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響力閱讀]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今天是父親節,今年的你,是怎麼過的呢?
在許多家庭中,正值孩子與父母親的衝突彆扭和「說不出口的愛」,無論如何,親子都可以開啟跨越那彆扭不好說的那一步,跟身邊的人說說你們曾有的共好回憶和彼此顧慮的愛吧!
暨上一本推薦的是<阿德勒正向教養運用於特殊兒童篇>,今天跟大家分享這本好書『不會切蛋糕的犯罪少年』!
記得在推理懸疑性韓劇
「犯罪的人真的就只是無可救藥的怪物嗎?」「我認為不是的,如果在那之前,如果有一隻願意伸出的手,理解他為什麼選擇這樣子活,給他點社會的溫暖,也許他今天就不會變成現在這樣慘無人道!」
在這本書中提到,「四次障礙」,道盡孩子們悲慘的一生
作者透過任職於少年院的觀察與經驗,寫下犯罪少年的真實情況──基本認知功能不全,卻不為周遭人所理解,被教育體系一再地無視與翦除,長大後繼續犯下罪行,最後關進監獄。四次障礙代表的是什麼呢?
【一次障礙】少年本身有「發展障礙」或「智能障礙」。
【二次障礙】學校老師並未發覺其障礙,僅將少年貼上「不會念書的問題學生」標籤。
【三次障礙】進入少年院,教官也未察覺其障礙,加上管教不當導致少年的情況惡化。
【四次障礙】少年長大出了社會,更不為人諒解,又備受歧視,最後犯下罪行,再度關進監獄。
在我的實務經驗中,不乏臨界的孩子,因為外表可愛,反應快,容易討好別人。卻不斷在人際衝突中,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慢慢被邊緣、被排擠,鋌而走險想要引起注意,不斷鑄下錯誤,才被發現學習上和人際技巧上的需求以及錯誤歸因。
這些孩子在小學階段就不斷透過「問題行為」發出「求助訊號」。然而,我們看見了嗎?又或者當作一回事嗎?
宮口幸治提出大至教育制度、司法體系,小至你我每個人……整個社會氛圍與做法,淨是將這群孩子隔絕與排除。少年院裡犯罪少年的真實情況,反映出社會的失敗和我們的冷漠。成長的各階段連連被忽視的孩子們,長大後於是成為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人。
給身為大人的我們──「孩子心房的門把裝在門的內側」
■「求救訊號」始於國小二年級。在要求孩子「反省」之前,必須確認基本的認知功能困難所在,才有機會對孩子的特性,給予養育的方法!這點特別重要,也更是專業人員可以協助的部分。
非行少年的5大特徵+1
特徵1【認知功能不全】憑藉所見所聞進而推想的能力薄弱
「不認真」和「無心念書」的學童背景.缺乏想像力自然不會努力.做了壞事也無法反省
特徵2【無法控制情緒】拙於控制情緒,容易發怒
性侵的原因是紓壓.必須了解「怒意」何處來.「怒意」阻斷冷靜思考/情緒是多數行為的動機
特徵3【不知變通】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不擅長應付意料之外的情況
執行功能缺失量表.校園裡也有許多不知變通的孩子.不知變通容易造成被害妄想
特徵4【自我評價錯誤】不了解自己的問題點,過度自信或缺乏自信
為何無法正確評價自己?
特徵5【缺乏社交技巧】拙於溝通
不想被討厭才去使壞?.另一個結果是性侵
特徵+1【動作笨拙】不會控制力道,動作不協調
大家都看得出來動作笨拙.動作笨拙的特徵與背景
另外也提及主流的「讚美教育」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不要要求孩子有「高自尊」。作者提出,讓這群孩子和父母轉變關鍵在於:想教教看別人、覺得被信賴、得到認同。針對孩子的困難,進行書中『一天五分鐘,實作不會傷害兒童心靈的「認知功能強化訓練」。』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每個家庭成員,更是獨特性強,針對彼此的獨特予以了解,並且給予剛剛好的對待,喚起對彼此的理解和溫柔,從家庭開始促進增進正向關係的基礎,除了了解犯罪少年內心的困難和現況,協助面對孩子遇到困難,並且在路上和專業人員一起找解方。
在父親節這天,也祝福大家父親節快樂喔!
#遠流出版
博客來網路書店參考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58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陪伴憂鬱症親友的時候 #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ㄛ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
社會情緒學習量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覺得現代人對於訊息焦慮的嚴重性,
已經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了嗎?
甚至已經大部分的人都有不願意接電話的心理抗拒。
仔細回想十多年前所有工作都是電話談,然後直接約到地點現場處理掉。
其實一切更有效率。
真的通常5分鐘電話便能解決,
在訊息上需要15-40分鐘的事。
中間撇除等待及非必要的猜忌感,
況且文字沒有情緒,
很多人便會琢磨於文字呈現的感覺、
數量、表情😊符號等當中膠著。
「你穿的那是什麼呀?」
「你穿的那是什麼呀?」
語言最有魅力的便是口氣語調上的表達,
光是上述同個句子便有兩種意思。
1。真正詢問衣服是什麼款式?
2。嫌棄穿著的品味
有的人甚至為了事件交接未來有個對應,
必定要用訊息來談。
(那法律合約作為什麼用途呢?)
———————————————————
另外不同國家對於訊息處理方式也截然不同,如果要我說一個地方的進步與衰敗‘’訊息處理’‘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及文化。
譬如歐美等國家某部分人是有絕對家庭日跟非工作時間是難以連絡工作的。
但是換作來到亞洲地區,
大家都有手機無法離手的情況,
無論是否有重要事情在處理,
都隨時要有兩三個通訊軟件來回切換。
我感覺很多人近乎是除了睡覺時間,
都是在看手機的。
舉例我而言,
我自己平時需要看7個通訊軟體。
另外個別有的軟體我還得有兩三組帳號。
甚至得擁有兩台手機來個別處理不同的訊息、聯絡人。
工作戰備狀態時,
還得保持除了我睡覺時間手機24小時不關機隨時能聯繫。
老實說太擾人了。
我覺得科技的進步最終是在摧毀人性的。
生活根本不需要如此。
不過身為需要融入社會的個體,
終究得依順著大眾的選擇。
今天被我的閨蜜唸了說我回覆工作訊息太過簡短了,
這樣肯定會造成別人的不愉悅。
我能理解她所說的,
也馬上打一大堆廢話外加各種表情😊符號以及您、感謝、辛苦了等來回覆對方。
順帶她還告訴我,
如果不打算即時處理訊息別「已讀」。
也想到那時節目組助理問經紀人說我是否很嚴肅?(但我與她素未謀面的)
原因也是因為我回覆相當簡短,
沒有表現出文字情緒張力。
見到面也說:欸~她人感覺蠻好的啊。
天啊⋯
我希望整個世界教育上面是要為每個人灌輸新的思維,
譬如文字僅供解決事務、基本連絡對接為主,並不帶有任何情緒。
(用通訊軟體吵架,
我認為根本就是最愚蠢的方式)
總之,除了日常生活之虞,
還得學習在訊息上帶給別人舒服的感受。
做人真的越發不容易了。
怪不得很多人跟我談事情一直打小作文。
那種人,我面對起來都很崩潰。
(因為我每日處理訊息的量顛峰時期高達上百人6小時,
電話對接上在20-50人上下)
不過他們也是為了一種「舒服」感、
一種禮貌上的作法。
究竟是要怎樣!
(我已經很多通訊軟體上面是找我請打電話了也沒什麼人會打啊🤷🏻♀️)
社會情緒學習量表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推薦+送書]-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
⋯⋯活動已截止⋯⋯
六週年《暢銷增修版》,
由陳品皓臨床心理師,針對教育現場的變化、
經驗的修正,做出全書新增與修訂!
/孩子脫序、失常、令人擔憂的行為,往往只是冰山表面!/
做事總是拖延上身,三催四請才肯去,
絡簿、作業、便當盒叮嚀一次忘一次!
3C產品的使用分寸,該如何拿捏?
暴衝、焦慮、害羞、拒絕溝通……,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6~12歲是孩子建立心理素質、人際品質、內在動機的關鍵階段,
21個家庭與學校情境,搭配親筆漫畫,
看見隱藏在孩子行為背後的身心因素,接住孩子情緒與行為的動盪不安。
緩解學齡爸媽的教養焦慮,建立親子間「有效又長效」的教養模式!
我們看見孩子的問題,還是問題背後的原因?
孩子展現的問題與困擾,往往不是單一理由或原因就可以完全解釋。更多時候,一個現象的背後,常是許多因素的共同結果,因此更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協助,才可能看到改善。
這個過程中不管對孩子、爸媽與老師來說,都是考驗耐力與信任的試煉,因為我們往往會認為,既然我們已經有做些什麼了,那應該孩子要很快改變才對,一旦結果不如預期時或成效不明顯時,我們不免會開始在挫折與氣餒中懷疑自己、對方與方法。
【心理師想跟你說】
當大人以「單一事件」看孩子的行為時,理所當然會看到孩子的行為不斷再發生,覺得沒有任何改善。但如果改以「趨勢」的角度看孩子的行為,我們很有可能發現孩子行為的某種趨勢出現了,可能是孩子每次發作的強度變低了、或是影響範圍變小了,這種趨勢便是在告訴我們,孩子用他的能力與方式作調整,當你看到孩子進步的趨勢,並肯定趨勢時,改變就這麼發生了。
為什麼家庭教養與學校教育,同樣重要?
國小,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站,在這個階段,孩子透過在學校與家庭中的觀察、學習與經驗,進而瞭解自己、覺察自己並發展出獨特樣貌。反之亦然,孩子會把從家中所學到的任何行為、言論與價值觀,在他的學校生活中完全展現。
【心理師想跟你說】
在這個階段,爸媽與班級導師的角色更加重要,爸媽既是孩子模仿的對象,也是向外探索時重要的後盾,爸媽對待孩子及處理情緒的方式,將會深刻影響孩子日後與別人互動的方式。對孩子的導師來說,也是如此,導師的帶班風格與處事方式,也會對孩子帶來許多意義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本書特色
──「教養急救包」上線!有效第一時間拉開距離,化解衝突
防疫期間親子長期相處,課業生活一把抓,大人小孩的情緒最常面臨臨界點,親子間衝突發生時該怎麼做?如何避免問題越演越烈?
善用「沖脫泡蓋送」五字訣、溝通關鍵「我訊息」、情緒測量溫度計……,掌握實用工具與心法,教養不再急跳腳!
──21個家庭VS教育現場,最真實的教養案例
從生活作息、人際關係、情緒溝通與特殊狀況等,最令父母老師糾結的21個教養難題,心理師彙整十餘年進校經驗、搭配步驟+方法,實際引導成效,一次呈現。
──孩子X心理師X父母X教師,四方角度一同呈現
大人們的對立,只會讓孩子如夾心餅乾無所適從;由家庭到校園,心理師、父母與老師如何建立合作模式,聽見孩子心底的聲音,陪伴孩子跨過擾人的成長痛!
◎ 心理師連環漫畫:將老師與家長、孩子間的相處、摩擦、爆笑等生活鏡頭以漫畫方式貫穿全書。
◎ 附錄檢附測量表格:實用生活教養表格,部分並可下載實際運用,加強親子間的溝通管道!
【給大人的教養5大金句】
—爸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爸媽的行為處事,將會深刻影響孩子日後與他人互動的方式。
—在衝突還沒爆發前,孩子已經有許多事情先發生了,而這些事情才是關鍵。
—在孩子行為的背後,常是許多因素的共同結果,因此更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與協助,才可能看到改善。
—把肯定放在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時,孩子會更願意投入在每一件事情上。
—管教不該只是管教,而是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能理解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的方法,讓孩子反省學習,發展獨特的自己。
……………………………………
『送書活動來囉』!
★【你點名,我送禮】一份神祕禮物,送給居家防疫的崩潰爸媽~
自從五月中疫情升級之後,到現在也兩個月了!
升級那一天開始,大人小孩進入24小時黏踢踢的生活,每天都有不同的崩潰戲碼在家中上演,大家的辛苦我們都看到了!
我們決定進行一個「#你點名,#我幫你送禮」的神祕活動。
若你看了以下的禮物介紹,心中有想到適合收到這份禮物的朋友,歡迎留言tag他。我們會在疫情中幫你傳遞小小的心意,給許久不見的好友們,告訴他們:「辛苦了!雖然見不到面,但你都在我的心裡喔!」期盼為大家在疫情中帶來一些溫暖有趣的互動~
.
★【禮物介紹】
這份禮物有兩個東西:
第一個硬硬的又有點香香的,摸起來好像有點滑滑的。
另一個軟軟的,摸起來又有點粗糙,但看起來很可愛。
這兩個東西都很實用,生活中不可或缺。
第一個我們家每個人都常常使用,它有很多不同的樣貌,有時候心煩時我會把它拿出來;想獨處時,我也會選擇讓它陪伴我;有時候在忙,孩子想來找我玩時,我也會請孩子去找它。甚至聽說有人失眠時,也會請它作伴喔!
第二個東西對環境不錯,可以說是生活中的小幫手!每個人家裡幾乎都有,但是看到可愛的,又會想擁有更多。可大可小,可方可圓,從7歲小孩到99歲長輩都有可能會需要它。
以上提示夠明顯了吧?有人猜到是什麼東西了嗎?歡迎在留言跟我們說^^
貼心提醒:第一個東西最適合有12歲以下小孩的家庭喔!
★我們將會送出三本《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神秘小禮物給大家!
★方法:
1.「按讚」替「Henry羅寶鴻老師」專頁按讚+追蹤+設定搶先看。
2.「分享」在此po文按讚及分享到您的臉書上 。
3. 看完上面的貼文後,請在這篇po文留言區上留言並tag一位你想送禮的朋友:『我想要送禮給xxx,因為⋯』,就有機會抽到囉!
4. 請注意!沒有替本粉專按讚+留言+留言內容不符+沒tag朋友,及沒公開分享,都沒辦法參加抽獎的噢!
★截止時間:2021/08/03 - 2021/08/04晚上11:59止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157
社會情緒學習量表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陪伴憂鬱症親友的時候 #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ㄛ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照護者的十大權利|完整版 】❤️
1.我有權利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這可以讓我提供更好的照顧。
2.我有權利尋求別人的幫助(即使有親人反對),因為我了解自己能力與耐力的限度。
3我有權利和過去失智親人仍健康時,一樣地維持我的個人生活。
4.我有權利做一些只為我自己的事,我了解我已經做了我能為失智親人做的事 (在合理的範圍內)。
5.我有權利偶爾生氣、憂鬱以及表達其他困擾的情緒。
6.我有權利拒絕親人有意無意經由罪惡感、生氣、憂鬱來操縱我。
7.我有權利接受他人的體恤、情感、諒解以及接納我對失智親人所做的事。
8.我有權利對我所完成的事感到自豪,為我的勇氣鼓掌。
9.我有權利保護我的個體性,保護追求個人生活的權利。當失智親人不再需要我全時間照顧時,這可以支撐我生活下去。
10.我有權利期待並要求國家對失智症患者及照顧者有進一步的協助。
❤️【 照護者的十大心理調適 】❤️
1.我健康,患者才健康。
2.有足夠休息,才能照顧好患者。
3.支援越多,越能事半功倍。
4.一定有人可以協助我。
5.情緒應疏通,不應阻塞。
6.我做的是很有價值的事。
7.肯定並獎賞自己。
8.應多與他人交流與學習照護技巧。
9.寫下照顧日誌,方便他人接手。
10.運用資源協助照顧工作,維持正常的社交活動。
【 各節重點 】
00:55 憂鬱症是什麼?
02:29 陪伴憂鬱症患者的原則與需求
03:31 實際上照護者容易遇到的狀況
05:49 照護者也有自己的需求要照顧
07:29 我們的觀點
08:48 提問
09:06 掰比~別忘了訂閱!
09:22 回覆留言花絮
【 製作團隊 】
|企劃、腳本:歡歡
|編輯:轟天雷、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理科太太|感恩節冬眠宣言 - 感謝還在收看的理科粉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EJhu3lLx0
→ 憂鬱症患者家屬(照顧者)對照顧患者之心理調適與因應:http://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8080/1/094NTCTC328006-001.pdf
→ 照顧者因憂鬱症而倒下?照顧壓力,請尋求專業協助(內附憂鬱症量表) 諮商心理師 艾彼: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2262
→「我有權利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照顧者的十大權利: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123
→「習得無助感」讓照顧者放棄了希望?諮商心理師艾彼:請你天天練習一段話: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2189
→【投書】明天別再來敲門?為何陪伴憂鬱症的人如此困難: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299
【 延伸閱讀 】
→【投書】一個憂鬱者的自白:台灣社會給憂鬱症患者的二次傷害: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552
→ Re: [問卦] 不能同理憂鬱症的人會很奇怪嗎 ?
https://disp.cc/b/163-a0yN
→ 如何幫助家人或自己走出憂鬱症:
http://familydepressionhelp.blogspot.com/2016/08/blog-post.html
→ # 經驗談 我的家人有憂鬱症:
https://www.dcard.tw/f/mood/p/226868512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社會情緒學習量表 在 社會情緒學習SEL in Taiwan 的推薦與評價
這次問卷活動一共有#177 人填答。 爲了感謝各位填答我們決定加碼從原本的抽獎3名增加到5名!!!… See mo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