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買低賣高?】
市場先生先說一個小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個人叫做范蠡(音同"離"),人稱陶朱公,即便在那個時代,他也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商人。
早年他曾經當官輔佐他的老闆越王勾踐,後來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暫時投降吳國,勾踐經歷十年後來成功復國 (臥薪嘗膽這個典故的由來)。
在勾踐成功復國後,范蠡留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就急流湧退辭官下野了。
意思是幫助統治者成功後,自己也就沒用了,繼續留在位置上可能惹來殺身之禍。這句話是他勸其他的同僚也應該辭官,由此可見他的智慧。
在辭官後范蠡轉而經商,後來成為富賈一方的商人。
范蠡有一個經商理念是這樣說:「夏置皮襖、旱聚舟。」
也有比較完整的版本:「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意思是,
在夏天的時候預先儲備冬天的厚皮襖,在冬天的時候買進輕薄的葛布衣(一種布料),
在旱季的時候開始收購舟船、做船運的生意,在大水的時候則是開始投資車子,然後等待這些未來缺貨的時機。
除了這句以外,還有:
「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
意思是知道一項商品是否供給過剩、或是缺貨,就能知道它的價格高低。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意思是物極必反,過於昂貴的東西最終會下跌,但下跌到過於便宜的東西則可能有一天上漲。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意思是當東西過於昂貴了,應該就要如糞土般適時的賣掉,而不是一直握在手裡。
反之,東西價格跌到過於便宜時,也不要因為低價而小看它,應該把它當成金銀珠寶一樣趁低價收購。
「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意思是資產應該要像流水一樣,持續的進出流動才會富有,不能讓資金像一攤死水一樣單純的儲蓄,也不能讓財物貨物只有囤積沒有流動。
上面這些話雖然並非出自范蠡本人,有一說法是范蠡的老師 計然 在朝堂之上和越王勾踐、范蠡所說,
但後人大多認為這些概念也是范蠡後來能經商成功的哲學。
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有這麼一句在說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就是在史記上記載范蠡這個人後來的德行與富裕,當時的人談論到富人一定會提到范蠡。
故事就說到這裡。
---
看完范蠡的故事,你想到什麼呢?
在投資領域,
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范蠡的概念就是「價值投資」或「景氣循環」的投資方法。
我認為這故事告訴我們的第一層思考是,
➡投資一個投資基本不變的原則,就是:「買低賣高」。
不只是價值投資和景氣循環,其實所有投資方法也都適用這個原則。
當然,不同的投資方法,對於低和高的定義方式都不一樣。
例如:
✔古典價值投資,認為只要價格遠遠低於企業資產淨值,那無論好公司壞公司都有利可圖。
✔成長股投資者認為,假設企業能保持成長,且現在價格相對未來成長後的價值仍算便宜,就有利可圖。
✔景氣循環的投資者認為,如果能判斷出當下景氣階段,就能在景氣低谷、景氣過熱時預先布局。
✔被動投資者認為即便無法判斷短期高低點,只要分散時間進場買在平均成本,時間夠長都能得到伴隨經濟成長的市場報酬。
✔即使是放空的短線交易者,也都是先賣(放空)在他們認為價格過高的地方,等待下跌後再於低檔買進回補。
即使方法不同,買低賣高仍是不變的原則。
「人棄我取、人取我予。」、「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也都是一樣的道理,用於判斷高價與低價。
➡買低賣高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許多人往往是反過來做,
許多人往往不是買低賣高,而是買高賣低、追高殺低
例如:
❌常收到一種問題是:「請問____能不能買?」底線可以填入最近漲最多的一些標的。
❌又例如在去年三月市場因疫情大跌時,許多人會問手上股票(已經跌一大段)是不是該賣?是不是該買債券避險(當時債券已經往上漲一段)?
❌再例如近期債券殖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了一小段,也有些人問是不是該賣掉這些下跌的債券,改成其他的標的。
無論是想投資或想避險,應該在行情發生前就先買進,
等到行情發生波動後才想改變方向,這樣作法不是買低賣高、也不是避險,而是追高殺低。
這就如同故事中,等到冬天來臨才想到要買厚棉襖一樣。
的確有某些投資方法是順勢操作、追隨市場動能,但他們期待的是即使買貴,也有其他人會出更高價買進,這些方法的確也有人能獲利。
但許多人投資的出發點並非如此,一開始人們總想買低賣高,可是一但看到市場行情變動,就忽略其他所有事情,開始追高殺低。
而為什麼買低賣高,這個聽起來很單純的事情,許多人卻往往做不到、做不好?
我認為這個故事還有第二層思考。
---
➡故事的第二層思考:「風險」
在故事中,「夏則資皮、旱則資舟」,看起來買低賣高很合理,也很簡單。
但仔細想想,這樣做真的就能保證獲利嗎?
想像一下,當時如果有人聽了范蠡的這個經商哲學,
自己也運用這方法開始經商,實際情況會是如何?是變得和范蠡一樣富有嗎?
有沒有可能夏天買了大量的皮襖,冬天時卻不如預期、銷售不出去,
或者乾旱時期投資了大量的船,但卻好幾年一直等不到船隻的需求。
這些是否都是一種風險呢?
甚至再進一步思考,如果其他商人都知道要在夏天趁便宜大量購置冬天的皮襖,那麼皮襖還真的會便宜嗎?
買低賣高是商業及投資不變的道理,
但這並不代表這容易做到,也不代表處處有機會,甚至你認為的低,也未必是真的低,高也不一定是真的高。
➡做到買低賣高,只是通過投資的第一道門檻而已,未必保證會成功。
從買低賣高到最後真的實現獲利,過程仍需要考慮許多元素,
例如審慎的評估市場、研究各種機會與利基、準備充足的資金以及衡量適當地投入、分散投入不同的標的、做好財務和心理上的準備、預先構想當結果不如預期時該怎麼做。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商人除了買低賣高以外,沒思考過其他變數、也沒想過遇到意外或錯誤時的應對,當意外來臨時,傷害會有多大?
在投資裡面也是一樣,
許多人在投資中只想知道:「買什麼?」「什麼時候買?」
看似很簡單,但就如同一個商人只知道買低賣高,但卻沒考慮其他的問題一樣。
➡總歸一句話就是:「先思考風險」
或者再白話一點:要考慮不確定性。
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如何買低賣高?」
實際上,我認為買低賣高的方法,指的並不是你找到一套估價法或者某個神奇的指標可以幫你買低賣高,
而是你意識到買低賣高本身必定是充滿不確定性的,針對這些不確定性,你做出了財務上與心理上充足的準備,合理的去承擔風險,讓買低賣高的過程可以實現。
並不是做對某一件事,後面就會如自己想像一樣順風順水,
往往絕大多數未來不如自己所想,這才是現實,
我們的決定其實必然伴隨著考慮不確定性,而不是忽略不確定性,無論經商或投資都是如此。
即便最終我們不能迴避錯誤和意外,但至少可以預先做好準備,而不是意外來臨時手忙腳亂、進而追高殺低。
---
➡最後快速總結:
1. 買低賣高是投資的基本原則,無論你用哪一種投資方法,不要忘記自己的出發點,落入追高殺低之中。
2. 買低賣高只是投資的第一道門檻,無論是商業和投資,其實都充滿著風險與不確定性,不要忽略這些問題。
3. 所謂買低賣高的方法,需要的並不只是一個指標或估價方法,而是你完整的意識到過程充滿不確定性,並為此作出充足的準備。
希望今天的故事能對你的投資有些幫助。 😊
市場先生 2021.03
#不小心寫得有點長
#讀完覺得有收穫可以幫我留言
圖:不是單品咖啡,偶而也喝拿鐵
臥薪嘗膽 的 由來 在 超知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伍子胥os:我才是主角!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這一天,大家會吃粽子(通常整個星期都會跟粽子度過QQ),也可能會玩立蛋遊戲,有閒的或許會到河邊看龍舟競賽,順路買香包掛著。端午節的樣貌,大致就是以這些活動存在於我們的腦中。然而,「端午節」又是怎麼來的?真的就是屈原投江而已嗎?就讓我們來看看各路的端午節起源傳說吧~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端是開端的意思,又可以叫端陽節、重五節。台灣的客家人會稱端午節為「五月節」,有趣的是,民國建立後,一度將端午節定為「詩人節」,以此來紀念屈原。至於端午節的起源故事,總與名人脫不了關係。最有名的一個,大概是那位名為屈原的老兄了。話說當年,戰國時期楚國有理想、有抱負的貴族屈原,想要改革楚國以對抗強秦,殊不知被其他貴族反對,悶悶不樂的他只好在五月五日跳河自盡。(珍惜生命,請撥打1995)傳說中說楚國人民為了憑弔他,曾划龍舟撈屍,每年還會丟竹筒飯到江中以茲紀念,殊不知屈原竟然託夢表示飯都被魚蝦吃了,請改丟葉子包米。於是乎,「粽子」的原型便誕生了。
另外一個說法是,戰國時期的原「楚國」子弟,伍子胥(沒錯,又跟楚國有關了)。因為殺父之仇投奔吳國(順路一夜白了髮owo),之後滅了楚、伐了越。殊不知吳王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建議趕盡殺絕越國(我絕對不會劇透:越王勾踐後來臥薪嘗膽,最終幹掉吳國成功復仇)。最後伍子胥就被讒言害死,然後在五月五日被投入江中,伍子胥的忌日就成了百姓紀念他的日子。有趣的是,伍子胥的故事是有外傳的!當初伍子胥被丟入江,一名巫師的女兒:曹娥,駕舟於江中想救人,殊不知大浪一來……她自己也送了命,五月五日就此成了紀念這位女孩的日子。
等等,曹娥真的是投江救伍子胥嗎?曹娥的故事有另一個版本,相傳當年曹娥的父親在江中失蹤,曹娥竟然決定投江救父……。你問我曹娥有沒有救到人?
這邊故事有兩個版本,一說她成功找到父親的屍體;另一說是最後,父女的屍體一同浮上來,死狀是相擁而死。(好慘)不論結果如何,曹娥成了孝女代名詞,後人還為她立了碑,這也是端午節由來的傳說之一。
沒想到端午節的起源,竟然這麼多的傳說故事,這些說故事的人簡直就是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裡面啊!而且端午節的起源傳說跟伍子胥相關的就佔了三個,但是最廣為人知的居然只有屈原接(ㄕㄡ)收(ㄍㄜ)的那一個。如果我是伍子胥的話,一定是心有不甘,更不要說伍子胥明明就比屈原早生好幾百年了!
其實也不用這麼憤慨,因為關於這些歷史名人的傳說,真實性都還有待考證(畢竟都是傳「說」嘛)。但我們還是可以再其中找到一些共同點,那就是:端午的故事都來自於中國南方。這反映了最有根據的端午節起源。中國古代南方稱為南越,當地部落自古有崇拜龍王、祭祀水神的傳統。他們會將舟做成龍的樣式預防水中蛟龍作亂,並以此在江上拜水神,奉獻米飯給水中龍神,這些祭祀活動,已經可以看出龍舟、粽子習俗的原型。隨時代演進,龍舟漸漸被賦予忠君意味、明清時更成為普遍的競賽。如果說端午節是從地方信仰融合各種意識形態,也是不為過的。
那麼「端午節」是個吉祥的節日嗎?五月是一年中最熱的月份,又熱又潮濕,毒蛇害蟲暴增、疾病瘟疫猖獗。古代沒有科學觀念,很自然地把鬼怪跟瘟疫、毒蛇聯想在一塊,因此端午又被稱為「惡日」。菖蒲、艾草其實都是有消毒用途的藥草,但是當時有誰知道甚麼是「消毒」,古代就當這些植物有「避邪」功用,於是這些植物成了五月端午節的必備品。此外,五月五日被視為「惡日」,也跟南越的部落習俗有關。惡日的形象跟剛好發生的惡事,總是會被聯想在一起,屈原、伍子胥的死亡日期正好就是五月五日,一代傳一代,「惡」的聯想也被加深了。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讀者朋友了解了嗎?看是看完眾多的起源後反而眼花撩亂呢?傳統節日的來源並不單純,當身邊朋友開始吃著粽子時,不妨跟他/她分享這些故事,為接下來要吃整週的粽子增添點歷史風味吧!
參考資料:
曾應楓、陸穗崗編,《賽龍奪錦》。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
洪進鋒,《台灣民俗之旅》。武陵出版社,1990年。
福建省民俗學會,《閩臺歲時節日風俗》。廈門大學出版社,1992年。
Photo credit: <a href="https://visualhunt.com/author/84c1ad">jeff~</a> on <a
href="https://visualhunt.com/…/80a6ea">VisualHunt.co…/a> / <a
href="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CC BY</a>
#超知識2 #365節日
臥薪嘗膽 的 由來 在 超知識-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 伍子胥os 的推薦與評價
殊不知吳王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建議趕盡殺絕越國(我絕對不會劇透:越王勾踐後來臥薪嘗膽,最終幹掉吳國成功復仇)。 ...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讀者朋友了解了嗎? ... <看更多>
臥薪嘗膽 的 由來 在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 全台寺廟百科 的推薦與評價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釋迦牟尼佛名言 土地公廟查詢 五府千歲誰最兇 一字匾由來 萬應公廟不能亂拜 平安粥由來 竹坑北極殿收驚 一貫道三峽. 相關資訊整理 ... ... <看更多>
臥薪嘗膽 的 由來 在 【嘟拉成语故事】 卧薪尝胆-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加西网与ku6网倾力合作精心打造的少儿教育类视频平台! 更多精彩频道,欢迎关注: 酷6全娱乐:https://www.youtube.com/user/ku6entertainment 酷6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