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高樹鄉精神病患傷人事件,為何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
9月26日屏東縣高樹鄉發生衛生局列管的精神病患傷人事件,一名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男子因不滿便利超商女店員提醒需戴上口罩,跳入櫃檯壓制攻擊女店員,致其雙眼重傷,送醫搶救恐有失明之虞。事發過程經媒體曝光,引起社會譁然,屏東縣長潘孟安也於第一時間表示要深切檢討、補強社會安全網,與中央衛福部討論,希望強化法令,「讓精神病患不再成為社區的隱形炸彈」。
隨著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的攻擊事件反覆發生,「補破網」的呼聲不斷,主責精神病患刑事案件的兩個主管機關,也因為新聞效應公開表態回應:司法院於昨(29日)晚間於官方臉書粉專強調去(2020)年底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重大刑事案件被告在法院判決確定前,若有精神障礙且具有危害與急迫性時,不需要等到判決有罪,法院可以即時運用「緊急監護」的制度,命被告進行監護治療;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接受《中央社》訪問時也提到,4年內將社區關懷訪視員增至1000人以上,明(2022)年則一定可以設置4到6家「司法精神病房」,以風險程度分級分流處理,安置高暴力風險、高復發風險的精神病患。
在公部門許諾更安全的未來到來之前,到底是什麼緣故,使得制度上難以在前端預防高風險精神病患傷人事件?
◼︎發生刑事案件之前,《精神衛生法》扮演最前端的預防角色
從2016年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今年9月無期徒刑定讞的台中牙醫師命案兇手賴亞生,到甫發生傷害事件的屏東縣高樹鄉楊姓男子,他們共通的身分都是地方衛生局列管的「嚴重精神病人」,由公衛護士與社區關懷訪視員定期追蹤,據統計全台灣約有14萬名這樣的個案。
即便14萬名個案中有暴力犯罪比例微小,不能斷然將不定時炸彈與嚴重精神病人劃上等號,然而因其隨機性、大眾難以理解犯案動機等因素,使得整體社會將其風險放大檢視,更因部分個案過往曾有失序行為、反覆入出院的紀錄,而讓民眾擔心並質疑為何無法從更前端預防,讓有風險的精神病人強制住院治療。
然而,在《報導者》過去幾年針對精神醫療處遇的訪查,要釐清病患處遇與社會安全之間難以達成的平衡,得回到制度面的設計,甚至更需要在刑罰之外,強化社區醫療體系的治療。
現行針對精神病患的強制治療處遇,包括司法偵查中的「緊急監護」、判決定讞後的「監護處分」、規劃中的司法精神病房等,都是在發生觸法行為後,刑事案件進入正式司法程序,才會啟動。在實際的犯罪事件之前,在最前端能介入的是《精神衛生法》第41條,當發生嚴重精神病人疑似滋擾或危害公共安全,並有自傷或傷人之虞時,就可強制將其送醫或強制住院。
但實務上第一個常遇到的問題,是各縣市並無統一作業流程,「第一步通常都是call警消,有的縣市跨單位協調資源比較充足,遇到精神病人出現傷害或暴力事件,醫療人員會隨同出車評估,但有的地方人力不足,到現場的只有警消,不一定能判斷該送警局還是醫院,」屏安醫院精神科醫師、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學術教育暨出版委員彭啟倫在此事件後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
◼︎強制住院形同剝奪人身自由,法定程序問題持續爭議
若是進入強制就醫的流程,得在5日內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鑑定,並經過由社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家屬與律師代表組成的審查委員會評估,才能啟動強制住院,強制住院最長不能超過60日,若有必要延長,必須再重啟審查程序。
「強制住院審查委員會代表國家剝奪一個人的人身自由,近年一直有一些爭議,醫界普遍認為,應該由法官透過正當法律程序來裁定(法官保留)。」彭啟倫說。
去年10月,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曾舉辦《精神衛生法》修法公聽會,其中討論的重點就包括現行強制住院要經過一連串行政程序,部分民眾與家屬認為門檻過高,但醫療與司法界代表則基於法定程序與病患人權,表示現行機制是對患者的程序保障,不需調整。
根據衛福部數據,近年全國每年強制住院案件,在2012年約1200件後逐年下降,近5年大多維持700件上下,經審查委員會通過的許可率則在9成以上;對照之下,另一種機構處遇外的「強制社區治療」則乏人問津,此一2013年開始,基於預防大於治療的措施,透過門診、居家治療與社區精神復健,將嚴重病人的自由限制減到最低,支持協助病人在社區中繼續接受治療、逐步適應社會生活,全國每年申請與通過件數都在50到70件上下,究其原因,常跟醫療院所須耗費過多人力成本、病人不易配合常須協調警察、健保給付缺乏誘因有關。
◼︎猶待正視的醫療與社區治療環境落差
隨著屏東高樹鄉楊姓男子過往經歷曝光,會發現他歷年來都有短暫住院治療紀錄,但過不久又出院,為此潘孟安強調,要請醫院評估「長期收治」。此一個案凸顯出精神醫療專業評估精神狀態改善,出院後當家庭資源與社區現實無法順利承接,兩者間可能出現的空窗與落差。
「在作息正常、常規化的醫院環境,我們比較知道怎麼應對這些個案,他們受到的刺激相對小,當暴力或自殺風險下降,就達到可以出院的標準,但醫療的角度很難評估社區中會遭受的刺激,這跟出院後家庭支持度、醫療與社區公衛的銜接有關,若其中出現三不管地帶,很容易出事情。」彭啟倫說。
在承擔民眾對於整體社會安全的想像,以及維護個案健康與人身自由之間,精神醫療在相關社會事件中,屢屢陷入兩難的局面,或許在政府部門許諾要以更嚴格法規彌補社會安全網前,應先正視前端包括強制就醫/住院的制度流程,社區治療模式不彰的長年問題,才能在既有的經驗與基礎上,朝向更積極的改善方向。(文/張子午)
#延伸閱讀
【直視刑罰與治療的極限──如何務實修正精神障礙犯罪監護處分?】https://bit.ly/3F4r61L
【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3mfXh5T
【一場艱難的對話:一名精神障礙者如何走向殺人之路】https://bit.ly/3D2etSO
#精神疾病 #思覺失調症 #屏東 #超商 #社區治療 #司法 #報導者
精神病分級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樹超商女店員遭攻擊受傷住院,在純樸鄉下發生這樣的憾事實是晴天霹靂。目前嫌犯已由醫院收治中,警方表示後續將依法定程序偵辦,請鄉親暫勿驚慌。
佳濱接獲通報時,立刻請服務處同仁前往瞭解,與被害人家屬取得聯繫並慰問,當前除了手術、治療等醫療費用外,被害人後續無法工作期間的生活支出,以及創傷後的生心理復原都需要協助,我們會提供勞保職業災害給付相關的申請資訊,或是媒合慈善團體的急難救助管道,提供協助。
關於精神疾病患者引發的社會案件,於受害者與加害者雙方及家屬都是令人遺憾的事情,因此落實社會安全網的建置與調整法律矯治制度尤為重要,行政院目前積極推動建置「司法精神醫院」,在司法精神醫院未正式完成運作前,先由司法精神病房做為階段性的處理,即使未來司法精神醫院成立後,分級分流仍會繼續推動,讓整套系統完整,而我也會持續推動相關議題修法,強化社會安全機制,讓民眾免於不安。
精神病分級 在 莊瑞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屏東高樹鄉的超商女店員被攻擊案,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目前這名男子已收治在精神醫療院所強制治療中,屏東地檢署也指示嫌犯就醫,療程結束也會移送至地檢署聲押,並無網路傳言已返回家中,或在外到處趴趴走的情形。
在第一時間得知案情後,團隊也立刻聯繫地方派出所、村長溝通,了解整個案情及地方需求後,今天馬上致電內政部長、警政署長,要求立刻補強社會安全網,不能再讓這種事情發生在鄉親身上。
我認為應該以家庭與社區為基石,落實前端預防,醫療機構及衛生單位應該與地方派出所,共同建立社會安全防護網,當病患回到社區時要通報警察機關;此外,加強社會處的社工與相關人員對精神病患家庭的訪視及輔導,通報流程需簡化與單一,以便提供脆弱家庭即時的服務;醫療系統的部分,也必須朝著專責醫院或收容所建置的方向來規畫。
目前行政院也積極朝向設置「司法精神醫院」的方向來進行外,亦同時把散落在各一般精神醫院監護處分的對象,在國內北、中、南、東均設置司法精神病房,打造分級分流的效果,以作為階段性的處理。
此類案件的發生必然會引起大家的恐慌,我會持續推動並關注這些議題,務使讓社會防護網及早介入、減少憾事的發生。
精神病分級 在 3Qi.tw 陳柏惟- 【司法精神醫學體系改革3:司法精神病院怎麼 ... 的推薦與評價
2. 有效降低病犯再犯率:控制其他變項後,從司法精神病 院出院的病犯,其再犯率比從監獄出獄低。 3. 分級治療:大部分先進國家都提供精神疾病犯罪者不同 層級的監控 ... ... <看更多>
精神病分級 在 [問卦] 憂鬱症是不是被網紅污名化?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 以前小翔哥說自己有憂鬱症
來博眼球 希望某些翔黑不要黑他
結果根本看不出來哪裡有憂鬱
結果被精神病醫生出來打臉
流量掉了不少 之後都不敢提自己有憂鬱症
在對岸被稱之為小翔哥事件
之後沒有人願意提自己有憂鬱症
憂鬱症是現代病 值得大家關心
但有些網紅就是喜歡假裝自己憂鬱症
反而被污名化
有八卦嗎???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6a.
--
"女朋友問我能不能為她而死,我就把耳屎挖出來餵她吃"
◣ 親愛的 你能 ◢███◣ ◢◤ ◢███◣ 你不是要我
█◢ 為我而死嗎? ≡ ◥ ?? ◢◤◢███◣ ≡ ◥ 餵妳耳屎??
◢◣ ◢ __-⊙-⊙— ◢◤ ◣█◢◢█ -⊙-⊙— ◢
◢ ◢ ((◢ 皿 ◢◤ ◢◥ ● ● .__ 皿
◣ (挖耳朵中) ◣◣◣︶ ◤ ◢◤ ◣ ◣|⊿◢◢)) ◣◣︶ ◤)))ψQSWEE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62.2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97583164.A.50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