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幾日天氣好濕,除咗煲祛濕湯、祛濕茶之外,蘇家還有一個 #祛濕粥 的食譜!每逢呢啲天氣,蘇生就會叫我煲一個 #蘇媽祛濕粥!
今日打電話比奶奶,祛濕粥點煲呢?佢話去藥材舖執一包祛濕的湯包,入面就有齊赤小豆、白扁豆、生熟薏米、木棉花、蓮蓬、燈芯花等材料,然後買塊冬瓜加杯米一齊煲;煲好之後就夾返走木棉花、蓮蓬、燈芯花等材料(奶奶話因為唔好睇😂)
我跟足做法,不過落咗一杯半米,可能個煲太細,唔係好夠水,最後再加了些少熱水,前後大約煲了個半鐘左右。
蘇生話食嘅時候再加糖,同蘇媽煲嘅一樣味!
大家都可以試吓!😂
#難極有個譜系列 #ECNotApprove #EC問我點解唔煲湯要煲粥 #我都唔知要問返奶奶喎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日元朗的新食店多元美食,門外掛上大紅Banner,以「深圳式腸粉」作招徠,充滿濃濃強國味道,究竟是何方神聖? 多元美食和元朗方姐湛江雞同一老闆,所謂「深圳式腸粉」,即香港時興的櫃桶皺皮腸粉,廚師曾在深圳學廚,眼看這種腸粉非常熱門,認為這種腸粉比港式布拉的更滑溜煙韌,故將此引入並名為「深圳式」。 ...
祛濕粥 在 Yahoo Style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呢排個人好似成日都好攰好眼瞓咁,註冊中醫師鍾詠欣指可能係「春困」!鍾醫師推介咗一款可以「解困」嘅春困祛濕粥!
即睇:https://bit.ly/38IkEgr
祛濕粥 在 飲食男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原來係又一間皺皮腸粉店~$20一份幾抵食,仲有標榜「男士恩物」嘅祛濕粥,用生薏米、土伏苓、紅豆同木瓜等祛濕食材煲成,足料香甜又綿滑,有助祛濕利尿,適合最近咁潮濕嘅天氣食。
【元朗$20食皺皮腸粉 仲有男士恩物祛濕粥 串燒麻麻】足本介紹: http://bit.ly/2VMT36F
#飲食男女 #元朗 #小食 #皺皮腸粉 #祛濕粥
==============================
【為創業失家庭 40歲老闆盼與失聯10年女兒聯絡】 👉🏻👉🏻 http://bit.ly/2IRmIu4
【日賣150份!太子足料$62秘製雞煲翅】 👉🏻👉🏻 http://bit.ly/2Vy3uej
【邊種水果助消化解膩?營養師公開食水果最佳時間】 👉🏻👉🏻 http://bit.ly/2Vy3niT
【編輯推介厚福街7大必食餐廳 拉麵+石板煎牛扒+燒鳥+泰國菜+小食】 👉🏻👉🏻 http://bit.ly/2IYayzt
==============================
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網站: http://etw.hk
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祛濕粥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近日元朗的新食店多元美食,門外掛上大紅Banner,以「深圳式腸粉」作招徠,充滿濃濃強國味道,究竟是何方神聖?
多元美食和元朗方姐湛江雞同一老闆,所謂「深圳式腸粉」,即香港時興的櫃桶皺皮腸粉,廚師曾在深圳學廚,眼看這種腸粉非常熱門,認為這種腸粉比港式布拉的更滑溜煙韌,故將此引入並名為「深圳式」。
米漿由粘米粉、澄麵、生粉混成,倒一勺在鋼盤上並鋪勻,加入配料後,放進櫃桶蒸爐內蒸,約兩分鐘即可出爐。腸粉透薄滑身,煙韌有米香。配料選擇不多,只有叉燒、牛肉、免治豬肉、雞蛋和生菜,可以雙拼。預設有生菜和葱作配菜,頗為豐富。美中不足是醬汁,只是港式的甜醬豉油等,在內地或其他店,餐廳都會自己熬煮醬汁後,再淋在腸粉上,所以味道略為單調。但價錢便宜,一份$20,分量足夠女士當一餐,便宜又飽肚。
除了腸粉,多元美食還有多項食物,像十個男人九個濕重,有標榜「男士恩物」的祛濕粥,用生薏米、土伏苓、紅豆和木瓜等祛濕食材煲成,足料香甜又綿滑,有助祛濕利尿,去除睏感,適合最近潮濕天氣。其他食物還有串燒、車仔麵等,但味道普通,油膉味重。
採訪、攝影:梁曉欣
多元美食
地址:元朗鳳翔路69號建輝大廈地下
電話:5281 167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12nn-10pm
詳情: http://bit.ly/2H791oW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