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用PDCA提問法主持會議
你有想過嗎,要如何擺脫沉悶無趣的會議方式,成為一個好的會議主持人?我更好奇的是,除了傳統的「是/否」、「對/錯」之類沒有討論空間的命令式問題外,還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會議充滿更有建設性的討論?我從一本書裡找到滿意的答案。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host-meetin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這本書廣義來說,是教主管們如何提出「優質提問」,引導下屬採取行動、催生成長。狹義來說,書中的焦點實例在於「會議主持」,透過引導提問的方式,激發部屬的發言慾望和思考,達成更有效的討論。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任何的會議主持人,用來讓會議進行地更流暢、更活絡。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商業引導服務〉機構的代表人新岡優子,曾任IT工程師、專案經理、公司顧問,目前運用自己在產業多元的經驗,協助其他公司進行團隊開發、領導能力、流程改善、會議改善。如同大部分日本的商業書籍,這是一本道理講得少、案例練習講得多的書。
書中很具體地展示了88個問句,如何應用在不同的情境和流程中,鉅細靡遺地說明使用時機和例外條件。這篇文章整理我讀完後的收穫,以及濃縮對我最有幫助的問句,畫成一張「主持會議的PDCA提問循環」提供日後參考。
.
#優質提問為什麼很重要?
.
先說結論:「好的提問能激發好的反思,好的反思容易帶來優質的行動」。在我的職場經驗裡,感受尤其深刻。最近有一位時常指導我的經理,對我(或對別人)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每當自己被問到,腦中立馬千頭萬緒。
這句話真是簡單又萬用的提問,而且屢試不爽。當我們接到這個提問時,會為了回答而「反思」,也就是連結過去的經驗與價值觀,整理出自己的判斷與想法。反思很可能會帶來新的發現,促使積極的人發想具體的策略,最終促成「行動」。
在主持會議的時候,這句話也適用於對其他的與會者提問,激發對方的思考和表達,進而傾聽對方真實的訴求與想法。《莫守成規》這本書裡提到叛逆型的領導者會懂得跳脫框架、建立「關係」,而且不斷發問:「當我們藉由提問與他人互動時,彼此的關係會變得更強韌。」
作者精煉多年來傳授「引導提問術」的經驗寫道:「優化關係品質和思考品質,促進行動品質的提升,進而帶來成果品質的提升。」這就是優質的提問能達到的效果,提升整體團隊的關係與思考、採取具體行動、強化最終成果。
.
#如何激起部屬發言慾望?
.
站在主管兼會議主持人的角度,不外乎希望大家參與會議,是能夠「達成共識」、「解決問題」、「促進行動」。要讓團隊產生化學效應,最重要的就是加深彼此的「信賴」關係。作者提出五個基本功,若自然而然掛在嘴邊,便能提升部屬的發言慾望:
1.「謝謝。」保持真誠的笑容,無論部屬發言是否有益,皆表達感謝,讓人感到自己有所貢獻、還想再發言。
2.「原來如此,這也是一種看法。」聽到立場不同或者相反的意見時,表達接納對方的發言,但還不表示肯定對方的意見。
3.「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讓部屬把你當作一同思考的戰友,但要搭配問「各位覺得怎麼辦才好?」不要淪為只有自己動腦。
4.「……(不多話)」身為主管常有強烈使命感,認為自己要負責解決問題。然而,太多話只會剝奪部屬思考與發言機會。
5.「我還是想提出這個看法…」用於當團隊思考開始侷限、失焦時,用這句話擴大思考框架,或提出完全相反的想法。
此外,保持「謙遜」的態度也會讓部屬勇於發言。我讀管理名著《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時寫下這則感想:「領導者要認知到,自己不一定得是團隊中懂最多或最厲害的人,懂得讓出空間給下屬發揮和表現,讓下屬來『教』自己。」
.
#開會時應該問哪些問題?
.
讀到這本書的後半段,看到作者把「PDCA循環」用來做為會議的審視和改善規則手法。但我對於制定會議的規則比較不感興趣,反而覺得這個循環很適合做為會議的起承轉合,我整理書中實用的問句範例,畫成以下這張「主持會議的PDCA提問循環」。
.
#主持會議的PDCA提問循環 (詳見附圖)
.
#PLAN
首先,是會議開始時的規劃(Plan)階段,提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誰最困擾?我們最應該先解決的是什麼?」之類的問題,定義會議討論的主軸,凝聚大家的聚焦方向。
#DO
接著,是會議重頭戲的執行(Do)階段,針對討論方向開始向部屬提問:「關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你打算怎麼做?需要什麼協助?」透過這類問題,激發思考與討論,催生各種提案與想法,讓議題有一定程度的發散。
#CHECK
再來,是會議收斂的檢核(Check)階段,試著帶領團隊回顧,問道:「我們的討論是否有朝目標前進?」也可以向個人提問:「你可以用一句話總結這項重點嗎?」把討論完的策略與議題進行收斂,凝聚團隊共識,加深部屬對各個議題的認知。
#ACTION
最後,總結會議內容的行動(Action)階段,問出:「根據今天的討論,要採取哪些行動?」讓團隊針對共識,擬定各項行動。透過「所以誰能為這件事做什麼?」之類問題,讓各項行動有明確的執行者,完成這次的會議循環。
.
後記:#你喜歡哪一種工作風格?
.
《不懂引導問話術,主管自己累成渣》書中的88個問句範例,大部分是由(1)使用原理、(2)使用範例、(3)進階運用要訣、(4)宜避免使用的提問構成,適合讀者挑選符合自己風格的問句,進一步研究跟練習。
以我自己接觸過日本外商的經驗,還有之前讀到《2030轉職地圖》這本書裡獵頭專家談日本職場文化,可以知道日本的職場倫理上對下的態度,仍舊根深柢固。書中也有許多篇幅,在講尊敬前輩的用詞和問句要如何調整,台灣的讀者倒不一定要照單全收。
相比起「命令式」一口令一動作的帶領風格,這本書讓我提高對於「提問式」領導的意識。拋出問題讓部屬自己回答與尋找答案,更能夠促使部屬成長與進步,似乎也更符合年輕一代比較傾向自主、自由的工作風格。
關於提問這件事,你有什麼想法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4萬的網紅メンタリスト DaiG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この動画内で紹介したおすすめ動画・ニコニコ動画は 知識のNetflix【Dラボ】で見放題! 今なら20日間無料→https://daigovideolab.jp/ 🐈 科学的に証明されている勉強法10選 前半 →https://www.nicovideo.jp/watch/1541058184...
職場倫理文章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作、職業與辦事能力,這些與性別差異有什麼連結?當我們自詡為進步且開放的社會,已經能夠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多元成家,已經選出女性元首的情況下,性別的不平等還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之中嗎?在職場與校園環境中提供哺乳室、生理假、育嬰假與產假等措施,就是性別平等的表徵了嗎?實際上,工作與職業的生涯規劃,以及能力被重視等面向,也就是真正的有著職業生涯發展的條件下,女性與男性的能力評估、升遷甚至是薪水登記是否平等,是否是依照真正的能力去評估,還是說評估的時候仍然會不自覺的帶入了性別差異的觀點呢?人類學的研究中,也有部分的研究在描述某些社會的現象,從我們眼光看來是十分「性別平等」的,但實際上深層的文化價值上,仍舊會讓女性感受到不自由或被壓迫的感覺。例如喜馬拉雅地區藏人的一妻多夫,看起來是由妻子掌控了家中的資源,甚至能夠決定哪一位丈夫可以同床共眠,但實際上,由於這個多夫的婚姻制度是父系的,所以多半是兄弟(有時是父子)共妻。當兄弟的年齡差距太大時,年紀小的弟弟可能會另外娶妻,在不分家的前提下,新娶的妻子也是要共妻的。所以,從女性的角度來看,表面上看來對女性較有利的一妻多夫,實際上並沒有男性一夫多妻那麼具有優勢,反而搭配上深層的文化價值來看,反而有可能成為女性被束縛的一種機制。或是中國西南的拉祜族,以要求丈夫必須參與妻子待產、生產到育嬰的每個步驟,在家務與勞動上也要求男女平等而聞名。看似平等的社會機制與文化價值,卻讓女性少了自由選擇婚配對象或不同生活規劃的彈性。從這些不同社會的規範與文化價值面對性別時的民族誌資料來看,對於性別與職業生涯發展的話題裡,最為核心的「男性適合工作,女性適合照顧家裡」,與過去的「男主外,女主內」有著怎樣的文化邏輯關係呢?這些性別與職涯的文化價值差異是否只針對女性,是不是也有處理男性與工作倫理態度上的論述呢?
小編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就是由研究職場性別不平等的學者所調查、撰寫的內容。同時,我們「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也即將於9月初舉辦一系列關於女性、人類學以及職涯的講座活動喔!尤其是今天推薦的關於女性職場平等以及女性職涯規劃與性別議題的內容,將會邀請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林宛瑩來進行講座,千萬不要錯過喔!系列講座的訊息請參考貼文最下方。
——————————————
我們是研究職場性別不平等的學者,企業通常會請我們調查,為什麼他們難以讓女性留任,並晉升到高階職位。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1970和1980年代,女性在晉升到位高權重職務方面,有顯著進展,但這個進展在1990年代明顯減緩,到了本世紀就完全停滯不前了。
如果你問人們,為何女性擔任高階職位的比率如此低,你會聽到絕大多數人哀嘆這情況,大致說法是這樣的(這是不幸但避免不了的「真相」):高階職位需要極長時間工作,而女性必須照顧家庭,因此無法在工作上投入那麼多時間,結果就是職涯受到損害。我們稱這種解釋是「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的說法。2012年,一項針對各行各業超過6,500名哈佛商學院校友進行的調查發現,有73%的男性和85%的女性採用這種說法,來解釋女性晉升受阻的情況。然而,相信這種解釋並不代表它是真實的,而且我們的研究嚴重質疑這個說法。
企業文化阻礙女性員工發展
幾年前,我們從一家全球性顧問公司那裡聽到這個解釋,這家公司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於是尋求我們的協助,以了解文化可能會如何阻礙女性員工。該公司從頂尖的大學和企管碩士班招募人才,在頗負聲望的顧問公司名單上名列前茅,但和大多數其他專業服務公司一樣,它的女性合夥人很少。
我們和那家公司合作了18個月,其間我們訪談107名顧問,包括男性和女性,也包括合夥人和資淺顧問。幾乎每個人都採用某種版本的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說法,來解釋缺少女性合夥人的現象。但正如我們去年和同事艾琳.里德(Erin Reid)一起提出的報告那樣,我們和該公司的人員共事的時間愈長,就愈發現他們的解釋與數據資料不符。女性升遷受阻,並不是因為難以兼顧工作與家庭的需求;男性也有難以兼顧這兩者的問題困擾,但仍舊能夠升遷。和男性不同的是,女性升遷受阻,是因為她們被鼓勵要配合調整職務,而男性則不必,她們做出的調整包括改為兼職工作,以及轉為內勤人員,這些都妨礙了她們的職涯發展。真正的罪魁禍首,是企業普遍的「工作過度」文化,這種文化不但同時傷害到男性和女性,也造成性別不平等的情況根深柢固。
人們告訴我們的故事,和資料顯示的實況大不相同
在好幾個層面上,該公司的資料所透露的現實情況,和員工告訴我們(以及告訴他們自己)的故事截然不同。我們觀察到這些不一致的情況,因而質疑為何這種故事有如此強大的掌控力;即使該公司的資料導向型分析師,理應看得出這是虛構的故事,卻仍受到這類故事的掌控。
來看看留任情形。雖然這家公司來找我們的動機之一,是希望協助處理「女性流動率較高」的問題,但我們仔細檢視他們之前三年的資料之後,發現女性和男性的流動率幾乎沒有差異。另一個不一致情形是,雖然公司成員把工作與家庭衝突的苦惱,大多歸諸於女性,但我們發現,許多男性也有樣的困擾。一位男士告訴我們:「我一星期出差三天,每週只有一、兩次能在孩子上床睡覺之前看到他們,每次45分鐘。」他回憶起一個特別痛苦的星期六,告訴兒子無法去看他的足球比賽。「他放聲大哭,當時我真想立刻辭職,」這位男士說。我們訪談已為人父的資淺顧問,其中有三分之二提到這種工作與家庭衝突的情況,但只有一個人接受調整職務的做法,以緩和這種衝突。
職務調整,是該公司說法和資料不一致的另一個領域。接受職務調整的員工幾乎都是女性,而她們被「汙名化」,並發現自己的職涯受到阻礙。在個人層次,結果是女性犧牲了權力、地位和收入;在集體層次,這意味高層職位是男性專利的模式延續不變。這結果是事與願違,該公司原本試圖解決女性晉升受阻的問題,卻使問題更加根深柢固。
我們還發現,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的說法本身,也有不一致之處。就以這名男性總結問題的方式來看:「女性會想要生孩子而不想工作;或是她們想要生孩子也想要工作,但不想每週出差和一週工作六、七十小時,而這些正是顧問的生活方式。」他堅信女性的個人偏好,是她們成功的障礙,但他無法解釋無子女的女性這種特殊現象:她們的晉升紀錄,並不比為人母的女性更好。在他的推測中,所有的女性都是母親,而像這樣硬是把兩者結合起來的情況,在我們的訪談中很常見。人們回覆的內容,並未提及無子女的女性,或許是因為她們與難以兼顧工作和家庭的說法相牴觸。
在最後一種不一致情況中,我們訪談的許多人都會提到的一種經歷,令人質疑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說法的基本前提:一天24小時、一週七天的全天候工作安排,是不可避免的。他們談到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做一些既昂貴又不必要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過度銷售(overselling)和超值服務(overdelivering)。我們聽到許多合夥人的故事,正如一位資淺顧問說的,他們「承諾客戶做到不可能的任務」,卻沒有考慮到,履行這些承諾要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他解釋,他們的訴求方式如下:「我們將做X、Y和Z,而且只要花你以為所需要時間的一半,就能全部完成。」他告訴我們,結果客戶喜出望外,迫不及待要簽約。
資淺顧問覺得有壓力,必須要按照那些要求而加班工作,因為他們想在高素質的同事中脫穎而出,成為明星。「我們花好多小時工作,做出這些瘋狂的幻燈片。」一位人士說:「這種態度是:我要用一百張幻燈片征服這個客戶。但其實那個客戶用不到那麼多!」另一個資淺顧問懊惱地敘述,她每個週末的時間都花在這類任務上。「我真的非常非常努力工作,」她告訴我們:「犧牲家庭事務,犧牲我的健康,最後當我回顧這一切時卻會想,『嗯,我們真的必須這樣做嗎?也許不必。』」
“公司若要解決性別問題,就必須解決員工長時間工作的問題;並且要從停止過度銷售和超值服務著手。”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9484.html
---------------------------------------
百工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 #先加入展覽再聽演講
#線上活動開放全世界讀者加入 #機會難得 #呼朋引伴來參加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在天下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歡迎大家按讚分享留言
職場倫理文章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5歲,轉職該怎麼選?】
前日子讀者給我看一篇文章,關於存錢很重要。我點點頭!的確,能有足夠的錢才能擁有十足的安全感,而人人都嚮往一個安居的家,我媽也老希望女兒有個穩定的事業體,但怎麼辦?我就是沒有順水潮流的個性,隨著時間,我也看清自己的特質,與其穩穩守著漲不起來的薪水,何不為自己人生放手一搏。
前提是,人要有視野,也要有底氣,放手一搏才有成功的機率!在此之前你也做好了跌入萬丈深淵的打算。所以感情上我勸人分手,但職場上很少勸人離職,而且總要人切記三思。
這陣子也很多讀者來問關於轉職的問題:
讀者A,目前薪資五萬,工作時間穩定,未來發展性不確定偏高,職場最大的問題是人,雖然跟工作內容無關,但間接影響了情緒,導致生活有些焦慮。最近應徵上其他公司,工時高,需外派,屬於高壓有挑戰的環境,心聲嚮往卻怕三十五歲這年紀無法勝任該怎麼辦?
我回答:「想著人活不過四十歲,就挺好做決定的。」
當初我三十五歲決定成為一名旅者,並沒有下了任何破釜沉舟的決心,畢竟三十歲那年打工度假交會我,只要缺錢,再回職場上班即可。在國外我做過草莓工,當過蘋果包裝員,我的同事也有五六十歲的阿姨伯伯!到底為什麼人一輩子只能做「某些類型」的工作。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維持生活,然後享受更好的生活,工作成就並不能讓你維持榮耀光芒一輩子,生活成就才可以。
千萬不要想著「老娘打死都不吃回頭草!」你想著人一輩子若無病痛,工作到六十五歲才能退休,你明明不喜歡穩定,偏偏逼自己要工作、存錢、買房!這才是悲劇。
讀者B,公職工作想轉行,雖然花了幾年才考上,但做了幾年真的身心俱疲想要離開,問我關於職場回鍋的問題。他說:你書中有提到三十歲後的壯由歸來後,直接回鍋原公司,姑且不論什麼原因,但又再度離開,二度離職同一間公司有什麼心理關卡嗎?
我直接老實的回:「錢花光了!就回去上班,也沒什麼特別心力壓力。畢竟老闆也給了留職停薪的選項,回去上班也是理所當然。」
當年準備結束打工度假回台灣的人,都有一個巨大恐懼的心理壓力!就是回台灣找工作,畢竟國外打工的一周薪水都可能比某些南部正式行政職員多,產生了巨大薪資差距心理副作用。會心想:「待在台灣工作真的很沒錢途!」多恨沒申請打工度假二簽,或是直接申請永久居留。
當然你無法改變環境、政治正確、職場倫理等,就必須學會接受、面對。我認為職場只是人生階段的過渡期,不需要產生過多的愛恨糾扯,待在不適應的環境就離職,待在沒有發展性的公司就離職,待在沒有錢途的公司就離職,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所以歸來第二次離職就沒有心理關卡,因為很確定「這不是我要的」,但也明白「哪天缺錢還是可能會回來」,畢竟累積了幾十年的產業人脈,我還是很有用的。
三十四歲離職旅行五年六十多國,很多人羨慕忌妒恨!但我不會對號入座別人的恨意,也不會慫恿誰跟我一樣!畢竟每個人要的不一樣,只是你必須清楚自己要的生活是什麼,嚮往在哪裡,就不會貧窮感爆棚,總覺得別人很好,自己過得很差。
你選擇看見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
但別把別人的價值觀,都照單全收。
✈ 西班牙 塞歌維亞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誠品:https://reurl.cc/qm79mN
金石堂:https://reurl.cc/mq8Wn9
職場倫理文章 在 メンタリスト DaiG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この動画内で紹介したおすすめ動画・ニコニコ動画は
知識のNetflix【Dラボ】で見放題!
今なら20日間無料→https://daigovideolab.jp/
🐈
科学的に証明されている勉強法10選
前半 →https://www.nicovideo.jp/watch/1541058184
後半→https://www.nicovideo.jp/watch/1541351644
マーカー引きやテキスト読むのはもう古い!超効率的な勉強【アクティブラーニング】
https://www.nicovideo.jp/watch/1540310283
科学的に正しいノート術7選
https://www.nicovideo.jp/watch/1552663502
▶︎本日のオススメ
最短の時間で最大の成果を手に入れる 超効率勉強法 を Amazon でチェック! https://amzn.to/2VJmr0I
使える脳の鍛え方 を Amazon でチェック! https://amzn.to/3dTfRv8
天才科学者はこう考える――読むだけで頭がよくなる151の視点 を Amazon でチェック! https://amzn.to/3cOhR7o
脳を鍛えるには運動しかない!最新科学でわかった脳細胞の増やし方 を Amazon でチェック! https://amzn.to/36sVphJ
習得への情熱―チェスから武術へ―:上達するための、僕の意識的学習法 を Amazon でチェック! https://amzn.to/2ZvxE75
【通常3000円が無料】僕のオーディオブックがAmazonで無料↓
▶︎超習慣術 https://amzn.to/2yLgJT4
▶︎知識を操る超読書術 https://amzn.to/39AZpfT
▶︎自分を操る超集中力 https://amzn.to/2w7RpFw
▶︎人を操る禁断の文章術 https://amzn.to/2yrHn2N
▶︎後悔しない超選択術 https://amzn.to/346QeTv
▶︎ポジティブチェンジ https://amzn.to/3cC6nTZ
▶︎ ポジティブ・ワード https://amzn.to/3eBo86U ※Audible無料体験にて1冊無料
この動画は上記の参考資料・動画を元に考察したもので、あくまで一説です。リサーチ協力の鈴木祐さんの論文解説チャンネルはこちら→http://ch.nicovideo.jp/paleo
by DaiGo切り抜き所
00:00 スタート
13:00 DaiGoは猫吸い(?)する?
14:44 おすすめの遊び教えて
15:28 毒づくところは他人に見せない方がいいよね?
16:30 ヒステリックな母との関わり方について
18:00 ぬこさん達の丸いベッドどこで買える?
19:09 仲が良かった友達から最近敵対心を持たれてるように感じる
20:19 爆竹する奴らの撃退法
20:29 恋愛において奥手。どうすればいい?
22:06 彼氏と共依存と搾取型の関係。関係改善の可能性はある?
24;30 ゲイです。カミングアウトして前に進みたい。どうすればいい?
26:01 年上男性との恋愛について
27:39 末期がんの父親と何を会話すればいいか
28:53 好きな人に彼女ができた。幸せそうな姿を見て辛い
31:20 副業のスキルが身につからない。本業をやめるべきか
32:20 筋トレで頬下の肉は減る?
33:15 (超激辛)有名な理容師になりたい。どうすればいい?
35:43 芸能関係の夢を実現するため退職した。しかし最近ほんとうにやりたいのか分からなくなった
37:43 withの普通の人間関係版の開発予定はある?
38:40 シェアハウスで土足で室内を歩く人がいる。どうすればいい?
42:14 IT・WEB系に転職したい。身に着けるべきスキルは何?
43:48 不都合なことを捻じ曲げる母に何を言っても伝わらない。何かいい方法はない?
46:16 友達から行きたくない合コンに誘われた。良い断り方教えて
47:37 派遣社員として未経験でwebマーケ業界に入るか悩んでる
49:04 科学的に正しい睡眠時間の削り方
51:28 女だが、女性から恋愛感情で好きと言われる
53:47 キーワードを入力すると、DaiGoさんのどの動画のどの部分で発言されたかを推測するアプリ作った
54:37 サボり予防にお勧めの方法を教えて
56:16 withで婚活してるがうまくいかない。好きな人を作る方法教えて
58:16 日本語が分からずパス
58:43 他人から誘われまくる。どうすればいい?
1:00:18 受験生にオススメの勉強法と、集中と休憩のバランスを教えてほしい
1:04:05 DaiGoは親が反対する相手と付き合う事はできる?
1:04:58 超集中状態の"ゾーン"に入るための方法を教えて
1:06:12 職場が体育会系で転職を考えている。どんな仕事がいい?
1:08:04 倫理学を学ぶことをどう思う?
1:08:26 バイト先の上司に威圧的な言われ方をされた。このまま耐えるべき?
1:09:32 友達を遊びに誘うと、めんどくさいと断られる
1:11:45 副業を生活水準を高める目的だけで行うのはタブー?
1:13:06 退職する。どれぐらい前に職場に伝えるのがいい?
1:16:08 オンライン英会話について
1:16:31 結婚しても同棲しない場合、赤ちゃんどうする?
1:17:17 オススメの大学
1:18:18 大学を休学している。アドバイスが欲しい
1:19:34 英語の科学的な勉強法
1:20:28 ADHDでも要領よく働くコツ教えて
1:21:51 深夜の方が悩みやすいエビデンスあるの?
1:22:12 上司に怒られて、萎縮してしまっている後輩へのフォローどうすればいい
1:22:56 頭を教科書で殴られた。どのように対処すればよかった?
1:25:14 超性格診断アプリをやったが、やりたいことが分からず苦しんでいる
1:26:11 間違えた問題の効率的な復習法
1:28:00 1日に複数のタスクをこなせない
1:29:14 小説家になりたい。ヒット作品を出すために何をしたらいい?&転職のコツ
1:33:12 みんなに聞きたいこと
#今なら
#Dラボとオーディオブックが概要欄から無料
職場倫理文章 在 職場倫理跟作人的道理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這篇文章真的刷新我的三觀. 1. 主管指派的任務是工作一環. 你可以一開始就拒絕主管的要求. 2. 你也只是講大綱重點. 看起來也不是想要全心全意地教人家. ... <看更多>
職場倫理文章 在 工作週期與職場倫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五、更好的是,你還會回過頭幫你前公司的忙或介紹客戶等。這些,會讓你的前主管與公司銘記在心。 如果您覺得文章還不錯,請用引用分享,尊重著作權, ... ... <看更多>
職場倫理文章 在 [心得] 勞基法VS職場倫理- 看板Salary 的推薦與評價
好像還沒有看過把勞基法和職場倫理兩個東西放在一起談的文章
然而我覺得這部分有許多值得省思的地方
小弟不才,就拋磚引玉的說說自己的一些見解
------------------------
首先要有的認知是,勞基法與職場倫理,兩者都是很重要的
一個是法律、一個是道德,法律與道德兩者都很重要,也無法互相取代
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合法的不一定合乎道德,合乎道德的也有可能是違法的
而勞基法與職場倫理,也是這樣的關係
例如:勞基法規範勞工一年可以請三十天病假
有新進勞工第一個月就請了二十二天病假
或者是勞工工作了八小時,有三個小時在摸魚打混
老闆沒有叫他不要做,而他也領了相對應工時的薪資
這些是合勞基法,卻不合乎職場倫理(雖然現實中應該不會有這種情況吧)
另外一種,假設外科醫生幫病人動手術,手術一動就要好幾個小時
然而可能就發生了該醫生連續工作超過12小時的情況
這種就是雖然違反勞基法不得連續工作超過12小時的規定
但在職場倫理上,卻是說得過去的,因為不可能手術動到一半換醫生吧
或者是空姐在飛機上工作,飛機的飛行時間很長的
工作時間就一定會超過12個小時,然而職場倫理是OK的
(小弟想不到其它例子了
徵求一下,有沒有其它合乎勞基法卻不合乎職場倫理
或是合乎職場倫理卻不合勞基法的例子?)
當然法律(勞基法)與道德(職場倫理)同時能兼顧,是最理想的情況
然而有時候法律與道德發生衝突在所難免,就是智慧的考驗了
但是如果法律(勞基法)與道德(職場倫理)兩者都不OK,那就很糟糕了
而我個人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走檢舉申訴的路線是比較適合的
會讓我想到「勞基法」與「職場倫理」兩者之間關係的契機
是我在新北市新莊區幸福路上的某間工廠當作業員的時候
那時候的我,腦袋裡只有勞基法,壓根沒意識到什麼叫做職場倫理
-----(以下是故事,故事很長,若不看可直接跳結語)-----
去應徵時,面試的人資小姐說公司是合乎勞基法的(畢竟是一兩百人的公司)
後來做一做真的大部分都是
(只有大部分拉,因為我做的時間不多
沒有經驗到加班的歷程,所以可能有我沒看到的黑幕)
少部分沒合乎勞基法的,就是我想請病假叫我用事假請
如果要用病假請,須附二級醫院的醫生證明(不接受小診所的)
這當然也不符合勞基法
另外本來5:20下班,卻「要求」我多留10分鐘左右收拾東西
(以勞基法來看這也是不符合的)
我會覺得既然都事先知道要花10分鐘整理,為什麼不讓我5:10就開始整理?
下班時間到就是我自己的時間,如果希望我多留幾分鐘收拾
也應該是要用好好說、商量、不勉強人的態度來溝通吧
怎麼會是用要求、命令的方式呢?
然後就是我想請事假去從事志工服務的活動
卻一再的被課長刁難,說我這是什麼工作態度?
如果我請假事由是寫回家,課長會接受
但是寫「志工服務活動」,課長卻說我工作態度有問題?
還說我怎麼不賺錢,去做這種事情?
一直不想要批准我的事假申請
我想以前的觀念、工作態度是「工作至上」吧?
或者應該說「賺錢至上」!其它東西等你有錢以後再說
我的想法是,現在時代觀念不一樣啊
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
上班的時間我會認真做事,但是下班時間就是我自己的
而且那個志工服務活動,是我在應徵前就已經先排好的行程
當然我了解到這是世代觀念的衝突,很難去講什麼對錯
因為那時候的我,腦袋只有勞基法
心裡想的就是,公司一開始說都有照勞基法走
但怎麼真的遇到問題時卻沒有?就是覺得自己被欺騙了
覺得公司就是很惡劣、對員工不友善的
所以就去和主管爭取自己的權益,詢問請病假的東西
詢問一些有的沒的,然後錄音,錄到很多證據
可能也因為我太懂得爭取自身應有的權益
所以課長和另外兩位,就跟我談不適任資遣
我仗著法律面是正確的,與課長、人資主管等等理論
覺得憑什麼用不適任資遣我?就因為我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
他們講說不是因為這樣,而是因為我的工作態度
我自認自己還算認真,但也是虛心請教是怎麼一回事
他大概提了幾點
說我才剛來還沒有什麼貢獻就一直請假?哪有人像你這樣的?
(我到職不到一個月,請過兩次病假,一次被當成事假請
因為工作太累身體不太適應的關係
後來我又有請一次回家跟一次志工服務的事假)
剛來不到一個月,就請了四天假,雖然是合乎勞基法啦‧‧‧
還被他們說我有一次上班穿拖鞋,這樣很不應該
雖然講了之後你就有改進了,但這是你本來就應該要知道的
(那天下大雨啊,之後下雨我是穿拖鞋到公司,在公司換包鞋)
還有講了一些,但我卻一直focus在公司沒有照勞基法走的點上
心中是一種義憤填膺、對不公不義之事憤憤不平的情緒
因為我當時就是認為,公司就是欺騙
還有沒照勞基法走的公司對員工就是不尊重、就是惡意的
這樣的情況下跟我講態度???
我跟公司要了薪資+資遣費+十天預告工資,公司答應了
並告訴我隔天下午5點去拿錢
我隔天下午準時出現,他們希望我簽一張什麼東西的
有點像和解契約的東西,簡單說就是拿了這些錢之後
我不能再針對自己以前在公司發生過的事情伸張什麼的
還說我不簽也可以,但是到調解那邊
拿到的不會比這個多,說是用最高的錢算給我
但我當時care的,不是我能拿多少錢
而是公司的一些東西不合勞基法,我希望能幫勞工爭取
課長就說,其他勞工的部分就是他們自己爭取
我試圖用申訴給壓力,但好像還是沒辦法
然後有些微感受到他們的無奈
(那好像也不是他們能決定的,這還是要看老闆的
只是還是給主管一些壓力,希望長久下來多少能有影響)
可能是三位主管知道我並不是惡意找麻煩
而是心中懷有某種理想,所以這兩天一直是很有耐心地跟我開導講很多
我也慢慢發現其實他們人還不錯,並不是惡質的主管
其實主管的心態上並不會刻意刁難或凹員工
很多想法認知上的衝突,是因為世代觀念的差異所導致
但這部分真的很不好去評斷是非對錯
態度方面雖然還沒完全想通,但內心自覺理虧,就答應了
簽完那個東西拿了錢,有兩位主管還想要陪我到附近公園散步
就是放鬆的聊天,在聊天的過程當中
發現到原來除了「勞基法」之外,還有所謂的「職場倫理」
原來我就是這一點沒做好!!!
而課長、主管們這兩天在講的,一直都是這些東西
突然有一種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感覺
但這就是一個經驗,就算我想通了
也不可能再回去上班了,因為事情就是發生了
聊完天回到公司五點多,她們還要繼續上班‧‧
(幾個月之後,我自己再研究勞基法時才發現
沒有滿三個月公司可以不用預告,想到這件事情‧‧恩‧‧
可能真的很怕我去申訴吧?想盡辦法搓湯圓和解
但是他們大可以跟我說未滿三個月沒有預告工資,卻沒跟我講
加上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的,我會寧可相信他們是為我好)
其實以工廠來說,這間公司真的算是很不錯的公司了
-------------(結語)--------------
故事很長,也是一個經驗跟大家分享
但此篇文章的重點
不是公司怎麼樣違反了勞基法
而是前面開頭講的那些東西喔
勞基法(法律)V.S.職場倫理(道德)
兩者之間其實真的是需要有個拿捏的分寸
講到倫理,就很容易有人情、文化的影響因素
而這許多種種因素的綜合考量
或許也是很難說得準、很困難的地方吧?
期望能拋磚引玉,會有更好的文章出現囉
但如果是那種幾乎徹頭徹尾違法的飲料店
就不用想太多,檢舉申訴就對了
-------------------------
10/11,pm8:30新增
有網友下方回應說,這不該稱為職場倫理,而應該稱為潛規則
但是職場倫理VS潛規則,我想這兩者還是有所差異的吧?
也有網友表示,沒有職場倫理這回事,只有企業文化
(我想潛規則是企業文化的一部份吧,兩者是這樣的關係)
這部分我想是有很多可以討論研究的空間
所以我一開始也說,這篇是拋磚引玉
感謝有抓到我PO此篇文章想表達的重點是什麼的網友的回覆
其它針對我個人在職場上怎麼了的回應
那雖然不是我這篇文章的重點,但還是感謝網友的關切
至於為什麼我會提到職場倫理,就如我上面所講
我一開始只有想到勞基法,沒有其它概念
是在這件事情尾端,主管的處理方式態度
我的自我反省與虛心求教,以及主管對我說的話
最後我有得出自己在職場倫理這部分沒有做好的反思
恩‧‧不是那間公司的主管或工作環境
就是合乎職場倫理的意思
這部分,我待的不夠久,不予置評
但我認同應該給的就是要給,刻意沒照勞基法走就是公司對員工的不尊重
公司都不尊重員工了,還好意思跟員工講態度,員工只會乾在心裡吧哈哈
除非有上面我舉的例子發生吧,但感覺不太可能
------------------------
另外關於工作態度的部分,從網友的回應中,果然是出現了兩派的歧異
我在上面是以世代的觀念差異簡單帶過
但因為網友對這部分的熱情回覆,所以我試著說明一下我的想法
兩派的想法大致分析如下:
1.工作是生活中應該看最重的部分
工作時認真工作是應該的,但在你的人生規劃中
你要把工作放在第一順位
(不一定是第一,但就是看得非常重的意思)
這樣才叫做是認真的工作態度
那位課長的觀念就是如此
2.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
生活中有很多部分
有家庭、工作、志業、興趣、朋友、愛情、休閒、娛樂、服務、宗教‧‧‧等等
每個人有其自身的價值觀與人生規劃,工作不必然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尊重每個人價值觀的選擇與排序
什麼叫做認真的工作態度?其實很單純
就是工作的時間,認真工作把它做好
就是這樣子而已
我知道很多的人,尤其是以前的觀念幾乎都是第一種
即使是現代,很多人如果不抱持第一種的人生態度
可能連過生活都有問題,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所以我會尊重
然而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不全然在於工作
工作的基本意義,我認為在於維持生存所需,以及社會的互助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概念)
如果您要選擇第一種人生態度,我當然是尊重
但如果把沒有選擇前者人生態度的人,扣上工作態度不佳的帽子
似乎就不太妥當了吧?
而選擇第二種人生態度的人,也不代表他的工作態度就不好
希望大家不要把「人生態度」與「工作態度」兩者相混淆
人生是自己過的,你要如何做價值觀的取捨,在於你自己
結果也是你自己承擔,沒有人可以為了你的人生負責
有些人為了工作,失去了家庭與愛人、失去了朋友與休閒
你跟我說那樣才叫做認真的工作態度,我要怎麼買單?
因為你講的那不是工作態度,而是人生態度
請不要用工作態度來包裝,硬要我接受你的人生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7.89.1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476135607.A.7F9.html
生活負擔不大,才有辦法這樣子
沒有職場倫理還是企業文化還是什麼潛規則的概念
你為什麼可以自動腦補成各懷鬼胎...
故事的部分,以描述的方式呈現居多
從故事的材料當中,我是經過怎麼樣的思考與反省才得到這個結論
這些思考方式與過程,我並沒有放在文章裡
因為這不是此篇文章我主要想表達的
如果要再打出來,字數會很可怕阿...
還是你認為工作不到一個月請四天假,等同於,工作態度不好?
如果你自己要這樣想,我不說什麼
但請別覺得別人沒跟你一樣這麼想就不應該
請假是勞工的權益,只要在勞基法的規範之內,法律上就沒問題
當然只要員工請假,對公司一定會有影響
那誰要為員工的行為,對公司整體造成的影響負最大責任?當然是雇主
所以如果雇主覺得勞工不適任,可以有相對應的處理方式
只要合乎勞基法,法律上就沒問題,這是雇主的權力
員工要不要負責?怎麼負責?就是承擔雇主對他的處置以示負責
勞工與雇主,各自為自己的選擇來承擔後果,有問題嗎?
合則聚,不合則散,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的
※ 編輯: stawd5936 (36.237.89.107), 10/12/2016 05:12:20
在雙方都沒錯的情況下,就是適合與不適合的問題
當然如果主管是這樣子,我也會去做拿捏調整,但我不會要像他一樣
調整後主管還是不滿意的話,那就是雙方無緣囉
你所講的各讓各的意思是什麼?請問哪裡互相退讓呢?
員工的讓步:接受公司不符合勞基法的部分
公司的讓步:讓員工繼續在公司工作(這樣叫退讓嗎?)
你的回覆一直說這跟倫理無關、倫理不是這樣
不然你來講講倫理是怎麼樣?
另外若是要談倫理與道德的問題。
如果個人道德沒做好,倫理怎麼可能做得好?
而且我已經提了不下三次,你真的有認真看我的文章嗎...
故事本身以描述居多,單就故事的材料來看,你要說那不是倫理,這沒有問題
我是經歷了這樣的故事之後,得到了勞基法與職場倫理,都很重要的結論
故事不是文章的重點,勞基法與職場倫理的關係為何才是
那也是我在文章開頭與後文提到的
至於我經歷這樣的故事,我是怎麼反思而想到「職場倫理」的過程
這過程不是重點,也沒有必要說明
只能說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會透過不同的方式,學到他該學的人生課題
而我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學到了這部分
※ 編輯: stawd5936 (36.237.89.107), 10/12/2016 12:13:46
※ 編輯: stawd5936 (36.237.89.107), 10/12/2016 12:22:35
※ 編輯: stawd5936 (36.237.89.107), 10/12/2016 12:41:26
※ 編輯: stawd5936 (36.237.89.107), 10/12/2016 12:51:16
你一直要文不對題的鬼打牆回文想要告訴我該怎麼樣才對,我也很無奈阿囧rz
※ 編輯: stawd5936 (220.143.62.70), 10/14/2016 22:31: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