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占卜] 你的事業盲點在哪裡?
選擇以下一種顏色 就可以測出這個秋天前你的事業盲點在哪裡,又該如何改變呢!
圖片提供:倩碧秋妝眼影
1 玫瑰白
2 亮墨綠
3 橄欖黃
4 深咖啡
選擇好的朋友們~
就可以往下看答案啦
1 玫瑰白
違背對自己和他人的承諾,自我設限
你在工作中一直渴望成功、對自我要求過高
通常你的學習力是非常的快,又可以舉一反三
你的優點是願意接受前人的建議,
運用相同的努力複製成功。
但讓自己去模仿學習,總是認為有的虛虛的。
在職場上也擁有不俗的成績是很自然的事。
但這樣模仿的機制讓你漸漸失去自己真實想要達成的目標,加上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容易忽略初衷,或是忘記了某些準則和對自己當初的承諾。
因競爭與得失心過重,在心態上很可能轉變成只要能達成目標做什麼都可以….
可那些心路歷程確實讓你容易在夜深人靜時感到焦慮。
但請你相信,你的強項的絕對不是模仿或是複製他人,這是追隨者的思維。你必須讓自己成為創造者及原創者。
很幸運的你擁有超級高的EQ和強大的毅力以及靈活的思考能力。
只要你想要達成的就可以輕鬆簡單手到擒來。
只要你用對方法,並遵從你的直覺與正義感,平衡在某些道德層面上的矛盾。
你會知道你應該怎麼做。
目前你總覺得苦,是因為一直以來你都違背你的良知做事而已。
現在確定你的目標,讓你的良知帶領你往前走,讓自己踏實的闖下一片天吧。
2 亮墨綠
在利益之下容易忘記那些當時扶持著你的人,陪伴在身邊努力的朋友是你的寶藏。有些人沒有利用價值了你就容易忽略對方,直到對方又再有利可圖時你又跑去與對方聯繫,但這容易讓對方識破你的目的性! 而容易一個人單獨努力!
因為你不信任任何人,或許是在人際關係中經歷過挫折與打擊、讓你對人性充滿懷疑與保護…
在工作上其實你是非常願意付出與服務他人的,但是在物質世界的影響下,你忘記了一開始為什麼要努力?你的初衷可能是擁有很遠大的目標!但因為這些大的遠景責任很重,你在舒適圈中容易刻意忽略那些當時的願景是什麼…這讓你對自己沒有好感覺。
尤其是因為太多人情要還怕還不起所以刻意的忘記了當初每個人對你的支持跟幫助。
心中只剩下你自己的需求和個人利益…這讓你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你自己也容易排斥某些跟你個性相似的人、所以容易與人產生溝通困難或是有些事只往心裡忍而不直說的狀況。
這樣的生活久了心中也覺得很累很無力。
同時當你靜下來的時候,你開始會思考…
我的未來到底是什麼?
其實它一直都在你的心中,當你願意相信你自己的能力跟價值時,你的眼中就不會再只有利益,而是替他人的角度著想,犧牲某些東西卻讓你無比滿足、你會很熱衷給予你所擁有的,幫你富足了你會願意回饋給需要的人。
生活、不再僅僅只是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出賣自己的某些尊嚴或是刻意欺瞞…這讓你情緒起伏大,也會讓你討厭自己。
你可以用盡全力去感受周遭那些曾經善待過你的人,試著對他們做些什麼回饋,而不是覺得什麼事都是應該的的時候,你就可以重新與那些愛你無條件幫助過你的人相惜在一起,適合與你合作會珍惜你的人才會出現。
相信你自己可以做到,並好好對待那些關愛你的人,你就容易從中學習到很珍貴的知識。
並獲得很棒的友誼,當朋友自動自發的聚在一起時,你們的團結一心可以爆發出很美的合作關係,而你也會獲得那些超越物質的禮物
因為你值得。
3 橄欖黃
驕傲自大,懶散不想努力
對於現在手上的工作,一開始你充滿了熱忱,對於專業以及高深的技術深感興趣,也渴望權威。
經過了重重的經歷與試煉,你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技術水準,也漸漸安定起來了⋯⋯就開始享受也必須注意這時候容易揮霍財富來獲得某些關注…當關注過多時,你獲得了很多的讚賞和掌聲…而逐漸認為自己不再需要過多的努力了…
或是停止學習,有時候忘記謙卑的重要性時、會讓周圍的人們認為你是有大頭症嗎? 怎麼突然變得挑剔難搞了呢?
也許是太習慣了、在職場上就會不經意的倚老賣老、會不知不覺中讓後輩傻眼…而你卻不自覺…依然我行我素,當然,不用太在乎他人眼光是你的選擇! 但要一起共事時,後輩就會刻意與你保持距離,因為他們認為你難相處,你認為他們太輕浮….
也許是因為位置過高、權利太大了..你容易麻痺了自己的感覺,注意在工作中找不到新鮮感、所以也失去了當初的熱忱。只使用過去成功的經驗來做事卻發現不符合世代的需求⋯⋯又不願意聽年輕人的忠告時,容易在事業上產生代溝…
請你回想起來,
當初帶給你的熱情不是來自於這份權威感,
而是你做你熱愛的事!
這些讓你獲得的美好的技能、與專業知識等,
請喚醒你自己當初真切積極的心,
保持謙虛的態度,能讓你覺得每天活得更有意義。而不是享受在他人的阿諛奉承掌聲中…
回到努力的狀態,會讓你與當初熱愛這份工作的自己重新見面,找回好多感動。
4 深咖啡
井底之蛙般的忘記其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也許目前的你不需要與國際接軌,但人們與世界各地的局勢確實是息息相關的。
有時候你必須失去了什麼才懂得珍惜那些你曾經所擁有的。
你曾經非常幸運的不用努力太多只要稍微有認真一點就會獲得很甜美的果實..
但因為一切來的太容易了而讓你不懂的珍惜某些資源…
而許多愛你與支持你很久的人也容易因為你的性格而對你從期望很高到因為你的行徑與對方的期望不同而讓那些支持者離開了你….
你才懂得某些道理而成長。
要讓有些人成功,不是因為你特別棒、是因為那些對你擁有信任的人,讓你輕鬆的夢想成真了。
因為他們始終對你有信心。
在你內心深處是非常想要進步和努力的,
也願意充實自己。
但在過程中往往會去比較別人得到的利益和自己的差別,有時候在職場上容易爭寵,或是刻意的與對手較勁資源..工作上覺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沒有被重視時,會可以耍賴撒嬌討拍…直到你期望的人們給你足夠的注意力時,你才甘願認真一下! 但這讓周圍的人覺得跟你一起工作很累、要鼓勵你,又要順著你毛摸…幫你成功後你也會遇上那些跟你一樣的後輩…我想這是一種因果吧
請注意當你開始放棄團結,只專注在讓自己得到你要的….當世界只圍繞著自己的方便打轉時,所有判斷都必須謹慎處理…有時候過度懶散時知道要做但就會選擇不去馬上做或是拖拉或是根本不去做….
或是到最後關頭才開始做……
那就很容易造成與團體成員的衝突和莫名打壓,要合作就變得更困難了。其實要解決這樣的狀況,最重要的是要真心地想要努力
屏除掉小我的自私自利,和那些不必要的關注…
團結某些人在大我的精神去創造團隊的勝利,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協助和照顧他人在這過程中互補的默契是會出現的,要成功就會變得相當容易和快速。
歡迎轉載,貼心註明所有版權為寶靈魔法學院所有
自己的生活 不必 符合 他人的期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作弊、說謊
──「是不是我功課好,爸媽才會愛我?」
小布因為作弊、常說謊,而被導師轉介來輔導室。導師當時還一臉認真的提醒我︰「他講的話要打折扣,不要全部相信。他很會騙人,你要小心。」
小布不只一次被抓到考試作弊。如果犯了錯被發現,小布一句話也不肯說,除非人贓俱獲,他才肯認錯。有時候,小布還會故意套導師的話,看導師到底知道多少,而且他也不會全部承認。當導師透露一些,他才會承認一些。導師覺得他這樣很狡猾。
但奇怪的是,如果導師真的抓到他犯了什麼錯,他總能很快的向導師道歉,而且態度謙和有禮,不像有些孩子會「見笑轉生氣」。
導師說,他教了小布兩年,還是看不透這孩子。是不是小布城府太深?導師不知道小布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我試著讓導師了解︰「小布想在大人們面前表現好,代表他很在乎我們怎麼看他。有些孩子如果真的不在乎的話,就不需要說謊了。」
■沉重的誤解
在諮商室裡,小布看起來就是個溫和、有禮貌又誠懇的好孩子,有問有答。我關心的問他生活上有什麼困擾嗎?他也都說沒有。一直到發生了一件事。
學校有一棟大樓正在整修。學務主任再三的向全校學生強調安全第一,絕對不能擅入,違者依校規處分。某天放學後,小布不知為何卻從施工地點跳出來,摔得鼻青臉腫。
他被導師和生教組長罵個臭頭,還被記了一支小過,但卻怎麼也不肯講為什麼要進去工地。小布的爸爸也狠狠罵了他一頓,覺得他一定是因為貪玩才進去的。
過了大概兩個月吧,小布才悄悄跟我說,那天,他看到兩個小學生在花圃旁邊哭。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有一個小學生的一千元補習費拿在手上,不小心就掉進去了。他撿不到,怕回家被罵。小布才跳進工地,幫忙撿的。
我問小布,為什麼當時不肯說實話。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貪玩,是去幫忙的。不但摔得鼻青臉腫,還被記了一支小過,不是很冤枉嗎?
小布說:「他們都覺得我很愛說謊,我怕我說了,他們不相信……而且就算最後我爸相信,他也會說:『那幹麼要自己進去,找老師幫忙就好了啊!』我爸本來就覺得我貪玩,我就懶得解釋了。」
我肯定小布是為了幫忙而跳進工地,但有時候小布選擇不說,反而會讓大人對他的誤會更深。
這次的對話,就像破冰一般,小布開始說了一些家裡的事情。
■「只有我乖乖的,爸媽才會愛我。」
小布的家庭很傳統,爸爸工作賺錢養家,媽媽是原住民,也是家庭主婦。爸爸很大男人主義,家事都是媽媽一手包辦。爸爸回到家,就蹺著二郎腿、看電視、等著吃飯,彷彿等人伺候似的,而且一件家事也不肯做。
小布是老大,底下還有三個弟弟妹妹。當孩子們做錯事、表現不好或成績差,爸爸就會數落媽媽︰「你又沒上班,怎麼顧個孩子,還顧成這樣?」
因此,除了打理家務,媽媽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孩子們身上。好像孩子表現好,自己才是個合格的媽媽。
媽媽常常對孩子碎碎唸,小布和弟弟妹妹無形之間承受了媽媽背負的龐大壓力,覺得「只有自己表現好、考試成績好,才是個好孩子」、「只有我乖乖的,爸媽才會愛我」。
「我好像戴著一個面具。只有我做了某些事情,才值得被愛……」小布說。
■心疼媽媽,也氣媽媽
可能因為經濟壓力,爸爸一份薪水要養四個小孩,所以爸媽很難給出無條件的愛,總是期待著小布和弟弟妹妹要表現好。因此,小布開始學會說謊和作弊,因為只要不被拆穿或被發現,爸媽會對自己很滿意;若真的被拆穿了,小布也學會馬上認錯且態度誠懇,因為爸媽喜歡這樣的孩子。
「有時候覺得活著好累,好像都要符合大人的期望。我也很氣我媽媽為什麼都要一副低聲下氣的樣子。我阿嬤一天到晚罵我媽什麼事情都沒做好。我很想幫我媽說話,但看她那副好像都是自己的錯的樣子,又很不想幫她講話,覺得是她自找的。」原來,小布努力做個好孩子的同時,對於媽媽的處境又氣又心疼,小布感到好糾結……
●●●
每個人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從小到大「先天氣質」和「外在環境」互動而來的,因此,我從不認為哪個孩子天生就是壞孩子。
當我們願意去理解孩子背後的動機(渴望好好被愛),而不是用外在行為(為了讓自己有好表現而作弊、說謊)來評價一個人時,才能真正的理解一個孩子。
小練習: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你都是怎麼許願的呢?想到之後,把它寫下來。
接著再閉上眼睛,想一想現在孩子幾歲了,你對他的期待有什麼改變呢?一樣把它寫下來。
這個小練習有讓你發現什麼嗎?可能很多人會發現,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們希望他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我們對他的期待也越來越多,例如希望孩子乖巧孝順、希望孩子考上第一志願、希望孩子以後當 XXX(如醫生)、希望孩子繼承自己的事業、希望孩子趕快結婚生子等。
當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們一開始許的願,是那麼的單純,但卻意義非凡,父母不妨提醒自己,別忘了初衷,那個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沒有那麼多枷鎖或包袱的你。
當我們開始不和他人比較,尊重孩子的選擇,看見孩子獨一無二的好,安心的陪孩子長大,那麼,我們就更能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父母、老師可以怎麼做︰
1.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無條件積極關懷」:讓孩子感受到不管他如何,無論表現好或不好,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愛他。不是因為他考得好,或是他乖乖聽話,才值得被愛。
2.當孩子考得好,父母可以肯定孩子的努力,以及從學習獲得的樂趣(內在動機),而非成績(外在動機):例如對孩子說:「媽媽看到你很用心的準備考試,很棒!」「和媽媽分享一下你讀到了什麼很有趣。」而非「你這次考第一名,太棒了!」
3.如果父母常常讚美孩子的成績,那麼,孩子可能會致力於如何得到好成績,而不是感受學習當下的快樂。有些孩子甚至寧願鋌而走險,用作弊的方式來換取好成績,那就失去了原本希望孩子享受學習的本意了。
.
本文摘自《#接住墜落的青少年》
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作者:蔡宜芳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愛一個人,特別是要愛情緒反應大,常有行為問題的青少年,真的很難。把「行為」跟「人」分開來的功夫,超級不容易,因為最剛開始,不是向外用力,而是向內用功。
深度認識自己,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黑暗面,那是個開始。然後推己及人,愛才能延展開來。
在我們的文化裡,實在做不到,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因此自責就不必。但能開始接納自己,內心就能多一分寧靜安然,這是值得體驗的狀態。
祝願您,能先學著愛自己,不為了什麼,只是愛著自己!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自己的生活 不必 符合 他人的期望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情人節,跳出這篇回顧,還是與大家分享一篇由麥基卓(Jock McKeen)博士及黃煥祥(Bennet Wong)博士在親密關係上的見解。
伴侶關係會遇到的挑戰很多,但多半都是促成我們成長的課題,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深入認識及了解。愈是了解自己,就愈能夠在關係中獨立不依賴、連結不占有、信任且放下過度的期望。
#占有與非占有
在關係中來到浪漫期和權力爭奪期的人,會掌試抓住對方,把對方當成自己的財產。「我的男友」或是「我的孩子」,占有的關係中會一直把他人物化。當人愈來愈依靠自己時,就更願意把別人視為獨立的人,他們可以承認自己渴望抓緊、擁有對方,以分享當成放手的方法。關係愈來愈穩定後,就能慶賀彼此的互動,不需要占有對方。整合期的人具有的特徵之一就是珍愛彼此的自由。不占有看起來有點像不關心,可是最深刻的關心就是伴侶能放棄彼此的所有權,享受各人自主的關係。他們不受制於義務或要求,並能選擇何時在一起何時不在一起,這是承諾的基礎。
#依附與放下
人與人之間可以看重、珍惜彼此,由此發展出持續而一致的關係;當人不重視對方時就會各自孤立,也無法挑戰自己的潛力。人在看重對方的同時仍有自主的能力,並學習放下對他人的依賴;在摯愛的一方死亡或離婚時,這種放下特別讓人心酸。在不斷成長、成熟的關係中,需要學會依附(連結、重視對方),也同時需要學會放下(放棄嬰兒式的依賴,滋長更多自主性)。
#期望
就關係的持續和深入而言,期望是非常重要的。根據雙方有多少期望,可以估計兩人的距離遠近。愛全世界但不對特定的人有特殊期望,是容易的事;當人愈來愈親近,想要和諧生活時,就會發現容易對彼此產生期望。期望有時是親密感的流通,愈親近的人就會對彼此有愈多的期望。當然以期望來控制對方時會造成許多限制,可是我們本來就會對最親近的人有更多期望。把一個人放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並承認彼此的期望後,最終還必須做好承受痛苦情緒的心理準備。
當對方不符合期望時,不需要責備對方或讓對方感到內疚。期望是出於自己的選擇,不表示自己必然有權力要求對方。人應該為自己的期望負責,承認期望是出於自己。伴侶可以同意符合彼此的期望,但仍然沒有權利要求對方實現。期望是一種約定,不是權利。
怨恨的來源就是期望,如果沒有期望,就沒怨恨;減少怨恨的簡單方法就是降低期望。每當發現自己怨恨對方時,可以單純地降低期望就好了;可是在親密伴侶或家人中,這種方式可能產生問題,因為降低期望會拉大彼此的距離。期望的程度和親密的程度有關;期望愈大,表示對方愈特別。對一般朋友不會有過高和太多的期望。人愈親近,彼此的期望就愈高。期望未得滿足時,常常造成雙方的痛苦和失望。期望不得滿足的人可能會覺得被遺棄,另一方則會覺得懊悔。不符合期望時,有可能使一方或雙方重新評估是否要繼續在一起,一旦選擇繼續,並保留期望,就代表雙方需要面對成長與發展所帶來的挑戰。
期望是可以協調的,在關係中,如果有一方一直不符合原本協議的期望,這個事實並不是怨恨或責備的理由。這是重新評估期望的時候,並決定兩人是否仍要保留這些期望。也許一方想要降低期望,因此有可能拉遠距離,這會產生一種結果:降低期望時,原本因為能互相依賴而產生的特殊性會減少。不符合期望的人也可能決定努力達到期望,以維繫期望帶來的親近程度。這類議題會持續在親密對話中。
#信任
信任別人會使自己成為依賴場域的人,造成浪漫期和權力爭奪期背後的無力感。我們要學習的不是信任別人,而是信任自己對別人的評估。如果某人想信任你,你需要詢問信任的定義,如果別人是信任你去做你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同意對方。伴侶間如果不是信任彼此,而是澄清彼此的期待,可以避免關係中的許多問題。伴侶間需要的不是信任,而是釐清彼此的期望,界定他們的界線和底線,說明破壞約定可能會有的結果。信任對方是不必要的,但是雙方在探索親密感時,必須做好心理準備,了解破壞承諾的後果,並接受任何伴隨而來的痛苦,不需要責備對方。
#歷史注定重演
人被吸引進入關係以處理童年未解決的議題,且很容易把早年的模式和印象投射出來。浪漫期和權力爭奪期的特徵就是把過去的經驗投射到伴侶身上。人會被某種類型的人吸引,建立關係以滿足渴求、欲望與未滿足的需求。當人放棄權力爭奪而進入冷漠、超越或分望狀態時,往往只是在逃避人生的功課,如果向伴侶分享潛在的模式與傾向,就有可能學到這些功課。分望永遠無法解決問題,因為未經檢視的模式必然會顯露於下一位伴侶對你的吸引力。所以最好在當前的伴侶身上好好處堙自己的議題;如果離開一個闗係,仍然會有強烈的傾向尋找另一個同類型的人。
人注定會在接下來的關係重演一再重複的強迫性模式,除非能更了解自己以及對伴侶的選擇,那時才能自由地與某個不同類型的人建立關係,或是以更警覺而帶著學習興趣的態度選擇同類型伴侶。這一段關係中沒有學會的功課,仍然會在下一段關係中出現。
#不敢去愛
有些人不敢愛人,是因為害怕失去對方。他們害怕情人最終離去時的痛苦與哀傷,所以不敢打開心房、動彈不得,無法體驗關愛的感受,於是覺得空虛,因為他們已經與自己想要的東西隔離。愛的狀態包含冒險與勇氣,如果不敢打開窗戶,微風就無法吹入。當人對自主的愛的狀態更有把握時,就能更自由地感受,不會擔心可能失去愛的對象。其實人永遠無法擁有愛的對象,你無法保守住你愛的人,但能保守自己處在愛的狀態中的感受。
關係中能學到的最深的人生功課,就是你不能擁有任何人。-D. Fitzpatric
願大家有沒有情人,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