動、打中著我的內心,久久不能自己。而他提出的共融感(Gemeinschaftsgefuhl),與其衍伸出來的社會公平的理想,也讓我深思良久。所以,今天我們透過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的概念,剖析自我,並思考在社群媒體的情感轉向下,個人情感如何被媒介化,又該如何貞定自我、安身立命。
.
📌 #本集的內容有
.
▶ 我就爛,我每天都爛到爆
▶ 你是哪一種冒牌者
▶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 幸與不幸:兩種過度的自卑情結
▶ 自卑做為人生的動力
▶ 社群媒體中的自我與扭曲之鏡
▶ 我就魯啊,甚麼是成功
▶ 脆弱就是勇氣
▶ 滿滿的一碗雞湯喝到飽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lqfv8882zv0876q2j30cnh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__8VGQ_ZC7lYCinyDv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zGaAufMlfHyY6sUXXMaZR?si=gH9uDnNxSVukMRWWwQCpgA&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2-%E6%80%8E%E9%BA%BC%E8%BE%A6-%E6%88%91%E8%A6%BA%E5%BE%97%E6%88%91%E4%B8%8D%E9%85%8D-%E6%88%91%E5%B0%B1%E7%88%9B%E5%95%8A-%E5%85%B6%E5%AF%A6%E6%88%91%E5%80%91%E9%83%BD%E8%87%AA%E5%8D%91-%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14055714
.
///// 完整論述 /////
.
.
▓ #我就爛啊
.
我的line大頭貼,是用「我就爛」的梗圖,自介是廢。一方面是厭世的自嘲,但也是一種真實心境脈絡的反映。前幾週發生一些事情,讓我又更深深地感受到,身為「兼任下流」(美其名是斜槓人生)的自卑感。說真的,那是濃濃的自卑,我每天都在經驗著,隨時有可能被社會體制忽視、排除、淘汰的焦慮與威脅。研究不足、SSCI不夠、沒上過班、沒出國過水一下、不會程式設計、不能蓋3D、教學經驗不夠好、不能用英文上課,以上的弱點可以逐一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簡言之,我就爛。但我到底爛不爛?我真的努力不夠嗎?是我每天都在捫心自問的問題。
.
▓ #5種冒牌者,你是哪一種?
.
1978年,Pauline Clance提出「#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用以指稱,無法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並總是擔心有朝一日會被他人識破自己其實是騙子這件事。他們堅信自己的成功並非源於自己的努力或能力,而是憑藉著運氣、良好的時機,或別人誤以為他們能力很強、很聰明,才導致他們的成功。他們時常通過「#更加勤奮」、「#害怕造假」、「#運用魅力」、「#謙虛」來迴避假冒的懼怕。
.
Valerie Young(2008; 2011)分析了冒牌者症候群的5種常見的類型:完美主義者、專家、天資聰穎之人、強烈個人主義者、工作狂,他們有各自在害怕被認為不夠努力的原因。但事實上,70%的人都曾有冒牌者症候群的發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存在的惱人情緒(Sakulku, 2011)。
.
▓ #佛洛伊德與阿德勒的決裂
.
這種對自卑情感的描繪,可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詮釋。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現代自我心理學的創始人,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榮格(Carl Gustav Jung)並列為二十世紀精神分析學派三大山頭。有趣的是,阿德勒與榮格都是弗洛伊德的得意弟子,對精神分析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後來他們都因為在理論上與弗洛伊德意見不同,而先後與弗洛伊德決裂了。
.
榮格與佛洛伊德的決裂,大家在電影《危險療程》(A Most Dangerous Method, 2011)中可見其風雲。基本上就是,榮格不認為「性」就是人的全部,而有一種更普遍的生命經驗—集體無意識。而後發展出「榮格精神分析學派」。阿德勒則是因為否定了佛洛伊德的創傷假設,人格的決定並非在「過去所發生的事情」,而是在「#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強調自我生命的作用,並且認為「自卑」(inferiority)遠比「性」來的更具分析性。撰寫《自卑與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後來發展成「個體心理學派」。
.
▓ #朝向共同體關係
.
相較於佛洛伊德的生理取向、元素論的、客觀的驅力心理學,阿德勒發展出一種社會取向、主觀知覺、整體觀的個體心理學。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認為,我必須要將人放在一個實際的生活型態中,才可以獲得對人的理解與解釋。因此,所有的人生問題,包含驅力滿足,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所有的價值問題,都是社會問題。然而,人要社會化的健全完滿,並非以壓抑作為代價(佛洛伊德的概念),而是慢慢透過「#社會感」(social feeling)、「#社會情懷」(social interest)的持修而建構起來。不過,阿德勒這裡用的原文是「Gemeinschaftsgefuhl」,在Ferdinand Tönnies對社會與共同體的區分當中,阿德勒說的應該是對共同體(community)的情感、聯繫以及歸屬。而這個對共同體所懷抱的目標,是一種虛構的、未來式的無限關懷,唯有這個目的性的關懷,才能讓個體獲得更美好、統合的人生。
.
這個目標地朝向,依靠「#創造力」來達成。創造力就如同「心靈」(soul),提供了行動的獨特性與自我的一致性,最終形成一種生命風格,這個生命風格可以用來解釋往後種種的生命行動與詮釋,也可以被補強、修正、改善。而創造力朝向目標,目標則又指引創造力,交互展開影響,配合得好,就會透過創造力不斷克服,邁向完滿發展,配合得不好,則削弱創造世界的力量,停留在原地。
.
▓ #被討厭的勇氣
.
如上述,阿德勒認為如果我們創造力受阻,主要會表現在自卑感與社會情懷缺乏。自卑是一種人類的普遍情感,可能是焦慮、適應不良、無法達成等負面脆弱,而唯有透過自卑,人才有追求超越的可能。這聽起來就有一種存在主義的感覺。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期待從一個相對不利的狀態,進而去追求一個更美好的生活。
.
在我們無法接納與超越自卑的同時候,會衍伸出兩種過度狀態,一種是過度炫耀優越,透過「我就爛」到「我就讚」的想法轉變,來迴避自卑的狀態。另一種則是過度自卑,停留在更強烈的自我否定中,也可以作為迴避自卑的方式。當然,這兩種狀態都很常見,或許,那是人性的一部分。在更多時後,我們會漸漸地期待與執行,逐步克服自卑的條件或想法,以達到更美好的自己,回歸到人生的主要議題上,例如愛情、友誼、工作等。
.
▓ #社群媒體中的比較競爭
.
社群媒體將眾人快速脫離時空,集結一起,我們的人生上線(on-line),無論你喜歡或不喜歡,新形態的人群聚集樣貌成形。我們一天可能有超過4小時都在社群媒體上,我自己幾乎8個小時。也就是說,我們活在一個具有社群媒體特質生活中。
.
互動、互文、視覺化、即時、無所不在的新媒體特質,一方面讓人際關係更自由,自我表達更暢達,另一方面卻也形成一種無止境的市場競爭。英國公共衛生皇家協會於2017年根據1500位青年(18-24歲)的調查數據發現,Instagram這個以「視覺」為導向的社交媒體,而相片堆砌出的社交世界,極其重視相貌、裝扮、行頭、奢侈品,等生活表層的東西;這種直接、淺薄、表象的社交,更容易引發年輕人的自卑與焦慮。
.
▓ #扭曲的鏡子
.
社群媒體的媒介邏輯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自我認同與社交習慣,社群媒體讓人在虛實交錯、真假難分的平行時空中,營造出一個看似積極的世界;我們可以塑造自己想呈現的形象,得到讚美與回饋,產生愉悅的感覺。但正如《反正我很閒》辯證著,你沒上線,究代表你不存在(?)而這個自我建構的自由,到底自不自由。
.
康庭瑜(2019)討論了這個問題,她對女性IG使用者進行訪談,試圖了解IG上的我們究竟是不是真的我們,或是,我們是否可以真的獲得「我是我」的認同感。年輕女性在IG上用更加性感的姿態,表達自己的身體自由,模糊了「超性感(hypersexualized)的名流身體」和「日常生活中的大眾女體」之間的界線;此外,女孩們透過自拍獲得自信、愉悅與同儕認同,很常是無償自願的。
.
康庭瑜問到,這算是一種「賦權」嗎?其中提到兩種後女性主義的自我形象再現觀點,一種是自主的身體性感化,以反擊男性凝視;另一種則是透過形象塑造專家的介入,重新打造自己的身體。這都強調著「#女人可以」(the can-do woman)的態度。在社群媒體的自拍上,不同的平台表現出不同的人際關係,也有不一樣的自我展現。
.
康庭瑜找到一種辯證式的觀點,存在於我們的社群媒體自拍中,「大眾的性感/我的性感」、「男性的性感/女性的性感」、「身體的物質性/身體化的氣質」、「霸權的性感/反抗的性感」。其中的反抗,雖說是一種在台灣男性凝視下的賦權,卻投入了另一個西方凝視的殖民觀點之中。所以,我們看起來過得好嗎?
.
▓ #華人的成功意識形態
.
從康庭瑜的辯證中可以理解一件事,先不管賦權與否,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協商。與他人的眼光協商。可能她的關心是「審美」,我的關心是「成功」。社群媒體上的顯現,也很常被拿來當作是自我實現(成就)的評斷與自我評斷。同樣的,我們一方面在台灣人的成就價值中,可能同時也欽羨西方的成就判斷。
.
高旭繁(2013)整理了建構華人幸福的來源,包含「自尊的滿足」、「家庭、朋友等人際關係的和諧」、「對金錢的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對生活的樂天知命」、「過得比他人好」、「對自我的控制與實現」、「短暫的快樂」、「對健康的需求」,與西方對個人情感表達、人際關係的展現的強調相異,台灣人較強調「內在」與「合群」,隱含「內聖外王」的意義。
.
簡單來看,幸福、成就的判斷上,台灣人對被群體認同「#努力工作」為重要的依據;然後,我們的成就歸因,除了對家人外,大都會表示謙虛,將最後的成就歸功給「運氣」、「貴人」,一方面不帶給他人壓力,另方面則產生報恩的連結想像,以獲得更多的機會(韓貴香,2010)。不知道滑坡到哪裡了,總之,就覺得在社群媒體裡的自我與他人協商,又想要個人表態,又要顧慮他人觀感,真的是蠻累人的。
.
▓ #回到自我的認同與肯定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智能社會:進退兩難》,該片用一種警告的意味,說明著我們人際關係的媒介化。人們的日常生活深深受到社群媒體邏輯的影響,資訊傳遞與接收的慾望,形成了一種被視覺化、感官化、表面化的比較、競爭,進而感到狂喜、興奮、失落、焦慮,範疇當然包含了前述的「外表」、「成就」等。在數位時代,有許多自我認同、人際關係上的焦慮,都來自社群媒體,當然,社群媒體上互動的重要性,已然不須多言,只是那種情感、情緒的自持就更加重要了。
.
回到阿德勒。阿德勒認為人在出生之後,就會從各個環境中找到自己適切的位置,並從個人的內在中,找到對某一團體的歸屬感,最後自願地對「#群體做出無私奉獻」,而這正是社群情懷的核心精神。但,其實我們不應該太在意尋求他人的認同,而是在一個社群價值下,追尋對自我的肯定與認同。這個非常個人化的修練軌跡,並不是很容易,但可以試著每天朝向目標逐步做一點點改變。
.
▓ #我們該怎麼做
.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把《自卑與超越》、《被討厭的勇氣》當作心靈雞湯文,這次為了解釋、解決自己的心情,細心地進入到個體心理學的境地裡,才慢慢懂得阿德勒的真正想法,充滿了人性關懷。或許我沒有真的如此贊成阿德勒的論墊,也不一定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但希望可以提供你我一些對自己更好的想法。
.
我認為,阿德勒的社會情懷、社群感、共融感,可以當作一是一個中心價值,也就是無比較的社會公平。但若說真的可以做的是,承認自己有這些想法,並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它們。我們可以單純觀察這些想法,不去處理它們。然後慢慢去面對,甚至與這些令人感到脆弱的想法共處。
.
然後重建思考路徑,相信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卑的細微之處,並且試著懷抱勇氣(courage)。勇氣並非勇敢,社會學家Brené Brown(2012)在《脆弱的力量》中區分,勇敢是應付困境的能力,勇氣則是全心全意面對自己的恐懼,接納自卑脆弱的心境。她的脆弱研究裡發現,勇氣與脆弱總是共存的,那些自卑感反而就是讓我們可以成為我們的道路。
.
我們可以偶爾會覺得自己就是很爛,充滿挫折,但脆弱不等於懦弱,勇氣允許自己脆弱,也讓我們看到真正的自己。
|
📂 #參考文獻:
.
1. Clance, P. R., & Imes, S. A. (1978). The imposter phenomenon in high achieving women: Dynamics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 Practice, 15(3), 241.
2. Young, V. (2008). The Impostor Syndrome. Finding a Name for the Feelings. Overcoming the Impostor Syndrome.
3. Young, V. (2011). The secret thoughts of successful women: Why capable people suffer from the impostor syndrome and how to thrive in spite of it. Currency.
4. Sakulku, J. (2011). The impostor phenomenon. The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 6(1), 75-97.
5. Brown, B. (2012). 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Teachings on Authenticity, Connection and.
6. Stein, H. T. (2013). Classical Adlerian Depth Psychotherapy. Theory & Practice: A Socratic approach to democratic living, 1-297.
7. 陳美姿, & 周麗端. (2020). 望子成龍女成鳳? 教養信念在社經地位與家庭學習環境間的中介效果. 教育心理學報, 52(2), 365-388.
8. 韓貴香. (2010). 華人對成就的入際歸因方式與動機之分析研究.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22(1), 41-76.
9. 康庭瑜. (2019). 賦權及其極限? 後女性主義, 社群媒體與自拍. 新聞學研究, (141), 1-38.
10. 張瑋庭. (2018). 用阿德勒心理學觀點談人際關係-以網路社群軟體 [Instagram] 為例. 諮商與輔導, (391), 49-52.
|
#結果新麥超容易噴 😅
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焦慮症」吧!也許你所認知的「焦慮症」就是一個人他老是擔心發生各種負面的事情,容易出現害怕緊張的情緒。
對,沒錯的確是這樣!但真正所謂的焦慮症其實包含了不少症狀,也包括了大家熟悉的社交恐懼、強迫症、恐懼症和恐慌症等等。「焦慮症」可以說是所有焦慮疾病的總稱!
社交恐懼:https://youtu.be/lvXIQvecTxo
強迫症:https://youtu.be/jbQaGCCnbfs
PTSD:https://youtu.be/M4YPwpYlFzs
------------------------
【歡迎加入會員】
https://bit.ly/2CoCFFD
【訂閱按這裡】
https://bit.ly/38OqWfl
-----------------------
【目錄】
00:00 介紹
01:06 什麼是焦慮症
02:35 焦慮症的症狀
03:50 焦慮情緒&焦慮症區別
04:27 焦慮症的類型
07:19 統計
07:51 診斷標準
09:02 焦慮症的原因
09:59 焦慮症有的治療嗎
10:36 總結
11:05 精選留言 + 記得分享喔
--------------------------------------------
【想當YouTuber的按這裡】
▶️ 課程【內有介紹】 ‣‣ https://bit.ly/2Z0DLjb
(現在$200 OFF)
數據分析工具(免費)
https://bit.ly/2CurquY
想學動畫!(有免費的)
https://bit.ly/393B8kd
----------------------------
【我的器材推薦】
? 相機 ‣‣ https://amzn.to/3gSKGRv
? 麥克風 ‣‣ https://amzn.to/3j1dOIb
? 手機轉接 ‣‣ https://amzn.to/2W9l0bB
? 三腳架 ‣‣ https://amzn.to/32dYQso
? 背景布 ‣‣ https://amzn.to/2CwzCKW
? 背景架 ‣‣ https://amzn.to/3iVLxTr
? 筆電【現在$300 OFF】 ‣‣ https://amzn.to/2CyxC5e
--------------------------------
【其他平台按這裡】
Facebook: 維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weisway18/
IG :weisway18
https://www.instagram.com/weisway18/
----------------------------
【推薦你的影片】
你有「反社會人格」?:https://bit.ly/38UyyNd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https://bit.ly/2WaJDEM
如何控制夢? : https://bit.ly/2AQZb9l
為什麼聽自己錄音會覺得難聽?https://bit.ly/3elDRXh
失眠?這樣做!: https://bit.ly/2Cm6DJT
你到底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https://bit.ly/2OgD9Qn
--------------------
【播放列表】
心理學小知識 https://bit.ly/3gUi1LR
生活小知識: https://bit.ly/3j42fjI
科學小知識 https://bit.ly/2DyyDuu
健康小知識 https://bit.ly/3egiPJj
動畫謎語 https://bit.ly/3eswQE9
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現代人很依賴FB、IG這些社群平台,來經營自己的朋友圈,然而你聽過「社群中毒」嗎?
如果你想要透過一天聽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在吸收新知識之前,請先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打開小鈴鐺,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為你製作的內容了!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原本你一早醒來,心情還蠻好的,但沒想到一打開臉書,就看到有人在你的版上留言,而且內容是一些負面的訊息,讓你的好心情瞬間飛走。
或者是一打開IG發現啊,你前一天PO上去的照片,竟然連一個讚、一個喜歡都沒有,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朋友。
再不然就是喔,看了很多別人吃大餐啊、出國旅行啊、住高級飯店啊那些照片喔,雖然你的心情不一定會受到影響,但事實上,這些照片也沒有讓你比較開心啊!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只有發生在你的身上,還有很多人也都跟你有一樣的困擾,都覺得喔把時間、精神花在臉書、IG,對自己的生活其實並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
除了浪費時間以外,你可能不知道,每天花太多時間在這些社群軟體上面,還會有一些後遺症呢。
【社群後遺症】
到底是什麼樣的後遺症呢?在2010年的春天啊,有一個心理學的研究人員,叫做梅迪.沙德。
她調查了一百個大學生的臉書帳號,去記錄他們使用的狀況;比如說照片的分享啊、塗鴉牆張貼的訊息啊、動態的更新啊!
並且去研究這些使用者登入的頻率,以及每次登入所停留的時間,來做一些分析。
她就發現喔,自我信心不足或者是過度膨脹的人,有相對比較高的機率,每天會花超過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在使用臉書。
而且這些自我認同比較不穩定的人,有更高的可能性,會張貼去提升自己美好形象的照片。
比如說,擺一些模仿明星的姿勢啊,或者是上傳經過修圖的美照,來求讚、來引起朋友之間的關注,並且營造讓人感覺到羨慕的生活。
而臉書之所以能滿足這些人的原因,是因為社群軟體能夠讓他們用很少的力氣,很輕易的就在網路上,去展現「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那些他們希望自己符合的樣子,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樣子啊!當你聽到這裡,你會不會好奇,這些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每個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沒有辦法只靠自己的力量,去看清楚自己的個性、樣貌、能力;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透過外界的反應,來建立我們的「自我認知」。
也就是說喔,當你在什麼樣的環境底下,跟什麼樣的人相處,那些環境跟人帶給你什麼樣的回應,就會影響你怎麼認定你自己!
打個比方來說吧,在你的成長階段裡,特別是在人格形塑的過程中,要是你經常處在不受肯定的環境,而你的家人、朋友老是給你負面的回饋,讓你經常活在挫折感裡,那麼你就很容易養成自卑的性格。
而越是在這種資源不足、環境辛苦的人身上,就越難擁有穩定的自信心;因此呢,他們需要常常透過很多方式、各種管道來確認自己是美的啊、是好的啊、是受歡迎的,這樣子才能夠得到認同感,也才能夠感覺到安全或安心!
然而社群平台,就是網路時代最快能夠展現自己,最快被更多人看見,也最快能夠獲得回應的地方。
得到好的回應就會歡天喜地,而得到壞的回應就天崩地裂,這也是社群網路讓人又愛又恨的主要原因啊!
【自信的關鍵】
不過說到這裡喔,我正本清源一下,這麼說不代表這些自我認同較不穩定的人,是有問題的。
事實上呢,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的「性格形塑」這個部份,它其實是沒有終點,而是個不斷「修正和調整」的過程。
但如果一個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這些社群平台上,只能讓社群網路來定義他的價值,卻沒有一個自己的標準。
那麼這個人的結局,很有可能就是永遠活在追逐「別人的標準」裡,越追越困惑、越追越不認識自己。
甚至於會掉入「完美主義」的陷阱,一輩子都覺得自己有缺陷,永遠對自己沒有辦法真正的滿意。
陷入一種凡事都需要外界的認同,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好壞、或對錯的「認同中毒」狀態,這反而會讓人越活越辛苦。
那麼回到你身上,無論你有沒有「社群上癮」、或者是「認同中毒」的現象,我想邀請你想一想,當你花了時間、精力在FB或者是IG的使用之後,會對你產生什麼樣的實質幫助嗎?
如果你想要擁有真正的自信,你不想要在網路上繼續的自卑或者是自戀、忽然很開心,或者是忽然很憂慮,讓自己的情緒,一直受到虛無的網路控制。
那麼我很建議你,要把你寶貴的精力和時間,花在真實生活的裡面,好好的跟人實際的互動、相處,你才能夠建立真實的影響力,同時獲得自信心!
因為「自信」是認同自己, 擁有足夠被喜歡這樣的價值感!說到這裡喔,你可能會好奇,這個價值感是怎麼來的呢?
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你所做的事情,受到自己跟其他人的肯定。但這部分的建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要慢慢的累積,才能夠有穩定的表現;甚至於會被視為那是你的專業。
而第二個就比較簡單,就是你所說的話,被你所在乎的人認同,他們能夠理解你的想法,並且認同你的相信。
也就是說,當你能夠恰如其分的,把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想法表達出來,並且被身旁的人接受,那你就會感覺到有信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建立自信的入口】
講得更白話一點,如果你想要建立穩定的自信,那麼「表達」會是幫助你完成心願的最好工具!
但是「好表達」不等於只是去練嘴皮子啊、舌燦蓮花這樣就好了,它更是一種思考的訓練。
只有你清楚自己到底怎麼想?為什麼這麼想?邏輯能夠自洽,那麼你才會有真正的自信心。
這也是我在最新的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裡,一直強調的部分。你要把表達做好,「說」其實是最後一步,而在說之前,你怎麼「想」才是核心的關鍵。
如果你希望自己思考的邏輯鏈條能夠長一點,不被表面的訊息給誤導,那麼這門課就會是你最好的表達教練。
我會分享「怎麼樣進入現場?」、「怎麼樣還原典型時段」、透過「5個So」、跟「5個Why」這些邏輯的技巧,幫助你想得更完整,而說得更動人。
此外呢,在我的課程裡,我也會透過「內在對話」和「心像練習」,陪伴你把負面的經驗,去改寫成正向的表述,讓你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幫助自己調整過份自卑的「心態和姿態」。
並且呢透過「換位思考」的練習,幫助你體會身旁的人,他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養成你「在乎、體貼」這樣的習慣,讓人喜歡靠近你。
如此一來喔,你就不需要透過網路上的按讚啊、按喜歡啊,也能夠讓人喜歡跟你相處;從實際互動裡面,發現你是一個很「讚」的人!
更重要的是,當你把珍貴的注意力,轉移到對自己真正有幫助的「表達情境」跟「關係」,你就能在體貼人、靠近人的同時,一步一步的釐清你內在的真實,整理出你真正想要的,最後說出你真正的相信,讓真實的世界聽見你!
如此一來,你就能夠開啟良性的人際循環,循序漸進的擺脫對於FB、IG,這些的過份依賴,讓你的心情保持平靜而穩定,從而找到更有價值的生活重心,並且長出堅實的自信。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YouTube的朋友,除了訂閱我們之外,也記得打開小鈴鐺;並且給我們更多的支持跟鼓勵。
而Podcast的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以外,也希望你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並且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在我們今天提到的【自信表達力】的課程。
從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很多朋友跟我們反應,這一門課從根本的幫助他們去靠近、去解決關於表達上,從心態到實務上面的這些問題。
你加入了嗎?如果你還沒加入,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歡迎你,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進前,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PTSD是一種精神疾病
全名叫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也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一般是指一個人在目睹
或親身經歷了某件令人恐懼和有生命威脅的事件後
所產生的一些後遺症
這些後遺症會使到一個人
產生種種的負面情緒或反應
------------------------
【訂閱按這裡】
https://bit.ly/38OqWfl
--------------------------------------------
【想當YouTuber的按這裡】
▶️ 課程【內有介紹】 ‣‣ https://bit.ly/2Z0DLjb
(現在$200 OFF)
數據分析工具(免費)
https://bit.ly/2CurquY
想學動畫!(有免費的)
https://bit.ly/393B8kd
----------------------------
【我的器材推薦】
? 相機 ‣‣ https://amzn.to/3gSKGRv
? 麥克風 ‣‣ https://amzn.to/3j1dOIb
? 手機轉接 ‣‣ https://amzn.to/2W9l0bB
? 三腳架 ‣‣ https://amzn.to/32dYQso
? 背景布 ‣‣ https://amzn.to/2CwzCKW
? 背景架 ‣‣ https://amzn.to/3iVLxTr
? 筆電【現在$300 OFF】 ‣‣ https://amzn.to/2CyxC5e
--------------------------------
【其他平台按這裡】
Facebook: 維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weisway18/
IG :weisway18
https://www.instagram.com/weisway18/
----------------------------
【推薦你的影片】
你有「反社會人格」?:https://bit.ly/38UyyNd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https://bit.ly/2WaJDEM
如何控制夢? : https://bit.ly/2AQZb9l
為什麼聽自己錄音會覺得難聽?https://bit.ly/3elDRXh
失眠?這樣做!: https://bit.ly/2Cm6DJT
你到底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https://bit.ly/2OgD9Qn
--------------------
【播放列表】
心理學小知識 https://bit.ly/3gUi1LR
生活小知識: https://bit.ly/3j42fjI
科學小知識 https://bit.ly/2DyyDuu
健康小知識 https://bit.ly/3egiPJj
動畫謎語 https://bit.ly/3eswQE9
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發問社交負面人格測驗 - 問答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跟低代表什麼意思,想問有人知道嗎?我在板上沒有看到有人討論…,大家也可以一起來玩٩(ˊᗜˋ*)و,歡迎分享測驗結果哈哈哈哈️ - 社交負面人格,測驗. ... <看更多>
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職業性向測驗| 十六型人格測試| 人格分析| mbti測試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社會 人格 測試】MBTI職業性格| mbti測試| 職業性向測驗| 十六型 人格 測試| 人格分析 | mbti測試| 社交 正面 人格 測試| 16型 人格分析 | mbti測試香港| 人格 ... ... <看更多>
社交負面人格分析 在 不務正業邱總監/ 邱意婷諮商心理師- 你有不為人所知的暗黑面嗎 ... 的推薦與評價
負面社交人格 測驗大解析感謝換日線邀請再次寫心理測驗的分析還沒有做測驗的可以搜尋 負面社交人格測驗https://www.arealme.com/difficult-person-test/zh/ 做完之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