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1 12:35活動截止
==========
【抽書:《天才的條件》,掙脫平凡的桎梏】
平常我們的故事大部分都圍繞在國王和貴族們的身上,不是因為我偏心,而是因為在古早時期,平民百姓的生活真的太辛苦,他們光找飯吃就累個半死,即便腦子裡是個天才也常常都埋沒在種田打鐵洗衣服這種粗重工作裡了。特別是在文藝復興時期以前的西方,老百姓要上繳的稅金簡直嚇死你:國家收一份,教會收一份,國王私人收一份,部分地區王后還要再收一份。除了交錢,還有徭役要服,也就是免費給領主打工。你說,在這種情況下誰有那個閒情逸致發揮其他領域的天才呢?
也就是說,以前的天才如果要綻放光芒,真的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錢:要是家底不夠厚,天才也得下地去砍柴。不過事情很快有了轉機。一通過文藝復興時期(大約就是太陽王之後開始),歐洲各國開始流行任用資產階級,商業開始發達,平民百姓獲准階級流動,有錢有權之後就有閒,當階級壁壘被打破,民間的天才們開始有機會被打磨發光。因此本書當中大概只有不到1/3介紹的是文藝復興結束之前的天才。光是這個時間剖析,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吃了誠實豆沙包的歷史專家,他很清楚自己不是在寫毒雞湯偉人傳記或學校課本,所以在他筆下的天才無疑非常真實:天賦異稟但才華不值錢導致老婆窮到死的音樂家(巴哈)、景觀畫散發光彩但人物卻畫的跟我本人差不多爛的藝術大師(特納)、內心奔放但被家人強迫包裝成淑女乖寶包的大屁股作家(珍.奧斯汀,而大屁股特別被她朋友提出來放在她「心靈美好」一事上同時強調)、除了講笑話還立志當時尚潮男的大文豪(馬克吐溫),當然還有才華洋溢但人品低下的性暴力份子兼詐欺犯大畫家(畢卡索)。
夠精彩了吧?其實當一個人誠實、坦率地活著,後人也不要沒事幫他或她套上偉人專用的玫瑰色濾鏡,能演繹出的人生就是這麼多采多姿。
他們是藝文界的天才,人類文化的瑰寶,所以他們就是必須這麼誠實、坦率的活。因為偉人傳記可以騙人,但藝術是不會騙人的,人的本性必定會從作品透出來,或多或少的把作者的靈魂展示給大家看。
這本書其實還傳達了一個訊息:真正的藝術需要缺陷與犧牲才能達到更完美的成就:幸好Christian Dior家裡曾經破產、幸好珍.奧斯汀不是個美女(絕非冒犯,她的筆才是永恆)、幸好迪士尼小時候家裡窮。
這本書,我推薦給所有活在真實人生當中的人。這些名動天下的才子才女,其實本質上都跟我們一樣是凡夫俗子;綜合評分來說,我們不見得過的比他們差,只是他們的特長讓他們站在人類文化的制高點上,而熱情鞭策著他們把自己的天才推到極限。
說了這麼多,最重要的抽書活動在這邊:
1. 參加時間:截至2021/10/1(五)下午,到我不一定何時開抽的Moment
2. 獎品內容:《天才的條件》,FB兩本,IG一本
3. 參加方法:留言寫下「我想看《天才的條件》,認識藝文界的天才們」即完成報名
4. 領獎規則:公布後請中獎人在10/02(六)18:00前「主動私訊」告知郵寄資料(不然我怕找不到你),逾時只好重抽啦~
※本活動主辦方(也就是我)具有最終規則解釋權
※感謝木馬文化贊助書籍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夢幻光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玉屋解釋: 當大家看到燦爛的煙火在夜空綻放時,會發出「嘩~~~」之類的聲音吧! 原來日本人除了「嘩~~~」,不時還會傳出「たーまやー ta-maya」或「かーぎやーka-giya」的吆喝聲。 到底這些聲音有甚麼意思呢? 「玉屋(たまや)」和「鍵屋(かぎや)」是江戶時期存在過的煙火店。江戶時期以大川(...
「綻放解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綻放解釋 在 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綻放解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綻放解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綻放解釋 在 夢幻光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綻放解釋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綻放解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綻放解釋 在 花香直接在嘴裡綻放 以下開放喝SOE的前三名客人享八折 的評價
- 關於綻放解釋 在 綻放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綻放解釋 在 綻放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綻放解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我和解問答題
前陣子收集了一些大家關於「自我和解」有關的問題、最近安排一下時間來回覆大家:
「覺得自己很差,不值得被愛,總是選擇世俗條件比我差的對象,因為我覺得我自己只配得到爛人。」
我記得我在寫自己的第四本書《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時,在書中反覆提到一個概念、也是當時很深刻的一種體悟:我們在工業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潛移默化之下,漸漸把自己變成一種商品了。
再加上人類本來就有的「因果關係」的探究天性,這兩種脈絡的結合,導致開始這樣自我誤解變的越來越常見:
我要⋯⋯才值得被愛。
只要他⋯⋯就還是愛我、所以我也會愛他。
如果我不⋯⋯就沒有人會愛我了。
這一類自我暗示中,其實埋藏著了大誤會:
首先,我們往往都以為自己是「先發現自己不值得被愛的原因」(比如:不夠好看、家境不好、不聰明等等。),再覺得自己「果然」不值得被愛,所以要積極解決自己不值得被愛的原因,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然而,事實上,人的大腦運作恰好相反!我們往往是先有結論,再隨便找個原因說服自己。你一定有這種經驗是,你一見到某個人就不喜歡他、說不出來的感覺,當下你也不知道為什麼,很久以後你才「找到」一個合理的原因來解釋。
同樣的,我們大多之所以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完全不是上述的那些原因、而是已經經由某些不知道哪裡來的訊息(可能是童年創傷,可能是同儕效應。)讓自己覺得「我不值得被愛」了,我們才再為自己找一個原因來說服自己。
所以,解決方式不是去找一個原因說服自己值得被愛、或是讓自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的原因消失(比如變好看),因為那個原因只是個幌子、不是病根。
我們需要的,是讓自己感受到自己「值得」,毫無原因、毫無條件的,就是值得;但這很不容易,因為這牽涉到上面提到我們將自己商品化的潛移默化,我們開始把自己「分裂成」一個又一個的項目,來審核自己值不值得。
這就是第二個誤會:我們在比較商品的時候,會拿高價高品質、中價中品質和低價低品質的東西相比較,我們會用「價位」、「品質」、「保固期限」、「造型」等等許多的品項來衡量商品。
但,我們是人、不是商品,我們的生命是各類細節的綜合綻放:經歷、外型、喜好、夢想、個性等等,這些不是一個又一個的品項,是一點又一點的色彩,點綴出我們這幅完整的畫。
我們不是商品、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所以我們不需要讓自己在「某個細項上」改變什麼或得到什麼,才能「值得」什麼;這樣的做法就好像拿藝術品去秤斤秤兩的賣一樣,把自己擺在了錯誤的市場上。
我們要做的是停止這兩種誤會,接納自己「就是如此」、不需要原因就「值得被愛」,當然,不論是透過創作等各種方式,其實都能培養我們的這些能力。
然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停止自我誤解,因為這些誤解只會讓我們空耗與空轉。
-
「自我和解的8堂課」熱烈搶購中:
https://bit.ly/3sbSmFG
9/1~9/17 結帳輸入 「RINCHEN100」即可折扣100元。
募資將於9/17結束,募資結束之後課程將會恢復原價喔。
綻放解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年前吧,有一次參加Tom Ford的香水體驗活動,在幾款香水中,選了一款特別木質調性味道的香水,彷彿檀香、好似雪茄那樣。
Tom Ford的行銷人員問我說: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味道?
我的回答是,因為這樣的香氣,是桶陳之後的陳年紅酒才會表現出現的香味。
他看起來似懂非懂,想要問卻不知從何問起。我也沒有想要解釋的意思~~
今天,我又問到這樣的香氣了,充滿沉木與森林的氣味分子,尤其在喝完之後的空杯子裡,更可以聞到裊裊檀香那樣的味道,甚至夾雜著一點菸草的氣息。
2014 Coto Real Reserva Rioja, 100% Tempranillo。
我拿來搭配非常有油脂的牛小排,簡單油煎的牛小排,再搭配上酒之後,可以綻放出一種迷人熏烤的香氣。
下次應該來搭配煙燻乳豬,好懷念喔!
綻放解釋 在 夢幻光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玉屋解釋:
當大家看到燦爛的煙火在夜空綻放時,會發出「嘩~~~」之類的聲音吧!
原來日本人除了「嘩~~~」,不時還會傳出「たーまやー ta-maya」或「かーぎやーka-giya」的吆喝聲。
到底這些聲音有甚麼意思呢?
「玉屋(たまや)」和「鍵屋(かぎや)」是江戶時期存在過的煙火店。江戶時期以大川(現為隅田川)橋為界,上游的「玉屋(たまや)」和下游的「鍵屋(かぎや)」互相競演,參觀競演的群眾會喊出「玉屋(たまや)」和「鍵屋(かぎや)」為其吶喊助威。這些加油聲流傳下來,就成為現在的吆喝聲了。(更多詳細可自行查詢)
可能會有人問,官方不都有了為何要發?原因很簡單,首先:
1.官方並沒有日文字幕,這對於想學習日文的人多少會有困難的。
2.日文的語境和中文的語境不同,不能完全以中文配音的中文字幕來對應日語。
3.想看日配的人,奈何完全沒字幕,還要特地去對照中配台詞,那也是累,綜合以上原因。
更多爆笑的日本人 原神の中文翻譯系列清單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ZL0jQwbR1XJhxQ_pKEawT-bBvFKXYLp
如果喜歡,記得訂閱本頻道蚴~感謝支持
夢幻光の原神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ZL0jQwbR1UEk02KXBEeOr-V6xebknFH
綻放解釋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綻放解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書單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B8%80%E8%B5%B7%EF%BC%88%E9%8C%AF%EF%BC%89%E8%BF%BD%E7%9A%84%E5%A5%B3%E5%AD%A9%E2%94%80%E2%94%80%E8%B2%BB%E8%8C%B2%E5%82%91%E7%BE%85%E3%80%8A%E5%A4%A7%E4%BA%A8%E5%B0%8F%E5%82%B3%E3%80%8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fbclid=IwAR0CRPn_h2sypklRnpQIdV4Xx-hOR28qLbHmC-tuF2f_g2KkK0GNzQAsOjs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黛西顯然依舊依戀著蓋茲比,然而同時卻又態度曖昧──她舉棋不定,不知是否該就此放棄不怎麼完美的婚姻(以及相當完美的物質生活,以及「慣於」此類生活的惰性)。而蓋茲比呢?伊格言說,他比黛西單純得多;毀滅他的並不只是他對黛西的純愛,還有對純愛的貪婪。那貪欲如此純真無邪,璀璨耀眼,如同鮮花、香檳泡沫或豪宅中川流不止的人群般指向永恆的虛空。問題在於,對純愛的貪婪是有罪的嗎?對幻象的迷戀真是有罪的嗎?
故事中緊接著發生了一場現實定義中的「罪行」。湯姆、蓋茲比、黛西、尼克一同開車進城去,準備前往另一場聚會──對吧,我們說了,當然要想辦法把所有人都湊在一起才有戲;那也是好萊塢通俗電影的敘事技術之一:快速升高角色間的衝突以導向結局。炙人的暑熱隱喻著所有人內心的焦躁,預示著災難即將來臨。一場致命車禍發生了,同車的蓋茲比和黛西不小心撞死了人,而執掌方向盤的正是黛西。
對,「死亡」和「罪行」緊接在這繁華宴席之後。這當然也是為了召喚最強烈的對比:一切事物皆瀕臨毀敗,而城市的無數幻影正試圖將其自身之輪廓隱沒入漫無邊際的蒼茫暮色之中。怯懦的駕駛黛西隱瞞了此事,因為有人十分樂意幫她隱瞞;那就是痴痴愛著她的蓋茲比。他乾脆謊稱自己就是駕駛,替黛西頂罪。在這罪行和死亡的場景之後,費茲傑羅如此描寫敘事者尼克與大亨蓋茲比的最後道別:
我們握握手,我慢步離去。走到樹籬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什麼,於是轉過身去。
「他們是一群混蛋!」我隔著草坪對他喊道:「他們那群人全部加起來都比不上你!」
我一直很慶幸當時說了那句話。那是我對他說過的唯一一句讚美,畢竟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贊成過他。剛開始他只是禮貌地點點頭,接著他臉上綻放出那種容光煥發的會心微笑。他那件華美的粉色西裝在白色臺階的相襯下顯得特別鮮豔。我想起了我第一次來到他這棟豪宅時的情景,那是三個月前──當時他的草坪和車道上擠滿了猜測著他是靠什麼罪行賺得大錢的面孔,而他就站在臺階上,隱藏著他那無罪的夢想,揮手向他們道別。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人為何總愛上不該愛的人?......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綻放解釋 在 綻放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綻放英文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綻放解釋、綻放防疫歌曲、綻放防疫有關星座與運勢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星公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綻放解釋 在 綻放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綻放英文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綻放解釋、綻放防疫歌曲、綻放防疫有關星座與運勢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星公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綻放解釋 在 花香直接在嘴裡綻放 以下開放喝SOE的前三名客人享八折 的推薦與評價
咖啡分解釋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咖啡分解釋, join Facebook today. Join. or. Log I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