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幽默感,我通常看到有職業演講者在自己的簡介中註明自己能以幽默風格呈現演講,最後的結果是發現人人都是高估自己的,這些演講者最多只能得到觀眾的強顏歡笑。
科學界也研究過人對自己幽默感的評估,都是高估自己的,基本上他們認為自己會看喜劇會覺得甚麼題材好笑或不好笑,就斷定了自己有幽默感。問題是:你能斷定甚麼好笑和不好笑,那有很大可能性,你只是知道了自己口味。
知道了自己的幽默口味不代表自己就是有幽默感的。
幽默感很難教,它是一個很重視觸覺的藝術。
你沒有幽默的觸覺,我可以花了一萬小時的把各個著名台上笑匠的笑點都跟你剖析了,你背熟了,上到台還是沒用。
美國台上笑匠的專業水平,是在表演時,起碼每分鐘4次以上能夠弄到觀眾笑。我有計算過Robbin Williams的其中一場台上表演,這位神級的台上笑匠能夠每分鐘讓群眾笑出來十五六次!
記得這是哈哈出來的笑,不是會心的笑,也不是微笑。
我有看過一些台灣名作家也寫教人如何幽默的書,他們本人演講時,只是在講冷笑話,或者是記起一些笑話,在台上當作演講來演那笑話。其實大部份國際著名的台上笑匠,已經不在背笑話,而是透過分享自己故事時,在故事中凸顯笑點。我也看過不少的講師講笑的時候,全場最享受的,就是他自己。
我有算過一個我在講師協會大馬六傑的45分鐘演講,我的功夫只是每分鐘兩個以上的群眾笑聲。(記得,不能以你準備的笑料為準,而是觀眾的笑聲為王)
不過回想一下,發現我本身的工作不是真的台上笑匠,我是資訊和技術傳授者。
如果每分鐘讓人笑4次以上,笑聲的密度,會不會蓋過我這個技術傳授者的印象?
到我開始寫書時,我要花很多時間來切換講笑的思維,因為台上是可以靠表情和語氣來播種讓你知道在哪裡要笑。
例如講笑講到笑點時,有被幽默感觸覺的人,會很自然的在講笑點的部份,語氣會微微變化。你這一微微變化,就跟你群眾的下意識溝通,給他們的下意識知道這個是笑點。
我見過不少台上講笑失敗的人,微微上台笑點的語調跟他之前的語調完全一樣。聽眾會在聽到笑點的部份時,會不確定這是不是笑點。
聽起來很簡單,對不對?
其實不然,如果你沒有幽默感觸覺,你單純知道了笑點的語氣要跟之前語氣不一樣,你還是會捉錯節奏,甚至還會變得怪怪。
這個講到笑點處的變化,我會注意到那些常需要跟中小學生演講的,他們在講到笑點處時,動作、表情和聲調會趨向誇張的變化,才會奏效。
那些對成人的台上笑匠,笑點的變化反而是細微的。
而且我還發現我有時候是可以透過一些微細的表情聲調,給我的聽眾預告即將來臨的笑點,變成笑點來到時,他們的「笑應」會更大。
直到我開始寫書,我發現寫文字要讓人笑,會比較難,因為你沒有了聲調、表情和動作。
我要轉換跑道的回到我自己閱讀時的感受,我看會我自己寫的東西,我要問問自己有沒有畫面感?有沒有啟動到我的想像力?我也是要花了一段時間才有辦法理解文字的幽默。
我一般勸那些懷疑自己幽默觸覺不強的人,如果要學幽默,與其看書或上課,不如在朋友圈內找一二個很幽默的朋友,常跟他們吃飯喝茶,每星期都聚幾次。
你要現場的感受和體驗他們的節奏,才容易被感染。
用NLP的角度,任何很講觸覺的學藝,必須用下意識來學。這很有可能為何古代的不少問,學徒時要跟師父住在一起的,一起學,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他學藝的心法才有辦法讓你傳承。所謂的心法,就是他下意識中對那學藝的價值觀、信念。
你會覺得為何一定要一起相處?對方大可以把技術、價值觀、信念等等,告訴你啊!
這就是很多人也錯解的地方。
價值觀和信念不是我告訴你,你就可以擁有那價值觀或信念的。
而且匯報自己價值觀或信念,是最容易自欺欺人的。(這裡就是我不認同NLP能夠透過訪問問出一個人的價值觀或信念,也不認為另一個人的卓越上那個透過Modelling模仿到的)
一個人下意識中的價值觀或信念,反而是透過他的肢體語言、語氣、節奏等等元素,間接帶出。你用心的學一個新的語言,下功夫的去理解這語言的語法詞彙,但這種學習的方式都比你還是小孩的那種學習方式 —— 被父母環境所感染。你跟幽默的朋友長期相處,耳濡目染下,你就會很下意識被他們的觸覺所感染。
你被感染到有了幽默觸覺後,這時你再去學,就有用了。甚至你不學,繼續的找其他幽默的朋友來被感染,感染得越多,你的風格也會慢慢成形。其實我遠之中學時,確實有一位好朋友的幽默感觸覺很強,我到了加拿大後,又有另一位朋友也是有很強的幽默感觸覺,十多年下來有被這些朋友感染,你再用你自己的價值觀消化掉這些被感染的觸覺,你就會開始有了自己的風格了。
後來我有到美國去上一個幽默感的課程,課程當中老師也請了一位台上笑匠的業者來分享,同時也觀察我們做練習時的表現。這位台上笑匠評論我的時候,說 Your stage persona is that of a horny teenager。(色小伙的意思)
很明顯的,我被有幽默感的朋友感染後,我的價值觀中,性是很重要的一環。你的幽默感沒有跟你價值觀中覺得重要的東西結合,這怎會是忠於自我的幽默呢?
不忠於自我的幽默,又怎會有個人風格呢?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ClumsyCynthia 黃可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是個有小費文化的國家 和我們台灣大部分10%服務費的制度有很大的差距 今天的影片會解釋「什麼時候需要給小費」「怎麼計算小費」「如果遇到服務態度很差怎麼辦」 如果有計畫要去美國玩或是唸書的你 趕快先筆記一下啦~~ 有什麼想要知道的美國大小事也別忘記留言在下面唷~ ————————————————...
「美國小費計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國小費計算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國小費計算 在 中時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美國小費計算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國小費計算 在 ClumsyCynthia 黃可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國小費計算 在 美國小費怎麼給?怎樣計算最快速?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小費計算 在 紐約五四三#小費文化報你知來到美國當然要入境隨俗啦!... 的評價
- 關於美國小費計算 在 [問卦] 有沒有美國小費怎麼給的八卦?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美國小費計算 在 中時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嗚嗚這洋蔥太大顆了😭😭😭 MM編
#鉅額小費 #餐廳 #服務生 #燒烤店
美國小費計算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位魔粉,今天江魔會跟大家談談『推銷』和『撒謊』的關係。
從今年年頭疫情封鎖的開始,不少人的事業轉戰網絡,當中也離不開要寫文案。
我本身也遠在二十多年前出道時,那時沒有社交媒體,我所寫的文案就是報紙上的說明會廣告。後來開始用雅虎部落格,在那也寫了不少招生文案。後來臉書盛行,香港台灣雅虎被馬雲收購後會銷毀掉所有部落格,所以我也開始在臉書上寫文案。
其中一個不少寫文案的人所關心的問題是 —— 文案裡面能不能和該不該用假見證?(這包括假的客戶見證,甚至宣稱假的業績)
我雖然是教權謀、把妹、NLP,我在課程中,在私下被學員問,就算是我的朋友問起我的話,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要說服他人,是不需要騙的。』
要騙的話,不如直接做老千。
有時候我們只要稍微算一下,會發現這些人唱自己的業績時,會急於用多個角度丟出見證來證明自己或產品的厲害,結果就弄多了幾個數據給人比照,他們的資訊不對稱就容易穿幫了。
老實說,如果騙人的話,只丟一個數據出來是比較安全的。你丟了年收入,又丟月收入,又丟自己這個月做了多少個客戶,然後又丟生意增長的百分比。你丟了不同計算法的數據,聽眾就可以交叉檢視,這四組數據只要比對到有出入,你的吹牛(或欺騙)嫌疑就大了。
可能你們會覺得『我做生意啊,只是吹吹牛,也不能算是欺詐啊!把人家拉到了我們的店,我們再賣其他的東西給他,而且那個我要賣給他的東西是好料啊,高素質的,真的能幫他啊。』
這一招行銷技巧叫做 Lowballing,大約就是廣告一個比市場價值低很多的產品,非常吸引人。你去到的時候,他就說賣完了之類的理由,然後就既然你來了,就順便看看其他的。
先給大家知道,這個是有可能犯法的,特別是你根本沒有那個超便宜產品的話。
一般在文案上的見證,我的建議是很簡單的 —— 不要自己憑空弄出來,不要用哪些Chat Generator來弄甚麼客戶反饋。
你就用心的等,見證就會有。
你可能會說如果一直都沒有呢?
媽的,沒有人肯給見證就只有兩個可能性:一,你的產品很爛;二,你的服務很爛。
如果是後者,你是活該。如果是前者,你他媽的還要繼續賣那個沒用的產品嗎?
見證是針對性的啟動閱讀者的羊群心理,而講多少人用過你的產品則是籠統性的要啟動人家跟風 —— 既然這麼多人買,應該不會壞到哪裡吧?
所以我就有聽說一些寫文案的人是沒有客戶個別見證時,就捏造數據出來。
也就是騙。
我知道那些說『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是很好的,我不騙客戶怎麼會來呢?我們的產品不是假的,假的才是騙。』
我還是要提醒大家,行銷或推銷,是不需要騙的。如果要騙了才有客戶,是你的行銷功夫不行。
拜託,行銷和推銷不是粗淺到只剩下能夠告訴人家有多少人買或生意做了多大,這跟那些商業聯誼會上大家都只會吹自己這個月又賺了多少億或買了哪架名車,有甚麼分別呢?
如果一個男人把妹的時候,就只會報告數據:自己的月收入、車價、房價、多少個前任、多少女人排隊等你上、敦倫的時候能夠搞多少個小時,下體又多少呎。(例如,4吋長的人可以說自己有三分之一呎那麼長)這是一個沒有把妹能力的男人!
要展示自己的高價,報數據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
用捏造數據的方法來寫文案,除了穿幫的風險,除了有要跟稅務局解釋的風險,還有一個對自己腦袋的影響。
你即將要第一次捏造數據前,你會有一些莫名的不安,或覺得好像有點不妥,你要好好的記住那個感覺。
在這方面科學界已經有做過實驗和腦掃瞄,第一次謊報資訊數據時,你腦中負責情緒的Amygdala(杏仁核)會被激活,你那個覺得不妥或不安,就是你杏仁核的信號。只要第二次再謊報數據時,杏仁核依然會被啟動,但已經沒有之前那次那麼慌張了,再多兩三次的撒謊,杏仁核開始就已經適應了,就不會再給你任何信號。
這個實驗不是觀察很長遠的時間,而是一次實驗內多次謊報數據,你的杏仁核就開始適應了。
換句話說,撒謊可以很快適應,適應了後要發展成習慣,是一點都不出奇。
這也是為甚麼你會認識一些人是可以撒很多謊,甚至是已經吹到不符合事實,但依然的還是到處撒謊。
很簡單,他已經習慣了。
也不要以為自己為了一些很偉大的理由去撒謊就不會有問題,科學界的實驗發現為了行善,有十分之一的人會覺得撒謊是可以的。但,這些人不知道自己杏仁核會開始適應撒謊。
這就可以解釋到宗教界的神職人員,雖然都明白各自的教義上都不能接受撒謊,但他們為了保護自己宗教的聲譽時,會覺得不是為了自己利益而撒謊是OK的,常年下來我們都看到宗教界傳教人士對於自家的醜聞,是撒謊成患的。
就算沒為了掩蓋醜聞而撒謊,選擇了不語,我相信第一次面對不義而選擇不語,內心是會掙扎的,因為你的杏仁核還是會有反應。但兩三次不語後,這些出家人適應了面對不義不發言也不會不安,最後也就開始習慣了。
我這樣講好了,習慣謊報數據了,這個撒謊成患的人可能得罪了身邊的人後,他還會覺得自己沒有錯。特別是如果一些人是因為要討關注而撒謊的,這種撒謊就會上癮了。
如果有學生問起我他要寫文案時,目前沒有見證又沒有數據,我就會建議他不用騙,要用故事的思維來寫自己的文案。
我二十多年前見過一個最精彩的文案,這一個文案估計應該為那個人帶來不會少過百萬美金的利潤。是一篇幾千個字的文章,丟數據的部份非常的少,見證當然也有一些,不過主要火力是集中在他的故事、他的挑戰、他的成長。
他的故事能夠在讀者心中,不斷的挑起與購買的衝動相關的情緒,而且他整個文案就是一個故事而已,故事當中有角色演化弧線(Character Arc),他的文案是影響了我日後寫文案的方向。
一個好的故事,加上置入性行銷,附上幾個不同的心理法則,就已經是很強的文案了。簡單一點的話可以採用名社會心理學家 Robert Cialdini 六法則,(互惠、好感、承諾、羊群、權威和限量,自己上網搜尋吧。我是除了看書,也去過美國上了他的課。)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可以隨緣樂捐,打個幾塊錢的小費給我吧:
http://paypal.me/kongdemon
美國小費計算 在 ClumsyCynthia 黃可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國是個有小費文化的國家 和我們台灣大部分10%服務費的制度有很大的差距
今天的影片會解釋「什麼時候需要給小費」「怎麼計算小費」「如果遇到服務態度很差怎麼辦」
如果有計畫要去美國玩或是唸書的你 趕快先筆記一下啦~~
有什麼想要知道的美國大小事也別忘記留言在下面唷~
——————————————————
SUBSCRIBE! 訂閱我!http://bit.ly/2x8uRR3
& FIND ME HERE! 別忘了到這裡找我!
- Instagram: clumsycynthia
- Snapchat: cynthiahuanggg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lumsyCynthia/
——————————————————
——————————————————
相機: Sony RX100V
剪輯軟體: Final Cut Pro
音樂: Epidemic Sound
——————————————————
美國小費計算 在 紐約五四三#小費文化報你知來到美國當然要入境隨俗啦!... 的推薦與評價
紐約五四三#小費文化報你知來到美國當然要入境隨俗啦! 但怎麼給小費、小費給多少可是 ... 小費應該是以稅前的價格計算的 ⚠️小心不良店家竄改小費 ... ... <看更多>
美國小費計算 在 [問卦] 有沒有美國小費怎麼給的八卦?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按摩不用給小費吧出水就收工了啊. 10/11 02:22, 2 F ... 好像各場合不同吧去中國人開的場所小費都含在裡面了. 10/11 02:22, 3 F ... 用google的小費計算器啊. ... <看更多>
美國小費計算 在 美國小費怎麼給?怎樣計算最快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一開始來 美國 ,最不習慣的事之一,就是許多服務都要給 小費 ,每個服務的 小費 標準還不太一樣!這次就來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給 小費 的,主要介紹觀光時會遇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