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接種7小時 總統府一句洩現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前記者會 此次記者會於09/30下午二點,犇亞會議中心舉辦,本集節目收錄有: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 #梁永斐先生致詞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 #王瑞棋先生致詞 ART TAIPEI 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執行長 #王焜生先生介紹展會...
第22屆國家講座主持人 在 潘文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教育部頒發 #國家講座主持人獎、#國家產學大師獎、#學術獎 的重要日子,我非常感謝,也非常榮幸邀請到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親自蒞臨頒獎。這三個獎是教育部所設置,於高教領域、學術研究、技職教育與產學合作的最高殊榮,要獲得這些獎項不容易,如國家講座主持人,就必須有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獲教育部國家學術獎,在專業領域上有傑出貢獻與聲望,經過層層審查才脫穎而出。
這23位獲獎者不僅在專業領域有著極高的成就,從他們分享的故事可得知,他們不僅深耕專業領域幾十年,以台灣為本,帶領頂尖團隊在世界舞台上持續創新、發光;他們更願意貢獻專業與傳承,擔起給下一代更好學術環境的重擔,並推動社會環境與產企業共同前進。
我要代表教育部向所有得獎者致上敬意與謝意,教育部會持續努力,強化高教資源挹注與環境優化,做台灣學術研究的後盾,讓台灣高教能成為沃土,培育更傑出的下一代,也進一步透過政府、學術、產業三方協力,為社會與產企業注入新能量,在後疫情時代持續邁進,創造更大的世界競爭力。
👉完整獲獎名單與報導:
https://reurl.cc/QdGlK0
👉看更多獲獎者專業與生命的影像故事:
https://reurl.cc/pd4bll
#第23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獎
#第2屆國家產學大師獎
#第63屆學術獎
第22屆國家講座主持人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校地質系沈川洲終身特聘教授榮膺教育部第22屆國家講座主持人】
本校地質系沈川洲終身特聘教授榮膺教育部第22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殊榮,沈教授主要研究材料為世界各地的珊瑚、洞穴石筍以及海洋有孔蟲,應用在定年學、全球氣候變遷、近代與古氣候、古海洋學以及人類演化等。為了突破現有研究上之瓶頸,前五年著重於開發世界尖端的地球化學與同位素技術,例如2002年發表的鈾釷同位素技術,論文被引用次數已超過200次;2007年後更轉為技術與應用並重,並與國際上各實驗室建立密切合作關係,研究夥伴遍及全球。
沈教授自2002年到臺灣大學任教,共17年,在教學方面,熱忱用心,2009年獲臺大教學傑出獎。沈教授因材施教,指導的研究生因此都有很好的表現,常奪得國內的地質年會與海洋年會首獎,還不時在國際會議,例如美國地球物理年會、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學會與國際古海洋年會,榮獲最佳學生論文獎。許多在校生與繼續深造的畢業生也都能進入國際知名學校研究,例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夏威夷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帝國學院,以及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等。
沈教授在科研上充滿熱情與創意,秉持著一步一腳印的精神與超越卓越的態度,時時兢兢業業,不斷用前瞻性的視野,嘗試與突破該領域中許多不可能的任務,為踏實、創新且優異的研究人員。除自己原有的研究外,沈教授主持多項國內大型計畫,更將研究視野從亞洲拓展到歐洲,帶領國際團隊,在科研上有許多亮眼表現。此外,沈教授不斷受邀參與國際性的地球科學研究計畫,包括美國、澳洲、法國、日本、匈牙利以及大陸地區等等,積極促進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與國際科學家們密切進行科研合作,無形中也開拓了良好的科學外交工作;用科研將我國的影響力,推展到全世界。
沈教授帶領的國際團隊,近年來在科研上有許多亮眼表現。例如2013年主導一項過去科學界不可能任務,國際團隊針對洞穴鐘乳石細微的單一紋層直接測量年紀,研究指出,這些微層的形成機制相當複雜,並非都是一年一輪,頂尖期刊Science還特別報導這個驚人發現。2012年發表近350年來,南半球海水表面溫度紀錄及其氣候變化模式,並證實了臺灣降雨與南太平洋海溫的關連性。2015年利用菲律賓洞穴石筍紀錄,重建12000年前,造成北半球驟冷的新仙女木事件完整始末。沈教授也主持古海洋研究,整合國內與國際團隊,歷經十年的努力奮鬥,分析巴布亞新幾內亞東緣海洋沉積物岩芯的地球化學紀錄,重建28萬年以來西太平洋低緯降雨帶遷移歷史,團隊發現東亞–澳洲季風系統,兩者雖為相依的氣候帶,卻有著不對稱的軌道週期特性,這項前所未有的發現也在2015年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並獲頂尖期刊Science特別報導。
沈教授的科研成果,除了在學術界的突破,對於世界各地與我國的環境氣候變遷,亦提供了現代與未來防災策略與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例如由沈教授主導的國際團隊,2012年發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的研究中,重建近350年來,南半球海水表面溫度紀錄,同時亦發現,正處於高溫期的南太平洋海溫,會造成臺灣夏季的強降雨。此外,未來南太平洋很可能進入一段10年的高溫期,再加上全球暖化效應,區域性降雨天數減少等因素,包括韓國、日本、東南亞各島國,以及我國夏季降雨量恐將更高,暴雨將更趨猛烈。2017年沈教授參與國際研究團隊,利用臺灣大雪山紅檜樹輪纖維素的氧同位素紀錄,重建「中太平洋型聖嬰」818年來歷史 (2017,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研究顯示,未來中太平洋型聖嬰現象,受人為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影響,很可能會再加劇,臺灣春雨也許會繼續減少,假若如此,入春後遲緩的降雨將使旱象更加惡化;此外,夏季颱風的形成與侵襲臺灣的秋季颱風機率也會相對增加,表示未來臺灣夏秋季降雨有可能更趨猛烈。南臺灣的季節性旱澇會越加嚴重。我國政府應當積極因應,儘早提高未來防災標準與措施。
在下一個四年階段,沈教授帶領的氣候變遷研究團隊將重返臺灣,同時也將走得更遠,前進非洲。未來更將著重培養研究生,期許學生能獨立在特定領域開創新局;針對非地質系的學生,與地質系同仁特別為非地質系的學生,開授認識臺灣的課程─「地質調查導論二」;這是讓在校生搶破頭,在電視節目裡直言是大學中最難忘的一門課。讓不同屆的同學持續了解們臺灣島如何經由板塊運動而形成,進而疼惜自己賴以生息的土地,愛惜鄉土;沈老師除了教授地質科學系必修與選修課程外,並且讓國際學生深度探訪臺灣,愛上臺灣的美麗。
#沈川洲教授 #地質系 #第22屆國家講座
第22屆國家講座主持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前記者會
此次記者會於09/30下午二點,犇亞會議中心舉辦,本集節目收錄有: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 #梁永斐先生致詞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 #王瑞棋先生致詞
ART TAIPEI 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執行長 #王焜生先生介紹展會亮點
會後還專訪 #王瑞棋理事長,關於這屆藝術博覽會的更多特色與亮點,還有如何讓一般社會大眾能走入展場後,能夠更了解和認識藝術品。還有訪問到做這次形象廣告影片的日向映畫 #王康子瑋導演,如何用識別系統出發,變成一部動畫結合「知名音樂家」 #櫻井弘二 的音樂,變成不同以往的形象廣告影片。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邁入第22屆,除承接前人所留下的珍貴經驗外,也不斷地思考突破,為亞洲打造出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級藝術博覽會。今年的展會將雲集來自全球20個國家、168間畫廊,超過3000件精彩作品。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除一如以往的強大台灣本地畫廊陣容外,更進一步吸引了38間來自香港、印尼、義大利、日本、中國大陸、俄羅斯、新加坡、韓國、泰國、美國、越南等地之藝廊首度參展。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也同時獲選為交通部觀光局2015年國際級活動之一,並再度勇奪La Vie台灣文化創意產業100大獎年度文創會展獎,向世界行銷台灣文化實力。
今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選擇以傳承與跨界為主軸,不再將「展出」侷限於展位框架之中,而是藉由聲音、影像、空間設計等元素共同為ART TAIPEI 2015形塑嶄新意象,期待每位參與者從踏進展場的那一刻起,即能親身體驗藝術的無處不在。除有國際建築團隊無有設計共同主持人劉冠宏與王治國所規劃的全新展館,展現新的空間人文概念,打造全新觀賞經驗;理式設計李孟杰以黑色為基底,與四個冷色調的高彩度色塊組合,呼應今年四大展區的主視覺外,尚邀請到為台灣音樂締造多項里程碑的知名日籍音樂人櫻井弘二及日向映畫王康子瑋導演參與形象影片製作,於展前記者會進行全球首播,呼應藝術跨界主軸。
為了能夠多角度呈現亞洲豐富的藝術風貌及深度,ART TAIPEI 2015的展場首度擴大至貿易中心的全數展廳,並將總計達2萬3,450平方公尺的展示空間精心規劃為規模更甚以往的「藝術畫廊展區」、特別展出近三年創作或未曾在台灣展出之作的「新作首映」、以新媒體創作為主軸之「藝術前線」、一展當今世代創作觀點、規劃有國外具潛力年輕藝術家個展的「新秀登場」、文化部支持的「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並有多件大型公共藝術作品交錯點綴展場,塑造出獨一無二的藝術空間新景觀。於為期四天的「ART TAIPEI 201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中,台灣畫廊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頂尖畫廊一同展出,同時配合期間舉辦之藝術講座與藝術論壇,引領參與者深入探究亞洲藝術新風向。
粉絲頁: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期:10/30-11/02
地點:世貿一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tXvbUViA5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