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有時會看到被夜尿 (Enuresis) 困擾的小朋友跟爸媽🥲 有時候孩子大了開始有羞恥心,因無法控制的尿床被責備,有可能產生巨大的壓力和創傷甚至低自信心,而家長也因為善後問題常常弄得身心俱疲,今天來談談尿床吧😅
#尿床:指在睡眠期間膀胱發生的無意識排尿。
👉🏻定義:
🔹5~6歲的小孩,仍然持續每個月有2次或2次以上在夜間尿床;
🔹6歲以上的小孩,仍然持續每個月有1次或1次以上在夜間尿床。
根據國內外的統計,#7歲的孩子大約有近一成的機會會尿床,而每年大約有15%的孩子會自行痊癒,其中男生大概是女生的1.5-2倍。到了國小畢業時,大約只剩其中五分之一(約2%的小孩)仍在尿床,甚至大約有0.5~1%的人超過15歲、甚至成年後,仍舊為尿床所困擾。若年紀越大卻仍有尿床的患者,其症狀可能會越來越嚴重,而且也很難自己痊癒,建議國小後若仍然有持續尿床,應該要帶去兒科就醫,以免錯失及早接受治療的機會❗️
👉🏻尿床可以分為:
🔸#原發性 (primary) 尿床:小孩出生後尿床的情形一直存在沒有停過,佔9成,有可能跟遺傳或發展成熟有關。
🔸#次發性 (secondary)尿床:小孩在停止尿床後至少六個月或一年以上,然後才再發生尿床的情形,可能跟身體疾病的結果或和心理因素有關。
👉🏻原因:
1️⃣ #遺傳: 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會尿床者, 兒童尿床的機會也會是一般人的六到十倍,如果父母其中一個容易尿床,小孩有四成的機率會尿床,如果兩個父母都會尿床,小孩有近八成的機率會尿床。
2️⃣ #膀胱及尿道周圍的肌肉發育未成熟: 排尿這個動作其實涉及到多種神經訊息的傳遞和肌肉的調控,平均約要到6-7歲後才會有較精準的控制 。
3️⃣ #夜間多尿症:大腦中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夜間尿液產生量過多。
4️⃣ #大腦覺醒中樞異常:夜間睡眠中當膀胱裝滿尿液時,膀胱壁的壓力感受器無法及時將訊號送到大腦造成覺醒。
5️⃣ #膀胱過度活動: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導致尿急、頻尿、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
6️⃣ #心理壓力: 可能造成次發性尿床。
7️⃣ #泌尿道感染:可能造成頻尿、夜尿等症狀。
8️⃣ #便秘:因腸道擠壓造成膀胱容量變小。
9️⃣ #睡眠問題:有睡眠呼吸終止症或腺樣體肥厚。
🔟 #基因問題:染色體12和13q上可能有夜尿的基因。
👉🏻檢查:
✔️病史詢問、理學檢查。
✔️尿液檢查。
✔️腎臟及膀胱之超音波檢查。
✔️排尿中膀胱尿道攝影術(VCUG)可排除膀胱輸尿管逆流或腎臟內逆流等問題。
✔️尿路動力學檢查。
👉🏻治療:
可以就醫之前,完成「排尿日記」,紀錄24小時小孩喝水的時間、喝水量、排尿的時間、排尿量。連續紀錄48-72小時,就診時可幫助醫師初步評估孩童尿床的可能原因。
1️⃣#行為治療:
✔#動機治療: 獎勵沒有尿床的夜晚,但不處罰有尿床的夜晚。
✔#鬧鈴治療,國外有賣對尿床感應的鬧鈴,可以喚醒睡夢中的小孩中斷解尿,不過這個方法通常起床的都是父母,有時是父母精神更容易耗弱😂。
✔#膀胱漲尿訓練,看是否能增加膀胱容積。
✔️ #建立較好的飲水習慣(白天多喝,晚餐後不可飲用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飲料﹐睡前兩小時不喝水)。
✔#正確的小便姿勢,避免排尿不完全(可以在馬桶前放置小板凳,協助改善排尿姿勢)。
✔#預防便秘。
✔#睡前排空膀胱等。
2️⃣#藥物治療:
✔抗利尿激素類藥物 ( Desmopressin):減少夜間的尿液製造,減少孩童尿床的發生機會。
✔️抗乙醯膽鹼藥物(Oxybutynin): 降低逼尿肌的活性,改善頻尿並增加膀胱容量,進而改善尿床。
✔️三環抗憂鬱劑(如Imipramine):減少膀胱的不穩定收縮,其抗乙醯膽鹼之作用可能有助於增加膀胱容量,改善尿床,不過心率不整的小孩不適用喔~
⚠️ #尿床不是孩子的錯,#不要一味的責備孩子‼️
父母的責備和同儕的眼光常讓尿床的孩子衍生出內向害羞、自卑、低自信心等特質,尿床常給兒童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創傷,也常讓收拾善後的爸媽睡眠不足,情緒暴躁,甚至影響工作!因此,如果能及早正視尿床問題且就醫治療,不但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減少親子間的摩擦,還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促進人際關係呢!
大家知道嗎?除了之前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國際兒童尿控協會及歐洲兒科泌尿科學會
將 #5月26日訂為”#世界尿床日”(world bedwetting day ,5/28-30都有看過),主要是鼓勵家長要正視尿床這個問題,及早協助小孩改善尿床的問題建立自信心喔~
#佳鴻診所
膀胱容量變小原因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濫用藥物年輕化!國衛院:娛樂用愷他命 三年內再犯率近四成】
2016年震驚社會的「W飯店毒趴」,派對中提供搖頭丸、一粒眠、K他命等10種不同成分的毒品,郭姓小模服用多種毒品神智不清,之後重度昏迷,卻被同行友人丟包醫院不幸喪命。根據法醫檢驗,郭姓小模遺體中有多達9種非法藥物的反應,確定其死因為多重中毒休克,併發橫紋肌溶解症及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註1】
■別碰毒品! K他命(愷他命)使用再犯率近4成
近年來不少年輕人,會用K他命來開趴,而這種藥物一開始是拿來做為麻醉用,現在卻被當成娛樂性藥物,但專家研究指出,三年內的毒品使用再犯率將近四成,而且有女性使用了K他命後,非自然死因多達19倍,一時助興可能會賠上性命。
【國衛院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為堅】說:「情緒不太好他要用這個藥,可是事實上呢,它更容易引發這麼多複雜的死因,而且很容易死於自殺。」檢警在邊境查緝大量的新興毒品,包括K他命,但還是不少年輕人,誤以為K他命沒有危害,被拿來娛樂助興,但醫師指出吸食K他命,會影響腦部智力、膀胱萎縮,等永久性的身體傷害,長期濫用難以戒除,恐怕得尿布不離身。
研究數據更顯示,K他命又叫「愷他命」,是一種解離型麻醉藥,藥退後會產生幻覺,使用者,三年內再犯率高達39.5%,而且如果是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非自然死因多19倍,輕生機率更高達31.4倍。【註2】
■愷他命(Ketamine)
▶毒品特性:新興影響精神物質
▶俗名:卡門、K他命、K仔、Special K、Cat Valium
▶類別:中樞神經抑制劑(其他類)
▶毒品級別:第三級毒品
▶醫療用途:手術麻醉
▶娛樂使用愷他命,後果很要命
Ketamine(愷他命、K他命)俗稱K仔、Special K或K,為非巴比妥鹽類之麻醉劑,與PCP(Phencycline)同屬芳基環己胺類結構,是一種用於人或動物麻醉之速效、全身性麻醉劑,會使病人產生與現實環境解離(dissociative)的麻醉作用。
▶危害性
使用愷他命較常見之副作用為心搏過速、血壓上升、震顫、肌肉緊張而呈強直性、陣攣性運動等。Ketamine之藥效可維持1小時,但影響吸食者感覺、協調及判斷力則可長達16至24小時,會使專注力、學習及記憶力受損,並可產生幻覺、錯亂、意識模糊、噁心、嘔吐、複視、視覺模糊、影像扭曲、暫發性失憶及身體失去平衡等症狀。長期使用會產生耐受性及心理依賴性,造成強迫性使用,且不易戒除。
最近研究顯示濫用愷他命,會罹患慢性間質性膀胱炎,使膀胱壁纖維化增厚,容量變小,產生頻尿、尿急、小便疼痛、血尿、下腹部疼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尿量減少、水腫等腎功能不全的症狀,甚至須進行膀胱重建手術。【註3】
■國衛院:娛樂用愷他命,三年內再犯率近四成
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21/01/25宣布「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陳為堅主任、與臺大、台北大學合作,追蹤2009年至2016年39,178位愷他命初犯者的結果顯示,三年內毒品使用再犯率達39.5%,死亡率為一般同年齡、同性別者的4.9倍高;尤其是自殺、藥物過量、暴力毆打等非自然原因的死亡率,更增加高達10倍以上。
其中女性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的非自然死因的標準死亡比為19倍,自殺更是高達31.4倍。國衛院呼籲年輕人千萬別好奇地將愷他命當娛樂用。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期刊Addiction【註6】。
■愷他命的主要作用
愷他命是腦中NMDA受體的拮抗劑,是一種解離型麻醉藥。這種解離效用,常令患者在清醒後抱怨有不愉快的夢、意識模糊、幻覺等現象。
國衛院指出,愷他命的麻醉安全係數相對較高,迄今仍用於戰場或災難現場的緊急手術,為聯合國認定的一種必需藥品。但從2000年後,隨著年輕人銳舞派對(又稱銳舞和狂野派對)潮流的盛行,愷他命開始被當成娛樂性藥物使用,尤其是在東亞地區。因此,愷他命變成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成癮性藥物管制上極大的挑戰。
■研究發現,愷他命娛樂性使用有增加的趨勢
台灣從2000年初期開始,從一系列研究中發現,愷他命娛樂性使用有增加的趨勢。起初政府將愷他命列為第三級毒品予以管制,但是由於使用者日眾,在2009年11月透過《毒品危害條例》的修法,實施三、四級毒品行政裁罰。
國衛院研究團隊發現,受行政裁罰的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再次因使用愷他命受罰的機率高達33.85%;若合併計算一、二級毒品者,三年內的再犯率更高達39.95%。更令研究團隊驚訝的是,跟全國死亡資料比對後發現,這些愷他命使用者在初犯三年內的死亡率,若與一般人口中同年齡、同性別者的死亡率相比(稱為標準化死亡比),竟然高達4.9倍。
■吸食愷他命,死亡原因分析
進一步分析死亡原因,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因身體疾病死亡的標準化死亡比(2.1倍)並不太高,反而是一些非自然死因的標準化死亡比(7.6倍)較高,像是最常見的自殺(13.4倍),其次的藥物過量(21.3倍)與暴力毆打(20.7倍)等。若是男女分開來看,女性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的非自然死因的標準化死亡比為19倍,自殺更是高達31.4倍。
國衛院研究清楚顯示,年輕人為娛樂目的使用愷他命,不但會導致之後一再地使用而反覆受罰,還會大幅地增加死亡率,尤其是非自然死因。這些健康危害的範圍與程度,遠比之前小規模研究所顯示的更為廣泛且嚴重。【註4】
■長期藥物濫用會出現2症狀、4狀況
使用非法藥物或未依照醫師指示方式使用藥物,被稱為「藥物濫用」;而「藥物成癮性」則是指長期使用藥物且對藥物產生身體依賴性或心理依賴性。長期藥物濫用,會引發各式各樣的症狀和後遺症,嚴重則會造成終生的傷害。
藥物濫用可能會出現兩種症狀:
▶「耐藥性」:
重複投予相同劑量時,其效果逐漸降低,必須增加使用劑量才能得到相同的效果,也因此使用了過高的劑量而不自知。
▶「戒斷症狀」:
當使用者突然停止或減少使用量時,在生理、心理上會產生一連串的不舒服。
被濫用的藥物進入人體後,會改變其意志或心智,常見藥物濫用可能會產生以下四種狀況,必須慎防:
一、藥物耐受性
持續使用藥物後須增加劑量才能達到起初的效果,而增加使用量易造成急性中毒。例如中樞神經系統發生障礙,產生意識、行為、情緒、認知或感覺上的變化。
二、心理依賴性
因為重複使用成癮性物質,產生精神症狀或病態行為。
三、生理依賴性
減少或停藥會產生戒斷症候群。例如出汗、緊張、嘔吐、痙攣、譫妄等。
四、社會危害性
增加社會成本支出,包括生產力、醫療、監所管理、家庭、社會福利等。
現今生活環境,每個人都有其所需面對的問題和壓力,但解決壓力的方法有許多,藥物使用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如果未經醫師處方而自行使用藥物來處理問題,稍不慎易造成藥物濫用情形。所以有困擾時一定要尋求醫療協助,而不是自行使用藥物。【註5】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TVBS 新聞) - W飯店毒趴小模喪命:http://bit.ly/2MorVfl
∎註2
(華視新聞) - 「別碰毒品! K他命使用再犯率近4成」: http://bit.ly/3ai5S1W
∎註3
(反毒總動員)「愷他命(Ketamine)」http://bit.ly/3thbRMT
∎註4
udn.com 聯合新聞網「國衛院:娛樂用愷他命 三年內再犯率近四成」:http://bit.ly/36uh6zj
∎註5
(UDN)長期藥物濫用 須防4狀況:http://bit.ly/3cuuhEe
∎註6
Pan, W.‐H., Wu, K. C.‐C., Chen, C.‐Y., et al. (2020) First‐time offenders for recreational ketamine use under a new penalty system in Taiwan: incidence, recidivism and mortality in national cohorts from 2009 to 2017. Addiction, https://doi.org/10.1111/add.15337
➤➤照片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bit.ly/3ovGgDG
∎(反毒總動員)「孩子吸毒的原因是什麼?」:https://bit.ly/3r32dMb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濫用 #年輕化 #愷他命 #K他命
食品藥物管理署 / 食用玩家-食藥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膀胱容量變小原因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胎寶寶越來越大,媽媽的內臟都被擠到哪裡去了?
懷孕後肚子一天一天大起來,寶寶是健康成長了,那麼准媽媽的內臟去哪兒了?
孕期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隨著胎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孕媽媽的肚子也會慢慢被撐大。有人會好奇,當胎寶寶長大的時候孕媽媽的內臟去哪了?
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孕媽媽是非常辛苦的:胎兒長大的過程會將子宮慢慢撐大,當腹腔內有限的空間無法滿足子宮的擴展之後,它就會擠壓內臟的空間。所以,隨著胎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孕媽媽的內臟都被壓縮它的空間,同時孕媽媽會出現一些孕期特有的症狀。
胎寶寶越來越大,媽媽的內臟都被擠到哪裡去了?
在孕期,尤其是孕晚期的時候,孕媽媽肚子基本上是以包裹著胎兒的子宮為主,其它內臟都被壓縮到腹腔的周圍。特別是對腸、胃、膀胱以及脊椎的壓迫最為明顯。同時孕媽媽還會因為這些變化出現身體的一些不適。
胎兒發育後,孕媽媽的胃部會被向上擠壓,使它的空間越來越小。許多孕媽媽在孕期常常會出現沒有食慾或者飯量劇減的情況。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孕媽媽的胃容量被壓縮了,吃一點東西就感覺飽了,吃不下了,但是也會餓得更快一些。
腸道也會在胎兒發育的過程中被擠壓到腹腔的兩側和上面。擠壓會使腸道的蠕動和消化功能變弱,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孕媽媽在整個孕期沒有食慾。所以,建議孕媽媽在飲食方面要少食多餐並進行適量的運動,以保證胎寶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供給。
孕媽媽在孕晚期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出現尿頻,這是由於膀胱受到擠壓所導致的。膀胱在受到胎兒的擠壓後容量就會變小。當代謝出少許尿液之後就會出現尿意,從而導致尿頻。這樣一來,在白天倒無所謂,一旦在夜晚出現尿頻的話, 整個晚上都會睡不好覺。
胎兒的成長出會使孕媽媽的脊椎出現彎曲變形。孕晚期的時候胎寶寶已經基本發育完成,它的體重也基本上接近新生兒的重量,再加上子宮中大量的羊水,使得孕媽媽的肚子重量會非常大,而且突起的肚子會使孕媽媽整個身體的重心向前移動,從而使孕媽媽的脊椎受到巨大壓力而出現變形和彎曲。
以上身體上的變化都會引起孕媽媽許多的不便和難受。除了以上提到的食慾下降、尿頻之外,還有腰酸背痛、入睡難、便秘、行動不便等。
子宮的變化最為驚人
一、孕早期:子宮看起來像個柚子
懷孕4周:在最初的懷孕1個月時,准媽媽的子宮大小、形狀跟懷孕前相比,基本沒有特別的變化。但子宮壁開始變得柔軟、增厚,看起來大概雞蛋的大小。這個時候開始,准媽媽體內激素分泌失衡,比較敏感的准媽媽也相繼出現噁心、嘔吐等早孕症狀,有部分准媽咪還會身體疲乏無力、發熱、畏寒等。
懷孕8周:隨著孕周的增加,准媽媽的子宮壁逐漸變軟,宮頸變厚,以保護子宮。一般懷孕8周-12周時要進行第一次產檢,項目通常包括問診、測量體重和血壓,聽胎心,驗尿,驗血,檢查子宮大小等。
懷孕12周:在懷孕3個月的時候,准媽媽的子宮看起來就像個柚子,子宮隨胎兒生長逐漸增大,宮底可在恥骨聯合之上觸及到,增大的子宮開始壓迫位於前方及後方的膀胱和直腸,膀胱容量減少,出現尿頻,總有排不淨尿的感覺。
二、孕中期:子宮增大擠壓內臟
懷孕16周:進入懷孕第4個月的時候,胎兒生長的速度加快,子宮開始長大並長出骨盆,子宮四周的韌帶由原來鬆弛狀態變為緊張狀態,不少准媽媽在下腹部子宮一側或雙側,都會感覺有些腹痛,呈抽痛、脹痛和下墜感,但一般不會對懷孕構成威脅。
懷孕20周:懷孕5個月,准媽媽的子宮日漸增大,將腹部向外擠,致使肚子向外鼓脹,准媽媽可以再肚臍下方約1.8釐米的地方能夠很容易就摸到自己的子宮。到了懷孕6個月時,子宮現在已經到了肚臍上約8釐米的上方。這個時候,子宮增大快速向上擠壓內臟,所以幾乎全部的准媽媽都會面臨胸口憋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於是,准媽媽開始選擇側臥的睡眠姿勢。
懷孕28周:到了第7個月的時候,准媽媽腹部隆起明顯,宮底繼續上升,子宮高度為24-26釐米,身體為保持平衡略向後仰,腰部易疲勞而疼痛。這一時期,准媽媽的體重迅速增加,每週可增加500克;同時增大的子宮對盆腔壓迫加重,使下半身靜脈回流受阻程度加重,若不注意可能出現痔瘡。
胎寶寶越來越大,媽媽的內臟都被擠到哪裡去了?看完趕緊抱抱老婆
產後收腹帶不為修身,為保持內臟緩緩歸位
由於在懷孕期間,子宮的增大對內臟造成擠壓,而產後,子宮立即變得空虛,之前被抬起的內臟隨即下垂,同時由於體內的體液比孕前增長了近1/3,細胞也相對增大,更加重了內臟的下垂。
所以在產後,大家最要注意的就是使內臟復位。非常關鍵的一環,就是要記得捆綁腹帶!除了睡覺時,每天早晨起床、午飯前和晚飯前都要用收腹帶才能使體形迅速恢復,預防胃下垂和懼冷症。材料要用棉布或麻布,不要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產後即常坐起或走動。也因地心引力的關係,將造成鬆垮的子宮收縮不良,引起子宮下垂,即很有可能是所有婦女病的根源!
而原本即為內臟下垂體型者,亦可趁坐月子期間勤綁腹帶來改善。產後收腹最怕捆裹太緊,特別是寬大笨重的腹帶和紗布繃帶類,最容易捆裹太緊,不僅不舒適,還會影響血液循環,壓迫胃腸和內臟,使用這類腹帶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