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快速回應與移轉焦點還是無法完全避開所有爭議,儘管多數選民的注意力有限又記憶短暫,但是人的大腦還是會對大量前後不一的情形產生警覺,例如為兩岸一家親上電台道歉後不料民調卻下降,柯文哲急忙解釋『不是道歉,我是說如果你聽了不爽,我也只能歹勢.』當被問到為何U-Car政見跳票時,柯文哲回答:『市場決定一切,這不叫跳票.』被問到何以屢次在非關市政的地方砲打中央時,他說:『這叫舉手發問.』為屢次失言解釋:『這是亞斯伯格的影響』或是『笨蛋不懂聰明人的想法。』為選前釋出五萬職缺解釋:『軍公教有優勢但是依舊公平.』為選前一個月就剪綵50次說:『這是巧合,不會像朱立倫這麼丟臉.』回覆議員要為兩岸一家親國安會AB稿道歉時,要不就是說:『你說我說謊才要道歉』,就是錯誤地引用『若p則q』而洋洋自得,最近甚至在同一場訪問中批評公民團體不可叫他政治表態卻又同時要求另兩位市長候選人政治表態.」
「要真正令支持者接受這些說法,競爭就不能只停留在記憶與注意力上,而必須進入分析能力的限制,競逐理解世界的框架.柯文哲支持者透過柯文哲所塑造出的框架來篩選與理解訊息,例如柯文哲強調網軍與網路義勇軍的分別,立刻為支持者奉為圭臬,問題不在使用中共義勇軍一詞暴露出柯文哲的單一的思考範式,而是網軍顯然不是所有人都有金錢酬償的一種定義,事實上更重要也更容易直接觀察到的是網路上的協調性集體行動.」
「又如柯文哲反覆強調離開他的團隊或是反對他的人都是因為『沒油水可撈』或是『被搬動乳酪』的既得利益者,支持者立刻接受到訊息並奉為金科玉律,統一地以此攻擊所有反對柯文哲者.」
「這種框架並非柯文哲隨意塑造的,如前所述,故事要在具有共同文化與共同語言的說者與聽眾中反覆講述,才能廣為傳播,柯文哲必須迎合受眾的價值體系,才能有效建立認知框架.好的框架必須具有可信度,而可信度又與熟悉度相關.根據歷年民意調查,柯文哲的年齡層正好是台灣各年齡層中價值觀最保守以及崇尚權威者,相信廉潔與與努力工作為生存價值之所在,柯文哲無論是以新權威主義包裝對女性與同性戀等弱勢者根深蒂固的歧視,乃至宣揚缺乏實證基礎的亞斯伯格症與高智商,都是在台灣具有相當支持基礎的價值體系下,才能將故事框架套入.」
「問題在於台灣文化的多元性既有古道熱腸,也有勢利功利的一面,既有溫柔敦厚,也有尖酸刻薄的一面,不幸的是,柯文哲正好代表他那個世代重視生存所以努力優於公平,重視排名所以學歷高於經歷,重視穩定所以歧視先於正義的一面,柯文哲從對女性的歧視、人到中年仍強調台大醫學系學歷的狹窄視野、自視甚高所以刻薄他人,到嚴以待人、寬以律己的雙重標準,正好代表台灣文化中比較低劣的一面.」
#非常精闢
#簡單來說
#柯文哲與柯文哲支持者所稱的邏輯
#其實是缺乏前提的謬誤
#明明沒有邏輯卻宣稱有邏輯
#自然是一種訴諸謊言的語用炸彈
#白馬非馬與指鹿為馬
#用意在於騎劫你的腦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