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與節電,縣市政府的 #能源治理能力 是關鍵!
①肯定中央近年節電政策方向,但更應擴大辦理,前瞻2.0應納節電預算,讓縣市政府展開能源治理工作。
②針對節電問題和能源政策,市府應成立具跨局處協調能力、納入民間團體討論的平台。
⚡️
天氣越來越熱,#今天下午1點50分的用電尖峰時刻再次刷新了最高用電紀錄,現在歷史用電紀錄前4名都是這10天內達成的,而且看起來很可能過幾天又要再破紀錄。
也在今天,許多關心能源轉型的環團夥伴召開記者會,要求前瞻計畫2.0 #預算不該只有裝冷氣這種耗電的項目,#更應該納入節電相關的計畫補助,以及 #持續編列能夠提升縣市政府能源治理能力的預算項目。
雖然現在電力的備轉容量一直都是10%以上,維持著供電無虞的綠燈,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做好更深度的節電工作,壓低尖峰時刻的用電量,未來就算蓋再多再生能源或是火力電廠都不夠用。
所謂的前瞻計畫預算,就是應該要用更長遠的眼光看見未來可能的危機和轉機,從現在開始透過預算和計畫,讓未來更好,所以 #我非常支持用前瞻預算支持節電工作。
中央政府從2015年到現在,也有持續地編列節電計畫預算鼓勵縣市政府根據自己的產業環境和社會活動特性,因地制宜全面地推動住宅、服務業、公部門的節電工作,並提升縣市政府的能源治理能力。
結果很明顯,中央有支持節電真的有差。過去三年比起還沒有節電計畫的2012到2014年間,節電的成效好更多。這項預算也讓過去完全不用處理能源或節電議題的縣市政府,在這幾年逐漸發展出能夠處理自己轄區內能源議題的能力。
以前縣市政府可以兩手一攤,把減碳、節電甚至空氣污染的問題通通推給中央政府和台電,現在則慢慢累積成長出處理這些問題的能力與經驗。
縣市政府以及民間團體,比起中央政府更瞭解自己的家鄉需要優先處理什麼能源議題,用什麼方式最有效率,同時能夠讓更多民眾參與,開始關心能源議題,所以未來的減碳與節電工作,絕對需要一個有「能源治理能力」的縣市政府。
因此節電預算支持不能斷,前瞻計畫應該包括這個項目。
⚡️
最後來談談我們 #新竹市的節電政策,這張圖大家是否覺得有些眼熟?我在第三次定期會質詢時用過。#能源轉型推動聯盟 在2016年和2018年都做過縣市能源政策的評比,並且提出幾項政策建議。
新竹市兩次評比都是落在不排名的C組「雖有意願進行能源轉型,但政策計畫缺乏新意,尚需更多的協助和督促」,表現其實差強人意,而目前的節電計畫預算,新竹市的預算整體執行率也不佳,只有50.8%,只比基隆、雲林和南投好而已。
就我的觀察,新竹市面對能源議題顯得被動而且缺乏整合,各局處各自為政,欠缺市政規模的通盤能源政策,也少有民間團體參與政策層次的討論。
舉例來說,#節電計畫 的主責雖然在 #環保局,但其實 #住宅節能與創能 關係到 #都市發展處,而 #鼓勵太陽光電的發展和服務業節電 更和 #產業發展處 有關。這次 #班班有冷氣 引發熱議的 #校園降溫計畫 則和 #教育處有關。
為了不讓新竹市在下一次評比又繼續排在C,這些局處我都曾針對能源問題和它們討論過,提供一些 #建議。
但我真心認為,我們現在需要一個#能夠納入民間團體參與政策討論,同時#有跨局處協調能力,#定期開會的平台,來認真地處理新竹市的節電問題和討論能源政策,這也是我接下來會繼續努力的方向。
————
補助裝冷氣之餘 環團呼籲前瞻2.0納節電預算 健全能源轉型基礎
https://e-info.org.tw/node/225873
天熱用電量跟著飆 23日下午再創歷史新高
https://reurl.cc/qdxGxp
全台縣市拚節能,民間評比結果大公開!
https://reurl.cc/pdzaze
能源治理能力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方能源治理正起步 ,前瞻計畫第二階段:納入地方能源治理才是真前瞻!(07/23/2020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
台灣夏季用電高峰到來,近期尖峰用電連續創下歷史新高。在希望增加發電端的可用資源時,地方卻出現火力電廠污染與再生能源開發等相關爭議。要解決這類能源與環境問題,根本之道必須要在用電端進行更積極的管理與效率提升。從近年國際成功經驗來看,要能有效提升用電效率與節電,關鍵在於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權責分工與互助協力,才能掌握各地用電特性,量身打造節電策略。
因此,數十個環團共同組成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於今日(7/23)召開記者會,督促中央政府當務之急必須提出地方節電的長期計畫,提升各縣市在節電政策的權責與資源,避免台灣因高用電量造成電力調度困境,也才有助於打造能源轉型所需的基礎工程。
前瞻計畫第二階段:納入地方能源治理才是真前瞻
中央政府自2015年起推動地方節電,並於2018年首次進行長達三年期共73億經費的縣市共推節電計畫,提供縣市政府進行「節電基礎工作」、「設備汰換與智慧用電」、「因地制宜措施」等節電措施,根據能源局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各縣市老舊用電設備汰換共節電 10.73 億度,合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55.5 萬公噸。但此計畫即將在今年到期,至今政府仍未公布任何後續規劃,造成許多縣市政府才剛開始累積節電的經驗與相關知識,卻無法預期中央未來是否還會繼續提供資源支持。
於2017年公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旨在打造未來30年國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因此攸關未來台灣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氣候變遷因應、促進環境永續都被放入計畫主軸中。但是在前瞻第一階段,卻缺乏解決氣候變遷的能源基礎工程規劃。七月初立院同意行政院辦理前瞻計畫第二階段的4年4200億元預算籌編,聯盟呼籲,前瞻第二階段應納入攸關台灣能源轉型成敗的地方能源治理工作,從這筆預算支持地方政府持續推動節電。除了「校園裝冷氣」外,制定更上位與全面的能源治理與用電管理計畫,打造能源轉型所需的基礎公共建設與治理架構,才符合前瞻的真正意義。
針對前瞻納入校園裝冷氣政策議題,主婦聯盟基金會主任吳心萍也表示:「日前全國中小學全面裝設冷氣的政策宣示,雖可保護學童免於熱傷害,但針對校園的環境也應該有更前瞻的策略,學校還可結合屋頂及108課綱推動能源教育,透過裝設光電等措施建築物降溫、有發電收益,還能間接減少冷氣需求。除此之外,聯盟也觀察到,許多縣市在推動電器汰換時都有針對中低收入戶的設計,我們肯定此作法並建議進一步延續」
地方節電初見成效 中央規劃不可停擺
自2015年起,中央政府開始補助縣市政府進行住商部門節能,因此聯盟整理分析全國在過去五年的用電趨勢與各地能源政策上的進展,檢視近年地方能源治理與節電的成效為何。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魏陽強調:「在2015年到2019年間,全國住商部門的總售電量呈現成長趨勢,五年間約成長23億度。但若考慮各縣市可能有人口與用電戶數增長等因素,聯盟以「用戶每月平均用電」計算各縣市節電成效。2015年到2019年間,全國住商部門每戶每月平均用電的節電率為3.68%,顯著優於尚未執行地方能源治理計畫的2012到2014年(0.79%)。如果只看用電高峰的7月到9月,則2019年住商部門每戶每月平均用電與2015年相比,更是有高達5.71%的節電率,顯見住商用電管理近年已逐漸進步,未來若能有持續性的經費與規劃,將對緩解夏季尖峰有更多貢獻。
魏揚並補充如果看服務業分為800kw以上、以下跟表燈營業。這三用戶節電率,800kw以下跟表燈用戶在2015-2019年用電量是下降的,但800kw以上的這些用電大戶,用電是增加的,增加了2.73%。因此未來的用電管理上,800kw以上用戶,應該負起更多節電責任。
從個別縣市的數據進一步分析,近期中火事件爭議不斷,爭好氣聯盟發言人石毓菁強調「雖然2018-2019年,台中市住商節電率成績為第一名,但若考量工業用電成長,則排名為倒數第三。近日台商回流投資,台中市招商為六都第一,中市府應積極控制工業節能,訂立強制性能源效率規範,並強制規定回流台商設置光電系統。而工業用電亦屬中央經濟部管轄範圍,應從前瞻計畫中編列地方能源轉型經費,對焦協助台中市工業節能治理,並補助汰換耗能設備,導入能源管理系統。」
聯盟將影響各縣市能源治理重要的指標性政策進行盤點與整理,列出五項重要能源項目(如下表),為地方政府能否推動能源政策的重要基礎,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指出:2015年前,只有極少數的縣市政府對能源治理概念有所了解,在經過五年嘗試後,可看出在「公民參與能源委員會」與「能源主責單位」上,都有一半的縣市已經設立,其他項目也有約三分之一的縣市開始執行。除此之外,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楊順美秘書長也表示:「各縣市也在既有政策的基礎上,推動符合在地特性、能深入社區、或與公益結合的能源與節電相關政策與福利,值得鼓勵。」
蔡卉荀更補充:「前瞻基礎建設不只是硬體設施,更是未來能看到實際成效的治理模式,這五年來,已經有蠻多縣市有相關制度建立,這些重要的能源基礎建設,不是立竿見影的基礎,但是會成為地方能源治理是否得以成功的關鍵。希望中央給地方持續經費推動,不要讓節電計畫停住或退回。」
楊順美秘書長進一步指出:「從2018-2020因為有中央經費編列,有工研院專業團隊協助,未來若能持續有專業團隊協助、中央政府經費編列,地方能源治理一定可以持續提升。因此前瞻第二階段一定要把地方能源治理推動下去,讓有成果的縣市能要延續,沒有起步的縣市能萌芽。」
但在過去幾屆評比中,聯盟也發現部分縣市的能源政策推動成效不足、縣市政府內溝通不順暢、或能源主管單位權責不足等問題。因此這些指標性政策,是否運作得當、實際成效為何,都還需要中央長期的計畫進行監督與協助、
地方能源治理關鍵:電力資料公開、持續性經費、能源人才培育
過去地方政府並無能源業務執掌的義務及權責,也長期缺乏制度性的支持與穩定的經費挹注。2015年後,中央與地方在節電計畫上開始協力,以下為聯盟整理未來仍亟需中央持續改善與協助的三項關鍵:
1.修訂能源管理法規,明確要求台電公司提供用戶用電資料:因地制宜、對症下藥的地方能源政策,需要有不同區域、產業、需求結構等詳盡的用電歷史數據資料,然而過去地方政府在擬定能源相關政策時,經常碰到地方性的用電資料難以取得、無法進一步做需求分析的困境,未來中央若能在不影響個資權益的前提下,修訂能源管理法規,明確要求台電公司以公開透明的原則,提供完善的用電資料,將能為後續地方政府的能源計畫制定,打下重要的基礎。
2.應提供持續性節電與治理經費:在2015年「智慧節電計畫」30億與過去三年「新節電運動」 75億的計畫經費推動下,地方政府在國家整體能源轉型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更逐漸成為能源政策的關鍵協作者。來自中央長期穩定的經費挹注,建構能整合各項資源的機制,將是未來地方能源治理能持續強化的關鍵。
3.地方能源專業人才培養與教育:2015年中央開始推動縣市節電計畫後,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如萍呼籲:「能源局與工研院為各地承辦人員舉辦電力知識系列培訓,教導各縣市進行地方電力盤點與分析,都是打造能源治理能力的基礎工作。未來必須持續有穩定的計畫協助各縣市建構人才、培養公務體系具備相關知識,才能讓各地的節能政策真正到位,希望經費可以支持能源轉型知識推廣,創造由下而上推動能源轉型的環境。」
而針對能源轉型的推動,野薑花協會理事長陳雪梨表示:「目前有些太陽光電案場有爭議或推動不順,希望未來我們可以跟地方政府多做一些交流,希望綠能的規劃是由下到上,作為地方創生的主流。」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林學淵也提醒:「過去在2015前,台灣能源管理都是中央經濟部的統一管理,在這之後有地方能源治理計畫,中央應針對2018年起的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計畫進行檢討缺失。」
聯盟再次強調,地方政府是台灣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重要夥伴,中央政府應盡快公布地方能源治理的長期目標,並納入前瞻第二階段計畫,讓地方政府在能源轉型路上發揮助力,透過積極的用電管理,讓台灣能源轉型更加順利。而民間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自2015年起已舉辦兩屆地方縣市能源政策評比,是台灣由民間主辦且定期公布的指標性能源評比。聯盟也預計於今年底啟動第三屆評比,持續監督台灣能源轉型進程。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介紹:全台各縣市關切能源轉型的民間團體,於 2015 年 7 月聯合組成,定期舉辦各縣市政府能源政策評比,並發表能源政策觀察與分析,聯盟成員如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高雄、臺北、花東辦公室)、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新北市蘆荻社區大學、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荒野保護協會、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總會、台中分會)、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翻轉嘉義工作隊、台南市社區大學、台南新芽協會、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宜蘭月見學習農園、環境保護聯盟屏東分會、看守台灣協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 社團法人野薑花公民協會、350.org、綠色和平、爭好氣聯盟、社團法人台灣公民自主發電行動聯盟)
主辦單位:能源轉型推動聯盟
發言團體: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任 吳心萍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 魏揚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蔡卉荀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 楊順美
爭好氣聯盟發言人 石毓菁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 高茹萍
野薑花公民協會理事長 陳雪梨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林學淵
♡
能源治理能力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因為能源政策投韓?】
#口號與理想外更需實踐能力 #科技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文章很長,先講結論,如果你認為核能可以繼續存在台灣是最重要的事,那你可以投韓國瑜,然後就別往下看了。
認真去探究韓國瑜的能源政策,其實沒什麼好探究的,唯有一點明確,#使用核能,這當然值得肯定。但至於其他當前政府的能源爭議,例如離岸風電、新建燃氣電廠、大潭接收站或是光電亂象的問題,我沒看到任何解決辦法。
▼這是韓國瑜的
https://richtw.tw/policy/03
▼這是美國總統參選人的
Biden: https://joebiden.com/climate/
AY: https://www.yang2020.com/blog/climate-change/
因為韓候選人提出的政策實在太模糊,幾乎一個數字都沒有,甚至對再生能源有些誤解,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評論...對比美國民主黨黨內初選候選人(才黨內初選而已)的能源政策,我真覺得韓國瑜給出的能源政策完全沒打算吸引中間選民(想做功課的人),僅有核能至上的人才有可能無條件買單(我話講得難聽但事實如此),至於因為討厭蔡英文而買單又是另一回事了...
▊關於2035 5050
於2035年前達成一半電力來自潔淨零碳能源的想法在國際間已經不難見到,甚至2050零碳電力百分百的口號在多國都已經出現,2035的日本與南韓零碳電力的比例應該也會落在這附近。讓核能與再生能源在氣候變遷議題的框架下共同努力是符合國際趨勢的,這樣的目標在理想上算是有遠見,因此我給予肯定,即便他可能沒經過任何評估或科學依據,仍然是可行的。
預估台灣整體用電2035為3300億度,我認為50%的潔淨電力該得由20~25%的核能與25~30%的再生能源組成,會有人疑問這樣的目標是否可能?是否要建新核電廠?而要達成20%的目標至少需要:
核一延役+核二三延役升級+核四重啟
核二三延役升級+核四重啟+新增一部機
核二三延役升級+核四重啟+SMR兩個廠
★不建新機組(或核五六七八)
也就是只靠我們既有的機組維持一定的核電比例,包含核一二三四。總共八部機組,若全數造原規格順利重啟延役的話,大概可以每年提供台灣600億度電,比例約18%。而目前的情況裡,核一進入了除役前期程序,要延役技術不是問題(也有人認為附近輸電設備地質不佳),法規審核許可上目前國際沒有案例,但也有類似提案。核二與核三已經過了我國原能會提繳延役許可申請的期限,但此部分僅是原能會的審查規定,若要延役,修改內部規定並無不可。
而核四要重啟上,台電真的不要騙人有歸零思考,就我了解內部核電部門從未就核四重啟做過完整評估,也無任何報告(如果有就快點拿出來打臉我嘛)。而據內部人員的消息表示,如果在政府採購的框架下與奇異合約談的順利,再投入一千億左右的成本,三到五年內1、2號機可以陸續重啟是沒問題的。
此外,國際間在核電延役同時,部分機組也會做Power Uprate也就是提升機組發電容量的動作,核二三很適合走這個步驟,但都得再投入幾百億的升級成本,並且需要暫時閉廠升級,中間的替代電力缺口是個問題。如果完成,每部機組可再提升10~20%的發電量。因此全部綜合起來提供660億度20%的電力是可行的。
★建新機組(不須核五六七八)
我們目前四座核電廠址都有預留機組空間,也就是若真要建置大型的核電機組(裝置容量1GW以上),新北與屏東會是選項。但確實短時間內台灣要建新機組真的很困難,保守估計從2020一當選完就得開始作業,才得以在2035前進一步提升核能發電或確保核能有兩成(最壞情況核一會除役,但也可以培養除役人才)
★建廠與SMR(小型反應模組)
SMR在國際核工界的建置與佈署已經有越來越明顯得趨勢,它的選址條件與建置時間相對原本大型機組都來的輕鬆容易,一個由10個模組組合的廠就可以提供核一一部機組的電力,建置也只需要3年左右,單就趨勢與技術層面探討,這會是個好選擇,或許可與南科、中科等地的工業區再做結合也很不錯。但我們的原能會能否準備齊全應對審查,也是很拚。
總的來說,核能方面若電力要維持兩成的輸出,政策與技術方面都是相當的挑戰,國家的支持至關重要,也正是考驗團隊能力的時候,台灣四年一次的選舉真的很容易把一個需要遠見的規劃打殘。
也因此若能上台,設立不偏倚的獨立電業管制機關,提繳完整訊息於眾也是要務。
▊消失卻重要的再生能源政策
打這段是我最難過的一段,因為韓國瑜團隊確實對再生能源的規劃沒有任何想像,僅用技術不成熟、不穩定、昂貴這樣的字眼去帶過,非常可惜,提醒下面可能會罵人,所以不想看得可以直接跳過...
要達成2035的目標,別忘記再生能源的角色也相當重要,以30%的再生能源電力來說就需要將近一千億度的電力,屆時我們可能需要12GW的離岸風電、30GW的太陽光電以及發電量將近一座核四廠的再生能源才做得起來、而屆時我們可能也得準備大約5GW左右的電網儲能系統。
覲見某些國政顧問一再強調到時再生能源成本下滑、儲能技術進步就有可能...痾...想也知道這樣的發言根本玩弄大眾,對台灣的再生能源來說,沒有前期投資與規劃就不可能讓再生能源從貴的電變成便宜的電,而如太陽光電這樣的分散電力系統,著重的更是推動政策而非技術,如果只把一切交代給技術進步就能解決,那太陽能板早就可以晚上發電了... 以下繼續進行闡述:
★所以離岸風電要全部廢標嗎?
目前的離岸風電基本上也已經到了騎虎難下的地步了,一群人罵了那麼多,所以上任後要跟已經簽約的開發商解約嗎?重新分配所有規劃容量?我認為這些都不太可能,而說實話問我,我也真的無解,加上許多供應合約可能都已經談妥了,如果國家廢標,許多人的生計真的會受影響... 我僅能想到對行政疏失的部分做出檢討改善,其他真的只能放行,並持續推動。
但如果可以從來,我會希望到2030前以每年0.5~1GW的裝設量完成5GW,並對這樣的過程明確立法,確認產業水平與量穩定後再衝刺與拓展海外。
★那個太陽光電建置土地問題有解嗎?
太陽光電的建置目前就是遇到許多土地上的問題,無論是農地、濕地、林地與埤塘等,這些在30GW的前提下可能都還是得動到部分,只能先改以力推屋頂光電(20GW)再延伸地面光電(10GW)來進展。但屋頂光電在社會溝通與地方政府的協調都很重要。豈是單靠什麼技術進步就會有答案的...這些明明KMT的朱立倫與李四川等人在新北市都有很好的經驗,但我在政策裡一項沒看見...
★新興再生能源產業規劃
台灣在新再生能源市場絕對有實力切入,尤其是我們在做,但這段根本於政策中空白... 沒看到任何東西來協助再生能源產業在台灣發展的產業於政策中被提及。
▊其他能源議題面相
還有很多逐繁不及備載,獨立電業管制機關設立、電力市場規劃、綠能產業規劃、工業節能、住商節能、交通電力化等議題卻不見於韓國瑜或國政顧問講的話,能源政見中除了使用核能外,沒有一點吸引我,甚至根本廢話一紙...
如果您能感受到他用人唯才以及良善的能源治理能力又支持台灣要有核電,那就肯定投給他吧...
如果還有其他總統人選你覺得不錯,那擇你所愛
能源治理能力 在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地方能源治理政策之研析 的相關結果
囿於全球約2/3的初級能源需求及70%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來自城市,若能透過城市降低能源需求及提升城市能源供給的能力,亦即「中央與地方政府合作,地方能源治理」。 ... <看更多>
能源治理能力 在 從能源治理的在地實踐到能源民主的遍地開花?地方能源委員會 的相關結果
案例經驗如何反映出中央政府現行能源治理模式,及其對於未來治理模式的啟示。 ... 然而,本文推論在地方政府的能力建構上,得有更多的組織. ... <看更多>
能源治理能力 在 地方能源策略規劃指引 的相關結果
能源轉型有賴中央與地方共同協力發展再生能源、追求節能極大化,同時強化地方的能源治理能力,發揮地方能源策略綜效。有鑒於此,經濟部能源局規劃「全方位協助地方能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