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部媽翻出了以前報紙上會有的『電影本事』,是「電影的故事情節」,也是早年戲院發送給觀眾的「劇情說明書」、「電影本事單」之簡稱,部媽這張是經典作品《十誡》的本事。
《本事是什麼?》
今日年輕人也許多不識「電影本事」為何?究其字意,「本事」一詞意為「事情的經過原委」、「詩詞或戲劇中的故事」。應用於電影,本事之意昭然若揭,它是「電影的故事情節」,也是早年戲院發送給觀眾的「劇情說明書」、「電影本事單」之簡稱。
電影本事通常薄薄一張,報紙似的材質,雙面印刷,橫直大小不定。一面多是當日放映影片的劇情簡介,另一面則是下期電影預告。如此一來,只消一張電影本事,戲院既可介紹播映影片,使觀眾更了解劇情內容,亦可宣傳即將上映的電影。剩餘空白處,業者有時會另闢蹊徑,發揮巧思,夾雜入五花八門的文案劇照、影評解說、演職員表、主題曲樂譜,甚至與電影毫不相關的房屋出租或藥品廣告、選舉文宣、反共標語等等,讀來十分趣味。
因此,電影本事不再只是一張單薄的「廣告傳單」,實際上它可謂最早的「電影資訊看板」,可以自由創意、深入淺出、甚至突梯滑稽地,承載記錄了早年台灣電影文化史。
《本事的起源與衰落》
電影本事其實起源很早,日治時期台灣戲院就已發送本事。國民政府剛遷台時,還可見一陣子中日文並列的本事!在默片時期,對白主要依靠現場的電影辯士,厲害點的還可以「拿了本事,就上台解說」,任憑辯士透過本事就可決定如何替劇情加油添醋!
進入有聲片年代後,辯士漸從戲院消失了,但本事仍是片商及戲院的必備宣傳手法之一。尤其台灣早已等同好萊塢電影殖民地,設備好的首輪戲院幾乎放映洋片為主,本事更是不可或缺的輔助素材。
電影史學家黃仁解釋:因為當年「懂英文的還是不多,看字幕時間都來不及,因此要發本事」,加上「看完電影後很多人看完都忘記了,拿個本事回去的話他會再看,看了會和別人講,所以本事很重要的。」因此本事是那個年代除了「報紙」、「海報」、「戲院看版」等之外,戲院提供的一項重要宣傳品,也兼具某種程度的教育意義。
本事的設計製作,通常是由片商提供文字劇照等素材,各家戲院自行設計印製後,再於電影院發贈觀眾。細節的發送方式,則隨時代與戲院各有不同。大多是免費贈送,只有1946年據稱戲院業者曾為了節節高漲的娛樂稅,竟把原本免費的本事略加裝飾,「每份出售5元或10元不等」!但大多時候,本事是隨票附贈一張,或進散場時才發送,又或更輕鬆簡單地安置於電影院一角落,供觀眾隨意拿取。直到約1980年代開始,在電視與錄影帶市場衝擊下,國片產量滑落谷底,台灣電影工業走向低迷,映演業面臨衰退命運,加上民眾教育水準提升等諸多原因,戲院逐漸不提供本事。
電影本事於是慢慢銷聲匿跡,它的角色也逐步轉變。
從廣告宣傳品、電影資訊看板,搖身一變成為收藏家的藏品物件!雖然對那個即使連電影膠捲也毫不在意細緻保存的年代而言,本事是更不受人重視的邊緣附屬品。但對影迷來說,本事卻是當年可直接輕鬆搜集的觀影紀念物,曾有本事收藏家表示:「小時候假日常去西門町地上撿本事,拜當時的人有隨手扔掉的習慣,本事還蠻好撿的。」當年遭觀眾棄之如蔽屣的電影本事,現在已是收藏家之間的交易物件。原本免費的本事,現可叫價約一張新台幣70-300不等,端視其珍稀及保存完整度而訂。
今天發現這個東西覺得很酷,分享給大家
(本文轉載自高雄市電影館官網 http://kfa.kcg.gov.tw/n/review/talk_detail.php?catid=106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碰果手作Ponggo DI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素材Link : https://pse.is/PONCARD 這次出的影片應該可以解決用軟體的困擾 用Word或是其他類似的文書軟體就能編輯囉:D 然後宅宅如我 在家裡編輯一下、印一印 就完成底片膠捲卡片了:D 相信你們也可以! #情人節 #底片卡片 ✂Apps ═══════════════...
「膠捲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膠捲英文 在 部長影像研究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膠捲英文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膠捲英文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膠捲英文 在 碰果手作Ponggo DI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膠捲英文 在 半瓶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膠捲英文 在 戴爾美語- 【底片相機】 小編就超喜歡底片相機拍出來的效果!!! 的評價
- 關於膠捲英文 在 底片相機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膠捲英文 在 底片相機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膠捲英文 在 用Word就能做!2020年版本底片膠捲卡片Photographic film ... 的評價
- 關於膠捲英文 在 底片相機英文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EDU.TW 的評價
- 關於膠捲英文 在 [乃木] 冨里奈央BLOG 20230616 - PTT評價 的評價
膠捲英文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江湖兒女》:山河猶在,三峽好人仍逍遙;江湖多變,兒女情長成追憶】
要說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性人物,出生於山西汾陽的 #賈樟柯 肯定榜上有名。今年『佳映娛樂 Joint Entertainment』舉辦賈樟柯的系列回顧影展,片單從 1997 年交出首部劇情長片《小武》一直到 2020 年於柏林亮相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賈樟柯橫跨 24 年的重要作品,在此一影展中都能窺見。
除了前述的兩部電影,還包含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天注定》、金馬獎七項大獎提名,最後榮獲最佳原著劇本、觀眾票選獎的《山河故人》和再度入選坎城影展的《江湖兒女》,共五部片,將在台北、台中、高雄聯合展映,上週正式放映。
這篇文章,來談談《江湖兒女》。
初次在大銀幕與《江湖兒女》邂逅,是兩年前的金馬影展。此作是賈樟柯的黑幫史詩,同時也是對自己過去作品的致敬,《任逍遙》裡的巧巧和斌斌,在平行時空中再次相遇。年輕時的巧巧,與《任逍遙》時一樣留著《黑色追緝令》中烏瑪舒曼的及肩鮑伯頭,穿著一樣的紅色外衣,只是這回她的身份從舞女,成了斌哥的女人,而她坐牢五年後到奉節找斌哥的情節,後望著幽浮,《三峽好人》寫實中的浪漫即閃,賈樟柯也刻意讓巧巧的造型與《三峽好人》如出一轍。
出獄後的風霜及滄桑,手中握著礦泉水,腳下踏著大同和三峽,賈樟柯想說的還是同片土地、同一群人的命運,《江湖兒女》是賈樟柯在年屆48歲、拍片20年後對自己創作的深情回眸。
《江湖兒女》從 2001 年的大同說起,斌哥與兄弟們用臉盆喝下五湖四海,集體看著《喋血雙雄》,葉蒨文唱起的那曲《淺醉一生》,已是江湖;2005 年的奉節,斌哥與巧巧在跨火盆後正式分手,大同的江湖在奉節的山水中畫上休止符;2017 年,大同的江湖猶在,但人心已變,斌哥早已不是那個斌哥。
細看《江湖兒女》長達 17 年的時間跨度,賈樟柯筆下的大時代,卻仍是烘托人心。電影開頭,斌哥身在江湖,巧巧則認為自己非江湖裡的人,直到巧巧為愛開槍那刻,才甘願縱身江湖,之後斌哥為錢、為名、為心離開江湖,顛沛流離的歲月,兩人的核心價值不斷轉變,男人追求名利,女人講究真情,兩人的世界始終不能同步,有緣無份早已天注定。就像巧巧淚唱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兩人從開槍那刻起,命運就此分道揚鑣。
全片透過女性視角,在男兒至剛的血性中,娓娓道來一段江湖兒女的身不由己,賈樟柯柔情一書,從江湖探人心,再從人心道江湖,信手拈來皆是滿瀉的情與義,承載的是生命之重。
影像中,賈樟柯也將時代改變的痕跡細膩呈現,從開頭巧巧坐的顛簸大巴、火車、船到高鐵,除了大眾運輸工具的改變,通訊軟體的進步也存在其中,再細微的觀察影像,可以看出賈樟柯連拍攝手法也用來呈現時代變化,從16 mm膠捲、35 mm膠捲、DV 攝影機到高清影像,粗糙的顆粒感到清晰的畫質,這些細微的轉折讓江湖多變,人心更加立體。
片尾透過監視器拍著巧巧落寞身影,賈樟柯選擇用粗糙畫面呈現,讓觀眾看不出情緒變化,這 17 年的過往雲煙,令人感嘆最後只能用老舊的監視保留住那份感情的純粹。猶記片中一幕,巧巧看著火山對斌哥說:「經過高溫以及燃燒,火山灰是最純淨的吧?」呼應著英文片名《Ash Is Purest White》,或許代表著兩人之間的感情,儘管經歷了漫長的折磨苦難,早已不是純粹的愛情,但在錯綜複雜的顛沛中仍望保有那份最單純的心意。
除了人心外,賈樟柯同樣著眼於經濟轉型,特別針對故鄉山西,由於山西產業結構單一,因此煤礦工業的興起衰弱以及轉型,經常在他的創作中被提及,除了產業外,移民現象亦是,賈樟柯透過一貫的人文筆觸,細膩講述底層勞工的無常生活。
賈樟柯在《江湖兒女》裡挑戰 17 年的時間跨度,也挑戰從山西、三峽到新疆的空間維度,整部片對時光易逝的細膩刻劃、人物角色的心境變化都掌握得宜,更試圖抓住那些江湖上的吉光片羽,而繆思女神趙濤也展現驚艷演技,一個眼眸、一道倩影,皆完美詮釋初入江湖的少女到歷經滄桑的成長,女性身影的切片,在大時代底下關照,更得以在影像中保存、延續。
最後,儘管江湖人事已非,斌哥和巧巧猶如《江湖兒女》海報中所示,拿著手槍,兩個人、四隻眼就此別過,望向不同的未來彼端。但我們仍在同一宇宙,無奈卻浪漫地成為宇宙中的囚徒,賈樟柯的電影如此,人生亦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在這些風雨後,步出戲院迴盪在腦中的,是巧巧與斌哥在迪斯可舞廳的忘情舞姿,足矣。
賈樟柯說:「生活就像一條寧靜的長河,讓我們好好體會吧。」或許透過這次的影展、賈樟柯的影像,台灣觀眾能在漆黑的小盒子中,體會生命流淌的美好與哀愁。
#寧靜的長河 #2020賈樟柯原鄉影展
膠捲英文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自德勒斯登聖母教堂的平安夜~
#祝大家聖誕佳節闔家平安
📍 德勒斯登的森柏歌劇院中文導覽、二次世界大戰完全摧毀再次重建的聖母大教堂、百年知名牛奶製品店與福斯汽車透明工廠中文導覽與城市節慶煙火為 #2019歐藝音樂營結束後為期三天的「音樂巡禮」景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已近全毀的德勒斯登聖母教堂,教堂殘骸放置經過了六十年,德國政府花將近十三年之久的時間重建,在2005年終於完工!
📹 德勒斯登聖母教堂落成典禮與音樂演奏(2005 10/30)
https://youtu.be/kk2_32a3L_0
📹 每年聖誕節前的降臨節,德國電視都會定期轉播德勒斯登聖母教堂的降臨節音樂會,在此分享去年2018的音樂會:
https://youtu.be/EzfJVlIn72s
【德勒斯登 聖母教堂光芒再現】♩.♪
自德國統一後,二十一世紀的德勒斯登又再次改變了,這回重大的轉折點,就從二○○五年十月底,聖母教堂的正式落成慶典開始……
三年多來,看著古城裡的聖母教堂日以繼夜地進行著重建工程,眼見教堂身上的鷹架愈來愈少,從建築的半腰際,漸漸地愈來愈輕,直到只剩圓頂被遮蓋著,最後終於露出如鈴鐺造型的著名塔頂。心中著實慶幸自己能親眼看到聖母教堂的重建完成,有感嘆,也有無限的感動。德勒斯登市民似乎也全都興奮了起來,一到週末,大家無不抽空紛紛湧入古城區探個究竟。
這個二次世界大戰的灰黯場景,終於在六十年後走出來,重新邁向充滿陽光朝氣的舞台,展現足以媲美西德的活力和熱鬧氣息。瞬間,過往的悲情色彩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嶄新活力的灌注。
Wiederaufbau,這個看來艱澀冗長的德文單字,在我剛踏進德國領土時,實難領悟它的真義,直到此時,才在我腦海裡有了清晰的意義!Wieder,再一次;bau,建設。長達十二年的命運與光陰,聖母教堂都與這個字連結在一起。
早在一七二六至一七四三年間,建築師喬治.貝爾(George Bähr)便設計了這座優雅完美的聖母教堂,百年來,她一直是市民的精神寄託所在。然而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三日那場無情的盟軍空襲,使她一夕倒下……此刻聖母教堂的再現,就像聖母降臨般感動人民,當然也勾起了戰後生存者的追念。
兩年多裡,每晚打開電視機,總三不五時地能看到當地電視台製作的、關於聖母教堂重建的歷史性節目,尤其在這二○○五年底的落成時刻,特別節目更是成天整夜地播放。
我們不得不承認,教堂能再次屹立,的確是個建築奇蹟。她耗資了高達約一億八千萬歐元的重建經費,令人咋舌!大多數都是經過國際募款而來,尤其美、英兩國的社會團體給予最多的支援;這雖無法彌補二次大戰空襲時於德勒斯登所造成的傷害,但仍使德國和英、美之間的關係逐漸走向和解,特別是重新冠於教堂塔頂上的金色十字徽(Turmkreuz),就由英國民間所捐贈。至於被炸毀落地的原徽,則放在教堂的中殿大廳裡,永久保存,提醒世人記取教訓。
二○○五年的秋末,艷陽高照,萬里無雲。德勒斯登就在這樣的好天氣下,進行了三天的「Fest der Weihe」落成慶祝盛典。潔淨的藍天,襯得聖母教堂一身莊嚴軒宇的姿態!
為了見證這重要的歷史時刻,我也不例外地加入了人群之中。古城裡,滿街早已佈滿政府出動的眾多警力,以及一群專程來幫忙維持秩序、回答遊客問題的年輕義工,負責管制從早到晚洶湧不斷的教堂參觀人潮。交通博物館、希爾頓飯店前、王侯馬列圖旁的廊道……,處處皆設起圍欄封鎖,強力控制著人潮的出入。想要接近教堂,還得迂迂迴迴地走著。開闊的新廣場前,緊鄰教堂的馬丁路德雕像腳下,滿是基督新教的忠誠信徒,與特地來朝聖的子民。
或許是因為秋意爽朗、豔陽普照,古城區內異常熱鬧,聖母教堂的落成歡慶更顯光芒耀眼。穿著白色禮服、如新娘般的漂亮女孩,在廣場上義賣有著聖母教堂圖騰的紀念品;古典造型的「巧克力女孩」也不甘示弱,圍著粉紅頭巾,發送戲劇表演傳單。
德勒斯登最大的電視台MDR全程衛星轉播落成慶典活動。主播和攝影記者群在廣場間穿梭,訪問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和當地人民。非常巧合的,在我拿著照相機紀錄聖母教堂的美麗姿態時,記者居然找上了我。
她用德文夾雜著英文的方式訪問我:
「請問妳是特地來此地觀光,參與聖母教堂重建完成的慶祝活動嗎?」
「不,我在德勒斯登住兩年多了!」
「那妳對聖母教堂重建有什麼感想?」
「妳對此感到非常高興嗎?」記者接連地問道。
其實,無論我的心情多麼興奮,最開心的應當還是德國人。聖母教堂的重現,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她本屬德勒斯登高雅聖潔的一角,戰爭無權剝奪她的存在。德國人的歡欣,我感同身受;在這些共同生活的日子中,週遭的一景一物,也都有我的情感灌注其中。
新選出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和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施洛德,兩人都來到了德勒斯登,參加隆重的落成禮拜。
聖母教堂合唱團正唱著莊嚴的聖歌。樂聲中,年輕代表們一步一步將教堂內重要的物品如十字架、聖杯、燭臺……等,一一放上聖壇。那座於大戰中被炸落的十字徽頂,縱然形體已如枯萎的花,依舊被視為殿堂裡不可或缺的聖物。搖曳的燭光在它下方,凝聚著光明的力量。
從天頂俯瞰教堂中殿,內部宛如盛開的花朵,有著瑰麗的圓花瓣,一片連著一片。新的教堂管風琴開始啟用,樂聲莊嚴肅穆,悠揚動人;教堂外,密密麻麻的人潮填滿了每吋土地,場面極為壯觀。
回溯一九九三年,聖母教堂的遺骸僅剩左右兩片不成形的立壁,矗在碎石瓦礫間。藝術家、工匠、建築專家、政府支援、經費……,無不關係著它的重建。若沒有聖母教堂,德勒斯登的天際線將無法完整。
一九九三年一月,工作人員終於在挖掘整頓過程中,找到了教堂頂原有的十字徽章。那原本金光閃耀的聖物,變成了一塊廢鐵,灰敗、黯淡無光……然而,這塊珍寶仍然必須永遠保存,它是德勒斯登人民的精神依託。
建築師們拿著細密的教堂平面工程圖,對照著比例尺,開始重建工作。大型的怪手,協助清理二次大戰中受砲火炸落的石塊。管理室裡,一格格的鐵架之間,蒐藏著因為整理遺跡而拾獲的物品。這段時間,每年聖誕節時,聖母教堂廣場前都有神父祈福,人們各個手持燭光,隨著祥和樂聲,祈求平安。
重建工程正式於一九九四年左右開始,工作人員在石塊中放入時空膠囊;也許百年後,子孫可以從這個銅罐中,讀到我們這個世紀發生的種種。投注了一千一百萬馬克的重建工程開始動工了。工程師們手持電筒,日夜向下探測,深入地窖根基,尋找重要遺物。古老的影片膠捲,就這麼找到,經過專家整理後,或多或少仍能讀出些片段資料。
地底好深……傷害亦然。直到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間,地基底層差不多修復好了。地窖的小型音樂會逐漸展開,國際募款持續進行。
絲巾、瓷盤、錫製啤酒杯、T恤等各類帶有募款性質的商品,逐漸受到矚目,其中錶面內含聖母教堂真跡小石塊的手錶,是最有質感的紀念商品之一。但無論你買了什麼,價格中的一部分必定會奉獻給聖母教堂。
等到一九九九年,聖母教堂的外牆已築到二十四公尺高。藝術家開始著手教堂內大小雕塑的重整。五年後,教堂外觀全面修復,金色十字徽吊上天頂時,有成千上萬的民眾前來共襄盛舉;神父帶領大家穿過皇宮廣場,將花車上載著的教堂組鐘掛上,慶賀氛圍逐漸蔓延。
教堂的重建,仰賴許多沉重的幕後工作。工匠們用音叉一邊敲琢教堂組鐘的邊、一邊調音。協助修復教堂七彩穹頂的藝術家,對照著過往留下的黑白照片,仔細推敲、描繪天頂壁畫;他們搭起木臺子,時而坐、時而躺下,觀察比對自己的筆繪與原圖是否吻合。至於殿內浮雕的部份,除了古典花紋的塑型完美,之後還得小心翼翼地貼上金箔;工匠們得將手中的薄片金箔,切成一條條,再貼於雕像表面;修整過程中,金箔餘屑如星星般地,掉落在藝術工匠白灰灰的長鬍子上……
重建的過程備極艱辛,集結各界菁英協助。最困難的是,要讓新興的建築體既維持原本的面貌,又具有現代未來的實用性。我們不得不佩服德國人對古蹟維護重建的精神──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整理收集被砲彈炸落的教堂石塊,再次利用,偕同新採集的薩克森特有砂岩,兩者一磚一瓦地一齊交錯崁入新建的教堂外觀結構中。所以,現今聖母教堂的面貌,夾雜了深淺色澤,深的為舊石、淺的為新石;然而再度地,她是全世界最完美的巴洛克式教堂之一!
某晚,看到電視台製作的一段給兒童看的影片,當中幽默詼諧的卡通動畫,描述聖母教堂被一隻龐大如恐龍的怪獸給推倒了。當中的影射意義頗令人深思。在戰爭中,究竟誰是那隻大怪獸呢?
滿面皺紋、白髮蒼蒼的東德老奶奶,來到聖母教堂前,在馬丁路德雕像下,放上一束新採的美麗鮮花。她宛如回到戰爭前熟悉的故鄉,臉上洋溢著滿足安心的微笑。這一刻,我相信,眾人為重建教堂所付出的心力,都值得了……
— 摘自 大塊文化《德勒斯登:浪漫古典的夢幻之城》
膠捲英文 在 碰果手作Ponggo DI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素材Link : https://pse.is/PONCARD
這次出的影片應該可以解決用軟體的困擾
用Word或是其他類似的文書軟體就能編輯囉:D
然後宅宅如我
在家裡編輯一下、印一印
就完成底片膠捲卡片了:D
相信你們也可以!
#情人節 #底片卡片
✂Apps ════════════════════
1. Word or any office software
2. 相片紙or影印店 Photo paper
3. 底片殼 film cartridge
4. 鑰匙圈 keychain
5. 手動鑽孔器 Drill
✂碰果手作 人氣影片══════════════
2種英文藝術字 新手快速上手~增加手帳、卡片色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RwiCygSX8
底片膠卷 相片卡片 製作教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8wq7uL3_g
5個 大創 開學文具用品 (手作+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PNQ7S3b-rU
情人節 掰掰啾啾 環保卡片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1u2-PHsvfQ
舊衣改造#2 牛仔褲手搖杯提袋製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LMgOtnqyE
✂More Ponggo═════════════════
Facebook: https://goo.gl/gLMZFa
Instagram: https://goo.gl/4Y2w9f
Tiktok: https://www.tiktok.com/@ponggo.diy
✂信箱:ponggodiy@gmail.com
✂music════════════════════
1. Song: "Arc North - Meant To Be (ft. Krista Marina) [Tropical House]" is free to use in videos as long as you give credits.
Music promoted by BreakingCopyright: http://bit.ly/ArcNorth-MeantToBe
2. from DOVA
✂DISCLAIMER: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膠捲英文 在 半瓶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FB: https://www.facebook.com/VinegarFilmCafe/?hc_ref=NEWSFEED&fref=nf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pf1980
►微博:http://www.weibo.com/2623858481
註釋
會出現這段注釋,是因為在YouTube頻道上有人在留言問了一些英文的問題,因此把回答他的解釋也一併貼上。
03:37溶接(Dissolve)前一個鏡頭淡出,後一個鏡頭同時淡入重疊其上,稱為溶。這個用語言很難解釋,但是你可以把這個英文當成關鍵字搜尋一下影片會比較清楚
05:15【顫慄空間】Panic Room電影的名字,我跟超粒方的對談是認為【暫時停止呼吸】的電影風格跟【顫慄空間】很像,都是利用難度很高的長時間運鏡來吸引觀眾。
05:45Fight Club是電影【鬥陣俱樂部】的英文片名。以前的電影放映是用膠捲的~可是一卷膠卷大概只能裝二十分鐘左右的畫面,所以就必須要把很多膠卷接起來才能夠放完90分鐘~這就是換本的意思,而標記點就是在影片的右上角會有一個註記,把註記貼在一起,就可以無縫把兩本膠卷接上
This channel is only used to recommending anime, comics and games.
All the videos are not intending to against copyright law, only to assisting commentary and recommendation.
If it cause any lost of yours, please contact me immediately.
膠捲英文 在 底片相機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cartridge 一卷膠卷. spool 片軸. film 膠片,膠卷. plate 感光片. latitude 寬容度. plateholder 膠片夾. spotlight, floodlight 聚光燈. 底片相机 ... ... <看更多>
膠捲英文 在 底片相機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cartridge 一卷膠卷. spool 片軸. film 膠片,膠卷. plate 感光片. latitude 寬容度. plateholder 膠片夾. spotlight, floodlight 聚光燈. 底片相机 ... ... <看更多>
膠捲英文 在 戴爾美語- 【底片相機】 小編就超喜歡底片相機拍出來的效果!!! 的推薦與評價
你知道我可以去哪裡沖洗我的底片嗎? 註 develop 沖洗 film 底片 a roll of film 一卷底片 to load 裝膠卷 overexposure 曝光過度 backlighting 逆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