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論文看得快,有些人卻很慢。#你是哪一種
⠀
有些人能整理數十篇既有文獻與亞洲現況,制訂 guideline,有些人卻連論文都看不完。
⠀
有些人能整理數百篇文獻,一年發表 10 篇 meta-analysis,但有些人卻連一個主題都讀不完。
⠀
因為,論文是作品,得讀沒錯。
但更重要的,是你帶著怎樣的「目的」去讀這些作品。
⠀
要晨會報告,讀的重點是,與科內臨床工作相關的細節,以及從文字中看出不同醫院的資源與文化不同。要整理 guideline,論文閱讀重點是各篇的 indication、outcome 與普遍的適用性。要發表 meta-analysis,重點當然就是研究設計、評估量表與該文章的特殊意義。甚至,同是實證,要做 EBM 競賽,與要發表 meta-analysis,所閱讀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
缺乏這種「目的」感,看 paper 只好逐字逐句、鉅細靡遺的讀,自然速度就慢,而且 #連重點都抓不太到,更別說本來想完成的成果,品質不佳,甚至半途而廢。
⠀
這堂課,曾秉濤醫師將與你分享,如果帶著「我要發表 meta-analysis」的目的,論文該是 #怎麼找、#怎麼瀏覽、#怎麼篩選,以及最後挑出來的精華,又該 #如何精讀?
⠀
#用對方法,發表不卡。一起向曾醫師學,「我是怎麼搜尋文獻的:以發表為導向」。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起步真的不難,PGY 課後發五篇統合分析論文的課程!
⠀
👨🏫 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 學員回饋
⠀
「由於我只是 PGY,很擔心報名後,會聽不懂而浪費錢,結果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整堂課深入淺出,講師們都把重點講得清楚明白,連新手都可以輕鬆聽懂!包含了如何擬定主題、如何收集文章、如何把題目設定好,使得查詢到的文章量是合適的、如何用軟體分析數據、統合分析的重要觀念、表格要如何呈現才會美觀,一整天下來,資訊和知識的密度極高,完全值回票價!」
⠀
「這次的統合分析工作坊,集合幾位對統合分析很熟悉的老師,藉由指定論文的實際例子,配合互動實作,讓我可以了解完成一篇 meta-analysis 所須經歷的過程。透過老師們的引導,也可以知道整篇論文從構思、搜尋文獻、文獻評讀、資料整理、統計運算、製作圖表到完成文章的脈絡。」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已先於長庚生物科技頻道播出,關切楊定一博士醫學與健康觀點的朋友,請訂閱長庚生物科技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CGBTaiwan/videos 大家都知道體質很重要,但是怎麼做呢? 長庚生技身心靈轉化中心呂欣欣老師,希望幫助大家能更具體著手,調整體質,面...
自然 預防醫學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學員提問】#統合分析工作坊
如何從無到有完成一篇統合分析文章並成功投稿,其步驟、流程、障礙為何,以及該如何克服?
⠀
👨🏫 從無到有,完成一篇 meta analysis 的論文,整個完整的步驟包含:
⠀
1. 找尋適合的題目
2. 適當文獻的搜尋與整理
3. 萃取結果變數
4. 製作圖表(quality assessment table、forest plot、funnel plot 等)
5. 按部就班開始撰寫
6. 尋找適當的投稿期刊
⠀
初學者也可寫出一篇很好的 meta analysis ,只要 #臨床意義足夠,論文被接受的機會就很高。
⠀
Meta analysis 過程並不複雜,常見困難包含:資料萃取,不知道哪些才是有用的資料;統計相關用語不熟悉,文獻搜尋時不知道關鍵字如何設定;進行研究的途中,已經有類似的論文發表時該如何轉彎,將自己的研究成功發表。因此,如何避免走冤枉路,建議可以多聽有經驗的作者分享。
⠀
至於如何克服,實際上仍需要自己多嘗試,熟能生巧,重複這樣的過程,才知道如何避免重蹈覆轍。不過就算準備充足,面對不同類型的研究,仍會面臨很多挑戰,即使看似走了冤枉路,也可能是將來下一篇成功的助力。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起步真的不難,PGY 課後發五篇統合分析論文的課程!
⠀
🗣️ 學員回饋
⠀
「正如課程所言,新思惟不浪費大家在假日特意前來進修的寶貴時間,從進行 meta-analysis 在真實世界可能面臨哪些困難與歧視談起,再擴及研究題目的發想與設定、搜尋文獻與取得原始資料的眉角、複習統計概念、破除常見迷思。更重要且難得的是動手實作,這樣的教學法對我而言,正可幫助我克服對於軟體操作的恐懼!」
⠀
「自學 meta-analysis 中過程頻頻受挫,自然而然就和操作困難劃上等號,而新思惟就像是衝刺班,透過老師們循循善誘佐以活潑生活化的舉例,過往的統計難題瞬間茅塞頓開。課程內容更是提綱挈領,完整闡述一篇文獻如何產出,從主題發想、搜索文獻、段落撰寫順序及撰寫細節,學習到很多技巧,超級受用!」
⠀
👨🏫 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自然 預防醫學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免收案免IRB的統合分析,#您也想過要學卻不得其門而入嗎?
⠀
想自學 meta-analysis,然而相關的書,隨便買都厚厚一大本,光是 fixed-effect model 就一大章,都還沒講到 random-effects model 就想投降,更別說,後面還有 heterogeneity、subgroup analysis、publication bias 等。
⠀
但是,這就像我們去買汽車的教科書,光引擎原理就一大章,還沒講到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油電混合就投降,更別說後面的傳動系統、主被動安全、自動駕駛。想開車上路,真有需要了解這麼多嗎?
⠀
事實上,難的是懂「汽車原理」,如果只想學會「開車」,並不難。難的是懂「meta-analysis 公式與理論」,如果只想學會「發表 meta-analysis 文章」,並不難。
⠀
#是要認識整片森林,#還是採一朵香菇就好?
⠀
從「學問」的角度去看,那可是一片森林,人家「寫教科書」的,自然應該全部涵蓋。但我們在這浩瀚森林中,不過是個「採香菇」的,你只要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香菇、應該怎麼採、如何避免採到毒菇,然後順利的把香菇帶到市場上賣,就行。
⠀
延續這樣的概念,如果我們反過來,不從 meta-analysis 的理論與公式教,而從「剛開始發表 meta-analysis」所需要知道的統計項開始教呢?
⠀
就像教了油門、煞車、方向燈之後,讓你先上路,在安全的環境逐漸熟悉。駕輕就熟之後,有了自信,你想學任何汽車的原理甚至改裝,自然水到渠成。
⠀
#課程中只教您必學數值,#學會了,#就能用!
⠀
這堂課,我們不講複雜理論,只講實際應用的重要概念。減少混亂,化繁為簡。雖說是「簡」,但在寫作、投稿、審閱過程中,重要的眉角,依然將以最實用的角度,與您分享。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 學員回饋
⠀
「原本以為艱澀難懂,一定會打瞌睡,卻意外絕無冷場。張凱閔醫師擷取 meta-analysis 重點中的重點,深入淺出的介紹一定要會的專有名詞,讓我不會被龐雜的統計名詞大海淹沒!」
⠀
「因為是統合分析的初學者,在準備過程中主要還是以類別變項為主,這次課程聽到很多資料(包括連續變項)的處理方法,像是標準差和標準誤的概念和處理,只要有 sample size 和 p-value 就可以跑統計,以及嘗試向作者要 raw data,這些都有助於我對於未來統合分析的題材有更多選擇。」
⠀
👨🏫 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自然 預防醫學 在 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影片已先於長庚生物科技頻道播出,關切楊定一博士醫學與健康觀點的朋友,請訂閱長庚生物科技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CGBTaiwan/videos
大家都知道體質很重要,但是怎麼做呢?
長庚生技身心靈轉化中心呂欣欣老師,希望幫助大家能更具體著手,調整體質,面對疫情和疾病,再一次邀請楊定一博士從自然免疫出發,用《真原醫》的預防醫學作為架構,提出一套全面配合我們生命多層面組合的作法,幫助自己建構一個不易發炎的體質,遇到健康的挑戰,無論身心都能好整以暇地去面對。
想接觸真原醫的運動、營養、呼吸等等觀念,又不知從何下手嗎?長庚生技的臉書和YT頻道整理了一系列的文章和影片,邊讀邊聽更清晰,歡迎你接觸,也鼓勵你現在就開始喔~
#楊定一真原醫
#楊定一靜坐
#楊定一全部生命
#感恩
#身心靈整合
#快樂
#靜心
#失眠
#長庚生技
#身心靈轉化中心
#情緒管理
#療癒
#拉伸
#癌症
#慢性病
自然 預防醫學 在 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影片已先於長庚生物科技頻道播出,關切楊定一博士醫學與健康觀點的朋友,請訂閱長庚生物科技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CGBTaiwan/videos
儘管全世界疫情尚未平息,但經濟和社會活動不可能永遠停滯,而國際交流早晚也會全面恢復,人與人互動機會越來越頻繁,各種病毒變種的出現速度令人類防不勝防,「與病毒共生存」已經是我們難以迴避的未來。
長庚生技身心靈轉化中心呂欣欣老師從共生存的角度,再次請楊定一博士從預防醫學做更多的分享。楊博士從過去投入的先天免疫研究出發,說明身體與生俱來的免疫力,引用研究數據指出各種共病(反映當事人受感染時的身心健康情況)與死亡和重症的關係,也提醒我們病毒感染後慢性化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儘管病毒千變萬化難以捉摸,但我們還是可以從體質的健康著手,減少風險因子,減輕感染的後果。
現在回頭看《真原醫》,就好像是為人類這次所要面對的大難關所準備的。有了對整體健康的認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營養、運動、心情著手,為自己建構完整的保護力,活出身心全面的健康。
你,要從哪一個環節開始呢?
#楊定一真原醫
#楊定一靜坐
#楊定一全部生命
#心態
#快樂
#運動
#情緒管理
#療癒
#療癒瑜伽
#先天免疫
#抗體
#細胞免疫
#自然免疫
#共病
#抗老化
自然 預防醫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Live】新冠肺炎》2020092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公視直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因應「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今(9/23)日14:00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及防疫作為等事宜。
今日出席防疫官員:
第一排由左到右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周志浩 疫情監測組組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張上淳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陳時中 指揮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陳宗彥 副指揮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莊人祥 發言人
第二排
疾病管制署預防醫學辦公室 蘇家彬 防疫醫師
|編輯/Nagao
🚩特別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所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以AI語音辨識、輔助人力校正,提供中文字幕。 ❤ 字幕將於記者會後,24小時內提供。❤
♥ 小編推薦,認同請分享 ♥
〖#P專題〗武漢肺炎:戰疫實錄
https://newmedia.pts.org.tw/chinaoutbreak/
你所不知道的全民健保?系列報導
https://newslab.pts.org.tw/news/268
#公共電視 #看見更好的未來
#pSharp #新聞實驗室
#武漢肺炎 #WuhanVirus
#新冠肺炎 #CoronaVirus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2019nCoV