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與兒童族群🚩
台灣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家長們都很擔心自己家的孩子,許多不得已來看診或預防注射的小朋友除了戴上口罩,連面罩都配備了。
在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世界的這一年多,雖然我們對兒童族群的感染所知還是相當有限,但至少知道這個病毒對孩子的威脅相對輕微很多。
1. 兒童確診病例相對少:根據北美、歐洲和亞洲的資料,兒童族群大概只佔所有確診病患的2.1~7.8%。不過由於兒童輕症和無症狀感染多,這樣的比例應該是嚴重低估的。(www.thelancet.com/infection Vol 20 November 2020)
2. 兒童患者大多症狀輕微:根據兩份去年發表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分析,兒童九成以上都是輕症,甚至20~30%是無症狀感染。症狀上較常見的依序為發燒(40%~60%)、咳嗽(40~50%)、喉嚨痛(約30%)、頭痛和肌肉痠痛(20~30%)、打噴嚏流鼻水鼻塞(10~20%)、呼吸喘(10~20%)、腸胃道症狀(10~20%)。這些症狀和一般感冒幾乎無法區分。
(Am J Otolaryngol 41 (2020) 102573)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20) 119, 982-989)
3. 有潛在疾病的兒童和一歲以下的孩童有較高機會需要加護病房照顧
(Am J Otolaryngol 41 (2020) 102573)
4. 整體兒童Covid-19死亡率約0.18% (應該是高估的,因為有許多無症狀感染並未被檢出)
(Am J Otolaryngol 41 (2020) 102573)
5. 部份病例報告發現Covid-19確診兒童和青少年可能會得到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一種和川崎氏症表現相似的全身性發炎疾病,算是比較嚴重的併發症,但目前的發生率仍不清楚。
(www.thelancet.com/infection Vol 20 November 2020)
雖然新冠肺炎在兒童族群多為無症狀或輕症,但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兒童可能是大流行中非常重要的傳播源。學童在學校群聚、防疫措施可能不像成人執行得那麼徹底,再把病毒帶回家進入家庭傳播,給家中的高風險族群帶來很大的危險。而且當孩童無症狀,家人很容易失去警覺心,家中的親密接觸又是傳染的溫床。
之前在臉書上看到不知道是誰的名言「現在的距離,是為了將來的擁抱」。請爸爸媽媽們幫忙一起保護家中長輩:
❗ 假期不要返鄉、不要拜訪親友,我們不知道身邊沒有症狀的家人或小孩,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
❗ 如果平時沒有住在一起,儘可能不要把孩子托給老人家照顧
❗ 同住的阿公阿嬤,在和孫輩接觸時要戴上口罩、不要共食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小樹和松果就只能用視訊和阿公阿嬤、外公外婆請安,小樹常常說:「我好想念阿公阿嬤哦!什麼時候才能和他們玩?」我都會安慰:「再忍耐一下,現在我們要保護阿公阿嬤,等到他們打完疫苗變強壯,就能一起玩了!」
大家一起加油,一切都會變好的!
系統性文獻回顧 在 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早安衛教文】
喝咖啡可以預防膽結石?
是的。在2015年的消化道治療期刊系統性文獻回顧分析發現,喝咖啡是可以減少膽結石發生的風險。
不過。有些眉角要提一下~
1️⃣將所有的研究統合起來分析,有喝咖啡可以降低17%的膽結石發生。
2️⃣其中有些研究是認為兩者沒關係。
3️⃣將性別分開來分析,發現女性比較有關,男性看不出差異。
4️⃣每天喝一杯的話,可以降低5%的機率(幾乎沒差吧!)
5️⃣要喝到每天6杯,就可以降低25%的機率(大概結石都吐出來了😱)
6️⃣研究多半是歐美的報告,西方人以膽固醇結石為主,亞洲人以色素結石較多,咖啡對亞洲人的效果還未知。
7️⃣對於咖啡的烹煮方式沒有紀錄分析(也許特定的方式才有效)。
咖啡會降低膽結石主要跟「咖啡因」有關,機轉是咖啡會促進膽囊收縮素釋放,增加膽囊收縮,改善膽囊黏膜的功能,減少膽汁中膽固醇的結晶,增加腸道的蠕動。所以說,如果喝低咖啡因的咖啡可能就沒效了。
不過除了咖啡因之外,咖啡中別的物質也有保護效果,如鎂離子、酚類、咖啡酸、和不可溶半纖維素等,不然像茶和可樂都有咖啡因,它們就沒有被認為可以減少膽結石。
㊙️看來要真的喝很多才會有效果,我想咖啡的研究應該是很愛喝咖啡的醫師做的吧!
系統性文獻回顧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家庭醫學】~ 肌肉痠痛
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一整天的登山活動,仍可能造成肌肉痠痛,更何況是長天數的行程;所以要減少及預防登山時的肌肉痠痛,以避免影響後面的行程,就是很重要的課題了。
一般而言,肌肉痠痛又可以分為兩種來討論:
A. 急性肌肉痠痛
多數出現在運動當下或剛結束時,產生的原因多為高強度的運動所造成的乳酸堆積,若強度超過肌肉負荷,還可能合併抽筋等症狀。處理的方法也很單純,就是「降低運動強度」,例如:爬山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走慢一點、背輕一點,當下的症狀就可以緩解。但如果出現抽筋的情況,就要配合拉筋及放鬆肌肉的處置。
然而,要避免之後再出現急性肌肉痠痛的情況,就要從平常的訓練做起,特別是肌力及肌耐力的練習,當肌肉更強健,產生急性肌肉痠痛的比例就會下降,即便出現,也能很快緩解。
B. 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
這就是山友口中常提到的「鐵腿」。
一般出現在活動結束後的12-24小時左右,持續3-5天不等,嚴重一點,可能會到一週。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肌肉纖維的細微創傷(micro-trauma)」,身體為了加速修復,使得週遭組織產生發炎反應所致。
研究中指出,肌肉在執行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後,最容易造成DOMS。
先題外話談一下肌肉的三種收縮模式:
向心收縮(Concentric Contraction):肌肉縮短,目的是「產生力量」,例如:抬起大腿。
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用力但長度不變,就是撐住不動的動作,目的在「維持力量」。
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肌肉用力但被拉長,主要目的在「控制力量」,例如:下山時股四頭肌的動作,要HOLD住大腿,又要伸長找到適當踩點。
了解原理之後,我們來討論一下要如何預防DOMS:
1. 按摩(Massage)
在一篇2017年的系統性回顧及統合分析發現,在激烈的鍛煉後,於24、48,或72小時接受按摩的受試者,較沒有接受按摩的受試者,疼痛不適的情況有顯著改善。其中又以運動後48小時,進行按摩的效果最好。
在山下,如果你是沒朋友幫忙按摩,或是想省點錢的,也可用泡棉滾筒協助放鬆肌筋膜,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如果你在山上,也可以拿出你的圓柱型水壺當成滾筒使用,或是使用登山杖有泡棉包覆的部位,像桿麵棍一樣,來放鬆你一天緊繃的肌群。
※ 文獻出處:
Guo, Jianmin, et al. "Massage alleviates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after strenuous exerci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8 (2017): 747.
2. 冷水浸泡(Cold Water Immersion)
其實這是一個運動界常用來恢復肌肉疲勞的方法,在2016年還有一篇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的文章,得到一個很好記的結論,我稱它是「11-15法則」。
「浸泡的水溫為11~15 °C ,時長為11~15分鐘,效果最好。」
所以每次爬山快結束,只要有高山溪流可泡,為了隔天不要太累,都會下水泡一泡。
最後加註警語,如果你有心血管或其他慢性疾病,突然泡到冷水中可能造成血管收縮、血壓急遽波動等問題,還是要小心。
※ 文獻出處:
Machado, Aryane Flauzino, et al. "Can water temperature and immersion time influence the effect of cold water immersion on muscle sore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ports Medicine 46.4 (2016): 503-514.
3. 使用壓力服裝(Compression clothing)
這相關的研究超多,以目前看到的實驗資料,這些壓力性服飾,可以讓運動後的恢復期比較舒服,但不能提升運動表現。
(所以你如果只是想變強,那就好好練,不會因為一件衣服就提升攻擊力⋯⋯如果是想減少運動後的痠痛不適,那就可以考慮投資。)
〖小結〗
在追求突破時,難免會有些痠痛的情況;要注意事前的預防以及事後的舒緩,避免因為累積的疲勞,造成穩定度不佳,進而產生運動傷害。
當肌肉痠痛的情況,經過休息及其他主動式復原的方法,仍超過7天未緩解,則建議就醫評估,是否有其他軟組織的傷害,例如:韌帶/肌腱的拉傷或撕裂傷。
祝大家登山不鐵腿⋯⋯
系統性文獻回顧 在 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要放在標題嗎?《統合分析 ... 的推薦與評價
你希望未來用這個meta-analysis 的文章,讓你在學術的生涯上面,幫你作升等的時候,你其實可以盡量是以類似像original article 的方式去作發表。 ... <看更多>
系統性文獻回顧 在 2020系統性文獻回顧工作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缺乏研究的資源,系統性文獻回顧是你(妳) 最好的選擇!」 本次SR課程是由台灣實證醫學學會規劃的課程,適合沒有任何實證基礎的人,有實證基礎的學員會更好上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