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訓很容易受傷嗎?】
“重訓很容易受傷欸” “蹲這麼重不會傷膝蓋嗎?” 如果你是一位有重訓習慣的人,應該多少聽過周遭的人這類的說法。舉起槓鈴、啞鈴等較重的物品,理論上確實會對身體產生較大的負擔。我們也很常聽到周遭的人重訓傷到腰又傷到肩膀的,受傷的機率感覺很高,但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
其實根據統計,重量訓練所造成的運動傷害比例,遠比一些碰撞性的運動,像是籃球、足球等運動來得低許多。實際從數據來看,健力的受傷機率大約是每訓練1000小時有2.4-3.3的受傷個案;舉重的話則是每訓練1000小時有1-4.8個受傷個案,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數字。而與其他運動項目的受傷機率如下:
游泳受傷機率:3.74-4/1000小時
長跑受傷機率:2.5-33/1000小時 (新手的受傷機率較高)
足球受傷機率:8.1-36/1000小時 (賽季時受傷機率會比較高)
籃球受傷機率:8.5-11/1000小時。
我們很容易會直觀的認為重訓器材提供的阻力比較大,就比較容易受傷,但在對比之後不難發現,重訓所造成的運動傷害機率真的不高。主要是因為重訓的動作相對單純,周遭環境也比較穩定,不太會受到外在的干擾,大部分的情況都能按腦中所想的來執行訓練動作。但在球場上,我們的每一步動作可能都會因為對手的動向需要作出瞬間的改變,也常會有肢體碰撞的機會。這樣的結果導致這類碰撞性的運動造成的運動傷害機會會高出許多。
因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重訓這項運動當中,母體較大,使得受傷的人看起來很多,但實際上重訓所造成的運動傷害比例卻仍是偏低的,所以別再誤以為重訓就很容易受傷囉!
參考資料: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70774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328853/
#重量訓練 #受傷 #非碰撞性運動 #物理治療 #Weighttraining #injuryrisk #physiotherapy #hunterptworkou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超能力少年 騏哥,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看之前的影片真的好想打球比賽! 大家我們再忍一下之後打起來!...
籃球碰撞訓練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天公牛撞一下]
..
Toni Kukoc被選入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恭喜他,其實當年在第二次三連霸的芝加哥公牛,我最喜歡的球員是他,一來是他真的帥,二來是故意不要跟每個人一樣都是Michael Jordan。
..
他進入NBA球迷的視野,應該是1992年的巴塞隆納奧運,在跟夢幻隊的金牌戰中代表克羅埃西亞出征,當時已經被公牛選上的他,因為Jerry Krause的另眼相看,讓夢幻隊中的Jordan跟Scottie Pippen刻意要給他顏色瞧瞧 。
..
實際上,他到NBA打球已經是25歲的事情,接著三連霸那三年,基於當時奪冠第一目標產生的場上角色分配,也讓他以第六人、跟先發終結比賽時的第三得分點,來度過他的巔峰時期。
..
等到公牛瓦解後,在殘破的公牛當了一年的頭號大將,接著就被交易到費城76人,也開始在傷勢跟交易當中浮沉,所以在NBA並沒有留下太多特別的生涯成績。
..
曾經,在1993-94年的季後賽的東區準決賽,對上紐約尼克的第三戰,因為Phil Jackson指定要讓Kukoc擔任最後一擊,而引起Pippen不滿;在名人堂的演講跟受訪時,Kukoc稱讚Pippen是他最好的隊友。
..
以他的球風類型,當然很容易想讓人去幻想他如果是在現代的籃球訓練跟球風下,表現能夠來到什麼層級呢?
..
首先,他的三分球如果在現代的訓練跟球風鼓勵下,會遠比他本來的數據有更好的表現,這點看過他投籃手感的人應該不會懷疑;而防守端,也會因為現在的NBA容許有限度的區域防守,彌補掉他個人防守上的不足。
..
在上面兩點討論後,很直接的聯想跟對比,會是Luka Doncic,但是Doncic在加入NBA前,嘗試了一段令許多人質疑的增重,讓他在擔任Playmaker時,有著碰撞、接受壓迫的本錢,以及更多往禁區攻擊的能力,但Kukoc的身材經過這樣轉換後,能不能保有本來的靈活性,我其實有點擔心。
..
個人比較大膽的假設,他那樣的身體條件,在現代的養成下,我覺得會更有可能走向Kevin Durant這種類型,具有後衛運球跟投射能力的得分機器,而不是像當初走向高大控衛的路線。
..
各位的看法呢?
..
#ToniKukoc
#BullsH1T
#每天公牛撞一下
#ahutopian
#華文公牛第一寫手
籃球碰撞訓練 在 調皮女醫皮膚專科林昀萱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京奧運 如火如荼地展開了,為選手加油喝采的同時,也不免注意到他們長期訓練留下來的皮膚印記。摩擦造成的水皰跟長繭是最常見的,#運動選手 身上還會有哪些皮膚症狀跟他們長年反覆辛勤練習有關呢?今天撇開發炎性和感染性的皮膚問題不談,來看一看除了水皰跟長繭之外的 #物理性\機械性 引起的皮膚病吧!
#指節墊(knuckle pads)
長在指節膚色無症狀的斑塊,最常在近端的手指關節出現,但腳趾關節也可能會有。最常跟拳擊有關。
#運動員結節(athlete's nodules)
長在指節、膝蓋、腳背膚色無症狀的斑塊,跟反覆受壓、受傷、摩擦有關。衝浪、拳擊、橄欖球、曲棍球、柔道跟空手道的運動員都有可能會出現。
#壓力性丘疹(piezogenic pedal papules)
多顆1~5mm無痛膚色或黃色顆粒在受壓的部位,像是腳跟的側面跟後面。這跟長時間運動、久站筋膜層有點裂開讓皮下脂肪跑到真皮層有關。不受壓的時候,例如腳抬起來,病灶就會消失不見。拳擊、體操、馬拉松選手的手掌跟腳後跟都有可能出現。
#慢跑者腳趾(jogger's toe)
慢跑的人腳指頭很常會跟鞋子碰撞,因此產生血腫的情形。此外也會伴隨腳指甲下方角質增厚還有甲床分離。
#黑腳跟(black heel)
在腳後跟出現無症狀的黑色斑塊,有時會跟黑色素細胞癌搞混。很常出現在籃球、足球、網球運動員身上,因為他們需要急跑急停,腳跟地板間會產生剪力,而腳後跟沒有充足的脂肪墊可以保護血管,血管破裂出血就是造成黑腳跟的原因。
#黑手掌(black palm)
跟黑腳跟的成因一樣,只不過出現在手上。舉重、體操、網球(有拿球拍的運動都有可能)、登山、高爾夫球的運動員的手上可能會出現。黑腳跟跟黑手掌都不會痛,而且過幾個禮拜就會自行消退。
J Clin Aesthet Dermatol. 2015;8(4):31-43.
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9; 36(11):608-11
CMAJ o OCT. 12, 2004; 171 (8)
#林政賢皮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